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4-3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 |
| 作者 | (英)李约瑟,汪受琪 |
| 定价 | 485.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24224 |
| 出版日期 | 2008-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2.120Kg |
| 内容简介 | |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四卷 物理学及相关技术 第三分册 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POD产品说明:1. 本产品为按需印刷(POD)图书,实行先付款,后印刷的流程。您在页面购买且完成支付后,订单转交出版社。出版社根据您的订单采用数字印刷的方式,单独为您印制该图书,属于定制产品。2. 按需印刷的图书装帧均为平装书(含原为精装的图书)。由于印刷工艺、彩墨的批次不同,颜色会与老版本略有差异,但通常会比老版本的颜色更准确。原书内容含彩图的,统一变成黑白图,原书含光盘的,统一无法提供光盘。3. 按需印刷的图书制作成本高于传统的单本成本,因此售价高于原书定价。4. 按需印刷的图书,出版社生产周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请您耐心等待。5. 按需印刷的图书,属于定制产品,不可取消订单,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技术史的视角。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将中国历史简单地看作是政治风云变幻的线性叙事。通过对古代工程、航海技术这些“硬核”实物的考察,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动态的古代社会。那些宏大的宫殿、坚固的城墙、远航的宝船,背后是无数次失败、无数次改进、无数代人的智慧积累。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那些“人”还原到了历史的中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进步并非只是帝王将相的意志,更是无数普通工匠、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们用双手和头脑共同塑造的结果。它激发了我强烈的探索欲,让我开始关注那些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非主流”叙事,那种通过物质载体来触摸文明脉搏的体验,是任何纯粹的政治史或哲学史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也不会因为信息量太大而产生阅读疲劳。他似乎有着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工程原理,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逻辑清晰的论述,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历史事件转折点时的那种细腻笔触,如何在不同朝代的更迭中,探寻技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读到某个关键的技术突破点时,我甚至能想象出古人夜以继日、反复试验的场景,那种执着和智慧让人由衷地感到震撼。更妙的是,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献时,总能精准地把握住那种原汁原味的语感,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现代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历史文献的古朴韵味,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让人一头扎进去就忘了时间的流逝。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绝不是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技术原理的核心层面。我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需要反复琢磨的概念,但作者的解释总是能提供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他不仅仅是在描述“是什么”,更在深究“为什么会这样”。比如他对某个古代测量工具的结构解析,简直细致到了零件的咬合关系,这背后蕴含的是对古代工匠思维模式的深刻洞察。这种扎实的学术基础,使得全书充满了无可辩驳的力量感。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进行一次高级的思维训练。每一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推开了一点点,对人类智慧的复杂性和创造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敬佩。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厚重的质感,搭配上略带复古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人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记得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无意中在书店的角落里发现了它。起初只是被它的名字吸引——“李约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学术的重量感。随手翻开几页,里面的插图和版式布局就让我彻底沦陷了。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博学的长者,用他那双洞悉历史的眼睛,娓娓道来那些被时光掩埋的辉煌。纸张的触感是如此的细腻,即使是影印的古代图纸,也能感受到墨迹的层次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之处的考究,比如扉页上的那段引言,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让人在捧起它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肩负着传承的使命。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致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捧着一块历史的砖石,充满了力量和故事性。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翻译质量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高度。我之前对一些引进的学术著作抱有戒心,担心翻译腔过重会削弱原著的精髓。但这一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译者显然是花了大量心血去理解李约瑟的原意,并用非常地道的中文语汇进行了重构。他不仅准确传达了专业术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成功地保留了那种跨越文化背景的学术探讨的语气和温度。有些地方,我甚至对比了原文的一些片段(尽管我不是专家),发现译者在处理一些文化特有的意象时,选择的表达方式非常巧妙,既保持了学术的准确性,又避免了生硬的直译。这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流畅和愉悦,仿佛作者本人就是用中文在与我们对话,消弭了语言的隔阂,使得这些遥远的科学史料能够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