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372.00元
作者:董源、李公麟、刘松年、吴道子、夏圭、赵佶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ISBN:9787508661780T
套装包含:
| 9787508661780 |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 76.00 |
| 9787508661803 |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 62.00 |
| 9787508661834 |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 56.00 |
| 9787508661827 |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 48.00 |
| 9787508661810 | 夏圭·溪山清远图 | 68.00 |
| 9787508661797 | 赵佶·写生珍禽图 | 62.00 |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1、9米高清长卷,完整大图,用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高清复制,纤毫毕现,临摹鉴赏,诸般皆宜。
2、董源是“五代四大家”之一,“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人称“披麻皴”。
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山头苔点细密,所谓“点苔法”。
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1、7米高清长卷,完整大图,用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高清复制,纤毫毕现,临摹鉴赏,诸般皆宜。
2、李公麟,白描宗师。“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
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天下绝艺矣”。
人物道释得吴道子旨趣;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
着色山水追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幹;集诸家之长。
1、6米高清长卷,完整大图,用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高清复制,纤毫毕现,临摹鉴赏,诸般皆宜。
2、刘松年,南宋四大家之一。画院人中“绝品”。
技法上变李唐“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
题材上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所作屋宇,界画工整。所画人物,衣褶清劲,精妙入微
1、5米高清长卷,完整大图,用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高清复制,纤毫毕现,临摹鉴赏,诸般皆宜。
2、吴道子被画史尊奉为“画圣”。
首创“兰叶描”,所画人物衣袂飘飘,似风吹飞扬。
如果说顾恺之的线条如“春蚕吐丝”轻盈匀速,
那么吴道子的线条则是“吴带当风”狂放有力。
1、8米长卷,完整大图,用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高清复制,纤毫毕现,临摹鉴赏,诸般皆宜。
2、夏圭,南宋四大家之一。
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人称“拖泥带水皴”。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淋漓苍劲,“墨气袭人”。
多作半边小景,被认为系南宋偏安、残山剩水之写照,称“夏半边”。
1、7米高清长卷,完整大图,用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高清复制,纤毫毕现,临摹鉴赏,诸般皆宜。
2、宋徽宗赵佶,是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他热爱画花鸟,创办“宣和画院”,开创“院体”。
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以挺劲自诩,为“瘦金书”。
追求“格物致知”的写生,被西方学者称为“魔术般的写实主义”。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董源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风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用笔甚为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法上极富创造性。将夏天江南的丘陵与江湖之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已出版:
顾恺之·洛神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赵佶·写生珍禽图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王蒙·太白山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唐寅·溪山渔隐图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仇英·文姬归汉图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石涛·十六阿罗应真图
即将出版: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周文矩·宫中图、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幹·江行初雪图
李成·寒鸦图、茂林远岫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张激·白莲社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李唐·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
马远·春游赋诗图、水图
张胜温·大理国画梵像图
…………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用白描手法绘写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贵族及其眷属随从,也有市井商人、乞丐、渔父、玩把戏的等。既是道教画,亦为风俗画,因为道教认为神仙具有普通人的外表,会隐迹于世俗人群中。在中国画中,纯用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实物的白描,可说是线描技法尤为纯的阶段。李公麟使白描成为后人学画的样板,“如群龙之首”,代代相传。
已出版:
顾恺之·洛神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赵佶·写生珍禽图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王蒙·太白山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唐寅·溪山渔隐图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仇英·文姬归汉图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石涛·十六阿罗应真图
即将出版: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周文矩·宫中图、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幹·江行初雪图
李成·寒鸦图、茂林远岫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张激·白莲社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李唐·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
马远·春游赋诗图、水图
张胜温·大理国画梵像图
…………
唐初十八学士这一历史,传到宋代已成典故。两宋文人时常进行内容丰富的雅集活动。琴、棋、书、画,这是不可或缺的,歌舞曲艺、古玩彝器、饮酒美食也是常见的画面。十八学士的衣着虽然还是唐人的模样,家具器物却处处流露出宋代的特征,他们仿佛穿越了时光……
已出版:
顾恺之·洛神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赵佶·写生珍禽图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王蒙·太白山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唐寅·溪山渔隐图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仇英·文姬归汉图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石涛·十六阿罗应真图
即将出版: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周文矩·宫中图、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幹·江行初雪图
李成·寒鸦图、茂林远岫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张激·白莲社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李唐·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
马远·春游赋诗图、水图
张胜温·大理国画梵像图
…………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情景。画中人物、鬼神、瑞兽数十,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舞、瑞兽灵动,极富想象力。“吴家样式”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闪烁的火光,都表现得生动贴切,游刃有余。
已出版:
顾恺之·洛神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赵佶·写生珍禽图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王蒙·太白山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唐寅·溪山渔隐图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仇英·文姬归汉图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石涛·十六阿罗应真图
即将出版: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周文矩·宫中图、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幹·江行初雪图
李成·寒鸦图、茂林远岫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张激·白莲社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李唐·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
马远·春游赋诗图、水图
张胜温·大理国画梵像图
…………
绘晴日江河两岸:群峰、峭岩、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形象真实。夏圭擅用墨色的变化,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变化无常。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出旷远清明的湖光山色。
已出版:
顾恺之·洛神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赵佶·写生珍禽图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王蒙·太白山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唐寅·溪山渔隐图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仇英·文姬归汉图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石涛·十六阿罗应真图
即将出版: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周文矩·宫中图、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幹·江行初雪图
李成·寒鸦图、茂林远岫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张激·白莲社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李唐·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
马远·春游赋诗图、水图
张胜温·大理国画梵像图
…………
《写生珍禽图》乃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笔调朴质简逸,无论禽鸟花草,“形似以物趣胜,神似以天趣胜”。以精准的形体,活泼的精神,力求写生的逼真,由形似达到神似。画中之鸟,用淡墨轻擦出形,再以浓墨点染头尾羽梢,层叠描绘,映衬鸟羽松软的质感、厚度以及斑斓色彩。枝叶的画法也类似,皆生动写实
已出版:
顾恺之·洛神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赵佶·写生珍禽图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王蒙·太白山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唐寅·溪山渔隐图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仇英·文姬归汉图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石涛·十六阿罗应真图
即将出版: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周文矩·宫中图、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幹·江行初雪图
李成·寒鸦图、茂林远岫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张激·白莲社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李唐·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
马远·春游赋诗图、水图
张胜温·大理国画梵像图
…………
董源(943- 约962),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人,五代南唐画家。曾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首创“披麻皴”和“点苔法”。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人,北宋画家。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画人物、山水,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与李唐、马远、夏珪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夏圭,又名珪,字禹玉,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曾为画院待诏、画院祗候。后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赵佶(1082-1135),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网罗画家,扩充翰林图画苑,组织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擅书画,其书自称“瘦金书”。工花鸟,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
数码图像呈现的细节、质地、幅面、气息,使所有昏暗的古画获得全新的观看机会,而且,每个人都能面对并拥有清晰的美术史文本,就在自己家里、手中,与辉煌的华夏绘画同在。
中信美术馆《大师原典》系列是我迄今所见完整的出版计划(几乎囊括遍布海内外的一流经典),也是面向大众、尤为廉价的精印画集(相当于一两份盒饭的售价)。
宫廷画、文人画,因此不再是宫廷的,文人的,也不再是所谓职业美术家的雅好。这批画集属于所有愿意认知华夏绘画的人。其功德,不仅仅是在赏阅,而在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陈丹青
总的来说,这本《包邮 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西岳降灵图+十八学士图+送子天王图+溪山清远图+写生珍禽》是一本集艺术性、历史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画册。它不仅收录了众多珍贵的古代绘画作品,而且在印刷质量和内容编排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对于我这样的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绝佳机会。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深入研究书中的每一幅作品,去发掘更多隐藏在笔墨之间的故事和智慧。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画册,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国古代艺术殿堂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中的《西岳降灵图》则展现了截然不同的风貌。它不再是写实的自然景致,而是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的神话传说。画面构图宏伟,人物众多,描绘了传说中西岳神祇降临的景象。虽然我不是特别了解其中的具体典故,但画面所传达出的那种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氛,还是让我心生敬畏。画家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将抽象的神话故事具象化,用笔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每一个人物的姿态,他们的衣袍,甚至他们身边的祥云,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我特别留意了画面中那些微小的细节,比如云雾的缭绕,山石的纹理,都处理得一丝不苟。这让我对中国古代绘画在叙事性和表现力上的高超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描绘,更是一种对信仰的呈现,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评分《十八学士图》给我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它不是山水,不是神话,而是人物群像。画面描绘的是唐朝时期,太子李治在弘文馆召集十八位才子讲学的情景。这幅画更侧重于人物的刻画和场景的布置。每一个学士的面容都栩栩如生,他们的表情各异,有的沉思,有的讨论,有的记录,仿佛能听到他们之间的低语。我仔细辨认了画中的每一个人物,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但透过他们的姿态和神情,能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风采。画面的背景是古色古香的书房,书架上的书籍,案头的笔墨纸砚,都极尽写实。这幅画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种文化的传承。
评分这本书中的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意境。无论是《夏景山口待渡图》的写实描绘,还是《西岳降灵图》的神话想象,亦或是《溪山清远图》的壮丽山河,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画家在驾驭不同题材时的游刃有余。我发现,即使是同一位画家,在面对不同主题时,也能展现出迥异的风格和技巧。这让我对艺术的多元性和无限可能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揣摩画家的构图、用笔,试图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这种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让我对艺术的理解更进了一层。
评分《写生珍禽》这部分作品,则展现了画家在动物写实方面的非凡功力。我一直对工笔画中的鸟类描绘情有独钟,而这部分作品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画面中的飞禽走兽,无论是羽毛的质感,还是眼神的神采,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仔细观察了每一只禽鸟,它们的姿态各异,有的展翅欲飞,有的栖息枝头,有的低头觅食,仿佛能听到它们清脆的叫声。画家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十分讲究,那些鲜艳的羽毛,在墨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生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画家不仅擅长山水,对于精细的动物描绘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不仅仅是写实,更是一种对生命活力的捕捉。
评分《溪山清远图》绝对是这本书中的重头戏。这幅画以其恢弘的气势和精妙的笔法征服了我。它描绘的是一条蜿蜒的山间河流,两岸是连绵的山峦,山势雄伟,云雾缭绕。整幅画卷徐徐展开,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欣赏它,从近处的石岸、树木,到远处的峰峦、飞瀑,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极其到位。画家对于水流的描绘尤为精彩,时而湍急,时而平缓,表现出山水的生命力。画中的一些小小的亭子和人物,更增添了几分意境。这幅画让我看到了中国山水画的极致之美,那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画面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对自然壮丽景象的礼赞。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最先被它扎实的装帧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每一幅画作都仿佛跃然纸上,色彩还原度很高,细节也清晰可见,这对于一个像我一样,对古代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特别喜欢反复翻阅《溪山清远图》,那巨大的画幅在屏幕上看总觉得不够过瘾,但在书中,我可以一层一层地去品味,去感受。山峦的层次感,水流的动态,树木的婆娑,都通过精湛的印刷技术得以完美呈现。每一次翻阅,都像是进行一次新的探索,总能在之前未曾留意的地方发现新的惊喜。这本书的编辑和装帧水平,无疑是达到了收藏级别的,完全对得起书中收录的这些国宝级画作。
评分《送子天王图》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宗教色彩的作品。它描绘的是观音菩萨送子给信徒的场景。虽然是佛教题材,但画面处理得非常接地气,充满了人间温情。观音菩萨的形象慈祥庄严,怀中的婴儿娇憨可爱。画中的父母跪拜在地,眼神充满虔诚和期盼。我注意到,画面中不仅有观音菩萨和婴儿,还有一些侍从和护法神,他们的造型也各具特色。画家在处理人物的动态和表情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那种期盼、感激、以及信仰的力量,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幅画让我感受到,即使是宗教题材,也能如此贴近人心,触及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它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慰藉。
评分通过这本书,我得以近距离地欣赏到多位古代艺术大师的杰作。我意识到,每一幅画作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匠心。比如,《十八学士图》让我看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骨和对知识的渴求,而《送子天王图》则展现了民间信仰的虔诚和艺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多样性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让我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作品,它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像是历史的窗口,让我能够窥见古代的生活百态和精神世界。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比枯燥的文字记载要生动得多。
评分最近沉迷于宋代山水画,翻阅了不少画册。偶然间看到了这本《包邮 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西岳降灵图+十八学士图+送子天王图+溪山清远图+写生珍禽》,虽然名字有点长,但看名字就知道收录的作品都是精华。我特别喜欢《夏景山口待渡图》,画面中夏日暴雨前的压抑感,山峦的厚重,以及人物在船上紧张的神情,都描绘得淋漓尽致。画家对于光影的处理,尤其是雨前天空中那种灰蒙蒙的、令人透不过气来的色彩,真是绝妙。站在画前,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听到远处隆隆的雷声。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品都难以给予的。再看《潇湘图》,那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意境。水墨的晕染,勾勒出烟波浩渺的江面,远山如黛,近水潺潺。画中的几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又不失壮阔。我想象着古人泛舟江上,或是隐居山林,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自得,在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幅画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特点,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寄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