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新版) 9787020104611 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丑陋的中国人(新版) 9787020104611 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柏杨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批判
  • 文化反思
  • 国民性
  • 历史
  • 人物
  • 柏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畅销书
  • 中国社会
  • 文化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三新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4611
商品编码:243574975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丑陋的中国人(新版)

:36.00元

作者:柏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0201046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丑陋面的真知灼见。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次受到严厉检讨
  柏杨说:“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出斗臭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因此他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
  柏杨曰: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死不认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个错并不是错。
  喜欢装腔作势;记仇、缺乏包容性;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
  自傲、自卑,就是没有自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更恐惧独立思考。没有是非、没有标准,只会抽风发飙。*后大家一起和稀泥。

内容提要


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行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

目录


中国人丑陋吗?冯骥才
酱缸国医生和病人(代序)柏杨


上辑·沉痛出击
丑陋的中国人
正视自己的丑陋面
中国人与酱缸
人生文学与历史
老昏病大展
起敬起畏的哲学
缺少敢讲敢想的灵性
对事不对人
只我例外
谋利有啥不对
沉重的感慨
是保护自己
尿入骨髓
现代文化的基本精神
洋人进一步,中国人退一步
大的殷鉴
把羞愧当荣耀
炫耀小脚
臭鞋大阵
为别人想一想
不会笑的动物
礼仪之邦
三句话
排队国
到底是什么邦
酱缸蛆的别扭
目光如豆
不讲是非,只讲“正路”
一盘散沙
唐人街——吞噬中国人的魔窟
《春秋》责备贤者
谈丑陋的中国人(陈文和)
虚骄之气
恐龙型人物
崇洋,但不媚外
种族歧视
集天下之大鲜


下辑·怒涛拍岸
我们还可以做个好儿子执笔江舟峰
柏杨余波执笔南日
也是丑陋中国人余波执笔余波
中国传统文化的病征——酱缸执笔姚立民
如何纠正死不认错之病
推理能力发生故障
从酱缸跳出来
“酱缸文化”执笔朱正生
要隐恶扬善,勿作践自己执笔徐瑾
贱骨头的中国人执笔王亦令
丑陋的王亦令执笔江泐
评王亦令《贱骨头的中国人》执笔张绍迁
王亦令越描越丑执笔江泐
不懂幽默执笔回旋处
中国人的十大奴性执笔柏仁
没有文明哪有文化执笔胡菊人
中国文化不容抹黑执笔刘前敏
中国文化之“抹黑”与“搽粉”执笔张绍迁
的中国人执笔朱桂
你这样回答吗?执笔张香华

作者介绍


柏杨,中国人熟悉的作家,其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他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他不但是历史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如此丰富的人生不容易说得清楚,还是看他写的书吧!

文摘


序言



《静默的春天》 作者: [虚构作者名A]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X] ISBN: 978-7-123-45678-9 内容简介: 在远离尘嚣的山间小镇,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生命的故事以一种静默的方式悄然展开。本书描绘了一群平凡却不失光辉的人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最质朴的情感与最坚韧的意志,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篇章。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林静的年轻女子。她自幼体弱多病,被视为小镇上一个“不祥”的存在。然而,她内心深处却涌动着对生命无限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常常独自一人,在蜿蜒的山路上漫步,在潺潺的溪流边沉思,与山间的鸟儿为伴,与野外的花草对话。她用她那双清澈的眼睛,捕捉着大自然最细微的变化,感受着生命最蓬勃的脉动。 林静的童年,被疾病的阴影笼罩,与同龄人的欢声笑语隔离开来。她只能在窗边,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心中既有向往,也有自卑。但她从未因此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她家中珍藏着几本泛黄的书籍,是她祖父留下的。在寂静的夜晚,煤油灯的光晕下,她一字一句地啃读着这些古老的文字,从书中汲取力量,寻求慰藉,也逐渐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视野。 小镇上的人们,对林静的态度复杂而微妙。一些年长的老人,出于对她的怜悯,偶尔会给她一些帮助,但更多的是一种疏远和议论。年轻一辈,则将她视为一个神秘的存在,既不敢靠近,又充满好奇。在这样的环境中,林静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在孤独中寻找乐趣,也学会了用内心的强大去抵御外界的评判。 故事的转折点,是小镇来了一位新的医生,张医生。张医生年轻有为,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善良而充满同情的心。他打破了小镇上长期以来对林静的偏见,细致地为她诊治,并用科学的知识和温暖的话语,一点点地驱散了她心中的阴霾。在张医生的帮助下,林静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她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随着身体的康复,林静开始将她的观察和感悟付诸行动。她开始侍弄家门口的一片荒地,种下各种各样的花草。她用她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花开花落的痕迹,记录下虫鸣鸟叫的声音,记录下山间晨昏的变化。她的画作和文字,逐渐在小镇上引起了关注。那些曾经对她避之不及的人们,开始被她作品中流露出的生命力和对自然的敬畏所打动。 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它更是对生命韧性、对自然力量、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深刻探索。在现代社会日益加速的节奏和物质化的冲击下,作者试图通过这个宁静的故事,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简单生活、对纯粹情感的向往。 林静的“静默”,并非无声,而是蕴含着生命的低语;她的“春天”,并非某个季节,而是内心的复苏与绽放。她用她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生命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静默的春天》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命运。它所呈现的,是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一草一木的生长,一份一份的情感。作者用流畅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灵性的世界,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力量,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静谧的山林,与林静一同呼吸,一同感受生命的芬芳。 本书适合所有渴望在喧嚣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渴望重新审视生命意义,渴望感受自然美好的人们阅读。它会让你放慢脚步,用心去聆听生命的声音,去发现身边被忽略的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常常会在午后,捧着一杯清茶,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思绪随着文字的海洋缓缓漂流。这本《丑陋的中国人(新版)》,就是我最近沉浸其中的一本书。我并非一开始就对其抱有某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种由书名所引发的好奇,以及对作者柏杨先生其人其作的些许了解。我知道,他是一位敢于直言、勇于批判的作家,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着历史的沉疴与现实的弊病。因此,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准备好迎接的是一场思想上的洗礼,甚至可能是一次心智上的冲击。书中的每一个字句,都似乎蕴含着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痛。我并非要从中寻找对“丑陋”的认同,而是希望通过作者犀利的笔触,去理解那些被遮蔽的真相,去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我深信,只有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才能真正走向进步。这本书,或许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可能不愿面对的自己,但正是这份直视,才可能让我们找到改变的方向,让“丑陋”成为过去,让“新生”成为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深邃的墨色背景,搭配上醒目的白体字,总能在一众书架中轻易抓住我的眼球。我尤其喜欢那个“新版”的标识,它暗示着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的重印,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与修订,或许在内容上会有更新颖的视角,或者在编排上会有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的调整。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温润而有质感,翻开扉页,那种印刷清晰、排版疏朗的感觉,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拿到一本好书,就像遇见一位久违的老友,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之展开一场深入的交流。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思考、挑战固有观念的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丑陋的中国人》这个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它不回避问题,甚至直面争议,这样的勇气本身就值得赞赏。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关于这本书的讨论,它所引发的关于国民性、文化批判的探讨,让我印象深刻,也更加坚定了我想要亲自阅读一番的决心。这次入手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版,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充满信心,相信其严谨的出版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定能为我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简洁而有力。封面上那“丑陋的中国人”几个大字,仿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直接击中读者的视觉神经。我尤其欣赏这种不加修饰、直奔主题的封面风格,它传递出一种坦诚与自信,不惧怕争议,反而拥抱争议。我曾听闻,这本书在出版初期便引发了巨大的反响,褒贬不一,甚至有人视其为“辱华”之作,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国民性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正是这种争议性,让我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进步,往往伴随着痛苦的反思与艰难的革新。《丑陋的中国人(新版)》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文化与国民性的契机。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以其一贯的犀利视角,剖析那些让我们自满或自卑的根源。我不是想要通过这本书来证实“丑陋”的存在,而是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脉络,社会的演变,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版”字样,也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与可靠性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书的整体设计,无论是封面色彩的选择,还是字体的大小与排版,都透露出一种沉静而力量感。它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对《丑陋的中国人》这个书名,早已有所耳闻,它就像一颗投在平静湖面上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我曾见过有人对此书有过激烈的批评,也有人对此书赞赏有加,认为它是对国民性的一次深刻解剖。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对自己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改进的方向。我并非要为“丑陋”寻找辩护,而是希望通过理解,去化解那些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去拥抱更积极、更开放的文化态度。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新版”,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更新与解读有了更多期待。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在信息时代的独特存在感。在海量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的当下,一本以严肃批判为主题的书籍,其厚重的分量与深邃的思考,显得尤为可贵。我并非是那种轻易被标题所左右的读者,但我不得不承认,“丑陋的中国人”这个书名,确实带着一种极强的冲击力,它仿佛在挑衅,又仿佛在呼唤。我好奇的是,作者究竟是如何定义“丑陋”的?这种“丑陋”又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否是一种难以改变的宿命,还是一种可以被革除的陋习?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具备了这样的潜力。我曾在一个学术讲座上,听到过关于文化反思的讨论,其中不乏对国民性弱点的剖析。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更多具体的例证和深刻的论述,去理解那些被历史和文化所塑造的集体性格。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严谨度和思想深度有了相当的信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