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唐诗植物图鉴——文学珍藏
定价:35.00元
作者:潘富俊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8062299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唐诗更是中国文学***瑰丽的花朵。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都是唐朝杰出的诗人,留下无数传唱千古的诗句;他们更擅长运用花草树木来传达幽微曲折的心事。《唐诗植物图鉴》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唐诗中的植物,让我们更加理解诗意、加深对诗句的感动。在千载之下,我们仍然借着相同的草木,与的诗人同心共感。
内容提要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唐诗中的诸多植物。让国人在领略中国传统的古诗意境的同时能形象地看到涉及的各种植物,丰富了植物学的知识。在大量以图配唐诗的读物推向市场的状况下,本书以植物图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为文字与图相结合的图书制作提供了新范本。 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创新。
目录
如何使用本书
兰(泽兰)
桂(桂花)
橘(橘)
桃(桃)
李(李)
竹(孟宗竹)
萝(松萝)
合昏(合欢)
松(油松)
桑(白桑)
韭(韭菜)
粱(小米)
茅(白茅)
柏(侧柏)
枫(枫香)
薇(野豌豆)
桂(肉桂)
荆(黄荆)
菱(菱)
荇(*菜)
芦(芦苇)
麦(小麦)
荠(荠菜)
芙蓉(荷)
杜(高良姜)
苔(地线)
槐(槐树)
瓢(葫芦)
柳(垂柳)
蓬(飞蓬)
蒿(茵陈蒿)
梅(梅)
梧桐(梧桐)
大麦(大麦)
枣(枣)
麻()
白草(白草)
梨(沙梨)
楸(楸)
……
索引
附录
作者介绍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林试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近年来致力于将台北植物园从教学用园转变成台北市民优质的游憩点。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学》等。吕胜由,出身摄影世家,目前任职林试所专事
文摘
序言
《唐诗植物图鉴——文学珍藏》这本书,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跨越千年的寻访之旅。我一直对植物在古代文学中的作用感到着迷,而唐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那些在诗歌中鲜活的植物一一呈现,而且是以如此细致入微的笔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梅花”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严冬的报春使者,更是文人高洁品格的象征。书中精选了多首与梅相关的唐诗,并对诗中的梅意象进行了解读,让我对“暗香浮动月黄昏”有了更深的体会,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想象成寒夜里,那股若有似无的清香,伴着皎洁的月光,悄然弥漫。同时,书中对“兰花”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份“空谷幽兰”的淡雅与君子之风,在诗句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种将文学、历史与自然科学巧妙结合的编排方式,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上海书店出版社的出版质量一如既往地令人信赖,纸质精良,印刷清晰,图片色彩饱满,完全不辜负“文学珍藏”之名。我会在午后阳光正好时,泡上一杯清茶,静静地翻阅此书,沉浸在唐诗的韵律和植物的芬芳之中,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雅致。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唐诗植物图鉴——文学珍藏》,内心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喜和满足。我一直是个唐诗爱好者,对诗中描绘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都充满了好奇,渴望能将文字中的意象具象化。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扇通往唐代文人心灵深处的窗户。每一株植物的插图都极其精美,仿佛能感受到画家倾注的心血。更令人称道的是,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植物名称和科属,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植物在唐诗中的出现及其象征意义。比如,当看到书中对“折柳”的详细阐述,结合了送别诗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愁绪,我仿佛真的能听到古人饯行时低语的叮咛,闻到那即将飘散的杨柳清香。书中对“桃花”的描绘,让我联想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那一抹嫣红,承载了多少物是人非的感慨。编辑的用心可见一斑,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唐诗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和提炼,让读者在欣赏植物之美的同时,也能重新品味那些熟悉的诗句,获得全新的感悟。上海书店出版社的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色彩的还原度都无可挑剔,捧在手中,便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
评分《唐诗植物图鉴——文学珍藏》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场关于植物与诗歌对话的盛宴。我一直觉得,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是极其细腻的,而唐诗更是将这份细腻发挥到了极致。这本书正是将这些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情感,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杨柳”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春天苏醒的象征,更是离别、思念的意象。书中通过多首诗歌的对照,让我深刻理解了“折柳赠别”背后所蕴含的深情厚谊。而对于“松柏”的描绘,则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坚韧不拔、长寿安康的期盼,那种历经风霜依然挺立的身姿,在诗歌中化为一种永恒的力量。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每一页都充满了知识性和艺术性。上海书店出版社作为一家有深厚底蕴的出版机构,此次的出品更是堪称精品,无论是内容的专业性,还是整体的艺术呈现,都令人赞叹。我会在闲暇时光,慢慢翻阅,感受唐诗的韵味,领略植物的生命力。
评分拿到《唐诗植物图鉴——文学珍藏》这本书,首先被它的精美装帧所吸引。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其内容。我一直觉得,植物在唐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景物描写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例如,书中对“菊花”的描写,让我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不仅仅是田园生活的写照,更是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精神体现。书中对不同品种菊花在唐诗中的具体应用也做了详细介绍,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五彩斑斓、层次丰富的菊花盛宴。再比如,书中对“竹子”的解读,让我明白了它为何会被誉为“君子之花”,那种虚心有节、坚韧不拔的品格,在无数诗篇中得到了升华。上海书店出版社一贯的高品质,在这本书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从纸张到印刷,都无可挑剔,让人倍感舒适。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唐诗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植物,有了更深的情感连接。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觉得,理解一首诗,尤其是意境深远的唐诗,需要从多维度去解读。而《唐诗植物图鉴——文学珍藏》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解读视角。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莲花”的呈现,它不仅仅是夏日里濯清涟而不妖的美景,更是佛教文化传入后,在唐代文人心中的精神寄托。书中对“芙蓉”和“荷”在诗歌中的不同用法做了细致的辨析,让我明白了为何同一植物在不同语境下会承载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这种深入的考证和解读,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唐诗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另外,书中对“杜鹃”的描绘,更是让我联想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羁旅愁思,那种鸟鸣的凄厉,与游子的乡愁交织在一起,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上海书店出版社的这份出品,无论是内容深度还是装帧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绝对是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