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曆盡艱辛,屢遭迫害,但他終不改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纔俊輩齣的宋代登峰造極。他政績卓著,愛民如子,文韜武略兼備,發展慈善事業,創辦公立醫院,堪比和煦春陽,帶給世界無盡生機和溫暖。他襟懷蒼生,卻無奈生活寄於風雨,歲月失於道路,命運睏於黨爭。
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早已沒入曆史的塵埃,而他所錶現齣的偉大人格與社會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輝。
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性格鮮明,形象飽滿,可親可敬,堪稱人世間完美的理想人格。
林語堂(1895—1976)
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192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學位,1923年獲德國萊比锡大學博士學位。迴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曾擔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務。1928年編著《開明英文讀本》,風行全國。1966年定居颱灣。以《京華煙雲》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
林語堂是一位以英文寫作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傢,也是集語言學傢、文學傢於一身的知名學者。因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誌,提倡幽默文學,贏得“幽默大師”的美名。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代錶作品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紅牡丹》《風聲鶴唳》《蘇東坡傳》《武則天傳》《孔子的智慧》等。
譯者序
原序
捲一
童年與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文忠公
第二章?眉山
第三章?童年與青年
第四章?應試
第五章?父與子
捲二
壯 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豐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神、鬼、人
第七章?王安石變法
第八章?拗相公
第九章?人的惡行
第十章?兩兄弟
第十一章?詩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抗暴詩
第十三章?黃樓
第十四章?逮捕與審判
捲三
老 練
宋神宗元豐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東坡居士
第十六章?赤壁賦
第十七章?瑜伽與煉丹
第十八章?浪跡天涯
第十九章?太後恩寵
第二十章?國畫
第二十一章?謙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工程與賑災
第二十三章?百姓之友
捲四
流放歲月
宋哲宗紹聖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嶺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仙居
第二十七章?域外
第二十八章?終瞭
附錄一 年譜
附錄二 參考書及資料來源
杭州,在當年一如今日,是一個美妙難言的都市,諺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後來幾乎變成瞭蘇東坡的第二故鄉。他初到杭州便寫齣下麵的詩句: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傢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杭州像是蘇東坡的第二故鄉,不隻是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也非隻是由於杭州繁華的街道、閎壯的廟宇,也是由於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於他一生Z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過的。杭州人有南方人的輕鬆愉快,有詩歌,有美女,他們喜愛蘇東坡這位年輕的名詩人,喜愛他的朝氣衝力,他那瀟灑的神韻,他那不拘小節的胸襟。杭州的美麗賦予他靈感,杭州溫柔的魅力浸潤他的心神。杭州贏取瞭蘇東坡的心,蘇東坡贏取瞭杭州人的心。在他任杭州通判期間,也無權多為地方人建設,但是他之身為詩人,地方人已經深感滿足。他一遭逮捕,地方人沿街設立香案,為他禱告上蒼早日獲釋。他離開杭州之後,南方的秀美與溫情仍然使他夢寐難忘。他知道他還會故地重歸。等十餘年之後,他又迴去任太守之職。他對地方建樹良多,遺愛難忘,杭州人愛之不捨,以為與杭州不可分割。今天,去此偉大詩人居住於杭州,歌詠於杭州已經近韆年,在你泛舟於西湖之上,或攀登於孤山島或鳳凰山上,或品茗於湖濱酒館中,你會聽到杭州本地的主人嘴邊常掛著“蘇東坡,蘇東坡”。你若指齣蘇東坡是四川人,他會不高興聽。他心裏認為蘇東坡生於杭州,除去到京都之外,何嘗離開過杭州!
在性情,在放浪的風情,在愛與笑等方麵,蘇東坡與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盡其纔。一個城市,能得詩人發現其生活上復雜的地方性,並不容易;而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錶現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也頗不簡單。公認為錶現西湖Z好的詩,就是蘇東坡寫西湖的一首詩,蘇東坡把西湖比作古代的美人西施,清晨在傢不施脂粉時也好,施脂粉而盛裝時也好;晴天也好,陰天也好,都會顯齣西湖不朽的美色來。蘇東坡描寫西湖的那首七言絕句是: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當然是個比喻而已。西施若是描畫蛾眉,不論何時,總比不畫更好看。蘇東坡潤飾瞭湖濱,再以至高無上的藝術手法略予點染,使之看來不失其自然。今日蘇堤橫臥湖上,此一小小仙島投入水中的影子,構成瞭“三潭印月”,湖邊垂柳成行,足以證明蘇東坡在設計風景方麵的奇纔。杭州的西湖與揚州的瘦西湖都錶現齣中國布置風景的巧思,並且顯示人為的技巧與藝術隻增加瞭自然之美,並未破壞自然之美。藝術傢首先把握住那個地方大自然的設計,並將其自然的結構與章法做一全盤的估量。他隻是略加點染,以求收緊或鋪開,或在此處,或在彼處,加強某一些輪廓而已。
蘇東坡攜帶妻兒來杭州,是在神宗熙寜四年(一〇七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館位於鳳凰山頂,南見錢塘江,齣海的大船齣沒於江麵;北望西湖四周環山,山頂隱沒於白雲中,廟宇與富傢彆墅點綴於山坡之上;東望錢塘灣,但見驚濤拍岸。杭州為一大都市,故除去太守一人外,另設二官輔佐之。蘇東坡之官邸占公館之北麵,可俯瞰西湖。就在鳳凰山下,夾於西湖與錢塘灣中間,自北而南的正是杭州城,城外環以高牆,城內有河道,河道上架以橋梁相通。蘇夫人清晨起身,打開窗戶,看見下麵西湖平靜的水麵,山巔、彆墅、飄浮的白雲都映入水中,不覺心曠神怡。離中午甚早,湖麵上早已遊艇處處。夜晚,由他們的住宅,可以聽見吹簫歌唱之聲。城內有些街道比彆處顯得更為明亮,因為有夜市數所,直到次晨兩三點始行收市,尤其在女人們看來,總有些令人著迷的貨品,如美味食物、綢緞、刺綉、扇子。孩子們則會看到各式各樣糖果、玩具、走馬燈等東西。宋朝時的糖果商販都利用特殊廣告技巧,以廣招徠。有的用賭博,有的裝作白鬍子老漢,有的戴麵具,載歌載舞。有的賣棉花糖,有的賣糖吹的各種小獸,有的做“沙糖”,類似現在的楓糖。有一本書寫杭州城的生活情況,寫在宋末——在蘇東坡以後百年左右,在馬可?波羅來中國百年之前——把當時的街道、溝渠、湖泊、食糧、娛樂寫得縴芥無遺,讀之令人神往。把當時杭州城的生活描繪得比馬可?波羅寫的更為詳盡。馬可?波羅談到王公貴人的打獵,公主貴婦在西湖邊洗浴,富商的遊艇往來於杭州、泉州之間,但他對糖果、糕餅、通俗的娛樂等名稱,並不熟悉。吳自牧這本《夢梁錄》上,像老嫗般滔滔不絕地敘述那些精美的各式小食美味,真會使讀者觀之入迷。
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成功地將一位曆史人物,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我一直以為,曆史人物的傳記,往往會帶有一種“教化”的色彩,或者過於學術化,讓人覺得遙不可及。但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共鳴”。林語堂先生用他那種特有的、帶著點人文關懷的筆觸,勾勒齣瞭蘇東坡的多麵性。他既是纔華橫溢的文壇巨匠,也曾是那個時代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更是一位熱愛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老百姓。我尤其欣賞他對蘇東坡與傢人、朋友之間情感的描繪,那些細水長流的溫情,讓這位偉大的文人,顯得更加真實可感。他筆下的蘇東坡,並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偶像,而更像是一位與我們並肩而行的長者,他的人生經曆,他的人生智慧,都能夠引發我們的深思,讓我們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在絕境中開齣花來”的人物充滿敬意,而蘇東坡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這本《蘇東坡傳》中,林語堂先生更是將這種精神體現得淋灕盡緻。我最受觸動的是,他不僅僅描述瞭蘇東坡在貶謫期間的種種苦難,更重要的是,他展現瞭蘇東坡是如何在這種苦難中,找到瞭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意義。那些流傳韆古的詩詞歌賦,那些精妙絕倫的書法作品,似乎都成瞭蘇東坡與命運抗爭的武器,也是他自我療愈的良方。林語堂先生的敘述,充滿瞭人性的溫度,他沒有將蘇東坡塑造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麵對人生起伏時的掙紮、失落,以及最終的超脫。我特彆喜歡書裏對蘇東坡生活細節的描寫,他如何享受一頓簡單的飯菜,如何與當地百姓打成一片,如何從自然風物中汲取靈感。這些點滴之處,都構成瞭蘇東坡“曠達”的人生哲學,也讓我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是否也能從中找到應對生活壓力的方式。
評分這次閱讀《蘇東坡傳》,最大的收獲在於,我通過林語堂先生的文字,真正“認識”瞭蘇東坡。在此之前,我對蘇東坡的認知,大多停留在教科書和一些零散的詩句中。但林語堂先生的筆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他不僅僅是在講述蘇東坡的故事,更是在解讀蘇東坡的人生哲學,解讀他如何在那個復雜多變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寜靜與豁達。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他對蘇東坡“狂放不羈”與“隨遇而安”兩種特質的深刻剖析,這看似矛盾的兩種性格,卻完美地統一在蘇東坡身上,也正是這種特質,讓他能夠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林語堂先生的文字,不矯揉造作,不故作高深,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深邃的思想傳遞給我。讀完此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精神的洗禮,對人生,對藝術,對生活,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次拿到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傳》,說實話,心情是既期待又有些許忐忑。林語堂先生的文筆,在我心中一直是極具分量的,他的《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都曾讓我受益匪淺,那種溫潤而犀利的風格,總能在字裏行間透露齣深刻的人生智慧。所以,當得知他將筆墨聚焦於中國文化史上一位如此傳奇的人物——蘇東坡時,我便迫不及待地想一窺究竟。我一直認為,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傳記不應僅僅是事件的羅列,更應該是對其精神內核、思想光芒的深度挖掘。林語堂先生如何用他獨特的視角,去解讀蘇東坡這位集文學傢、書法傢、政治傢、美食傢等眾多光環於一身的韆古奇纔?他會如何勾勒齣蘇東坡在那個動蕩年代裏,依然能夠保持曠達樂觀,甚至在逆境中創造齣無數藝術瑰寶的生命軌跡?我非常好奇,他會如何處理蘇東坡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是著重於其政治上的挫摺,還是更側重於其在文化藝術上的不朽成就?我期待著,林語堂先生能為我展現一個立體、鮮活,充滿煙火氣又不失精神高度的蘇東坡。
評分翻開這本《蘇東坡傳》,我首先被林語堂先生的開篇所吸引。他並沒有急於進入蘇東坡的生平,而是花瞭大段的篇幅,為我們鋪陳瞭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政治格局,以及當時文人士大夫所麵臨的生存睏境。這種“宏大敘事”的開場,讓我覺得非常厚重,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入到瞭宋朝那個繁華卻也暗流湧動的世界。接著,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便帶著他的“真實”與“魅力”,款款而來。我尤其欣賞他對於蘇東坡性格的刻畫,那種既有文人的清高孤傲,又有尋常百姓的喜怒哀樂,甚至在遭受政治迫害、流放邊陲時,依然能夠保持“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曠達與幽默。這種矛盾與統一,纔是一個真正豐滿的人物形象。林語堂先生的文字,如同一壇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他沒有使用過於華麗辭藻,卻總能在最恰當的地方,觸碰到人性的柔軟與堅韌。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那個眉眼間帶著笑意,卻又眼神深邃的老先生,在與我娓娓道來他心中那位獨一無二的蘇東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