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息法教程(第三版)
| 作 者: | 朱庆华 | I S B N: | 978-7-04-046725-3 |
| 版 别: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7-02-10 |
| 定 价: | ¥52.00 | 每包册数: | 5 |
| 读者对象: | 高等教育,五年制高职 | 中图法分类: | D912.801 |
| 千 字 数: | 660 | 页 数: | 415 |
| 印 次: | 2 | 版 次: | 3 |
| 开 本: | 16开 | 装 帧: | 平装 |
【目录】
前辅文
第1章 绪论
节 信息法制建设的意义
一? 信息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二? 信息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节 信息法概述
一? 信息法的概念
二? 信息法的地位
三? 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四? 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比较
第三节 信息法律关系
一? 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 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 信息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四节 信息立法
一? 信息立法的含义
二? 信息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 信息立法体系的建构
四? 我国信息立法的发展
信息产权篇
第2章 从知识产权到信息产权
节 知识产权概述
一? 知识产权的范围
二? 知识产权的特征
三?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
第二节 信息产权的由来
一? 信息产权产生的背景
二? 信息产权产生的意义
第三节 信息产权的内涵
一? 信息产品的特性及其产权制度的设计
二? 信息产权的定义
三? 相关概念辨析
第3章 专利权法律制度
节 专利权的客体
一? 发明专利
二? 实用新型
三? 外观设计专利
四? 专利法排除的客体对象
第二节 专利权的主体
一? 发明人?设计人
二? 职务发明创造所属单位
三? 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
四? 外国人或外国企业
五? 委托发明创造
六? 合作发明创造
第三节 专利的申请与审批
一? 专利的授权条件
二? 专利申请原则
三? 专利申请的文件
四? 专利申请的审批
第四节 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一? 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 专利权期限?终止与无效
三? 专利权的限制
四? 专利侵权和专利保护
第4章 商标权法律制度
节 商标概述
一? 商标的概念与功能
二? 商标与临近标记
三? 商标的种类
第二节 商标注册
一? 注册的法定条件
二? 注册申请的主体
三? 申请的原则与程序
四? 审查与核准
第三节 商标的使用管理
一? 注册商标使用管理
二? 未注册商标使用管理
第四节 商标权及其保护
一? 商标权的内容
二? 注册商标权的保护
第5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
节 著作权的客体
一? 受著作权保护客体的条件
二? 作品的类别及含义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
一?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作者
二? 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三?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第三节 著作权的内容及限制
一? 著作权中的人身权
二? 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三? 著作权的保护期
四? 著作权的限制
第四节 邻接权
一? 邻接权的内涵
二? 出版者的权利与义务
三? 表演者的权利与义务
四? 音像制作者的权利与义务
五? 广播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节 著作权的利用与管理
一? 著作权转让
二? 著作权许可使用
三? 著作权管理
第六节 著作权的保护
一? 著作权的侵权行为
二? 著作权的侵权责任
三? 著作权纠纷的处理
第6章 数字信息的产权保护
节 涉及商业方法的专利申请
一? 商业方法的相关概念
二? 商业方法专利的必要性
三? 商业方法专利的主要类型
四? 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 商业方法专利化对我国专利战略的启示
第二节 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及其解决
一? 域名的性质以及与商标的关系
二? 域名与商标冲突的表现及保护
第三节 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
一? 数字作品的概念
二? 数字化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的处理
三? 数据库的产权保护
第7章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
信息技术篇
第8章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第9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法律保护
第10章 信息技术标准法律规范
信息服务篇
第11章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第12章 政府性公共信息服务法律规范
第13章 社会性公共信息服务法律规范
第14章 商业信息服务的法律规范
信息安全篇
第15章 国家信息安全法律规范
第16章 组织体信息安全法律规范
第17章 个人信息安全法律规范
第18章 信息系统安全法律规范
第19章 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犯罪
...... 全部内容请购买实物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在原面向21世纪教材和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的《信息法教程》(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在维持原有框架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更新发生变动的法律法规及一些案例,以求充分反映信息法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成果?本书对信息法的理论与实践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然后按照信息产权法律规范?信息技术法律规范?信息服务法律规范?信息安全法律规范四篇的顺序展开,内容包括了信息管理涉及的绝大部分领域的法律法规?全书在保持第二版内容新颖?系统全面?实用性强三大特色的基础上,又在编排上突出互动性?资料性的特色,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本书可以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如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对从事信息管理和IT行业的实际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阅读《信息法教程(第三版)》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非常“接地气”。不同于一些理论性过强的法学教材,这本书在讲解每一个概念和原则时,都会结合大量的现实案例和最新的司法实践,这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鲜活,也更容易被我们理解和吸收。比如,在讲到数据隐私保护的时候,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条文,而是深入分析了近几年发生的几起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并详细解读了法院在这些案件中的判决理由,这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适用的,以及这些规定对我们个人权益的实际影响。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运用法律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书在一些复杂和争议性较强的问题上,也采取了客观呈现不同观点,并进行深入比较分析的方式,这鼓励我们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单一的结论,这种学术上的严谨性和开放性,非常值得赞赏。
评分这本《信息法教程(第三版)》,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心里就暗暗期待着里面知识的份量。翻开第一页,序言部分就点明了本书的宗旨和修订的意义,感觉作者是怀揣着一颗对法学教育的赤诚之心来打磨这本书的,力求为我们这些初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前沿的学习路径。目录更是清晰地勾勒出了整个信息法的脉络,从基础概念到具体应用,再到前沿热点,简直就是一张详尽的知识地图,让我在开始阅读之前就能对全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心里也就有了底。而且,从目录的编排顺序来看,它非常注重逻辑性,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引导读者进入信息法的世界,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对信息法还比较陌生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别提那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阅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到疲惫,反而会觉得赏心悦目,大大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整体上,从这本书的外观和初步的浏览来看,它已经给了我一种专业、严谨、值得信赖的良好印象,让我对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学习体验是沉浸式的,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建的信息法知识殿堂。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语言风格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流畅。很多时候,当我沉浸在某个复杂的法律概念中感到困惑时,作者总能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瞬间点亮我的思路,让我茅塞顿开。比如,在讲解“数字鸿沟”的概念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描绘不同人群在数字时代面临的现实困境,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问题的社会意义和紧迫性。而且,本书的章节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读起来感觉非常顺畅,不会有那种割裂感。这让我能够更容易地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用智慧和耐心,引领我在信息法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行,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在翻阅《信息法教程(第三版)》的时候,我常常被作者严谨细致的论证方式所折服。每一个观点、每一个判断,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法律依据之上,引用大量的文献、法条和判例,并且逻辑链条清晰,无懈可击。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头脑风暴”,作者带领我层层剥离问题的本质,分析各种法律规则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影响。尤其是在探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时,作者的态度十分审慎,既不回避矛盾,也不轻易下结论,而是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引导读者自行判断。例如,在论述网络谣言的规制时,作者权衡了言论自由和维护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此问题上的立法差异和实践效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并非易事,需要审慎地考量各方利益。这种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对于我们学习法律的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它教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治学的方法和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基础教程,更像是一本涵盖了信息法领域几乎所有重要议题的“百科全书”。从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到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监管,再到新兴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所带来的法律挑战,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于每一个主题,作者都能够深入挖掘其理论根源,追溯其发展历程,并准确把握其最新动态。更令人钦佩的是,本书在处理这些复杂议题时,能够保持高度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得即使是那些听起来十分高深的法律概念,在本书的梳理下也变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平台责任”的章节,作者不仅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判例,还对未来平台治理的趋势进行了深刻的展望,这为我理解和研究这一前沿领域提供了极大的启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信息法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对于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