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城鄉發展與城鎮化建設(2) 第一節城鄉發展(2) 第二節城鎮化建設(3) 第二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5) 第一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概述(5) 第二節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9) 第三章積級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12) 第一節農業概述(12) 第二節農業生産經營體製(14) 第三節如何建設現代農業(22) 第四章農村土地的管理與使用(28) 第一節集體土地所有權(28) 第二節集體土地使用權(29) 第三節宅基地使用權(31) 第四節土地承包經營權(32) 第五節土地徵收中的補償(35) 第五章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38) 第一節農村黨的基層組織(38) 第二節村民自治(41) 第六章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政策(45) 第一節村務公開製度(45) 第二節民主管理製度(46) 第七章農業農村工作相關政策法規(50) 第一節《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規劃(2015—2030年)》(要點)(50) 第二節《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 (2014—2020年)》(要點)(53) 第三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要點)(59)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60) 第一章黨和國傢的方針政策(66) 第一節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要點)(66) 第二節“十三五”規劃綱要(要點)(68) 第三節“四個全麵”戰略布局(70) 第二章馬剋思主義哲學(74) 第一節馬剋思主義哲學概述(74) 第二節辯證唯物主義(76) 第三節馬剋思主義社會曆史觀(82) 第三章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85) 第一節商品與貨幣(85) 第二節資本與剩餘價值(86) 第四章毛澤東思想(89) 第一節毛澤東思想概述(89) 第二節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91) 第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93) 第一節鄧小平理論(93) 第二節“三個代錶”重要思想(96) 第三節科學發展觀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97) 第六章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100) 第一節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綫(100) 第二節黨的隊伍建設(102) 第三節黨的作風建設與反腐倡廉建設(104) 第四節黨的製度建設(106) 第一章公文基礎知識(110) 第一節公文簡介(110) 第二節公文行文規則(113) 第三節公文格式(115) 第二章公文處理(119) 第一節公文擬製(119) 第二節公文辦理(119) 第三節公文管理(121) 第三章常用法定公文寫作(123) 第一節決定通知(123) 第二節公告通告(124) 第三節報告請示(124) 第四節函意見(126) 第五節通報批復(127) 第一章高新技術(130) 第一節信息技術(130) 第二節新能源技術(131) 第三節生物工程技術(133) 第二章生活常識(134) 第一節物理常識(134) 第二節化學常識(136) 第三節生物常識(139) 第三章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143) 第一節計算機概述(143) 第二節Word2010(146) 第三節Excel2010(148) 第四章人文曆史常識(153) | 第一節中國傳統文化(153) 第三節中國古代史(164) 第四節中國近代史(173) 第一章法理學(180) 第一節法的概述(180) 第二節法律關係(181) 第三節法的運行(183) 第二章憲法(186) 第一節我國的國體、政體和其他基本製度(186) 第二節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87) 第三節國傢機構(189) 第三章民法(190) 第一節民法總則(190) 第二節閤同法(199) 第三節婚姻法(200) 第四節繼承法(201) 第四章刑法(204) 第一節刑法概述(204) 第二節犯罪(204) 第三節刑罰(208) 第五章行政法(213) 第一節行政法概述(213) 第二節行政行為(213) 第三節公務員法(217) 第六章經濟法(220) 第一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20) 第二節反不正當競爭法(221) 第七章社會法(222) 第一節勞動法(222) 第二節勞動閤同法(223) 第八章訴訟法(224) 第一節民事訴訟法(224) 第二節刑事訴訟法(227) 第三節行政訴訟法(231) 第一章市場經濟(238) 第一節市場經濟體製(238) 第二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39) 第二章微觀經濟(244) 第一節市場體係(244) 第二節市場機製(245) 第三節市場結構(246) 第三章宏觀經濟(249) 第一節宏觀調控(249) 第二節財政收支與財政政策(251) 第三節貨幣政策(253) 第四節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255) 第四章國際經濟(257) 第一節開放經濟(257) 第二節國際金融(258) 第三節世界經濟組織(260)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礎知識(264) 第一節公共管理概述(264) 第二節公共政策(265) 第三節公共決策(266) 第四節公共危機管理(266) 第二章行政管理基礎知識(268) 第一節政府職能(268) 第二節行政組織(269) 第三節行政領導(270) 第四節行政執行(271) 第五節行政監督(273) 第一章寫作的作答技巧與策略(276) 第一節應試寫作準備(276) 第二節審題和立意(277) 第三節布局(290) 第四節選材(295) 第二章寫作的常見誤區(297) 第一節觀點性錯誤(297) 第二節材料性錯誤(299) 第三節錶達性錯誤(302) 第三章寫作範文精講(307) 範文1創意農業主題(307) 範文2農村教育主題(308) 範文3農業現代化主題(309) 範文4農村創業主題(311) 範文5保護生態環境(312) 範文6農村治理的德、禮、法主題(313)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15) |
《中公版·2018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輔導教材:綜閤知識》是依據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考試真題編寫的教材,能夠幫助考生係統優化知識體係。本書不僅涵蓋瞭基礎知識部分,還選取瞭社會熱點知識,內容詳盡,重點突齣,文中設置瞭“典型例題”闆塊,對重要知識點結閤例題詳細講解,以便考生把握。在知識呈現形式上,圖錶結閤,便於考生更快速更直觀地記住知識點,重點內容處設置下劃綫,便於考生識記。
《中公版·2018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輔導教材:綜閤知識》根據“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涉及到的知識範圍,將本書體係分為八篇,分彆是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政治知識、公文知識、科技人文知識、法律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知識和寫作題。每篇都對知識點進行瞭係統的梳理和歸納,使考生能從結構上把握“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的內容,做到成竹在胸。
第一篇農業農村工作知識
第一章城鄉發展與城鎮化建設
第一節城鄉發展
一、統籌城鄉發展的定義
統籌城鄉發展就是在政府主導下,把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籌劃,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促進生産要素和公共資源更多地配置到“三農”領域,形成城鄉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各方麵的協調發展格局,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美好社會。
二、“十三五”時期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提升縣域經濟支撐輻射能力,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均衡配置,拓展農村廣闊發展空間,形成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
(一)發展特色縣域經濟
培育發展充滿活力、特色化、專業化的縣域經濟,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轉移和輻射帶動鄉村發展能力。依托優勢資源,促進農産品精深加工、農村服務業及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積級探索承接産業轉移新模式,融入區域性産業鏈和生産網絡。引導農村二、三産業嚮縣城、重點鄉鎮及産業園區集中。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提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水平。
(二)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推進農村改革和製度創新,增強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全麵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科學規劃村鎮建設、農田保護、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加快農村寬帶、公路、危房、飲水、照明、環衛、消防等設施改造。開展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和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係。加強和改善農村社會治理,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係,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傢風、新鄉賢文化。開展農村不良風氣專項治理,整治農村非法宗教活動等突齣問題。開展生態文明示範村鎮建設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綜閤整治行動。
(三)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製,促進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生態環保設施城鄉統一布局建設。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嚮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製度並軌、標準統一。
第二節城鎮化建設
一、城鎮化概述
(一)城鎮化的提齣
城鎮化是一個曆史範疇,同時它也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正式采用瞭“城鎮化”一詞。
(二)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
城鎮化是農村勞動力的現實選擇,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通過積級推進農村城鎮化,不僅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也有利於緩解城市的內需不足與市場製約,減輕農村人口嚮城市高速流動的壓力。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嚮對頭,走齣一條新路,將有利於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産率,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
(一)《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要求
(二)《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乾意見》的要求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關鍵,以體製機製改革為動力,緊緊圍繞新型城鎮化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戶籍製度改革,提升城市綜閤承載能力,製定完善土地、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強勁動力。
堅持點麵結閤、統籌推進。統籌規劃、總體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解決好“三個1億人”城鎮化問題,全麵提高城鎮化質量。充分發揮國傢新型城鎮化綜閤試點作用,及時總結提煉可復製經驗,帶動全國新型城鎮化體製機製創新。
堅持縱橫聯動、協同推進。加強部門間政策製定和實施的協調配閤,推動戶籍、土地、財政、住房等相關政策和改革舉措形成閤力。加強部門與地方政策聯動,推動地方加快齣颱一批配套政策,確保改革舉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堅持補齊短闆、重點突破。加快實施“一融雙新”工程,以促進農民工融入城鎮為核心,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發展和新型城市建設為重點,瞄準短闆,加快突破,優化政策組閤,彌補供需缺口,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三)“十三五”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
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城市綜閤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製機製創新為保障,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1.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統籌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勵機製,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
2.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
加快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縱軸,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閤理分布、協調發展的“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
3.建設和諧宜居城市
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
4.健全住房供應體係
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係,優化住房供需結構,穩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
5.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提升縣域經濟支撐輻射能力,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均衡配置,拓展農村廣闊發展空間,形成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
第二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概述
一、“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工業社會的一種特殊的自然曆史現象,它是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齣現而齣現,又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演進而變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三農”問題的內涵
“三農”問題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簡稱。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傢富強。“三農”問題中尤為重要的是農民問題,它是“三農”問題的核心。“三農”問題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由於工業化、城市化的演進引發的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失衡和工農差距、城鄉差距、市民與農民差距擴大的問題,其本質是農民不能平等參與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能公平分享工業化、城市化成果的問題。
“三農”問題的性質錶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三農”問題是一種自然曆史現象。“三農”問題是與現代化進程相伴隨的一種客觀必然現象,並隨著現代化的演進而不斷發生變化。這就是每個國傢和地區在現代化進程中必然齣現“三農”問題的原因。
(2)“三農”問題是一個事關全局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工業化、城市化為核心的指標體係難以全麵反映一個國傢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科學發展水平,難以準確解釋一些國傢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較高而城鄉差距、工農差距較大和社會水平發展較低的現象,而“三農”發展水平則是全麵反映一個國傢整體發展水平和科學發展水平的綜閤性指標。
(3)“三農”問題是一個涉及社會公平的根本問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因自身因素和製度因素導緻的參與社會的權利不平等或權利缺失的權利貧睏問題。解決“三農”問題就是要讓全體農民平等地參與到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公平地分享到工業化、城市化的成果。
印刷質量簡直是令人發指,這絕對是我近年來購買的教輔材料中最差勁的一次體驗。封麵設計那種老舊的配色和呆闆的字體組閤,仿佛直接從上個世紀穿越而來,毫無現代感可言。但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內頁,我發現好幾處地方墨跡模糊不清,尤其是涉及到錶格數據和公式推導時,一些關鍵數字看得我心驚膽戰,生怕自己抄寫或記憶時齣現瞭偏差。有那麼一頁關於經濟學原理的闡述,因為油墨滲透過度,背麵印著的內容都隱約可見,嚴重乾擾瞭對當前內容的理解。我不得不拿齣手機,對著每一個不確定的地方拍照,然後去網上搜索官方的解釋來交叉比對,這無疑極大地拖慢瞭我的復習進度。這種低劣的製作工藝,讓我對齣版方——中公教育——的專業性和嚴謹性産生瞭極大的懷疑。他們難道不清楚,對於考生而言,教材的清晰度和準確性是第一生命綫嗎?這樣的齣版品,與其說是學習資料,不如說是一種潛在的“閱讀障礙製造者”。我已經開始考慮,如果基礎的印刷和排版都如此敷衍瞭事,那麼其內部內容的審校和更新,又能保證到什麼程度呢?這讓人心裏始終懸著一塊大石頭,生怕自己學進去的知識點本身就存在謬誤。
評分這本書的“綜閤性”更像是“雜糅性”,缺乏清晰的邏輯主綫和閤理的知識權重分配。它試圖涵蓋《行政能力測試》、《申論》(雖然這本書沒直接提申論,但公共基礎知識裏通常會涉及寫作和錶達能力)以及一些基礎的國情省情,但各個闆塊之間的銜接極其生硬,讀起來感覺像是在一篇散文裏突然插入瞭一段枯燥的法律條文,然後又被一段過時的時事評論打斷。例如,在介紹我國的教育政策時,它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介紹一些已經淡齣主流視野的改革方嚮,卻對當下正在大力推行的“雙減”政策及其背後的社會影響語焉不詳,這種對熱點和核心政策的把握失衡,直接暴露瞭編纂團隊信息滯後的問題。對於一個要求考生具備全局觀和政策敏感度的考試來說,這種內容上的偏頗是緻命的。我嘗試用它來構建一個全麵的知識體係,結果發現,這本書的結構更像是一堆散落的零件,讀者需要自己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尋找連接它們的綫索,這與一本優秀的教材應該提供的“引導性”恰恰相反。它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推給瞭考生,而不是提供一個被精心組織的學習路徑圖。
評分作為一本聲稱是“2018年”版本的用書,它的時效性實在令人堪憂,這根本不符閤我對一個麵嚮全國招錄考試的輔導資料的基本要求。三支一扶的考試,尤其是在基層選拔人纔的過程中,對於地方政策和當年中央的部署會有很高的關注度。我翻閱瞭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部分,內容陳舊得讓人哭笑不得,很多提法和規劃都停留在戰略提齣初期階段,完全沒有反映齣近年來政策落地和實施過程中齣現的各種新情況、新挑戰和新成果。尤其是在提到環境保護和産業升級方麵,缺乏最新的數據支持和案例佐證,讀起來更像是曆史文獻而非備考指南。這種內容上的“滯後”,讓我對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大打摺扣。考生花費時間和金錢購買材料,期待的是能夠幫助他們在競爭中獲得信息優勢,而不是重復學習已經被淘汰的過時信息。如果我完全依賴這本書來準備考試,我擔心我的知識儲備會停留在幾年前的水平,這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公職類考試中是絕對無法接受的。這本書更像是那個年代的一個“時間膠囊”,而不是一個實用的學習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言難盡,那種略顯粗糙的紙質,拿到手裏頭就感覺少瞭一份對知識的敬畏感。我本來對中公教育這個牌子還是抱有一定期待的,畢竟在公考輔導領域算是老字號瞭,但翻開這本《2018三支一扶考試用書》後,那種失望感就如潮水般湧瞭上來。尤其是那些案例分析題的解析部分,感覺像是從哪個過時的資料堆裏隨便抓齣來的,陳舊的政策背景和脫節的社會現象,讓人不禁懷疑編纂者是否真的對近幾年的基層工作環境有所瞭解。記得有一道關於精準扶貧的題目,裏麵引用的數據竟然還是好幾年前的宏觀統計數字,這在要求時效性和應用性的考試中,簡直是緻命的缺陷。更彆提裏麵的排版瞭,字體大小不一,段落間距混亂,閱讀起來非常費勁,眼睛稍微多看一會兒就容易産生疲勞感。我花瞭大量時間試圖從中找到一些能真正指導我備考的“乾貨”,結果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瞭辨認那些模糊不清的圖錶和跳躍的邏輯鏈條上。對於一個急需效率的考生來說,這種體驗無疑是災難性的,它消耗的不僅僅是我的時間,更是我對備考信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這本教材是麵嚮全國的,那麼它至少應該保證基礎知識的準確性和與時俱進性,然而,這本書在這兩個方麵都錶現得差強人意,讓人感到這次投資非常不值。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坦白說,隻能算是“浮光掠影”,完全稱不上是“教材”這個級彆應有的水準。它更像是一本勉強拼湊起來的應試手冊,試圖用最少的篇幅覆蓋最廣的知識點,結果就是哪個知識點都沒有深入。比如在行政能力測試的判斷推理部分,那些邏輯謬誤的辨析,給齣的例證實在是太基礎、太簡單瞭,很多稍微有點經驗的考生,甚至隻是做過幾套模擬題的人,都能輕易看穿,根本起不到鞏固提升的作用。再來看公共基礎知識中的法律常識,涉及的條款往往停留在憲法和幾部重要法律的皮毛,對於三支一扶這種需要深入基層的崗位,對地方性法規和具體執行細則的考察是避不開的,這本書裏卻對此避而不談,仿佛這些基層工作是不需要法律素養支撐的一樣。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針對河南、安徽等特定省份的政策解讀或者曆史文化背景的補充材料,畢竟書名裏赫然寫著“河南安徽”等字樣,然而,這些地方性的特色內容少得可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部分內容都是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空泛論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剛從一個非常嘈雜的市場裏走齣來,聽到瞭很多聲音,但沒有一句是真正為我量身定做的有效指導,知識點的碎片化處理,使得係統學習變得異常睏難,完全無法構建起一個穩固的知識框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