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碳化矽技術基本原理——生長、錶徵、器件和應用
作者: [日] 木本恒暢(Tsunenobu Kimoto)[美] 詹姆士 A. 庫珀(Ja
市場價: 150.00
ISBN號: 9787111586807
版次: 1-1
齣版日期:
頁數: 499
字數: 649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原書作者簡介
第1章 導論1
1.1 電子學的進展1
1.2 碳化矽的特性和簡史3
1.2.1 早期曆史3
1.2.2 SiC晶體生長的革新4
1.2.3 SiC功率器件的前景和展示5
1.3 本書提綱6 參考文獻7
第2章 碳化矽的物理性質10
第3章 碳化矽晶體生長36
第4章 碳化矽外延生長70
第5章 碳化矽的缺陷及錶徵技術117
第6章 碳化矽器件工藝177
第7章 單極型和雙極型功率二極管262
第8章 單極型功率開關器件286
第9章 雙極型功率開關器件336
9.1 雙極結型晶體管(BJT) 336
9.1.1 內部電流337
9.1.2 增益參數338
9.1.3 端電流340
9.1.4 電流-電壓關係341
9.1.5 集電區中的大電流效應:飽和和準飽和343
9.1.6 基區中的大電流效應:Rittner效應347
9.1.7 集電區的大電流效應:二次擊穿和基區擴散效應351
9.1.8 共發射極電流增益:溫度特性353
9.1.9 共發射極電流增益:復閤效應353
9.1.10 阻斷電壓355
9.2 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 356
9.2.1 電流-電壓關係357
9.2.2 阻斷電壓367
9.2.3 開關特性368
9.2.4 器件參數的溫度特性373
9.3 晶閘管375
9.3.1 正嚮導通模式377
9.3.2 正嚮阻斷模式和觸發381
9.3.3 開通過程386
9.3.4 dV/dt觸發388
9.3.5 dI/dt的限製389
9.3.6 關斷過程390
9.3.7 反嚮阻斷模式397
參考文獻397
第10章 功率器件的優化和比較398
第11章 碳化矽器件在電力係統中的應用425
第12章 專用碳化矽器件及應用466
附錄490
附錄A 4H-SiC中的不完全雜質電離490
參考文獻494
附錄B 雙麯函數的性質494
附錄C 常見SiC多型體主要物理性質497
C.1 性質497
C.2 主要物理性質的溫度和/或摻雜特性498
參考文獻499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有關碳化矽材料、器件工藝、器件和應用方麵的書籍,其主題包括碳化矽的物理特性、晶體和外延生長、電學和光學性能的錶徵、擴展缺陷和點缺陷,器件工藝、功率整流器和開關器件的設計理念,單/雙極型器件的物理和特徵、擊穿現象、高頻和高溫器件,以及碳化矽器件的係統應用,涵蓋瞭基本概念和新發展現狀,並針對每個主題做深入的闡釋,包括基本的物理特性、新的理解、尚未解決的問題和未來的挑戰。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印象是“係統性”和“前瞻性”的完美結閤。它沒有滿足於僅僅停留在對現有技術的描述上,而是花瞭不少篇幅去探討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比如超寬禁帶半導體(如AlGaN)與SiC的對比,以及在極端環境(如深空探測、核輻射環境)下的潛在優勢。這種對未來技術趨勢的把握,讓這本書的價值不僅限於當前,更具備瞭長期的參考意義。閱讀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書中提到的那些前沿概念,比如如何實現更高電壓等級的器件設計,以及如何解決大尺寸晶圓製造中的均勻性挑戰。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論點有力,很少齣現那種為瞭湊字數而引入的空泛性討論。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編纂的“行業白皮書”,為任何想在碳化矽領域占據技術製高點的研究人員或工程師,提供瞭一個堅不可摧的理論基石和實踐指南。讀完此書,我對SiC技術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核心作用有瞭更深刻、更具建設性的認識。
評分這本《碳化矽技術基本原理 生長 錶徵 器件和應用 碳化矽材料器件工藝器件應用書籍 碳化矽物理特性》的厚度足以讓任何嚴肅的半導體工程師感到興奮。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纔勉強翻完瞭前幾章,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拿到瞭一份來自“矽的未來”的詳細藍圖。作者在材料的晶體結構和缺陷控製方麵的論述,簡直可以用“庖丁解牛”來形容,每一個細節都被剖析得淋灕盡緻。特彆是關於襯底生長過程中的熱力學和動力學平衡的描述,那種深入骨髓的理解力,讓我立刻聯想到瞭那些耗費瞭無數實驗員青春的晶圓缺陷控製難題。書裏對不同生長方法(如升華法)的優缺點分析,那種帶著實踐經驗的權衡取捨,遠比那些隻有理論公式堆砌的教材要實用得多。光是理解如何通過精確控製溫度梯度來減少位錯密度,就足以讓我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有足夠的素材去優化我們實驗室那颱老舊的生長爐瞭。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本“實戰手冊”,為那些想在SiC領域深挖下去的人,鋪設瞭一條堅實的基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基礎物理特性這一部分所展現齣的廣度與深度,它將宏觀的能帶結構與微觀的化學鍵閤巧妙地結閤起來,形成瞭一個自洽且極具說服力的論述體係。
評分初次接觸碳化矽技術時,我總覺得它像是一座被濃霧籠罩的迷宮,充滿瞭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看似矛盾的實驗現象。然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我點亮瞭一盞清晰的指路明燈。它並沒有一開始就將讀者推嚮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復雜器件結構圖,而是循序漸進地從最基礎的物理化學性質講起。我特彆喜歡它對“錶徵”這一環節的詳盡論述,從高分辨率透射電鏡(HRTEM)對界麵結構的解析,到拉曼光譜對應力場的識彆,每一個分析工具的使用背景、局限性以及如何解讀其復雜信號,都被闡釋得非常到位。這不僅僅是羅列技術,更像是在教導一種“科學思維”。讀到關於功率器件的章節時,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瞭設計颱前,作者對溝道遷移率限製因素的分析,那種對工藝窗口的敏感性把握,讓我對如何設計齣高可靠性、低導通電阻的MOSFET有瞭全新的認識。它成功地架起瞭從基礎物理到工程應用的橋梁,讓那些原本看似孤立的知識點,在這個“SiC大傢族”中找到瞭彼此的聯係。
評分我是一個對材料科學背景要求較高的讀者,一直苦於找不到一本能全麵涵蓋SiC從原子尺度到係統級應用的著作。這本書幾乎填補瞭我的所有空白。它在介紹碳化矽的寬禁帶特性時,那種對電子-空穴復閤機製的深入探討,遠超齣瞭本科教材的範疇。更令人稱道的是,它對“應用”層麵的覆蓋也極為全麵,從高頻射頻器件(RF Devices)到電動汽車中的主逆變器,作者似乎都在強調,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材料和器件的性能指標有著截然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談及高溫工作環境下的可靠性時,書中對界麵陷阱態密度(Dit)隨溫度變化的模型預測,以及如何通過鈍化層設計來抑製其惡化,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質量也值得稱贊,復雜的晶體結構圖和器件剖麵圖都清晰易懂,這對於理解三維結構至關重要,大大降低瞭學習的認知負荷。
評分老實說,市麵上關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書籍不少,但大多要麼過於偏重理論推導而脫離實際生産,要麼就是浮於錶麵,對核心工藝的理解蜻蜓點水。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精準地把握住瞭“工程實踐”與“基礎科學”之間的黃金分割點。在我看來,它最精彩的部分在於對“器件製造工藝”的細膩描繪。例如,在刻蝕步驟中,選擇何種等離子體源,如何控製反應氣體的配比以實現垂直度與均勻性的最佳平衡,書中都有詳細的討論,並且輔以實際的微觀形貌對比圖。這對於在晶圓廠一綫工作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不是那種讀完後隻能寫一篇綜述的“死知識”,而是能夠立刻應用到下一輪工藝優化中的“活經驗”。尤其是針對特定工藝步驟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部分,那種帶著多年經驗沉澱的“過來人”的忠告,比任何標準操作流程(SOP)都來得實在和有溫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