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日本经济 湖北新华书店

透视日本经济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三桥规宏(Mitsuhashi Tadahi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经济
  • 经济学
  • 透视
  • 湖北新华书店
  • 社会科学
  • 经济发展
  • 政策分析
  • 市场研究
  • 亚洲经济
  • 当代日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9536
商品编码:2534407857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透视日本经济 作者 (日)三桥规宏(Mitsuhashi Tadahiro)内田茂
定价 79.00元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2479536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引进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日本经济的一本书。本书除就金融、物价、景气、产业结构等日本经济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还针对贸易摩擦、财政改革、环境问题等应用课题进行解析。阅读本书可以让读者掌握日本经济的基础知识与*状况,了解日本经济的全貌。

   作者简介
三桥规宏(Mitsuhashi Tadahiro)1940年生。1964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同年进入日本经济新闻社。曾历任伦敦分局局长、日经商业周刊主编、编集局科学技术部部长、出版局次长、社论部副主任、千叶商科大学政策情报学部教授等职。现任千叶商科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经济 创造性破坏》《昭和经济史(下)》(合著)(二者均为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绿色复苏》(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环境再生与日本经济》(岩波新书)、《撒切尔主义》(中央公论社)、《可持续性经营》(讲谈社)等。
内田茂男(Uchida Shigeo)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同年进入日本经济新闻社。曾历任编集局证券部、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东京本社证券部长、社论部委员等。现任学校法人千叶学员常任理事、千叶商科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昭和经济史(下)》(合著)、《新生?日本经济》(合著)、《日本证券史3》《这样就理解了!日本经济的构造》(均为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等。
池田吉纪(Ikeda Yoshiki)1943年生。1965年毕业于横浜国立大学经济学部,同年进入日本经济新闻社。曾历任编集局工业部、编集局经济部、数据总库局次长,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事务局局长,日经美国社社长、评级投资情报中心社长、日本经济新闻社监察员等。现任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大阪经济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数据解说》《研讨景气循环入门》(合著、东洋经济新报社)等。
胡左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于2000年在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经营学科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工程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固体力学系获得学士学位。胡左浩教授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来自国家部委的项目七项,同时还主持承担多项来自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委托大型管理研究与咨询项目。胡左浩教授是一位既有深厚理论造诣又深入了解国内外管理实践的管理专家。
丁红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日本经济、中日经贸合作。

   目录

章日本经济TODAY 001

1 战后 70 年的日本经济——明暗交织、动荡多变的时代 003

2 通缩经济与“失去的 20 年” 010

3 安倍经济学的登场 019

思考题 1 023

第二章解读经济增长与循环 025

第Ⅰ部分日本经济 TODAY 027

1 安倍景气 027

2 均衡增长的选择 034

3 全球化之下的增长与循环 042

第Ⅱ部分 历史与理论 049

1 经济增长与景气循环 049

2 战后日本的经济增长 050

3 日本的景气循环 053

4 增长与循环的经济理论 059

第Ⅲ部分 解读统计 066

1 GDP 066

2 景气指标 070

思考题 2 074

第三章何为理想物价 075

第Ⅰ部分 日本经济 TODAY 077

1 摆脱通缩 077

2 追求适当的资产价格 082

3 遗留的日本特有的物价问题 089

第Ⅱ部分 历史与理论 096

1 物价的历史 096

2 价格理论 100

第Ⅲ部分 解读统计 108

目录

VIII 透 视 日 本 经 济

1 物价指数分析 108

2 各种物价之间的关系 111

思考题 3 115

第四章 日本的财政能否重建 117

第Ⅰ部分 日本经济 TODAY 119

1 老龄化背景下的作用凸显 119

2 财政改革的构图 125

3 年金改革的方向 129

4 消费税增税迫在眉睫——探讨税制改革的方向134

第Ⅱ部分 历史与理论 139

1 财政的作用与机制 139

2 财政政策理论 141

3 公品理论 143

第Ⅲ部分 解读统计 148

1 国家和地方 148

2 国家的年度支出年度收入结构 149

思考题 4 151

第五章 金融政策如何变化 153

第Ⅰ部分 日本经济 TODAY 155

1 行政主导型战后金融体系——超级量化宽松155

2 金融自由化的漫长历程 158

3 通缩经济下的金融体系 162

4 动荡的金融市场 165

5 非传统货币政策与“超级量化宽松” 167

第Ⅱ部分 历史与理论 173

1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173

2 金融政策理论 175

第Ⅲ部分 解读统计 179

1 家庭金融资产 179

目录 IX

2 官方利率 181

3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181

思考题 5 182

第六章 日本对外贸易的演变 183

第Ⅰ部分 日本经济 TODAY 185

1 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格局 185

2 亚洲的成长、挫折与复苏 194

3 自由贸易与经济摩擦的相克 197

4 GATT 体制到 WTO 体制的变化 204

5 迅速发展的地区贸易协定 206

第Ⅱ部分 历史与理论 210

1 比较生产成本理论 210

2 影响贸易结构的现实因素 214

第Ⅲ部分 解读统计 217

1 日本的贸易结构——工业品的水平贸易较为稳定217

2 国际收支表——贸易收支赤字化 218

3 外汇储备的增减与国际收支恒等式 220

思考题 6 220

第七章 论日元的实力 221

第Ⅰ部分日本经济 TODAY 223

1 日元升值到日元贬值的变化 223

2 美元统治的终结 229

3 构筑新的货币体系 234

第Ⅱ部分 历史与理论 239

1 国际货币制度 239

2 日元的历史 243

3 汇率决定模型 246

第Ⅲ部分 解读统计 252

1 外汇 252

X 透 视 日 本 经 济

2 汇率指标 255

思考题 7 257

第八章 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259

第Ⅰ部分 日本经济 TODAY 261

1 第三产业成为主角的时代 261

2 人口减少、ICT 革命、全球化等的影响266

3 结构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与就业形态 276

第Ⅱ部分 历史与理论 283

1 产业结构的变化 283

2 工业化的历史 285

3 产业结构理论 292

第Ⅲ部分 解读统计 297

1 日本标准产业分类 297

2 工业统计 299

3 商业统计 302

思考题 8 303

第九章 地球环境与能源问题 305

第Ⅰ部分 日本经济 TODAY 307

1 有限的地球以及环境问题 307

2 全球变暖与《京都议定书》 310

3 2013 年以后的全球变暖的对策 315

4 保护生物多样性 319

5 向循环型社会推进 321

6 能源问题 326

第Ⅱ部分 历史与理论 331

1 通向防公害发达国家之路 331

2 外部不经济与公害 336

3 通过经济手段实施环境对策 339

第Ⅲ部分 解读统计 342

目录 XI

1 全球人口突破 70 亿 342

2 2050 年实现低碳社会的情境 345

思考题 9 346

第十章 日本的选择——构建富足成熟的社会 347

1 直面挑战:如何让日本再次焕发活力 349

2 人口减少时代的日本 350

3 培育新产业 356

4 向分布式能源系统转变 362

总结——个人消费与住宅投资是两大支柱 368

思考题 10 368

参考文献 370


   编辑推荐
读解经济增长与循环何为理想物价日本财政能否再建日本金融政策的变化日本贸易的演变试问日元的实力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与就业地球环境与能源问题日本的选择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于您提到的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丰富的内容而不涉及《透视日本经济 湖北新华书店》的具体信息。 --- 《全球视野下的工业革命:技术、社会与权力重塑》 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剖析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之一——工业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生产模式、社会结构以及地缘政治格局。不同于以往将重点放在技术发明本身的研究,本书采取一种多维度的综合视角,探讨了蒸汽机、纺织机等关键技术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最终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结构性变革。全书分为四个核心部分,系统梳理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复杂互动关系。 第一部分:工业化的前夜与技术催化剂 本部分着重考察了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的深层原因。我们探讨了圈地运动如何为工厂提供了庞大的、无地的劳动力,以及商业革命积累的资本如何被重新投入到生产要素的整合中。 关键议题包括: 1. 农业革命的基础作用: 详细分析了新作物的引进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如何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支撑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并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2. “发明”的社会生态: 考察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的交汇点。重点讨论了詹姆斯·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并非孤立的智力闪光,而是基于对提高矿井排水效率的迫切需求的系统性工程。探讨了专利制度在鼓励创新和保护早期资本积累中的双重作用。 3. 能源范式的转换: 煤炭作为新的主要能源如何取代了木材和水力,成为驱动工厂规模化生产的核心动力。这种转换对地理布局和环境产生了即时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工厂体系的建立与劳动力重构 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社会遗产是工厂体系的诞生。本部分聚焦于工厂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单位,以及它如何彻底重塑了传统的家庭和社区结构。 深入分析: 1. 时间的量化与异化: 详细阐述了机器生产对“钟表时间”的依赖,以及工人如何从“按季节、按日出日落工作”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被严格的生产节拍所支配。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改变,更是工人主体性被工具化、时间被商品化的过程。 2. 童工与女性劳动力: 揭示了在早期资本积累阶段,对廉价且顺从的劳动力的需求如何使得童工和女性成为工厂生产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不同行业的案例,展示了劳动条件的残酷性和早期工人保护立法的艰难诞生。 3. 城市化的压力与“新贫困”: 研究了工业中心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的爆炸式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卫生危机、住房短缺和阶级隔离。探讨了“贫困问题”如何从传统意义上的匮乏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中结构性的失序。 第三部分:全球网络的形成与帝国主义的逻辑 工业革命并非一个孤立的区域事件,它是构建现代全球经济体系的起点。本部分将视角扩展到全球,审视工业强国如何通过贸易、金融和军事力量,将非工业化地区纳入其生产和消费的体系之中。 核心论点: 1. “世界工厂”与“原材料供应地”的划分: 详细分析了英国等工业国对棉花、橡胶、矿物等初级产品的需求如何驱动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单一作物种植或资源开采。阐释了自由贸易理论在实践中如何成为一种强权工具。 2. 交通与信息革命的协同效应: 考察了蒸汽轮船和铁路建设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短了地理距离,使得原材料的获取和制成品的倾销效率达到新的高峰。电报的发明如何加速了跨洋金融决策和军事部署的速度。 3. 工业竞争与国家间的张力: 探讨了19世纪后半叶,德国、美国等后发国家模仿并超越既有工业模式的过程。这种竞争如何催生了新的经济民族主义和军备竞赛,为20世纪的冲突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社会反思与制度的再适应 面对工业化带来的剧烈社会震荡,社会思想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调整。本部分关注工人阶级运动的兴起、新意识形态的辩论以及国家职能的逐步扩张。 关键思想流派的交锋: 1. 社会主义思潮的源起: 详细梳理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欧文)的实践尝试,以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系统性批判。这些思想如何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反抗的理论框架。 2. 工会力量的崛起与集体谈判: 记录了工人从早期的秘密结社到合法的工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罢工、请愿等策略如何迫使政府和资本家承认工人的基本权利,并逐步改善工作环境。 3. 福利国家的萌芽: 考察了德国俾斯麦时代的社会保险制度等早期国家干预形式的出现。这标志着国家开始承担起调和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角色。 结论:工业遗产与持续的挑战 本书最后总结道,工业革命不仅是经济史上的一个章节,它塑造了我们今天所处的全球化、城市化和技术依赖的社会形态。我们至今仍在处理由那场革命遗留下的环境污染、不平等加剧以及技术对人类主体性的持续挑战。理解工业革命的复杂脉络,对于我们在当前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做出审慎决策至关重要。 ---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透视日本经济》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我是一名对国际金融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长期以来,日本股市和日元汇率的波动,都对我个人的投资决策产生着微妙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梳理日本经济脉络的绝佳机会。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解读,包括其量化宽松政策的长期效果,负利率政策的利弊,以及未来可能的政策转向。此外,我也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日本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前沿信息,比如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和研发进展,以及这些产业如何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书中对于日本企业治理结构、家族企业传承、以及创新文化方面的论述,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日本经济的韧性所在,以及它如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下,寻求新的增长点。能否提供一些关于日本消费市场趋势、国民消费习惯的变迁,以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日本经济的深层逻辑,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判断。

评分

这次在湖北新华书店偶然翻到一本《透视日本经济》,封面设计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透视”二字却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日本这个国家充满好奇,尤其是他们的经济模式,总是能在看似稳定中孕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数。我一直关注着全球经济的走向,而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政策、产业动向和宏观数据,无疑是分析全球经济格局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的出现,正好能满足我深入了解日本经济内在逻辑的需求。我希望它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日本经济的现状,无论是其优势的来源,还是潜藏的风险,都能在我眼前清晰地展现。我对书中能否揭示日本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以及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尤其期待。能否提供一些关于日本经济结构性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地方经济衰退、以及企业改革滞后等方面的深度分析,是我关注的重点。同时,对于日本政府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例如“安倍经济学”的后续影响,以及目前岸田政府的新经济战略,我也希望能有详尽的解读。总而言之,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获得对日本经济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新闻报道和零散的信息碎片上。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平日里会广泛涉猎与国际经济相关的书籍。《透视日本经济》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翔实的案例分析,帮助我深入理解日本经济的运行机制。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日本宏观经济指标的解读,例如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以及政府债务水平,并希望能够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日本在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政策方面的具体措施,我也希望能够有详细的介绍和评价。书中能否涉及一些关于日本经济史上的重要事件,比如石油危机、广场协议、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对其经济发展轨迹的影响,也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分析和研究日本经济的能力,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引发我对于不同经济体发展模式的比较思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全球经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评分

作为一名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我对《透视日本经济》这本书的期望很高。我经常与日本客户打交道,深刻理解到理解对方国家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对于建立稳固的商业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标题“透视”二字,预示着它将带领读者看到日本经济的深层结构和内在动力,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数据。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日本的贸易政策、关税壁垒,以及其在国际贸易协定中的立场和影响。对于日本在半导体、汽车、精密仪器等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来自中国、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我希望能有更深入的分析。此外,我也对日本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例如东京都市圈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和差距,以及相关政策措施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能否提供关于日本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融资渠道、以及其在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日本经济的整体脉络,更好地为我的对外贸易业务提供决策支持,避免潜在的风险,抓住新的合作机遇。

评分

最近偶然得知湖北新华书店新进了一批关于经济学的书籍,其中一本《透视日本经济》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是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一直对日本这个邻国的发展模式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他们的经济转型历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经济概念,让我能够理解日本经济是如何从战后迅速崛起,又如何经历“失落的三十年”,以及在当前全球格局下,它又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我非常想了解日本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青年就业压力、以及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影响。书中能否涉及一些关于日本国民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以及其社会福利体系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的讨论,也让我十分好奇。我对日本在环保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投入以及这些投入能否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个更宏观、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理解日本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再仅仅停留在新闻报道的片面信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