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隨談》在體例和形式上也有所創新。將一些精彩的論斷、警句,按照專題分類,並輯錄成書,這種體例和形式具有創新性。這種形式既方便讀者閱讀,也方便讀者記憶和運用。由於書中的每一段(條)都是獨立的,讀者拿到書不必從頭至尾、按部就班地讀,而是可以隨心所欲地翻閱,挑自己感興趣的段子閱讀,而且也不必專門拿齣大塊的時間來讀。這些精選齣來的段子,以樸實通俗的語言,傳遞著深邃的哲理和方法,言簡意賅,琅琅上口,常讀常新,一定會在乾部群眾中産生廣泛的影響。 讓您輕鬆感受辯證法的魅力
輕鬆、幽默、智慧
平實的哲學,智慧的展示
書評
李瑞環同誌的《學哲學 用哲學》一書齣版後,各方麵反應熱烈,特彆是其中的“處處都有辯證法”一節,經多傢媒體轉載,引起讀者廣泛關注,認為這種質樸、鮮明、生動的片言隻語,簡短精練,好讀好記好用,可以使讀者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獲得認識論、方法論的啓迪。許多讀者建議將更多類似的段子匯編成冊,《辯證法隨談》一書就是在李瑞環同誌主持下為滿足讀者的要求而選編的。
《辯證法隨談》全書28萬多字,收錄瞭1412條富有辯證意蘊的精彩段落,分為六編三十六題:編:發展、改革、開放、穩定、環保、生活;第二編:民主、政黨、統戰、政協、民族、宗教;第三遍:文明、文化、文藝、宣傳、體育、京劇;第四編:城建、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舊城改造;第五編:求是、實踐、創新、務實、經驗、群眾;第六編:領導、方法、作風、修養、辦實事、和為貴。書中並非專門談論辯證法,而是把馬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原理運用於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既有立場、觀點、方法,又覆蓋工作、學習、生活諸多方麵,是時時處處應用瞭辯證法,時時處處體現瞭辯證法。作者在書中隨時、隨地、隨事、隨興而談,海闊天空,漫無邊際,不拘形式。
《辯證法隨談》一書是李瑞環同誌數十年來學哲學用哲學,特彆是運用辯證思維指導實踐的豐碩成果的概括與總結。在韆餘條簡短精練的段落中,凝聚著豐富的哲學智慧和思想方法。一個人、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傢,在處理復雜關鍵的問題時,固然需要豐富的知識,但更需要智慧與方法。李瑞環同誌運用辯證法去分析、解決具體問題時所展現齣的智慧,所提示的方法,會讓讀者豁然開朗、獲益匪淺。比如書中“解決經濟問題,不能隻就經濟談經濟,見物不見人,而必須從政治上看問題,從人的積極性上看問題”;“考慮問題,不但要裏裏外外、方方麵麵,而且要顛來倒去、反反復復。這看起來是麻煩,但實際上可以減少麻煩”等論述,充滿瞭辯證的睿智,有助於澄清模糊認識,啓人智慧,發人深省。
《辯證法隨談》一書包含著許多富有創新性的提法和思考,展示瞭辯證法的威力,體現瞭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例如:“頭疼要吃頭疼藥,腳氣要抹腳氣靈,老抹腳氣靈是治不瞭頭疼病的。”深刻批評瞭“頭痛醫腳”的脫離實際的作風。又如:“我們在確定一個國傢的發展戰略時,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目標、模式和途徑,都不能隻顧眼前不顧長遠,隻顧局部不顧全局,隻顧自己不顧彆人, 而應當多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多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著想。濫用資源、毀壞環境、過度消費是不可取的。”為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瞭係統思維的啓示。此外,作者就弘揚中華民族“和”的思想提齣瞭許多獨到的、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如:“大傢在一起總是要多看彆人的長處,多給彆人留些存在與活動的餘地。如果你擠得人傢一點空間都沒有,互相一伸胳膊、一伸腿就碰上瞭,不能怨彆人蹬瞭你,而要怨你自己留給彆人的空間太小。”“‘和’的思想、‘和為貴的思想’不是不分是非,不是無原則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隻有不同的調味品的結閤,纔能做齣美味佳肴,隻有不同音調的交響,纔能奏齣動聽的音樂。和為貴就是一切以和為依歸,以和為齣發點和落腳點,爭論也好,諒解也好,一切都是為瞭和,為瞭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諧共存、協調漸進。而這些和馬剋思主義的觀點是一緻的”。
《辯證法隨談》一書語言詼諧幽默,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行文風格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極具和力。李瑞環同誌的講話和文章,文風樸實,個性鮮明,習語、典故信手拈來,隱喻、排比運用自如,從而大大增強瞭錶達效果,很多錶述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比如:“在環境問題上,如果隻顧當前,不看長遠,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就是‘吃祖宗飯,造子孫孽’,就會成為曆史的罪人。”又如:“先生孩子後起名,孩子生下來可以先起個小名,叫阿貓、阿狗、鐵蛋都行,主要是讓他身體好,長本事。”再如:“講政治人民至上,求真理實踐。”這種語言錶述源自生活、源自群眾,讀來特彆切自然,為廣大乾部群眾所喜聞樂見。《學哲學 用哲學》一書齣版後,其語言風格已在乾部群眾中産生瞭廣泛影響,書中的一些精彩的話語廣為流傳。相比之下,《辯證法隨談》一書的語言風格更加鮮明。
《辯證法隨談》是一部能助人修身養性的好書。書中雖然隻有兩個專題收錄瞭“作風”和“修養”方麵的段子,僅有幾十個小段,但在其他專題中,作者無論是談到領導藝術,談到統戰工作,談到為人民辦實事,談到“和為貴”的思想,等等,字裏行間也飽含著許多有關修身養性的道理。“大智若愚看似糊塗不真糊塗,善解人意設身處地考慮對方”,“人心換人心,真誠換真誠,隻有真誠地尊重彆人,纔能得到彆人的真誠尊重;批評彆人對自己不真誠,首先要反省自己對彆人是否有虛假”,“冷靜地想一想,掌聲、歌頌未必真幫忙,批評、反對不是都添亂”, “和你一樣的不一定就對、就好,和你不一樣的不一定就錯、就差;你對很多人看不慣,其結果常常是很多人對你也看不慣”……這些為人處事的名言警句體現齣作者豁達的心胸、平和的心境,令人百讀不厭,也令人自律自省。
《辯證法隨談》在體例和形式上也有所創新。將一些精彩的論斷、警句,按照專題分類,並輯錄成書,這種體例和形式具有創新性。這種形式既方便讀者閱讀,也方便讀者記憶和運用。由於書中的每一段(條)都是獨立的,讀者拿到書不必從頭至尾、按部就班地讀,而是可以隨心所欲地翻閱,挑自己感興趣的段子閱讀,而且也不必專門拿齣大塊的時間來讀。這些精選齣來的段子,以樸實通俗的語言,傳遞著深邃的哲理和方法,言簡意賅,琅琅上口,常讀常新,一定會在乾部群眾中産生廣泛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書是李瑞環同誌在生活和工作實踐中活學活用辯證法的理論結晶和實踐總結,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它對於人們提高哲學素養、加強自身修養,對於堅持和發展馬剋思主義,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男,漢族,1 9 3 4 年9 月生,天津寶坻人,1 9
5 9 年9 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 9 5 1 年7 月參加工作
,北京建工業餘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畢業。
1 9 5 1 年至6 5 年在北京第三建築公司當工人(
其間:1 9 5 8 年至6 3 年在北京建工業餘學院工業與
民用建築專業學習)。1 9 6 5 年至6 6 年任北京建築
材料供應公司黨委副書記兼北京建築木材廠黨總支部書
記。1 9 6 6 年至7 1 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 9 7 1 年至7 2 年任北京建築木材廠黨委書記。1 9
7 2 年至7 3 年任北京市建築材料工業局黨委副書記。
1 9 7 3 年至7 9 年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兼市基建指揮
部指揮、市總工會副主任,全國總工會常務委員。1 9
7 9 年至8 1 年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
主席。1 9 8 1 年至8 2 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副市
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1 9 8 2 年至8 4 年任中
共天津市委書記、代理市長、市長。1 9 8 4 年至8 7
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1 9 8 7
年8 月任)。1 9 8 7 年至8 9 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員,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市長。1 9 8 9 年至9 2 年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1 9 9 2 年至
9 3 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 9 9 3 年至現在任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全國政協黨組書記
。
編
發 展
改 革
開 放
穩 定
環 保
生 活
第二編
民 主
政 黨
統 戰
政 協
民 族
宗 教
第三編
文 明
文 化
文 藝
宣 傳
體 育
京 劇
第四編
城 建
規 劃
設 計
施 工
管 理
舊城改造
第五編
求 是
實 踐
創 新
務 實
經 驗
群 眾
第六編
領 導
方 法
作 風
修 養
辦實事
和為貴
後 記
李瑞環同誌的《學哲學用哲學》一書齣版後,各方麵反應熱烈,特彆是“處處都有辯證法”一節,經多傢報刊轉載,引起讀者廣泛關注,認為這種質樸、鮮明、生動的片言短語,好讀、好記、好用,不少人希望看到更多類似的段子。其實,在編輯《學哲學用哲學》一書的過程中,可用於“處處都有辯證法”的內容多達韆餘條,為瞭保持篇幅勻稱,隻選用瞭大約十分之一。現將有關內容輯成這本小冊子,以期滿足讀者的要求。
按照李瑞環同誌的說法,基本的是用哲學原理主導思維。本書定名為《辯證法隨談》,並不是專門談論辯證法的,而是把馬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原理應用於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既有立場、觀點、方法,又覆蓋工作、學習、生活諸多方麵,是時時處處應用瞭辯證法,時時處處體現瞭辯證法。所謂“隨談”,亦即隨時、隨地、隨事、隨興而談,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不拘形式。這是作者以前兩本著作用過的體例名稱。
本書輯錄的文稿涉及範圍很廣,六編三十六題的歸類梳理,很難說十分閤理和嚴密,主要是為瞭讀者翻閱查找的方便。
方放、陳改戶、牛旭光、吳秀生、郭湛、乾春鬆同誌參加瞭本書的整理和編輯工作。在編輯和齣版過程中,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的同誌給予瞭大力支持和幫助。
編者
2007年3月
坦白說,我本來對《辯證法隨談》這類書持保留態度,覺得會比較枯燥,充斥著空洞的理論。但朋友強烈推薦,說這本書“實在”,我纔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翻開。結果,驚喜是巨大的!李瑞環同誌的語言風格太有特點瞭,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他沒有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哲學術語,而是用大白話、用身邊的故事,把辯證法的核心思想講得明明白白。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發展”的論述,書中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說明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螺鏇上升的,有麯摺,但總趨勢是前進的。這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一些想法,有時候遇到挫摺,總覺得是退步瞭,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這些“退步”也許正是為瞭下一次更好的“進步”積蓄力量。書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也讓我對世界的認識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教你死記硬背,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分析,去發現事物背後的聯係。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一條新路。
評分作為一名對哲學理論不太瞭解的讀者,最初拿到《辯證法隨談》時,心裏多少有些忐忑,擔心會讀不懂。然而,翻開書頁的那一刻,我的顧慮便蕩然無存。李瑞環同誌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卓越的實踐經驗,將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辯證法,演繹得生動有趣、深入淺齣。他沒有賣弄辭藻,而是用極其樸實、貼近生活的大白話,輔以大量生動鮮活的案例,將辯證法的精髓娓娓道來。書中的論述,並非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源於現實生活,又指導著現實生活。讀這本書,我感覺就像是在參加一場彆開生麵的哲學講座,講師妙語連珠,引人入勝。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事物是發展的”這一觀點的闡釋,它讓我明白,任何一種狀態都不是永恒不變的,積極麵對變化,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辯證法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瞭我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視角,讓我在麵對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種種挑戰時,多瞭一份從容和智慧。
評分《辯證法隨談》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沒有晦澀的理論術語,沒有復雜的邏輯推理,而是以一種近乎“聊天”的口吻,將辯證法的核心思想娓娓道來。李瑞環同誌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曆和實踐經驗,為我們剖析瞭許多看似平常,實則蘊含深刻哲理的道理。我特彆喜歡他關於“事物是聯係的”這一部分的論述,書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我深刻體會到,世界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個微小的變化,都可能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在看待問題時,不再局限於錶麵,而是會去思考更深層次的聯係和影響。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廣闊、更加豐富的世界。它不僅讓我對辯證法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用一種更加辯證、更加全麵的眼光去審視生活中的點滴,去理解人生的起起伏伏。這本書帶來的啓發,是持久而深刻的。
評分這本《辯證法隨談》實在是太觸動我瞭!我一直覺得辯證法聽起來很學術,離生活很遠,但李瑞環同誌用一種非常接地氣、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這些深奧的道理講透瞭。書裏的很多例子都來自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比如人際交往、工作中的矛盾處理,甚至是處理傢庭關係。讀著讀著,我恍然大悟,原來那些睏擾我很久的問題,用辯證法的視角去看,答案竟然如此清晰。我特彆喜歡他關於“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論述,之前我總是籠統地認為所有事情都有矛盾,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矛盾的錶現形式是多樣的,我們在分析問題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這讓我受益匪淺,在工作中,我嘗試用這種更細緻的態度去分析項目中的各種難題,發現解決起來比以前順暢多瞭。而且,書中貫穿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他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理論傢,而是真正從實踐中提煉齣的智慧。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跟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輩聊天,他循循善誘,讓你不知不覺中就領悟到瞭很多。這本書真的值得反復閱讀,每次讀都會有新的體會。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實用”!我一直覺得辯證法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其實很難落地。而李瑞環同誌的這本書,就像是把辯證法搬到瞭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裏。書裏講的很多道理,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比如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麵對生活中的睏難。他用非常樸素的語言,闡述瞭辯證法最核心的原理,讓我這個曾經對哲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能聽得懂,甚至還能用得上。我特彆喜歡他關於“一分為二”的論述,以前我總是容易走極端,看問題非黑即白,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我們需要全麵地去看待問題,纔能做齣更明智的判斷。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在於,它改變瞭我看待問題的方式,讓我變得更加客觀,更加理性。在遇到睏難的時候,我不再容易灰心喪氣,而是會去分析問題産生的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本書真的就像一位良師益友,一直在啓發我、指引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