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式投行
作者:张立洲 刘兰香
定价:59元
内容简介:
《中式投行》全景式展现中本土投行发展历程,及中式投行四大力量——证券投行、商行投行、资管投行以及精品投行的成长与崛起,将如何重塑中金融版图,奠定金融发展新格局?
《中式投行》通过对中各类金融机构涉足和发展大投行业务的深入具体分析,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的中式金融创新与发展脉络,全景式地展现各类金融机构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因“规”制宜,积极发展投行业务的丰富实践。
既可以帮助金融从业者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进程与状况有一个系统梳理与理解,也有利于依赖金融服务的企业经营者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当前的金融服务。
一些对金融业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了解大金融市场的窗口。
作者简介:
张立洲 中民生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先后供职于证券机构、保险公司和实业企业。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著有《走向混业经营之路》,在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刘兰香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运营主管。曾先后供职于路透社、《21世纪经济报道》。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
目录:
第一篇变化的世界1
第一章上升的地平线5
第二章当下的冲击18
第三章中式投行崛起40
第二篇证券投行沉浮47
第四章投行发端:证券业的诞生52
第五章混沌年代:从混业到分业59
第六章涅重生:券商综合治理70
第七章市场再造:存量与增量改革79
第八章业务重构:创新业务兴起89
第三篇商行投行崛起101
第九章从混业到分业:投行基因106
第十章投行成长:从边缘到主流118
第十一章投行新版图:三大战略板块132
第十二章投行:打造轻型银行之路176
第四篇资管投行潮流185
第十三章信托公司:转型中的“实业投行”190
第十四章保险资管:投资驱动的“保险投行”215
第十五章基金子公司:野蛮生长的“万能神器”236
第五篇精品投行兴起251
第十六章中精品投行的成长255
第十七章PE/VC转型精品投行模式268
第十八章中精品投行发展之路280
第六篇中式投行的未来285
第十九章混业经营潮流289
第二十章监管改革促进金融发展298
第二十一章中式投行的未来308
第二十二章金融的力量:打造世界投行325
刚翻完一本《行为经济学与投资心理学》,感觉像是给自己的投资大脑做了一次彻底的“体检”。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过去一些凭直觉做投资的习惯,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理性”,其实被各种心理偏见悄悄操控着。作者用大量的案例,比如“锚定效应”、“损失厌恶”、“过度自信”等等,生动地解释了为什么投资者会做出看似不合理的决策。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羊群效应”的分析,很多时候,大家一窝蜂地追涨杀跌,并不是因为看好或看空,而是害怕错过或害怕被套,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盲从,往往是导致市场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克服这些心理陷阱的实用方法,比如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纪律,如何进行反向思考,以及如何区分“市场噪音”和“真正的信息”。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投资成功不仅仅是选择好的标的,更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以前总是纠结于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现在才意识到,一个冷静、理性的头脑,才是最宝贵的投资工具。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投资之路指明了方向,感觉收获比想象中还要大。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关于《全球宏观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策略》的书,简直像获得了一张投资的“导航地图”。作者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图表,将全球经济的宏观周期描绘得淋漓尽致,从复苏、繁荣、衰退到萧条,每个阶段的特征、驱动因素以及对不同资产类别的影响,都分析得非常透彻。我之前对宏观经济的理解比较碎片化,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视角,让我能够将各种经济现象联系起来,理解它们背后的联动关系。书中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周期,调整资产配置的比例,比如在经济扩张期,应该偏重股票等风险资产;而在经济下行期,则需要增加债券、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配置。令我惊叹的是,作者还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案例,证明了其理论的有效性。书中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预测也相当有深度,虽然是预测,但基于扎实的分析,让人感觉非常有说服力。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宏观经济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资产配置框架,让我不再盲目地进行投资,而是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更理性地规划我的投资组合。对于希望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有所建树的投资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必读之作。
评分我最近拜读了一本关于《中国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的书,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真实的商业战场。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书籍,它通过剖析一系列中国企业在并购与重组过程中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挑战性以及潜在的巨大价值。作者选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从国有企业改革到民营企业的扩张,再到跨国并购,案例涵盖面非常广。每一个案例都从背景介绍、目标选择、尽职调查、交易谈判、整合落地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并购重组背后隐藏的战略眼光、风险控制和执行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成功或失败的深层原因,比如文化冲突、管理不当、法律法规的限制等等。这些分析让我对并购重组的各个环节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实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正在考虑并购重组的企业家、管理者,或是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实操指南。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金融工具的定价与风险管理》的书,打开了我对金融世界的新认知。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金融市场的东西太复杂、太抽象,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将各种金融工具,从基础的债券、股票,到复杂的期权、期货、掉期,一一拆解开来,并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定价原理。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引用了实际的市场数据和模型,让我能够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风险管理的探讨。在了解了金融工具的定价之后,如何去识别、度量和控制它们所带来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风险管理技术,比如VaR(风险价值)、蒙特卡洛模拟等,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投资组合管理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和风险控制的要点。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金融市场,或者希望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监管》的书,真是大开眼界。作者从宏观视角剖析了中国金融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的剧烈变革,从计划经济下的银行体系到如今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格局,每个阶段的演变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书中深入探讨了金融监管在稳定市场、防范风险方面的关键作用,分析了不同监管模式的优劣,以及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创新。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详细解读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重大金融政策的制定背景、实施过程及其深远影响。书中还涉及了金融创新,如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兴起,以及它们对传统金融业态带来的冲击和重塑。当然,书中也坦诚地指出了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比如金融风险的累积、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富有洞察力的预判。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理解中国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框架,对于我这种想在金融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充满了作者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读来既有启发性,又有现实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