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非平衡态热力学
定价:88.00元
作者:翟玉春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030513922
字数:
页码: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一些应用。和此前的非平衡态热力学书籍相比,增加了远离平衡体系的非线性热力学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体系。内容包括,线性热力学理论概要、守恒方程、熵平衡方程、唯象方程、恒定状态、非线性热力学、远离平衡体系的性质、不连续体系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热传导与扩散、化学反应的耦合、化学反应的非平衡态热力学、一些应用实例、化学反应和扩散共存体系的非平衡态热力学,以及附录:场论和张量分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兴趣,而非直接的工程需求。因此,我更看重其哲学深度和逻辑的自洽性。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方式,去探讨“什么是平衡态”,“什么是稳定”这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我对书中是否能讨论拉普拉斯妖的局限性,以及信息论如何重新定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边界非常感兴趣。我希望作者在引入新的概念时,能清晰地追溯其历史渊源和数学基础,避免生硬地引入复杂的数学工具。一个好的非平衡态理论应该具有普适性,能够解释从黑洞的霍金辐射到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等不同尺度现象的共同规律。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我的阅读体验,希望它能准确传达原文中那种微妙的物理含义,让我们可以专注于内在的逻辑,而不是被晦涩的语言所阻碍。
评分这本《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书名就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挑战性,它似乎在邀请读者直面物理学中最复杂也最贴近现实的领域之一。我一直对宏观系统如何从有序走向无序,以及系统在远离平衡点时如何展现出奇异的行为感到着迷。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扎实而严谨的数学框架,去解析那些在教科书上被简单带过的“涨落”和“耗散”现象。尤其是关于耗散结构理论,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如何用热力学的语言去理解生命现象乃至宇宙演化中的自组织过程。书中的插图和例题的设置,是否能有效帮助我们从纯粹的抽象概念中抽离出来,触摸到真实世界中那些湍流、化学振荡或者生物膜上的物质传输的脉动?如果它能构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起经典的统计力学和我们日常经验中的动态过程,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特别关注作者如何处理信息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是理解信息时代物理学本质的关键。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因为非平衡态理论的构建一直被认为是热力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它试图在熵增的铁律下寻找有序的萌芽。我希望这本书的叙述节奏能够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线性响应理论开始,逐步攀升到非线性动力学和突变理论的高度。一个好的教材应该能“引导”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能量耗散函数和运动方程之间关系的论述能够提供新的见解,这关乎我们如何量化系统演化的“效率”。我尤其关注其中对于“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的讨论,这在现代物理中越来越重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现代前沿研究的引用,指出当前理论尚未解决的难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那就太棒了。阅读这样的著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手头的问题,更是为了理解整个学科的边界和潜力。
评分作为一个在实验物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研究者,我对任何声称能解释“复杂性”的理论工具都抱有审慎的期待。非平衡态热力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复杂性的科学。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区分出不同尺度下有效理论的适用范围。例如,在微观动力学模拟和宏观连续介质模型之间,是如何通过平均化和截断过程过渡的?如果作者能花篇幅讨论如何处理边界条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开放系统的稳态选择机制,那将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我尤其关心对“时空涨落”的处理,因为在许多新型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微小的初始扰动往往决定了最终宏观结构的形态。这本书的论述风格,是偏向于纯数学化的严格证明,还是更侧重于物理图像的直观构建?我更偏爱后者,因为物理图像的清晰度,往往能指导我们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实验去验证理论的预测。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略显陈旧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它散发着一股经典学术著作特有的沉静力量。我立刻翻阅了目录,发现它对动力学方程的推导似乎相当详尽,这对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述层面,更能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运用 Onsager 倒易关系去分析耦合的输运过程,或者在界面现象中如何精确计算非平衡态下的势流。读非平衡态的书,最怕的就是概念的堆砌,缺乏具体的应用场景,读完后感觉知识很满,但手头却无从下手。我尤其期待它能对布朗运动的精确描述进行深入探讨,并引申到更复杂的介观系统。这本书的排版和符号系统是否清晰一致,直接影响到阅读体验,毕竟在处理张量和微分算符时,任何一点模糊都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差,我希望这本译作(或原著)在这方面做得足够严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