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西方法哲学文库
定价:12.00元
作者:〔德〕弗里德尼希·卡尔·冯·萨维尼 ,许章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01
ISBN:9787800838514
字数:116000
页码:12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第二版序言
英译本序言
中译本序言
一、导论
二、实在法的起源
三、制定法规定与法律汇编
四、罗马法
五、德国的民法
六、我们的立法使命
七、三部新法典
八、在没有法典处,吾人所当何为
九、在已有法典处,吾人所当何为
十、总的观点
十一、蒂博的建议
十二、结语
附录一:英译者关于德文版附录的说明
译名索引
中译本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萨维尼的严谨和深刻。他对每一个概念的界定都力求精准,对每一个论点的论证都环环相扣。他笔下的“立法”,并非是冰冷的技术操作,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感的体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如何以悲悯之心观察社会,以理性之光审视法律。他对法学“使命”的解读,更是超越了单纯的工具性,将法学提升到了对社会秩序、道德伦理乃至人类文明的思考高度。我猜测,书中会对法律的“形式”与“实质”进行深入的辨析,对“正义”的内涵进行多维度的探讨,以及对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的角色和责任进行细致的梳理。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法学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提供了关于立法和法学的理论框架,更引领读者去思考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终极价值。
评分这部《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萨维尼的文字,虽然古老,却充满了穿越时空的洞察力。他关于法律的“活的实在”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到,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条文,而是与民族的灵魂、历史的进程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体。我尤其欣赏他对法学“使命”的解读,认为法学不仅是应对现实问题的工具,更是塑造社会良知、引领价值取向的力量。我设想,书中必然充斥着对不同法律传统、不同文化背景下立法实践的细腻分析,也一定包含了对法律在社会变革时期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反思。读这本书,让我对法律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其表面的规范功能,而是对其内在的精神内核和外在的社会影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它让我思考,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重塑法律的价值,如何让法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评分萨维尼的这部鸿篇巨著,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精炼的文字吸引了。虽然我本人并非法学专业出身,但对法律的哲学根源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部“西方法哲学文库”系列,一直是我书架上一直期待的一块拼图。萨维尼的名字,在法学界如雷贯耳,他关于“国民精神”和“历史法学”的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我尤其好奇,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结构日新月异的时代,萨维尼当年对立法与法学的洞察,是否还能提供给我们理解当下挑战的钥匙?那些关于法律如何从民族的“共同信念”中生长出来,如何与历史的脉络紧密相连的论述,在我看来,是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智慧。我设想,书中定会充满对法律的起源、本质以及其社会功能的深刻剖析,或许还会涉及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下立法实践的对比,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学理论的演变。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法律条文,不如说是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探险,去追溯法律思想的源头活水,去理解法律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又如何被社会所塑造。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仿佛构建起了一个宏大的法学思想体系。萨维尼的论述,与其说是枯燥的理论堆砌,不如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以一种近乎雕塑家的耐心,一层一层地剥离法律现象的表象,直抵其内在的肌理。他对“立法”的理解,绝非仅仅是议会或统治者的一纸文书,而是与民族的语言、习惯、信仰深深地纠缠在一起的有机体。我反复咀嚼他关于法律“生长”而非“创造”的观点,这让我对法律的权威性有了更深的体悟——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社会土壤之中。而“法学”的使命,在他笔下,更是充满了形而上的追求,它不仅仅是解读和运用法律,更是一种对法律精神的探求,一种对正义理想的追寻。我猜想,书中会充斥着对古代罗马法、日耳曼法等诸多历史法学案例的精彩阐述,通过这些具体的历史实践,来印证他抽象的理论。这是一种以史为鉴、以史明法的方法论,对我理解法律的变迁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评分我对这部作品的期待,更多地体现在它对“当代使命”的阐释上。在信息爆炸、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传统的立法模式和法学思维是否还能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萨维尼的论述,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审视当下法律挑战的“历史性”视角?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探讨如何在尊重法律的民族性和历史性的同时,拥抱科技发展带来的变革,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保持法律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他关于法律的“有机性”和“生命力”的观点,在我看来,是理解如何让法律在现代社会保持活力的关键。我好奇他如何看待法律的“僵化”与“变通”,以及如何在维护秩序与追求进步之间找到平衡。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为我的法律观注入一股“历史的血液”,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今天的法律困境,往往能在过去的思想中找到某种程度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