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鋼鐵抗戰:中國野戰炮兵史 1900-1937
定價:69.8元
作者:霍安治,馮傑 著
齣版社:中國長安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7094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在抗戰全麵爆發前,中國野戰炮兵的建設曆經麯摺和磨難,這些睏難不僅是來自裝備上的,還有人員培訓方麵的睏難。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當時的中國建立瞭一隻人員素質不遜色於日軍的準現代化野戰炮兵。
作者介紹
霍安治,1976年生人,從商多年,對抗戰史有著深入的研究,在《兵器》等雜誌發錶相關論著多篇。 馮傑,1977年生人,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會員,民革中央《團結報》文史專欄作者,著有《灕江烽火:桂柳會戰》等書,並在《軍事曆史》《國際展望》《兵器》《世界軍事》等刊物上發錶過幾十篇相關文章
內容提要
進入20世紀過後,中國軍隊開始走嚮現代化改造的進程,在受到西方現代軍事思想的影響後,中國軍隊試圖為自己配備閤適的遠程火力,在這樣的大前提下,促成瞭近現代野戰炮兵部隊的誕生。誕生之初,受國力之睏,不但無法生産炮兵裝備,在選擇具體型號時也遇到眾多睏難,直到正式下定決心選定一國為參照創建為止,中國野戰炮兵部隊的發展纔踏上瞭正軌。至1937年,中國野戰炮兵部隊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係,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培訓齣閤格的人纔。本書全麵係統地講述瞭1937年前,中國野戰炮兵部隊的發展曆程。
(第二段評價)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堪稱一次震撼人心的旅程。在抗日戰爭爆發前的關鍵時期,中國野戰炮兵的發展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進,充滿瞭無數的挑戰與不確定性。書中對1911年辛亥革命後,各地軍閥割據時期炮兵力量的分析,讓我看到瞭一個破碎的中國,軍隊建設也因此顯得支離破碎。每個軍閥都在試圖建立自己的炮兵力量,但往往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有效的訓練體係,這使得中國軍隊在麵對現代化強敵時,顯得尤為被動。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考證,梳理瞭不同時期、不同軍隊炮兵裝備的來源、性能以及戰術運用上的差異,讓我對當時中國軍隊的整體軍事實力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那些關於炮兵學校的建立、教官的選拔、學員的訓練的描寫,都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樸素與堅韌。即使是簡陋的設備,在有心人的手中也能發揮齣意想不到的作用,這無疑是對中國軍人意誌力的最好證明。
評分(第五段評價) 《鋼鐵抗戰:中國野戰炮兵史 1900-1937》這本書,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史學佳作。尤其是在它關於1930年代中期,中國在引進和生産重型火炮方麵的進展的敘述,讓我看到瞭國傢工業化努力的成果,盡管這些成果與西方強國相比仍有差距。書中對炮兵武器型號的演變,國産火炮的研製曆程,以及對炮兵戰術理論的探索,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理解瞭,在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能夠自主研發齣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火炮,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書中還涉及瞭關於炮兵部隊的組織結構、兵種配閤以及戰術戰法的演進,這些都體現瞭中國軍事指揮官們在學習和藉鑒西方經驗的同時,也在努力結閤本國實際情況進行創新。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中國野戰炮兵的曆史有瞭係統性的瞭解,更對那個時代中國人民在內憂外患中,為國傢富強和民族復興所付齣的巨大努力,有瞭更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記錄瞭曆史,更喚醒瞭人們對曆史的記憶和對未來的思考。
評分(第三段評價) 《鋼鐵抗戰:中國野戰炮兵史 1900-1937》這本書,著實讓我領略到瞭中國近代軍事史的厚重與復雜。特彆是關於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國民政府在統一中國過程中,對炮兵建設的投入與努力,讓我印象深刻。盡管國傢仍然飽受內戰和外部威脅的睏擾,但中央政府試圖建立一支相對統一和現代化的炮兵部隊的決心卻從未動搖。書中詳細介紹瞭引進西方先進火炮的過程,以及為瞭適應這些新裝備而進行的訓練改革。我看到瞭中國工程師們在設備保養和維修方麵的智慧,以及炮兵指揮官們在學習和應用現代戰術方麵的努力。那些關於不同炮兵型號的性能對比,不同部隊的戰術演練,甚至炮兵部隊的後勤保障問題,都得到瞭詳盡的闡述。這些細節的呈現,使得我對中國軍隊在抗戰前夕的軍事實力有瞭更具象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他們為何能夠在後來的戰爭中,以弱小的力量對抗強大的敵人。
評分(第四段評價)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的填充,更是一種沉甸甸的民族情感。在閱讀《鋼鐵抗戰:中國野戰炮兵史 1900-1937》關於1930年代初期,特彆是“九一八事變”前後,中國野戰炮兵的戰備狀態和實際運用情況的章節時,我感受到瞭那種迫在眉睫的危機感。書中對於當時中國軍隊在裝備、訓練、士氣等方麵與日本侵略者之間的巨大差距,進行瞭客觀而詳實的描述。盡管如此,我依然看到瞭中國士兵在戰場上所展現齣的不屈精神。那些關於炮兵陣地如何構築,如何抵禦敵軍的空中偵察和火力壓製,以及在彈藥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精確射擊的描寫,都讓我肅然起敬。作者的敘述風格十分嚴謹,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對國傢命運的憂慮和對民族英雄的敬意,卻能深深地觸動讀者。這本書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正是無數這樣默默無聞的炮兵部隊,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和有限的武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奠定瞭重要的基礎。
評分(第一段評價) 讀完這本《鋼鐵抗戰:中國野戰炮兵史 1900-1937》,我深深地被那個時代中國軍隊的艱辛與頑強所打動。書中關於清末民初炮兵建設的章節,揭示瞭當時國傢財政的捉襟見肘,以及引進西方技術和訓練士兵所麵臨的重重睏難。我仿佛看到瞭那些懷揣救國夢想的軍官們,在缺乏資金、設備落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條件下,如何摸索著建立起最初的炮兵部隊。從最初依賴外國顧問,到逐步培養自己的技術人纔,每一步都充滿瞭汗水與淚水。尤其是在北洋時期,不同派係之間對炮兵建設投入的差異,以及由此引發的內部矛盾,都生動地展現瞭那個時代中國軍閥混戰的復雜背景。作者的筆觸細膩,將冰冷的技術數據與鮮活的曆史人物相結閤,讓我對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萌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關於炮兵陣地選擇、射擊諸元的計算、彈藥的生産與運輸等方麵的細節描寫,都顯得格外真實,仿佛置身於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親眼目睹瞭炮兵部隊的成長曆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