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莺 郑凯 郭众鑫
I S B N :978-7-111-59511-3条码书号:9787111595113上架日期:2018/4/3出版日期:2018/4/1版 次:1-1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丛 书 名: 区块链技术丛书 页 数:236
内容简介
第1章讲解以太坊基本原理与应用,使读者建立宏观认识。第2章讲解以太坊的架构与组成,让读者了解以太坊的概貌,各个部分的作用。第3章讲解不同区块链及其部署。第4章介绍以太坊智能合约与虚拟机原理,使读者透彻理解智能合约。第5章和第6章介绍智能合约开发的方法与案例。第7章解密以太坊数字资产原理与方法。第8章介绍以太坊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第9章和第10章介绍以太坊性能优化、隐私和安全方面的思路与进展。
目 录
Contents?目 录
前 言
第1章 以太坊:新一代的区块链平台 1
1.1 理解区块链 2
1.2 以太坊设计思路与特色技术 4
1.3 应用场景 8
1.4 去中心化应用DApp 10
1.4.1 DApp的优势 10
1.4.2 DApp实例 11
1.5 以太坊的主流开源项目 13
1.6 本书的组织结构 14
第2章 以太坊架构和组成 15
2.1 以太坊整体架构 15
2.2 区块 16
2.3 账户 18
2.3.1 外部账户 19
2.3.2 合约账户 20
2.3.3 私钥和公钥 20
2.3.4 钱包 22
2.4 数据结构与存储 24
2.4.1 数据组织形式 24
2.4.2 状态树 29
2.4.3 交易树 29
2.4.4 收据树 29
2.4.5 数据库支持——LevelDB 30
....................................................................
《区块链核心算法解析》介绍了构建容错的分布式系统所需的基础技术,以及一系列允许容错的协议和算法,并且讨论一些实现了这些技术的实际系统。
《区块链核心算法解析》中的主要概念将独立成章。每一章都以一个小故事开始,从而引出该章节的内容。算法、协议和定义都将以形式化的方式描述,以便于读者理解如何实现。部分结论会在定理中予以证明,这样读者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这些概念或算法是正确的,并且理解它们可以确保实现什么。其他的大部分内容将以评论的方式出现。这些评论将讨论各种各样非正式的思考,并且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就算不阅读这些评论,读者们也可以掌握章节的精髓。此外,为了便于读者寻根溯源,每一章也会讨论相关技术的发展历史。
《区块链核心算法解析》将介绍不同的模型(以及模型的组合),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区块链核心算法解析》关注的是实用的协议和系统。换句话说,我们在选择概念时,不会根据这些概念是否看起来有意思,而是根据它们是否有实际的价值。
不管怎样,希望你在本书中找到乐趣!
第1章 绪论 1
1.1 分布式系统是什么1
1.2 本书概览.2
第2章 容错问题和Paxos 算法6
2.1 客户端/服务器.6
2.2 Paxos11
延申阅读:Paxos漫谈 21
第3章 共识机制 27
3.1 两个朋友约饭局.27
3.2 共识.28
3.3 共识的不可能性.29
3.4 随机共识.36
3.5 共享硬币.41
第4章 拜占庭协定 46
4.1 有效性. 47
4.2 有多少个拜占庭节点.49
4.3 国王算法.52
4.4 "轮"数的下界.55
4.5 异步模式下的拜占庭协定算法.56
第5章 认证的协定 62
5.1 利用认证的协定.62
5.2 Zyzzyva 65
第6章 仲裁系统 81
6.1 负载和工作量82
6.2 网格仲裁系统85
..
推荐序一 区块链的价值实现
推荐序二 区块链,推动金融代际跃升的新力量
推荐序三 区块链技术的现实和未来
前言
第1章 区块链基础 1
1.1 交易和交易链 2
1.1.1 比特币地址 3
1.1.2 交易的本质 3
1.1.3 输入和输出 5
1.1.4 交易类型 5
1.1.5 找零地址 6
1.2 区块和区块链 8
1.2.1 区块结构 8
1.2.2 创世块 10
1.2.3 区块链原理 13
1.3 挖矿、矿池 14
1.3.1 挖矿原理与区块的产生 14
1.3.2 挖矿难度 16
1.3.3 矿池原理与商业模式 18
1.4 脚本系统 19
1.4.1 脚本特点 20
1.4.2 脚本运行过程 24
1.4.3 脚本操作码解读 25
1.4.4 脚本执行过程 26
1.5 合约应用案例 27
...
区块链作为将颠覆未来众多传统行业、引爆新一轮资本投资热潮的新技术,不仅受到众多创业团队和资本市场的追捧,同时也获得产学研等众多领域的关注,并已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青岛“链湾”区块链系列丛书由青岛区块链研究院组织该领域多位资深权威专家和一线研发人员撰写,从概念、底层架构、应用开发、行业解决方案等方面全方位揭秘区块链技术。丛书编委会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布比网络、国际大学创新联盟、点亮资本等业界权威机构。
作为青岛“链湾”区块链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本书由布比网络一线的资深专家和工程师执笔,从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入手,描述布比区块链底层架构,介绍成功应用案例以及开发指南。期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有志于区块链应用开发的技术人员提供帮助。
前言
第1章 区块链技术原理
1.1 区块链和区块链技术的涵义/3
1.2 区块链的框架与特点/8
1.3 区块链的工作流程/12
1.4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与概念/14
1.5 共识机制/22
1.6 区块链的应用现状与前景/32
第2章 布比区块链底层架构
2.1 布比区块链架构及模块设计/39
2.2 布比区块链主要模块开发指南/42
2.3 布比区块链API框架设计/48
第3章 基于布比区块链架构的成功案例
3.1 数字资产发行与流通/53
3.2 互助保险/61
3.3 记录存证/65
3.4 股权登记与交易/69
3.5 供应链金融/70
第4章 布萌区块链数字资产网络开发指南
4.1 获取access_token/76
4.2 注册布萌区块链账户/77
4.3 修改布萌区块链账户/79
4.4 获取账户私钥/81
4.5 同步发行资产/85
4.6 异步发行资产/89
4.7 同步追加发行资产/93
4.8 异步追加发行资产/97
4.9 同步资产转移/100
4.10 异步资产转移/104
4.11 同步资产发放/107
4.12 异步资产发放/112
4.13 获取账户信息/116
4.14 获取交易信息/121
4.15 布萌通知接口/128
4.16 查询账户注册状态/130
4.17 查询资产发行状态/132
4.18 查询资产转移状态/133
4.19 查询资产发放状态/135
4.20 查询账户交易信息(对账接口) /136
4.21 错误码及签名算法/140
参考文献/148
这本书的厚度简直是令人望而生畏,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这绝不是那种浅尝辄止、人云亦云的入门读物。我抱着极大的期待翻开了第一页,发现它对底层机制的剖析丝丝入扣,完全不是那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解释“什么是区块链”的通俗读物。它真正深入到了共识算法的数学基础,比如PoW和PoS的变体是如何在计算复杂度和经济激励之间进行微妙的平衡。特别是关于哈希函数和默克尔树的章节,作者没有采用教科书式的枯燥定义,而是用了一系列巧妙的图示和逐步推导,让我这个原本对密码学有些头疼的读者,都能清晰地看到数据是如何被安全地组织和验证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在拆解一台精密复杂的机械,每一个齿轮的咬合、每一个传动轴的细节,都被作者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经验清晰地描绘出来。对于想要真正理解“去中心化信任”是如何通过技术实现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施工蓝图”,而不是简单的旅游指南。它让我对现有系统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结构组织,透露出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认知。它并非简单地将“以太坊”、“算法”和“开发”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从宏观的区块链哲学起源,到中观的以太坊生态系统运作,再到微观的底层数据结构和编程接口,逻辑过渡极其自然流畅。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不同技术方案时,总是会进行横向的对比,比如在讨论Layer 2扩容方案时,他不会只推崇某一种技术,而是会公平地分析Rollup、侧链以及Plasma各自的权衡点——去中心化程度、最终性、吞吐量的差异,这种中立而全面的视角,让读者能够基于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被单一的宣传口径所引导。这种结构化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避免了我在知识点之间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硬核,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专业性,但奇怪的是,它读起来并不费劲,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写作技巧。它大量使用了精确的技术术语,但总能在关键点插入作者的“实战心得”或“哲学思考”,将冰冷的技术描述注入了人性的洞察力。例如,在讨论去中心化治理的挑战时,作者没有空谈理想,而是直接剖析了代币经济学模型中可能出现的“鲸鱼效应”和投票委托的潜在风险,这种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和深度,是很多学院派著作所缺乏的。读完关于网络协议栈的那部分,我感觉自己已经不仅仅是在学习如何使用工具,更是在学习如何“思考”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健壮性。它迫使读者去质疑那些被默认接受的设定,思考“如果网络出现分区怎么办?”“如果节点恶意作答怎么办?”——这种激发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技术更新速度上的处理方式。鉴于区块链领域的快速迭代,一本书的生命周期往往很短。然而,这本书的侧重点明显放在了那些具有长期稳定性和普适性的核心原理上。比如对密码学原语、数据存储结构、以及虚拟机执行模型这些“内功心法”的精耕细作,这些内容是不会因为一个新分叉或新协议的发布而过时的。虽然也涵盖了新的趋势,但作者非常聪明地将其置于原理的基础之上,让读者明白新特性是如何建立在旧有基石之上的。这种“抓住本质,兼顾前沿”的策略,让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获得了“长期参考手册”的地位。我确信,即使几年后某些具体工具发生了变化,这本书中关于底层架构设计和算法选择的深刻见解,仍然会是指导我进行技术决策的宝贵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很多“实战”类书籍的期望值是很低的,它们往往充斥着过时的代码示例或者对API的简单罗列。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演示如何部署一个简单的智能合约,而是深入到了虚拟机(EVM)的字节码层面进行分析。作者竟然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 গ্যাস(Gas)机制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代码结构来规避不必要的计算成本,这对于任何一个严肃的DApp开发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实战经验。我尤其欣赏它对安全漏洞分析的深度,它没有回避那些臭名昭著的攻击案例,反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安全审计师那样,将Reentrancy(重入攻击)的攻击路径分解得淋漓尽致,并给出了针对性的防御模式。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仿佛上完了一堂高强度的安全训练营,那些在论坛上只会惊呼“又一个项目被黑了”的旁观者言论,在我这里已经变成了清晰的“技术故障排除”步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