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摆脱困扰你的负面情绪;重建新的生命秩序,找到与自我和解的密码。
澳大利亚著名临床心理学家萨拉·埃德尔曼博士经典之作。
心理治疗师奉为圭臬的CBT,帮助你改变思维方式,让你拥有全新的生活!《总有一天你要和自己握手言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改变我们的人生》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自身情绪,反思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征服那些挫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书中介绍了如何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我们积极有效地克服压力,处理愤怒、忧郁、恐惧、焦虑、挫败感等负面情绪,使我们能够保持快乐、平衡的心态,从容地面对当下的生活,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本书内容丰富、充实,既有理论基础——认知行为疗法,又有可操作的实际方法和大量生活中的案例,是一本实用的指导书。
萨拉·埃德尔曼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培训师。在悉尼技术大学的心理卫生部门从事研究,并在悉尼大学的继续教育中心讲授“改变思维”的课程。她主要教成年人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以及心理问题。萨拉·埃德尔曼博士已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有关应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很多论文,还录制了一系列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的磁带和CD。她的著作深受读者欢迎,出版以来多次重印。第1章 认知行为疗法(CBT) / 001
发展历史 / 002
CBT的治疗方法 / 004
认知 / 004
情绪 / 005
行为 / 009
为什么我们要思考自己的行为方式 / 012
恰当的情绪和不恰当的情绪 / 016
ABC模型 / 017
引入D:驳斥 / 018
小结 / 019
第2章 识别错误思维 / 021
非理性信念 / 022
发现错误的思维 / 031
小结 / 049
第3章 驳斥负面认知 / 051
逻辑驳斥 / 052
行为驳斥 / 068
目标明确的思维方式 / 072
小结 / 077
第4章 战胜挫折 / 079
造成耐挫力低的思维方式 / 082
对耐挫力低的反应 / 083
“但我不想任由它去” / 091
耐挫力低下与拖延行为 / 091
针对耐挫力低的行为驳斥 / 093
“这本不该发生” / 096
“但我应该难过——这是我的错” / 098
小结 / 100
第5章 控制愤怒 / 101
适当的愤怒VS不当的愤怒 / 102
搏斗或逃避反应 / 103
愤怒的益处 / 104
愤怒的坏处 / 105
短暂愤怒VS长期愤怒 / 107
压力的效果 / 107
易感因素 / 108
转嫁愤怒 / 109
易怒人格 / 109
抑制愤怒 / 110
是憋在心里还是发泄出来 / 111
控制愤怒的策略 / 112
应对持续愤怒 / 119
改变想法 / 124
识别并改变引起愤怒的认知 / 130
小结 / 143
第6章 应对焦虑 / 145
常见的威胁 / 147
进化的促进 / 147
对焦虑的倾向 / 148
每个人焦虑的事不尽相同 / 149
焦虑障碍 / 149
焦虑的影响 / 150
引起焦虑的思维习惯 / 154
解决问题 / 170
应对担忧的苏格拉底式诘问 / 175
识别焦虑 / 180
游离性焦虑 / 181
暴露 / 183
放松的技巧 / 193
冥想 / 195
呼吸练习 / 196
引导训练 / 198
小结 / 198
第7章 维护自尊 / 199
影响自尊的因素 / 201
伤害自尊的思维模式 / 204
无条件接纳自己 / 220
认知灵活性 / 222
承认强项和优点 / 224
强化自尊的行为策略 / 224
小结 / 231
第8章 摆脱抑郁 / 233
抑郁的不同类型 / 235
抑郁的原因 / 238
引起抑郁的生物因素 / 240
抑郁症的影响 / 243
应对抑郁的认知策略 / 248
应对挫折 / 253
元认知信念的作用 / 254
控制抑郁的行为策略 / 258
防止抑郁复发的策略 / 272
小结 / 280
第9章 掌控自我 / 283
解决问题 / 285
认清障碍 / 291
......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用心,循序渐进,逻辑清晰。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么多心理学理论,会不会有点枯燥?但作者很聪明地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自我接纳”这个主题时,所采用的路径。它没有直接上来就要求你“爱自己”,而是先引导我们去了解自己,认识到我们那些所谓的“缺点”和“不完美”其实是构成我们独特性的部分。书中关于“童年经历对成年人格的影响”的章节,让我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曾经那些困扰我的,看似无解的习惯,似乎找到了源头。作者也给出了很多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写给过去的自己的一封信”,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确实能够触及到内心深处的情感,是一种很有力量的自我对话。而且,它提倡的“与自己握手言和”的概念,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瞬间改变,而是强调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练习。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我在感到希望的同时,也不会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显著效果而感到沮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温暖而治愈的力量,色调柔和,字体也很有亲和力,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传递的积极信号。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印象是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扎实,语言流畅,却又不做作,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那些略显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时,能够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例子,甚至是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来帮助读者理解。比如,书中关于“认知扭曲”的部分,举的那些关于“灾难化思维”和“非黑即白”的例子,真的让我有种“原来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的恍然大悟。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贴近我们实际生活的,仿佛在说:“看,你遇到的困境,其实很多人都经历过,而且有方法可以去改善。” 这种代入感非常强,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在讲道理,更是在提供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自己内心的小门,去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让我们纠结和痛苦的根源。它不是那种看完就丢的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指南,在迷茫的时候,能够给予一点点指引和慰藉。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花园,每一页都散发着淡淡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我特别喜欢它对于“情绪管理”的深入探讨。书中关于“识别和理解情绪”的部分,让我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在和情绪本身对抗,而是在对抗情绪背后的那些不被理解的感受。它鼓励我们去“拥抱”那些负面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逃避。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以往我总是试图把不开心的事情抛诸脑后,结果却发现它们像鬼魂一样缠绕不休。而这本书告诉我,只有真正去面对和理解它们,才能找到释放的出口。它还引入了一些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比如“认知重构”,讲解得非常生动。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如何去挑战那些不合理的想法。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练习,比如记录下那些负面想法,然后去寻找支持它们和反对它们的证据,这个过程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性,让我开始质疑那些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消极信念。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心理学研究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述“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边界”这一主题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拒绝别人,更是引导你认识到,清晰的自我边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是为了更健康地与他人建立连接。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原生家庭对我们沟通模式的影响”,让我对一些长期存在于家庭关系中的误解有了新的理解,也找到了一些改善沟通方式的切入点。作者在文中穿插的那些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就像是散落在花园中的点缀,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它不是那种贩卖“速成”方法的书,而是更注重于帮助读者建立一种内在的觉察能力,培养一种“自我关怀”的习惯。读完之后,感觉内心多了一份宁静,也多了一份力量,能够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我特别欣赏它在关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这一部分所提供的视角。它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告诉我们,即使在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内心的稳定。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正念”的练习,让我学会了如何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感受眼前的真实,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遗憾或对未来的焦虑。作者用非常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解释了“接纳”的真正含义,不是消极的顺从,而是积极地认识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有建设性的行动。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因为我们对抗它的方式不对。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低语着:“没关系,你已经很努力了,现在,请允许自己休息一下,和自己好好聊聊。” 这种温暖的鼓励,让我感觉不再孤单,也更有信心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