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野鸟700种

中国常见野鸟700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学军卜标 编
图书标签:
  • 野鸟
  • 鸟类
  • 观鸟
  • 中国鸟类
  • 动物
  • 自然
  • 科普
  • 图鉴
  • 鸟类识别
  • 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新世纪
ISBN:9787558305672
商品编码:26624266750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常见野鸟700种
  • 作者:编者:马学军//卜标
  • 定价:98
  • 出版社:新世纪
  • ISBN号:978755830567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6-01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617
  • 字数:395千字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鸡形目
雁形目
鹳形目
鹈形目
鲣鸟目
鹰形目
隼形目
鹤形目
鸻形目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犀鸟目
犀鸟目
雀形目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中国常见野鸟700种》的图书的简介,重点突出其内容和价值: --- 图书名称:中国常见野鸟700种 图书简介 鸟类学的深度探索与中国野外观察的权威指南 《中国常见野鸟700种》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博物学巨著,旨在为广大自然爱好者、鸟类学家、生态研究人员以及对本土生态系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份详尽、权威且易于上手的中国野外鸟类识别工具书。本书汇集了对中国境内分布的约700种最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野鸟的深入研究和细致描绘,系统地梳理了这些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分布格局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地位。 一、科学严谨的物种编目与分类体系 本书严格遵循国际鸟类学界公认的最新分类系统(如IOC World Bird List),对收录的700种鸟类进行了科学的系统排列。每一种鸟类都配有准确的学名(拉丁文)和规范的中文通用名。 系统内容涵盖: 1. 形态特征的细致描绘: 详细描述了鸟类的体型大小、羽色(包括雄鸟、雌鸟、幼鸟和季节性变化)、喙型、脚色、翼形等关键外部形态特征。这些描述力求精确到位,尤其关注那些难以区分的近缘种或相似物种之间的微妙差异点。 2. 生物学数据与保护状况: 提供了物种的分类地位、繁殖习性(如筑巢方式、卵的颜色与数量、孵化期、育雏期)、主要食物来源(昆虫、种子、鱼类等)以及迁徙路线和留居状态。同时,参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标准,标注了每种鸟类的全球及区域保护等级,强调了珍稀及濒危物种的识别与保护意义。 3. 栖息地的精准定位: 详尽记录了每种鸟类偏好的生境类型,无论是高山灌丛、阔叶林、针叶林、湿地沼泽、海岸滩涂还是城市公园,帮助观察者在特定环境中快速锁定目标。 二、丰富且高质量的视觉辅助材料 识别野鸟,图像资料至关重要。本书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其高质量的图版和照片展示。 视觉内容构成: 1. 专业手绘鸟类图谱: 特邀国内顶尖的鸟类插画师,创作了数百幅高精度的彩色复原图。这些手绘图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展示同一种鸟类在不同季节、不同性别(如雄鸟的炫目繁殖羽与雌鸟的朴素非繁殖羽)下的标准形态,并以清晰的图注标明关键识别点,如翼斑、眼先、喉纹等难以通过摄影捕捉的细节。 2. 野外实景高清摄影: 配合手绘图,书中收录了大量由资深鸟类摄影师在中国各地实地拍摄的现场照片。这些照片强调了鸟类在自然栖息地中的姿态、行为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为读者提供了“活生生”的识别参考。 3. 鸣声的文字描述与辅助: 尽管声音无法直接在书中体现,但本书对具有代表性或具有特殊辨识度的鸟类,提供了详尽的鸣叫(Call)和歌唱(Song)的文字描述(如“婉转的哨音”、“急促的‘滴-滴-哒’”),配合外部资源,能极大提升野外识别的准确性。 三、深度聚焦中国特有性与区域性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拥有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孕育了丰富的特有鸟类资源。本书在收录全球性物种的同时,特别侧重于中国特有的鸟类(Endemics)以及在区域内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物种。 特有种专栏: 特别设置章节,深入剖析如白喉秧鸡、四川山鹧鸪、棕尾拟啄木鸟等中国特有物种的生态学研究进展和保护挑战。 迁徙网络分析: 结合地理信息,简要勾勒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EAAF)上常见候鸟的停歇地选择和迁徙策略,使读者能理解鸟类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联结作用。 四、实用导向的野外观察指南 本书不仅是案头的参考书,更是田野中的得力助手。 检索系统的优化: 提供了多种检索方式,包括按目科分类检索、按体型大小索引检索,以及针对初学者设计的“按颜色”快速识别索引,确保读者在短时间内找到目标物种。 观察技巧与伦理: 附录部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野外观鸟入门指南,包括装备选择(望远镜、记录本)、安全注意事项、如何进行有效的目击记录,以及至关重要的“不干扰原则”——强调在观察野生动物时必须遵守的生态伦理要求,确保人类活动不对鸟类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适用读者群体: 自然爱好者与生态旅游者: 满足其在户外活动中识别所见鸟类的即时需求。 大、中学生物及地理教育工作者: 提供了详实的、基于中国本土案例的教学素材。 鸟类研究初学者与业余观察家(Birders): 作为系统学习中国鸟类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入门级和进阶级参考书。 《中国常见野鸟700种》以其详尽的数据、精美的图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致力于成为每一位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的中国人的案头必备工具书,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我们身边这些生动的、会飞翔的生命,共同守护这片土地上的鸟类家园。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其强烈的地域针对性和知识的本土化。作为生活在本土的观鸟者,我们最需要的是能够准确识别我们身边最常见的鸟类,而不是充斥着大量难以见到的稀有种,这本书完美地抓住了这个核心需求。它聚焦于“常见”,这意味着在一次短途的郊区徒步中,我翻开这本书,极大概率就能在扉页找到对应物种的描述。这种高频度的匹配度,极大地增强了使用的成就感和持续探索的动力。对比我以前参考的某些涵盖全球物种的图鉴,那里面大量的物种对于我来说形同虚设,反而增加了查找的难度。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非常了解本土鸟类的分布和活动规律,这种“接地气”的编排方式,让我的观鸟活动效率倍增,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是我本地观鸟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石。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价值,我会选择“启发性”。它不仅仅是识别工具,更是一本激发好奇心的百科全书。我尤其喜欢它在物种介绍后往往会附带的几句关于生态角色的简短总结。比如,它会探讨某种啄木鸟对森林健康的维护作用,或是某种猛禽在食物链中的调节地位。这种宏观的生态视角,让我从一个单纯的“识别者”转变为一个更具思考的“生态观察者”。它让我意识到,每一只飞过的鸟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共同编织着我们所在生态系统的复杂网络。这种深层次的知识渗透,使得每一次的翻阅都带来新的思考维度,不仅仅满足了我对物种名称的好奇心,更拓宽了我对自然界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它成功地将“物种识别”提升到了“生态教育”的高度,是每一位热爱自然的朋友都应该拥有的入门级深度读物。

评分

这本图鉴真是令人惊艳,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是鸟类爱好者,但苦于市面上大部分图鉴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插图质量堪忧,让我很难找到一本既专业又易懂的工具书。直到我遇见了它,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每种鸟都有清晰的彩色照片,足以辨认出关键特征。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物种,更是在介绍每个物种时,会穿插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或者它们在特定季节的迁徙路线,这让我在阅读时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地背诵资料。比如,书中对鹡鸰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它们优雅的步态,还提到了它们在水边觅食时的独特技巧,这让我在野外观鸟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这本书的介绍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即便是对鸟类知识了解不多的朋友,也能轻松上手,快速建立起对我国常见鸟类的基础认知框架。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引导着我一步步认识这个生机勃勃的鸟类世界,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书的细节处理,体现了编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尊重。我特别欣赏它在物种信息呈现上的严谨性与系统性。每一个物种的页面都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包含了形态特征的精细描述,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羽色变化,这对于区分外形相似的鸟类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每种鸟的栖息地偏好和叫声特点都有详尽的文字描述,这一点在野外观察时尤其实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先听到声音,后才能看到真容。比如,它对某些鸣禽复杂鸣唱的解析,让我这个“耳朵”还不够灵敏的观察者,也能大致推断出是哪位“歌手”在枝头高歌。这种全方位的资料整合,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图鉴,它更像是一本结合了生物学记录和野外手册的综合性参考书。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有了它,我的观鸟记录准确率和丰富度都有了显著提升,它真正做到了“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你需要的信息”。

评分

我必须得说说这本书的装帧和便携性,这一点对于经常户外活动的人来说简直是加分项。市面上的大型图鉴常常厚重得像砖头,带出门非常不方便,但这本书在保证信息量和图片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了相对轻便和合理的开本。虽然页数不少,但纸张选择得当,既保证了图片色彩的还原度,又减轻了整体重量。我经常把它塞进我的摄影包里,即便是徒步一整天,也不会觉得负担过重。而且,书本的耐用性也值得称赞,经过几次风吹日晒和不小心沾上点泥土,书页和封面依然保持得不错,这显示出出版社在物料选择上的用心。对于一个喜欢“走出去”观察自然的读者来说,一本既能提供专业知识,又方便携带的书,无疑是最好的伴侣。它的设计理念显然是紧密围绕着“野外使用”展开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架上供人翻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