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修订本)

鲁迅传(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正 著
图书标签:
  • 鲁迅
  • 传记
  • 文学
  • 历史
  • 人物
  • 中国现代文学
  • 思想家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37015
商品编码:27680229019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作  者:朱正 著 定  价:52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01日 页  数:444 装  帧:平装 ISBN:9787020137015 自序
一 他的时代和他的童年
二 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
三 走异路逃异地
四 “我以我血荐轩辕”
五 学医的梦
六 母亲的礼物
七 《新生》的计划流产了
八 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九 辛亥革命前后
十 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十一 阿Q和绥惠略夫
十二 荷戟独彷徨
十三 兄弟失和
十四 与爱情
十五 刘和珍之死
十六 “两年计划”
十七 “被血吓得目瞪口呆”
十八 “新生活”
十九 “封建余孽”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在中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领域,本书作者是有口皆碑的高手。这部其新近修订的鲁迅传记,不仅集几十年来靠前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之大成.而且在鲁迅生平史料研究的一些难点和疑点方面亦有深入探究开掘.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对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朱正著的这本《鲁迅传(修订本)》采取的是一种史家的知人论世的客观态度,一种既非仰视、亦非俯视的平等观察的细密精审的冷静眼光,既可当作年轻读者了解和认识鲁迅的入门之书,又可作为鲁迅研究者案头推荐的学术参考书。
朱正 著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职业是编辑。后来在冯雪峰、孙用诸先生的鼓励与帮助下撰写了《鲁迅回忆录正误》一书,订正了许广平等人回忆录中的史实错误。此外,还出版了《鲁迅传》(简体字版书名为《一个人的呐喊》)、《鲁迅三兄弟》、《重读鲁迅》(与邵燕祥合著)、《反右派斗争史末》以及《从苏联到俄罗斯》(与蓝英年合著)。
《长夜未央:中国现代思想群像》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的历史人物的生平叙事,而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入剖析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的风起云涌与深刻变革。它致力于描摹一张由无数知识分子、思想家、文学家共同编织而成的精神版图,探讨他们在内忧外患、社会剧变的历史洪流中,如何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如何构建新的文化与哲学体系。全书以时间为轴,以思想流派的交锋与融合为主线,展现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到抗战烽火中的思想坚守,再到新民主主义理论确立前夜的激烈辩论,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激荡的真实面貌。 第一章:旧世界的崩塌与新思潮的萌芽(约1800-1919) 本章追溯了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松动与瓦解,重点分析了早期维新派与革命派在政治路线上争锋的同时,思想领域内对“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渴求。我们细致考察了留日学生群体与早期留欧群体的思想轨迹,他们如何从西学中寻觅改造中国的良方。特别关注了早期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们,他们如何艰难地打破文言文的壁垒,为现代思想的传播奠下基础。本章着重描绘了在传统儒学权威日益式微的背景下,各类西方思潮,如功利主义、激进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如何以碎片化的形式输入中国,激发了知识精英群体的躁动与反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思想的“引介”与“试错”,充满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与深刻的文化自卑感。 第二章:新文化运动的激流与思想的解放(约1915-1927)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被视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章详细梳理了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如何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发起对旧伦理、旧道德的猛烈批判。我们深入分析了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它如何在不同知识分子那里产生歧义和修正。本章特别对比了自由主义者对个体解放的强调与激进主义者对社会结构改造的迫切愿望之间的内在张力。同时,我们也探讨了文学革命如何与思想解放紧密结合,新文学作品如何成为承载新思想的最佳载体。这一时期的思想辩论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热情,但也暴露出对中国复杂国情认识的片面性。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探索与思潮的转向(约1919-1927) 十月革命的影响不仅是政治上的,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方向的重大转折。本章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过程,分析了早期宣传者如何将这一复杂的哲学体系,转化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我们着重研究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活动与理论构建,以及他们与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之间的理论交锋。本章特别剖析了“五四”运动后期,知识分子群体对“启蒙”理念的反思,认识到单纯的文化启蒙难以解决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层结构性矛盾。从关注个体精神的“启蒙”,转向关注社会阶级的“解放”,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思想变迁。 第四章:国民革命的浪潮与知识界的集体抉择(约1924-1927)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思想界经历了空前的动员与分化。本章不再将知识分子视为一个铁板一块的群体,而是细致刻画了不同派系在与国民党合作、冲突过程中的思想逻辑。我们考察了部分知识分子如何从旧有的改良主义立场,转向积极参与政治实践,以及他们对“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的理解差异。这一时期的思想焦点集中于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与社会平等,知识分子的行动与他们的理论构建紧密交织。大革命的失败对所有参与其中的知识群体都构成了深刻的理论和精神冲击,迫使他们重新审视过去几年的所有论断。 第五章:沉寂中的反思与新知识体系的构建(约1928-1937) 大革命失败后,知识界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却孕育着深刻反思的时期。本章探讨了这一阶段不同学派的“退守”与“深耕”。自由主义者如何坚持对个体价值的捍卫,并试图在文化领域建立更坚固的堡垒;而新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则致力于对过去失败的总结,进行更系统、更精细的中国社会分析。本章特别关注了社会学、哲学、文学批评等领域出现的专业化趋势,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宏大的政治口号,而是深入到对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民族心理等深层问题的研究之中。这一阶段是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期,为后续的重大历史事件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六章:民族危亡下的思想整合与文化转向(约1937-1945) 面对全面抗战的民族大义,知识界的主流思想开始趋向整合,重点转向构建全民抗战的共同精神基础。本章分析了在民族存亡的压力下,不同思想流派如何重新界定“中国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抗战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精神与意识形态的较量。本章着重考察了在敌后根据地和国统区,知识分子如何将已有的理论资源转化为鼓舞人心的文化武器,如何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检验和锤炼自己的思想信仰。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思想的探讨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内的辩论,而是直接服务于民族的生存与复兴。 结语:未竟的探索 全书在抗战胜利前夕作结,旨在呈现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知识精英为寻求民族出路所进行的艰难而辉煌的思想探索。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多维度的思想图谱,展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巨大历史压力下,其思想如何生长、碰撞、蜕变,以及他们共同塑造了我们今日所继承的文化遗产。 本书特色: 群像叙事: 避免聚焦单一人物,着重展现思想的流动性与群体间的互动。 思想脉络清晰: 以时间为框架,以主要思潮的交锋与融合为主线进行组织。 强调本土化: 深入分析西方思潮如何在中国的土壤上发生变异与适应。 史料扎实: 引用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录、论战文章及学术期刊资料,力求还原现场的思辨氛围。

用户评价

评分

鲁迅先生的作品,我零星读过一些,那些文字的力量至今仍让我震撼。但对于他本人,我的了解却显得尤为浅薄。我总觉得,一个伟大的灵魂,其一生必然充满了故事和细节,而这些,往往是单靠阅读他的作品难以完全体会的。我渴望能够有一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他的成长环境,他求学经历,他与家人朋友的交往,以及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变化。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去感受他内心深处的波澜,去理解他那些看似矛盾又统一的行为动机,去触摸他那颗始终跳动着的、为民族命运而忧虑的心。

评分

对于鲁迅先生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课本上的片段,那些字字珠玑的文章,至今仍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但零散的阅读总让我觉得意犹未尽,我渴望能有一部作品,能够系统地梳理他的生平,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年表,更能深入挖掘他思想的形成过程,他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文学、思想、社会等多个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触摸到他那颗敏感而又炽热的心,理解他为何会对黑暗现实发出如此愤怒的呐喊,为何会选择以笔为刀,与国民性进行不懈的斗争。

评分

一直以来,鲁迅先生在我心中都如同一座高山,遥不可及,又令人敬畏。我总觉得,要真正读懂他,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时间。我最期待的,莫过于能够透过文字,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个体。我想知道,在他看似坚不可摧的外表下,是否也曾有过迷茫、痛苦,甚至疲惫?他那些犀利的批判,是否也曾让他承受过巨大的压力和孤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与鲁迅先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我能够跨越时空,去理解他的人生选择,去体味他作为时代的先觉者所承受的重担。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人物传记有着特殊偏好的人,总觉得通过一个人的故事,可以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人性的复杂。鲁迅先生无疑是近代中国最值得深入了解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个立体、鲜活的鲁迅,不仅仅是那个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的巨人,更是那个在生活中努力探索、不断思考的普通人。我希望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他曾经生活过的每一个角落,去感受他当年的气息,去聆听他内心的声音。

评分

鲁迅先生,一个响亮的名字,总让我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敬意与感慨。我一直都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充满了好奇,总想深入了解他的人生轨迹,他那些掷地有声的文字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灵魂。然而,现实的忙碌总是让我无暇顾及,直到最近,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找一本靠谱的书,去静静地品读他的一生。我不是那种追求快餐式阅读的人,我更倾向于深入、细致地去体会一个人物的成长与蜕变,去感受那个时代他所经历的一切。我相信,读懂了鲁迅,或许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我们自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真实的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理解他的孤独与坚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