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第二回发正言花仙顺时令定罚约月姊助风狂
第三回徐英公传檄起义兵骆主簿修书寄良友
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挥醉笔上苑催花
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第六回众宰承宣游上苑百花获谴降红尘
第七回小才女月下论文科老书生梦中闻善果
第八回弃嚣尘结伴游寰海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食朱草入圣超凡
第十回诛大虫佳人施药箭搏奇鸟壮士奋空拳
第十一回观雅化闲游君子邦慕仁风误入良臣府
第十二回双宰辅畅谈俗弊两书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美人入海遭罗网儒士登山失路途
第十四回谈寿夭道经聂耳论穷通路出无肠
第十五回喜相逢师生谈故旧巧遇合宾主结新亲
第十六回紫衣女殷勤问字白发翁傲慢谈文
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
第十八回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
......
媒体评论盖以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然亦与《万宝全书》为邻比矣。
——鲁迅
这部《镜花缘》的结构,很有点像斯威夫特的《海外轩渠录》(《格列佛游记》),是要借一些想象出来的“海外奇谈”来讥评中国的不良社会习惯。
——胡适
《镜花缘》一书,虽为小说家流,而兼才人、学人之能事也……其学问之渊博,考据之精详,搜罗之富有,于声韵、训诂、历算、舆图诸书,无不涉历一周,时流露于笔墨间。
——王韬
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优秀作品。
——费施曼
免费在线读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昔曹大家(即班昭,东汉人,班固与班超的妹妹,嫁于曹世叔。汉和帝找她做后妃们的老师,尊称她作“大家”,后人就称她曹大家。作《女诫》。家,gū,通“姑”)《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岂可因事涉杳渺,人有妍媸,一并使之泯灭?故于灯前月夕,长夏余冬,濡毫戏墨,汇为一编:其贤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为女,妇有为妇;常有为常,变有为变。所叙虽近琐细,而曲终之奏,要归于正,淫词秽语,概所不录。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芳被谪,以发其端,试观首卷,便知梗概。
且说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仑之外,海岛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莱,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窎远,其高异常。当日《史记》曾言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处。后来《拾遗记》(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东晋王嘉作)同《博物志》(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作)极言其中珍宝之盛,景致之佳。可爱的,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有长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谷、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内中单讲蓬莱山有个薄命岩,岩上有个红颜洞,洞内有位仙姑,总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这日正值三月初三日王母圣诞,正要前去祝寿,有素日相契的百草仙子来约同赴“蟠桃胜会”。百花仙子即命女童捧了“百花酿”;又约了百果、百谷二位仙子。四位仙姑,各驾云头,向西方昆仑而来。行至中途,四面祥云缭绕,紫雾缤纷,原来都是各洞神仙,也去赴会。忽见北斗宫中现出万丈红光,耀人眼目,内有一位星君,跳舞而出。装束打扮,虽似魁星,而花容月貌,却是一位美女。左手执笔,右手执斗;四面红光围护,驾着彩云,也向昆仑去了。
一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百谷仙子道:“这位星君如此模样,想来必是魁星夫人——原来魁星竟有浑家,却也罕见!”百花仙子道:“魁星既为神道,岂无匹偶。且神道变幻不测,亦难详其底细。或者此时下界别有垂兆,故此星以变相出现,亦未可知。”百果仙子笑道:“据小仙看来:今日是西王母圣诞,所以魁星特命娘子祝寿;将来到了东王公圣诞,才是魁星亲自拜寿哩。但这夫人四面红光护体,紫雾盘旋,不知是何垂兆?”百花仙子道:“小仙向闻魁星专司下界人文。近来每见斗宫红光四射,华彩腾霄。今以变相出现,又复紫气毫光,彻于天地。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卜其盛。奈吾辈道行浅薄,不知其兆应在何时何处。”百草仙子道:“小仙闻海外小蓬莱有一玉碑,上具人文,近日常发光芒,与魁星遥遥相映,大约兆应玉碑之内。”百花仙子道:“玉碑所载是何人文?我们可能一见?”百草仙子道:“此碑内寓仙机,现有仙吏把守,须俟数百年后,得遇有缘,方得出现。此时机缘尚早,我们何能骤见。”百花仙子道:“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能有缘?可惜我们虽成正果,究系女身,将来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载,设或俱是儒生,无一闺秀,我辈岂不减色?”百草仙子道:“现在魁星既现女像,其为坤兆无疑。况闻玉碑所放文光,每交午后,或逢双日,尤其焕彩,较平时迥不相同。以阴阳而论,午后属阴,双亦属阴;文光主才,纯阴主女。据这景象,岂但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巾帼借指妇女。帼,guó)奇才哩!”百花仙子道:“仙姑所见固是。小仙看来,即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百草仙子道:“这派景象,我们今日既得预睹,岂是无缘。大约日后总有一位姐姐恭逢其盛。此时渺渺茫茫,谈也无用,我们且去赴会,何必只管猜这哑谜。”
只见魁星后面又来了四位仙长,形容相貌,与众不同:一位,绿面獠牙,绿发盖顶,头戴束发金箍,身披葱绿道袍;第二位,红面獠牙,红发盖顶,头戴束发金箍,身披朱红道袍;第三位,黑面獠牙,黑发盖顶,头戴束发金箍,身披元(这里是“玄”字的代字。为避讳清圣祖康熙的名玄烨,用“元”字代替“玄”字。后文的元女、元机、元道、元股、郑元、元妙即为玄女、玄机、玄道、玄股、郑玄、玄妙)色道袍;第四位,黄面獠牙,黄发盖顶,头戴束发金箍,身披杏黄道袍。各人都捧奇珍异宝,也向昆仑进发。
百花仙子道:“这四位仙长,向日虽在‘蟠桃会’中见过,不知都住那座名山?是何洞主?”百果仙子道:“那位嘴上无须,脖儿长长,脸儿黑黑,行动迂缓,倒像一个假道学(表面上正经,实际上很坏的人;伪君子)。仔细看去,宛似龟形,莫非乌龟大仙么?”百草仙子道:“仙姑休得取笑。这四位仙长,乃麟、凤、龟、龙四灵之主:那穿绿袍的,总司天下毛族,乃百兽之主,名百兽大仙;那穿红袍的,总司天下禽族,乃百鸟之主,名百鸟大仙;那穿黑袍的,总司天下介族,乃百介之主,名百介大仙;那穿黄袍的,总司天下鳞族,乃百鳞之主,名百鳞大仙。今日各携宝物,大约也因祝寿而来。”说话间,四灵大仙过去。
只见福禄寿财喜五位星君,同着木公、老君、彭祖、张仙、月老、刘海蟾、和合二仙,也远远而来。后面还有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都脚驾风火轮,并各洞许多仙翁仙姑。前前后后,到了昆仑。四位仙姑,也都跟着,齐上瑶池行礼,各献祝寿之物。侍从一一收了。留众仙筵宴。王母坐在中间;旁有元女、织女、麻姑、嫦娥及众女仙,左右相陪;其余各仙,俱列瑶台两旁,遥遥侍坐。王母各赐仙桃一枚,众仙拜谢,按次归坐。说不尽天庖盛馔,玉府仙醪。又闻仙乐和鸣,云停风静。
不多时,歌舞已罢。嫦娥向众仙道:“今日金母圣诞,难得天气清和,各洞仙长,诸位星君,莫不齐来祝寿。今年之会,可谓极盛!适才众仙女歌舞,虽然绝妙,但每逢桃筵,都曾见过。小仙偶然想起,素闻鸾凤能歌,百兽能舞,既有如此妙事,何不趁此良辰,请百鸟、百兽二位大仙,分付手下众仙童来此歌舞一番?诸位大仙以为何如?”众仙刚要答言,那百鸟、百兽二仙都躬身道:“蒙仙姑分付,小仙自当应命。但歌难悦耳,舞难娱目。兼恐众童儿卤莽性成,倘或失仪,王母见罪,小仙如何禁当得起!”王母笑道:“偶尔游戏,这有何妨。”百鸟仙同百兽仙听了,随即分付侍从传命。登时只见许多仙童,围着丹凤、青鸾两个童儿,脚踏祥云,到了瑶池,拜过王母,见了百鸟大仙,领了法旨,将身一转,变出丹凤、青鸾两个本相:一个是彩毫炫耀,一个是翠翼鲜明。那些随来的童儿,也都变出各色禽鸟。随后麒麟童儿带着许多仙童,也如飞而至,一个个参拜王母,见了百兽大仙,领了法旨,都变出本相,无非虎豹犀象,獐狍麋鹿之类。那边是众鸟围著鸾凤,歌喉宛转;这边是麒麟带着众兽,舞态盘旋。在琼阶玉砌之间,各献所长。连那瑶草琪花,也分外披拂有致。王母此时不觉大悦,随命侍从把“百花酿”各赐众仙一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敢于说“不”!我们要尊重和理解别人的立场和原则,坚守、捍卫自己的底线。
......
《猎人笔记》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原始、粗犷,却又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作者似乎直接将读者带入了猎人的世界,与他们一同经历惊心动魄的狩猎过程。每一次的追踪、设伏、搏斗,都写得惊心动魄,仿佛身临其境。那些动物,熊、狼、野猪,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简单的生物,而是充满了智慧和野性的生命,与猎人之间展开一场场智慧与力量的较量。书中对大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极其出色的,那严寒的冬季,那广袤的森林,那奔腾的河流,都构成了雄浑壮阔的背景,与猎人们的艰辛生活相互映衬。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猎人仅仅描绘成一个征服自然的角色,而是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读这本书,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原始的生存本能,以及人在极限环境下所爆发出的坚韧和勇气。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会到了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评分《镜花缘》这本书,初读时就被书中那奇思妙想的世界深深吸引。它不像寻常的神话故事那般,只是简单地堆砌神怪,而是将唐朝的武则天时期,一个女皇治下的奇特大陆,描绘得栩栩如生。书中那些“女儿国”、“黑齿国”、“长人国”等等,每个国度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人情,充满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读到“百花仙子”下凡,经历尘世的磨难,更是让我感慨万千。这本书不仅仅是奇幻的冒险,更蕴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那些关于女性地位、科举制度的批判,在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中,却有着深刻的寓意。尤其是一些片段,比如“解语花”的故事,让我对那些被压抑的才华和美好的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有些地方的语言略显古老,需要仔细揣摩,但每一次的阅读,都能从中发掘出新的意味。它让我看到了一个超越时代的女性智慧和坚韧,也引发了我对“真善美”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人性的种种,也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评分《千书万卷》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具体的小说,不如说是一场关于阅读本身的深刻对话。它探讨了书籍的意义,以及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不同的阅读经历,展现了书籍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人生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启迪智慧、甚至改变命运的过程。书中的一些观点,关于如何选择书籍,如何理解书籍,以及如何将书中的智慧融入生活,都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往的阅读习惯,也更加明确了阅读的方向。这本书没有固定的情节,但它所引发的思考却是层层叠叠,引人入胜。它让我认识到,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特的灵魂,而阅读,就是与这些灵魂对话的过程。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对“书”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纸张和文字的组合,而是承载着知识、思想、情感的生命体,值得我们去用心去体会和珍视。
评分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读来有一种独特的静谧与诗意。它不同于那种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淡淡的、如同水墨画般细腻的描绘。孙犁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他用极其朴素的语言,勾勒出白洋淀地区淳朴的民风和自然风光。那些发生在淀边村庄里的故事,虽然平淡,却充满了人情味。他笔下的农民,虽然生活清贫,但却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我尤其喜欢他描写白洋淀的景色,那开阔的水面,那纵横交错的苇荡,还有那些停泊在水中的渔船,都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关于乡土人情、农家生活,都写得非常真实,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读这本书,能感受到一种对土地深沉的爱,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捕捉。它让我体会到,即使是最朴实的场景,也能通过真挚的笔触,展现出动人的生命力。
评分《湘行散记》的阅读体验,如同亲自随同作者沈从文先生,踏上了那一趟充满故事的湘西之旅。文字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带着质朴的温情,仿佛能闻到湘西山野间泥土和草木混合的气息。沈从文先生的笔触是如此细腻,他对湘西的山水、风物,以及那些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极其深沉的热爱和眷恋。那些朴实无华的乡亲,他们的淳朴、善良、甚至他们身上不经意流露出的粗犷,都被他描绘得生动而有温度。我尤其喜欢他描写那些古老的村落,狭窄的石板路,古朴的吊脚楼,还有那些世代流传下来的习俗,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带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动。书中穿插的许多细节,比如关于当地的歌谣、传说,更是增添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被现代文明逐渐遗忘的角落,一个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世界。读完后,心中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惆怅,感叹时光的流逝,也更加珍惜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