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纳尺度传热
定价:68.00元
售价:39.44元,便宜28.56元,折扣57
作者:(美)Zhuomin M. Zhang(张卓敏)、程强、王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302418757
字数:64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理想气体的热性质及量子力学的简明介绍;玻耳兹曼输运方程,从连续流到自由分子流的热传递和微观流动区域;经典和量子尺寸效应对比热容和热导率的影响;固态理论;纳米结构中瞬态和非稳态的能量传输过程;从电磁波的基本知识及宏观热辐射入手,介绍了各种材料的电介质性质以及具有特异性能的超材料;薄膜和多层膜的干涉效应、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光栅的衍射、粗糙表面的散射,以及这些现象对于热辐射的影响;近场能量传递中的衰逝波和耦合现象,并总结了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尺度辐射热传递的新进展。本书可作为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高强度训练,而不是轻松的知识获取。我不是说它晦涩难懂,而是它对读者的基础要求非常高。它似乎默认你已经牢牢掌握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的基本原理,并且对统计力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当你第一次看到那些处理界面热阻(Kapitza阻力)的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时,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反复对照着几本参考书才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感到物有所值。它没有采取“喂食”的方式,而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引导你如何从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出发,推导出那些在宏观世界看来近乎“魔法”的现象——比如热导率的负温度梯度。我特别欣赏它在材料科学应用上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推导,而是落实在如何通过工程手段去调控这些微观尺度的热流。那些关于超晶格结构、量子点热输运的章节,简直就是一本前沿研究的路线图,每一个公式的背后,都指向了未来可能的新型热电器件或热管理技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热”这个概念的理解都被彻底重塑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能量形式,而是一种复杂的、受尺度制约的动力学过程。
评分从出版质量和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达到了极高的标准。装帧虽然朴素,但纸张的质量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和标记重点。更重要的是,它在引用和参考文献的管理上极为严谨,每一项重要的理论推导后面都能找到对应的经典文献出处,这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基础物理和工程应用的坚实桥梁。它没有满足于仅仅描述微观现象,而是积极地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设计具有特定热学功能的材料。比如,关于“热二极管”和“热晶体管”的章节,作者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对称的界面工程实现单向热流控制,这简直是热管理领域的革命性概念。这本书需要耐心和毅力去消化,它不是一本可以速读的书,更像是一本需要伴随研究生涯不断翻阅和印证的“案头宝典”。每当我感到在研究中迷失方向时,翻开它,总能从那些严谨的文字中找到回归物理本源的力量和清晰的思路指引。
评分这本书,坦白说,我是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我对传热学研究的兴趣正处于一个瓶颈期,总觉得那些宏观尺度的模型已经无法解释我观察到的某些现象。我记得当时在图书馆的角落里,阳光不太好,但当我看到书名和作者列表时,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钥匙”。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对“尺度”的执着。我们通常谈论热量传递,总是在一个我们肉眼可见的、可以轻松测量的尺度上操作,但这本书似乎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它直接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由分子、原子、声子、电子这些微小粒子构成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引言中对经典传热学理论局限性的深刻剖析,那种毫不留恋地切割旧有框架的勇气,让人感到振奋。比如,他们如何用极富洞察力的语言描述“热边界层”在纳米尺度下是如何崩溃和重构的,这与我过去教科书里学到的那种平滑、连续的描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微观世界的探险家,每翻过一页,就像解锁了一个新的维度。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对物理图像的精确描绘,让人在理解那些复杂方程时,脑海中也能浮现出粒子碰撞、能量跃迁的生动画面。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学术严谨性和对前沿探索的渴望,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一个关于薄膜热扩散率测定的具体工程难题。我本以为它会提供一套现成的公式套用,结果却发现,它提供的是一套“思考的工具箱”。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教会你如何构建正确的“问题模型”。例如,在讲解热声子散射机制时,作者们引入了波导理论和晶格振动的概念,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过去在宏观尺度上视为连续介质的热传导,在微纳尺度下完全退化成了粒子(声子)的输运问题,且其规律性深受晶格结构缺陷的影响。我对书中关于非谐性势能函数对热导率影响的论述印象深刻,那部分内容极具洞察力,它将抽象的数学推导和具体的晶格缺陷联系了起来。此外,书中对“热辐射”在微纳尺度的修正也进行了讨论,这在很多普通的热力学教材中是被完全忽略的细节。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当我们把尺寸缩小到一定程度,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理定律似乎都在以一种微妙而深刻的方式发生变化,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一种非常清晰的、由浅入深的递进逻辑,但这“浅”也是相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的。它的开篇部分,对不同尺度的传热机制进行了非常精妙的分类和梳理,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在国内同类书籍中是相当少见的。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他们没有急于抛出最复杂的模型,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介绍布朗运动、范德华力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这为理解后续的声子理论奠定了坚实的背景。我个人的偏好是计算模拟,所以在读到关于有限元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如何被适配到微纳尺度的热问题时,感到特别亲切。书中给出的那些案例分析,比如特定材料界面上的热边界电阻的数值计算步骤,详尽到几乎可以作为一份标准的实验操作指南。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尚无定论的前沿领域时,展现出了极大的学术诚实。他们会明确指出哪些模型是基于近似的、哪些结论还需要更多的实验验证,这种坦诚的态度,对于正在从事博士研究的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指导。它教会我如何批判性地看待现有理论,而不是盲目地接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