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这个世界:汉娜 阿伦特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爱这个世界:汉娜 阿伦特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阿洛伊斯·普林茨,焦洱 著
图书标签:
  • 汉娜·阿伦特
  • 政治哲学
  • 现代思想
  • 传记
  • 社会科学
  • 20世纪思想史
  • 极权主义
  • 犹太人问题
  • 政治理论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知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801494320
商品编码:269608789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1-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爱这个世界:汉娜 阿伦特传

定价:16.00元

作者:(德)阿洛伊斯·普林茨 ,焦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3-01

ISBN:9787801494320

字数:

页码:2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她的主要著作《人类境况》、《集权主义的起源》等已经进入西方政治哲学经典的行列。在汉语学术思想界,阿伦特的思想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长达一生的爱情,已超出他们私人生活的范畴,成为20世纪哲学史的一个事件。

目录


序言
1. 早年生活
2. 柯尼斯堡的犹太女子
3. 渴求知识
4. 汉娜和那个巫师
5. 献身精神和理性
6. 告别德国
7. 复数
8. 从马赛逃走
9. 第95街的一间屋子
10. 罪责问题
11. 的恶
12. 迫害和诽谤
13. 远离工作
14. 美好的世界,黑暗的世界
15. 猛禽还是夜莺
16. 初的惊奇
17. 玻璃匣子里的魔鬼
18. 艾希曼以及没有结束
19. 美国的反叛
20. 告别
21. 自由如风中的一片树叶
22. 河面上的江芒
附录1:生平年表
附录2:关于汉娜·阿伦特的文献

作者介绍


.

文摘


序言



《思想的炼金术:二十世纪的智慧回响》 一部探索人类精神在动荡时代如何求索、重塑与升华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人物的生平轨迹,而是以一种更广阔的、穿越时间与思想流派的视角,精心编织了一幅二十世纪知识界群像图。我们深入剖析了那个被战争、意识形态冲突和技术革命彻底撕裂的世纪,知识分子群体在道德责任、真理的定义以及人类共同命运面前所经历的深刻挣扎与不懈探索。 全书结构分为“破碎的基石”、“幽暗的通道”与“重构的光谱”三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旨在揭示智识如何在危机中被锻造,最终指向对未来可能性的洞察。 第一部分:破碎的基石——启蒙的黄昏与现代性的重负 二十世纪伊始,维多利亚时代的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确定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奠定现代思想格局的几组核心矛盾。 一、语言的失语与意义的流散: 我们细致考察了语言哲学内部的转向。从布尔乔亚社会中对精确、逻辑语言的执着,到后期对语言的内在局限性——其无法完全捕捉经验的破碎本质——的深刻反思。我们审视了那些试图重建沟通桥梁的思想家,他们如何在词语的废墟上,试图重新定义“理解”的可能性。这里不仅涉及逻辑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也包括现象学对“意向性”的回归,试图抓住经验的鲜活性。 二、历史的重量与时间的断裂: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是政治和军事的灾难,更是对“历史进步观”的致命一击。我们探讨了历史哲学家如何面对“灾难的不可逆性”,以及他们如何试图从历史的深渊中提取教训。这包括对“永恒回归”的哲学反思,对“乌托邦梦想”破灭后的现实主义调适,以及对“记忆”作为抵抗遗忘的工具的意义挖掘。历史不再是线性的发展,而成为一层层堆叠的、需要不断解读的文本。 三、个体与群体的张力: 工业化和大规模政治动员将原子化的个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本部分分析了早期社会心理学对“群体无意识”的研究,以及文学和艺术领域对“异化”主题的反复书写。探讨了在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下,个人身份的模糊化趋势,以及对“真我”的追寻如何成为一种隐秘的反抗行动。 第二部分:幽暗的通道——意识形态的迷宫与道德的审判 在意识形态全面占据公共领域的时代,思想的纯粹性面临着被工具化和扭曲的巨大风险。本部分聚焦于思想家们在面对极权主义浪潮时的艰难处境。 一、意识形态的建构与解构: 我们深入剖析了现代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它们如何通过简化复杂现实、提供确定性的叙事,来换取民众的服从与狂热。这包括对宣传机制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对那些早期批判了技术理性与权力结合的先驱思想的重新考察。我们关注那些在“真理”被集体生产时,坚持个体怀疑精神的努力。 二、政治伦理的困境: 极端的政治实践将传统的道德规范推向了极限。本部分探讨了在“为了崇高目标”的名义下,个人责任如何被稀释和推卸。我们考察了那些试图在政治行动中确立“不可逾越的界限”的思想努力,区分了激进行为与纯粹的暴力之间的微妙界限。重点分析了对“恶的平庸性”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道德决策的重要性。 三、技术理性对人文精神的侵蚀: 科技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但也伴随着对人性的驯化。我们探讨了哲学家们对“纯粹效率”的警惕,他们担忧技术逻辑一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导致创造性、自发性以及非功利性体验的枯竭。这种批判并非是对科技本身的否定,而是对“以技术为最终目的”这一世界观的深刻质疑。 第三部分:重构的光谱——跨越界限的知识重塑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对既有结构的深刻反思,思想开始寻找新的整合点,试图在承认碎片化的同时,构建新的联结方式。 一、异见的价值与对话的艺术: 面对意识形态的对立,一些思想家转向了对“对话”和“他者性”的深入研究。他们不再试图建立包罗万象的宏大体系,而是致力于在承认差异和对立的前提下,构筑可以进行真诚交流的“空间”。这包括对批判性思维的重新定义,强调质疑和保持开放性本身就是一种维护思想自由的积极行为。 二、行动的场所与公共领域的复兴: 本部分探讨了知识分子如何从纯粹的理论构建转向对“行动”和“实践”的关注。他们试图在真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寻找抵抗“非人性化”的力量源泉。这不仅包括对公民社会萌芽的考察,也包括对在日常互动中建立“共同经验”的必要性的强调。行动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检验和修正思想有效性的必要环节。 三、文学与哲学的交汇点: 本书最后一部分着重展现了那些拒绝被单一学科壁垒所束缚的思想者。他们以小说、诗歌或戏剧的形式,承载了哲学思辨的重量,用叙事的力量来弥补纯粹概念分析的不足。通过这种跨界融合,他们成功地将抽象的伦理困境转化为可以被情感和想象力所体会的具体经验,为后来的思考者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认识论框架。 《思想的炼金术》是一次对二十世纪集体智慧的致敬与审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思想探索,往往发生在确定性瓦解的边缘,发生在对既有答案提出最尖锐质疑的瞬间。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在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性时,继承并发展这种在重压之下仍不屈服的、追求意义的内在驱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心生涟漪。汉娜·阿伦特,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思想的光芒,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切。我一直认为,她的著作是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政治挑战的一盏明灯。而“爱这个世界”这个副标题,更是让我好奇,这位历经战乱与流亡的思想家,如何在那样一个充满苦难的环境中,依然怀揣着对世界的热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选择,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信心,我一直以来都很推崇这个出版社推出的学术性传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阿伦特的生命轨迹,不仅仅是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更希望能够捕捉到她思想火花的闪现,她与时代对话的方式,以及她如何用她的智慧和勇气,去爱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吸引人了:《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这位伟大思想家无尽的好奇。我最近刚从书店翻到它,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传递出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气质,正如我所了解的汉娜·阿伦特本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意味着一份品质保证,我一直很信赖这个出版社出版的严肃学术著作,它们往往兼具深度与可读性。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放进了购物车,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了解阿伦特的生平事迹,更能深入她的思想世界,去理解她那份对人类命运深切的关怀和对“爱这个世界”的执着。我一直对阿伦特所处的那个动荡的时代以及她对极权主义的深刻洞察所吸引,她的著作如《平凡的邪恶》至今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更多关于她人生轨迹的细节,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她独特的哲学视角。我尤其期待能从中看到,在面对历史的黑暗与复杂时,她是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不灭的希望,并最终将其升华为对世界的爱与责任。

评分

读到《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阿伦特思想的片段。这位思想家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流亡、抵抗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爱这个世界》这个副标题,更是直击我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阿伦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后,依然能够发出“爱这个世界”的呼喊,这其中蕴含着怎样一种力量?我迫切地想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阿伦特生平的流水账式叙述,而更可能是在历史的洪流中,细腻地勾勒出她思想的生成与演变,以及她如何用理性之光照亮黑暗。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内核,能让她在目睹了人类历史上最极端的不公与罪恶后,依然能保持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类未来的信念?这本书,或许就是我探寻这个问题的绝佳向导。

评分

《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这个书名像是一道微光,照亮了我对这位非凡女性的想象。汉娜·阿伦特,一个在政治哲学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名字。我一直觉得,她的思想具有一种超越时代的穿透力,尤其是在今天,当我们面对各种形式的极权主义回潮和信息碎片化传播时,阿伦特的洞见显得尤为珍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次出版的传记,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阿伦特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她为何会选择“爱这个世界”,即便这个世界曾给了她如此多的苦难。我很好奇,在她的生命旅途中,有哪些关键的时刻、重要的人物,对她的人生和思想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呈现这些细节,让我能够更立体地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理解她如何从一个流亡的犹太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位影响世界的哲学家。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定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汉娜·阿伦特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深刻的思想和对人类境况的悲悯关怀。而“爱这个世界”这个副标题,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在这个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时代,能够坚守对世界的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勇气和智慧。我一直对阿伦特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她对政治、自由、思考和判断的论述,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深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在学术严谨性和内容深度上都有着极高的水准。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描绘一幅生动而全面的阿伦特传记画卷,让我不仅了解到她的人生经历,更能深入理解她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她如何将对世界的爱,转化成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不懈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