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人民:中國共産黨與中國政治傳統 | ||
| 定價 | 116.00 | |
| 齣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4月 | |
| 開本 | ||
| 作者 | ||
| 裝幀 | 01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ZH9787300234748 9787300205434 9787300252490 | |
《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高揚社會主義理念,直麵“中國問題”,以貫通中西、跨學科的學術視野,從文明、政治、社會、基層、經濟各方麵分析瞭中國道路、中國製度、中國治理的優勢與問題,探討瞭中國共産黨如何剋服重重危機與挑戰,並迴答瞭乾部群眾關注和睏惑的一些重大問題:
在世界資本主義包圍中,中國社會主義道路能否走得通?社會主義中國能否、又如何駕馭資本?中國社會主義如何從初級階段嚮中高級階段發展?中國政治製度是否適用於“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如何把基層重建為以勞動人民為依歸的共同體?如何把越來越多元和流動的中國社會重新組織起來?
《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提齣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比如,麵對國內外異常強大而又靈活的資本力量,中共黨建的核心在於通過思想與製度建設保持政治主體性;提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在於駕馭資本為人民服務;提齣“評議式民主”的新思路;提齣加強黨的經典體係建設;提齣把人民組織起來、落實基層直接民主的基層善治之道;提齣保護人民的結社意願、以人民社會包容公民社會的社會建設思路。
《信仰人民 中國共産黨與中國政治傳統》
中國憑什麼取得巨大成就?但為什麼人們又感覺危機四伏?為什麼中華曆代政府都強調對百姓的“責任”和“道義”?共産黨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設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隻需要資本傢和資本?為什麼說“大傢庭”觀點是中華萬世一係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為什麼政府能辦大事卻管不瞭億萬傢庭的小事?為什麼說決定“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是民心?如何實現老百姓養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國農村貧睏的根源是什麼?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誰?農地應該“流轉集中”到誰手裏?
本書縱論21世紀的世界大勢,以貫通中西的視野聚焦中國真問題。書中闡述瞭中國共産黨如何從中國悠久的“民本”政治傳統中汲取精華,提高組織社會和群眾的能力 ;分析瞭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對社會主義理論和話語推陳齣新;探討瞭當前國傢治理的核心任務;討論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關於土地流轉方嚮等關鍵問題。
書中提齣,人類生産方式正麵臨第二次大轉摺,由此帶來“生産資料所有權”的衰落與“知識産權”的崛起,“代議民主”的衰落和“群眾民主”的崛起。書中鮮明批判瞭“製度決定論”,提齣黨和政府應強調問題意識和政策導嚮,抓主要矛盾,在辦好經濟建設的“大事”的同時,以社會主義的方式組織人民辦好養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書中分析瞭科層係統的優劣,提齣重建社區扁平組織,強化科層係統與扁平組織的溝通,乃是我國的“久安之道”。
《不忘初心: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永葆朝氣(增訂本)》
研究中國共産黨,是一門大學問。對很多西方學者來說,中國共産黨始終是個謎。他們熱衷於唱衰或是預言,卻一次次落空,中國共産黨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以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傲立於世界政治舞颱。黨的十九次代錶大會勝利召開,宣告黨和國傢的發展已經進入瞭新時代、開啓瞭新徵程。
本書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八位青年學者,他們以獨特的視角、新銳的觀點、清新的思想,全方位解讀中國共産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探尋中國共産黨成功之道,深入迴答國內外讀者關注和睏惑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産黨永葆朝氣活力的“秘訣”是什麼,有哪些“看傢本領”?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理念為什麼能獲得人民的認同?西方的政治製度真比中國的好嗎?中國共産黨如何避免蘇共覆轍?在多方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共産黨如何 中國進入新時代?
本書在上一版的基礎上,根據黨的十九次代錶大會精神,對全書內容進行瞭增補和完善。
鄢一龍,1976年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著有《目標治理:看得見的五年規劃》、《2030中國》(閤著)。
白鋼,1977年生,復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曆史比較語言學博士,知名語言學者,對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
章永樂,1981年生,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博士,著有《舊邦新造:1911—1917》等。
歐樹軍,1977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係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著有《國傢基礎能力的基礎:認證與國傢基本製度建設》。
何建宇,1975年生,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主持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中國社團發展的政治經濟學》。
《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
緒言
捲一 世界文明史視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
一、文明
二、中國
三、社會主義
四、中國共産黨
捲二 製度自信與中國政治改革
一、全球化—信息化與“短期行為的專製”
二、中國做對瞭什麼?
三、從“自主性”到“先進性”與“代錶性”
四、授權機製與問責機製建設
五、意識形態與乾部隊伍的政治標準
六、結語
捲三 組織起來,再造人民
一、基層變局
二、基層失序之險
1.組織的弱化
2.失序的民主
3.勞動人民的主體地位不彰
三、基層重建之道
1.組織起來
2.落實基層直接民主
3.“再造人民”
四、結語
捲四 激活人民社會
一、從“單位”到“社會”
1.重新認識單位
2.單位退齣,市場進入
3.社會治理麵臨挑戰
二、中國式結社革命
1.內生的中國式結社革命
2.被低估的中國式結社革命
3.多元而矛盾的中國式結社革命
三、以人民社會包容公民社會
1.辨析公民社會迷思
2.什麼是人民社會
四、如何激活人民社會
1.組織起來,人人參與
2.保護人民結社的主體性
3.到群眾中去,激活人民團體
4.創造性發揮國傢保護社會的功能
捲五 騎在資本頭上的社會主義
一、資本獲得瞭 高優先性
二、21世紀中國 大的危機
1.中國的浮士德時刻
2.馬剋思批判在21世紀
3.危樓還望,嘆此意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共益性”市場經濟
1.頂層規劃
2.公有資本
3.平颱型地方政府
4.民生國傢
四、社會主義中高級階段:駕馭資本的社會主義
1.“資本社會化”
2.勞動者“主體性”的解放
3.非物質性勞動的興起
五、進於大同
跋
《信仰人民 中國共産黨與中國政治傳統》
《不忘初心: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永葆朝氣(增訂本)》
初次翻閱時,我立刻被其中某些章節的敘事方式所吸引,它不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理論框架融入到生動的故事和具體的案例之中。這種敘事策略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主題的讀者,也能比較順暢地進入狀態,不會因為術語的堆砌而望而卻步。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曆史脈絡梳理的部分,作者顯然花費瞭大量的精力去考證和梳理,使得事件的前因後果清晰可見,邏輯鏈條完整而有力。閱讀這些章節時,我仿佛跟隨作者的筆觸,穿梭於不同的曆史節點,深刻體會到那些重大決策背後的復雜考量和時代背景。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閱讀體驗,遠比單純的知識點記憶要來得深刻和持久。它不僅僅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評分這套書在理論闡述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同時又兼顧瞭麵嚮大眾讀者的可讀性,找到瞭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點。它沒有迴避那些深奧的哲學思辨和復雜的政策解讀,但處理這些“硬核”內容的方式卻非常高明。作者善於運用類比和形象化的語言,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即便是對於社會科學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抓住核心要義。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核心精神的提煉和闡釋,那些被反復強調的關鍵詞句,往往是理解整套體係的關鍵鑰匙。每一次重讀這些精煉的論述,都會有新的感悟浮現,仿佛剝開瞭一層又一層的理解外殼,觸及到更深層次的內核。這種“常讀常新”的閱讀價值,是判斷一本優秀思想讀物的重要標準,而這套書顯然具備這樣的特質,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費品,而是可以陪伴長期學習的工具書。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用心,封麵色彩搭配得穩重大氣,字體選擇也很有講究,一看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就知道內容的分量不一般。我一直對手冊、讀物這類書籍抱有一種敬畏之心,總覺得它們承載著重要的曆史使命和思想內涵。從這套書的整體氣質來看,它絕非那種浮光掠影、泛泛而談的作品,而是透著一股子紮實、嚴謹的氣息。尤其是“增訂版”這三個字,讓我對內容的更新和深化充滿瞭期待,畢竟時代在發展,理論和實踐也需要不斷跟進和完善。我尤其欣賞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打磨和充實內容,而不是簡單地翻印舊版。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能體現齣作者和齣版方對讀者最起碼的尊重。拿到書後,我還沒來得及細讀,隻是粗略翻閱瞭一下目錄和章節結構,就能感受到其編排的邏輯性和層次感,預示著這是一次係統而深入的學習過程,而不是零散的碎片化閱讀。
評分從閱讀的整體感受來說,它給我帶來瞭一種精神上的充盈感和方嚮感的指引。在信息爆炸、觀點碎片化的今天,能夠找到這樣一套結構嚴謹、思想統一的著作來係統學習,無疑是一種幸運。它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坐標係,幫助讀者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定位自身的價值取嚮和行動指南。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進行長時間的沉思,思考書中所述與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有何關聯,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有哪些需要修正和強化的部分。這種自我對話和反思的過程,恰恰是優秀讀物能夠激發的最大價值。它不僅僅是外部知識的輸入,更是內在思維的重塑和提升,讓人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完成瞭對自身認知體係的一次“內部校準”。
評分這套書的配圖和注釋部分也值得稱贊,雖然是黨政讀物,但設計者似乎非常注重閱讀體驗的細節。那些恰到好處的曆史照片、圖錶和必要的注釋,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們既豐富瞭文本內容,又有效避免瞭閱讀過程中因知識斷層而産生的睏惑。在某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一張配圖往往能勝過韆言萬語的文字描述,瞬間將讀者帶迴那個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增強瞭曆史的厚重感和現場感。這些輔助材料的精心選取和編排,體現瞭一種對閱讀者的體貼——明白知識的傳遞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的,需要多維度的支撐。可以說,這套書在內容深度和閱讀友好度之間找到瞭一個令人信服的平衡點,是一套值得推薦和反復研讀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