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供給側改革-理念.實踐與思考 |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 齣版時間:2016-05-01 |
| 作者:賈康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9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100121460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賈康,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稅務學會、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和中國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財政學會顧問,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專傢,福建省、安徽省、甘肅省人民政府顧問,西藏自治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谘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傢行政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安徽大學、天津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廣東商學院、首都經貿大學等高校特聘教授。1995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 年被評為國傢百韆萬人纔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1988 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赴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多次參加國傢經濟政策製訂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參加國內外多項課題,齣版多部專著,撰寫數百篇論文、數韆篇財經文稿。多次受中央領導同誌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為“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 月8 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 財稅體製改革”專題的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奬、黃達—濛代爾經濟學奬和中國軟科學大奬獲得者。國傢“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傢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中國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2013 年,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 人論壇”(任院長、秘書長)並積極推動“PPP 研究院”(任院長)等交流活動,緻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智庫和跨界、跨部門學術交流平颱。
目 錄 **篇 基本思路與建言 中國需要構建和發展以改革為核心的新供給經濟學 / 3 以新供給經濟學理論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改革中加快實現“中國夢”進程的政策建議 / 37 新供給主義宣言 / 62 以增加有效供給的“聰明投資”促進穩增長、促改革、優結構、護生態、 惠民生的建議 / 69 改善供給側環境與機製,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構發展新動力 ——“十三五”時期創新發展思路與建議 / 78 第二篇 從新供給視角看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主戰場是要素市場改革 / 101 聚焦金融供給側改革 服務實體經濟新發展 / 105 破解中國直接融資難題 / 113 構建中國經濟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驅動力 ——以新製度供給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拓展市場空間 / 129 中國式去杠杆:利用優先股空中加油 / 147 國有平颱,整閤分類,權益求平,漸進歸一: 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 土地製度改革的難題破解路徑 ——基於深圳調研的報告 / 153 加快試點“股田製” ——積極探索符閤國情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新模式 / 18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新供給經濟學 / 207 經濟“新二元結構”催生四大反常現象 / 224 “混閤所有製”辨析 / 228 “法治化”取嚮下的曆史潮流與中國經濟社會轉軌/ 240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的我國收費製度研究 / 247 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 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深化改革 / 258 擴大文化産品有效供給 釋放文化消費需求 / 265 第三篇 新供給的基礎理論創新探索 供給側考察:新供給經濟學理論“五維一體化”框架與包容性邊界 探討 / 275 “理性預期失靈”:立論、邏輯梳理及其“供給管理”矯正路徑 / 316 “三駕馬車”認知框架需對接供給側的結構性動力機製構建 ——關於宏觀經濟學的深化探討 / 337 壟斷競爭是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之一 / 347 先秦諸子經濟思想的現代意義及重要啓示 / 356 供給側改革的理論基礎:新供給經濟學 / 360 經濟學的“新框架”與“新供給”:創新中的重要聯通和“集大成” 境界追求 / 364 第四篇 重大現實問題考察分析 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必須注重理性的“供給管理” / 381 鬍煥庸綫:從我國基本國情看“半壁壓強型” 環境壓力與針對性能源、 環境戰略策略 ——供給管理的重大課題 / 388 直麵“中等收入陷阱”真問題 ——基於1962—2013 年全球數據對“中等收入陷阱”的判斷、認識 / 426 論中國優勢 / 479 如何正確理解中國的城鎮化 / 498 以“一元化”公共財政支持“市民化”為核心的我國新型城鎮化 / 510 “政府價格信號”:我國體製性産能過剩的形成機理及其化解之道 / 519 論國土開發城鄉頂層規劃與供給體係的優化提效 / 536 經濟“新常態” 股市新起點 / 572 2015 年股市大震蕩的透視與反思 / 577 對我國基礎設施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條件前瞻性的分析認識 / 590 治理霧霾促進環保需充分運用經濟手段, 破解“兩大悖反” / 596 PPP :製度供給創新的正麵效應和政府管理構架 / 602 PPP 模式理論闡釋及其現實例證 / 610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製度體係建設與政策建議 / 637 代跋 為何今天中國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 646 附錄 主編及作者簡介 / 650
中國的“新供給經濟學”研究群體(作者所在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提齣瞭從供給側發力應對現實挑戰、破解瓶頸製約的一整套認識和建議,力求形成對主流經濟學理論框架的反思,並對為實現從鄧小平提齣的“三步走”到習近平錶述的“中國夢”現代化目標提供理論支撐。相關認識的切入點,是需要對已有的經濟學成果有“破”有“立”。而引齣的基本認識,就是中國為完成十三五“全麵小康”決勝階段的任務並乘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現代化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抓住並處理好“理性的供給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命題。
這本書的標題《供給側改革-理念.實踐與思考》,讓我聯想到很多我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就拿我們公司前幾年來說,大傢都在忙著擴大産能,好像産量上去瞭,生意就能越來越好。但結果呢?市場上的同質化産品太多瞭,價格戰打得昏天黑地,利潤越來越薄。後來,公司開始強調“創新驅動”,要做差異化,要做高端産品。這不就是供給側改革裏常說的“提高供給質量”嗎?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覺得,它可能會深入剖析這種轉變背後的邏輯,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要創新”,而是要解釋“為什麼需要創新”,以及“如何有效地創新”。我尤其好奇它在“實踐”這個部分,會不會講到一些企業是如何成功轉型,是如何從低端製造走嚮高附加值的例子。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看到,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究竟應該往哪個方嚮用力,是繼續拼數量,還是去拼質量和創新。這種來自一綫實踐的經驗,往往比枯燥的理論更有說服力,也更能指導我們未來的方嚮。
評分我一直對宏觀經濟政策的細節感到好奇,而《供給側改革-理念.實踐與思考》這個書名,恰恰觸碰到瞭我最感興趣的點。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政策,更強調瞭“理念”和“思考”。這讓我覺得,作者可能會從更深層次,去解析供給側改革的理論基礎,比如它與新古典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等不同學派的聯係與區彆。我尤其想瞭解,在“理念”層麵,它如何解釋“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製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對於經濟增長的意義。而在“實踐”方麵,我期待它能通過具體的政策案例,比如稅製改革、行政審批改革、國企改革等,來展示這些理念是如何落地生根的。更重要的是,書名中的“思考”,暗示瞭它可能還會對改革過程中齣現的新問題、新挑戰進行反思,並提齣前瞻性的建議。這種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還能包含作者獨立思考的書,對我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它能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完整的供給側改革知識體係,理解其內在邏輯和發展脈絡。
評分最近經常聽到“要素市場化配置”這個詞,它聽起來高大上,但具體是怎麼迴事,我總是有點模糊。這本書的書名《供給側改革-理念.實踐與思考》讓我覺得,它可能會在這方麵提供很多清晰的解釋。我希望它能告訴我,中國的要素市場,比如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目前存在哪些“梗阻”,為什麼這些要素不能自由地流動和高效地組閤。然後,它再通過“實踐”的案例,來展示如何通過改革,打破這些壁壘,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比如,在土地方麵,會不會講到如何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在資本方麵,會不會探討如何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讓更多中小企業能夠獲得融資?在勞動力方麵,會不會觸及戶籍製度改革和人纔流動的相關問題?這本書的“思考”部分,更讓我期待它能夠對這些改革的長期影響,以及可能伴隨的風險進行預判和分析。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素市場的改革,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以及它將如何重塑中國的經濟格局。
評分讀到《供給側改革-理念.實踐與思考》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前幾年社會上關於“去産能”的討論。很多傳統行業,比如鋼鐵、煤炭,曾經都是國傢的支柱,但隨著時代發展,産能過剩的問題越來越突齣,對環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猜想,它應該會對這些“去産能”的實踐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睏難,以及是如何剋服的。畢竟,淘汰落後産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工人就業、企業轉型,甚至是地方經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思考”的維度,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應該去”,更重要的是解釋“如何去”,以及去掉瞭之後,“路在何方”。它會不會探討如何通過技術升級,讓這些傳統産業煥發新生?會不會講到如何發展新興産業,來吸納轉移齣來的勞動力?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一本好的書,不應該隻是提齣問題,更應該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特彆是對於像供給側改革這樣影響深遠的戰略。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是《供給側改革-理念.實踐與思考》,但它並不是一本直接闡述這本書內容的讀後感,而是從一個讀者的視角,圍繞“供給側改革”這個宏大主題,延伸齣與這本書可能涉及的理念、實踐和思考相關的,但又不是直接復述書本內容的五段獨立評價。 我一直覺得,“供給側改革”這個概念,雖然聽起來很學術,但其實離我們的生活非常近。這本書的書名雖然直白,但當我翻開它的時候,我並沒有立刻看到那些生硬的理論解釋,而是仿佛走進瞭一個正在發生的中國經濟大轉型。它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過去那種“拉動需求”的老路子,似乎越來越走不通瞭?比如,我們以前總是說要刺激消費,發消費券,多印錢,但結果呢?錢發下去瞭,東西並沒有賣得更好,反而可能引發通脹。這本書的名字《供給側改革-理念.實踐與思考》給我一種感覺,它會帶我去看問題的根本,去理解為什麼要把重點從“需求”轉移到“供給”上來。是我們的生産方式有問題?是我們的産品不夠好?還是我們的創新不夠?這種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思路,正是這本書讓我期待的部分。我希望它能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來解釋這些抽象的理念,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明白,供給側改革究竟是要怎麼改,改瞭之後,我們的産品會變得更具競爭力,我們的産業會更加升級,最終,我們消費者也能享受到更優質、更實惠的産品和服務。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纔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