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 |
| 作 者: | 穆瑞·罗斯巴德 | |
| 定价: | 45.00 | |
| ISBN号: |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 开本: | 32.00 | |
| 装帧: | ||
| 出版日期: | 2008-10-1 | |
| 印刷日期: | 2008-10-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穆瑞·罗斯巴德的经典著作《自由的伦理》是对自由主义政治立场的严密和具有哲理性的阐述之一。这本著作的特色在于它把自由扎根于自然权利的观念之中,并且将其适用于大量实践问题之上。尽管罗斯巴德的结论是激进的——一个严格遵循私有财产权的社会秩序必须排除国家本身存在的制度化侵犯——他对自由主义原则的应用却惊人地显示出其在大量社会难题上的实用性,这些解决方案规避了传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这一版本包含了一个导言,其中专门涉及了罗伯特·诺齐克和穆瑞·罗斯巴德之间的争论。 |
| 作者介绍 |
| 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N.Rothbard,1926—1995)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论家、当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罗斯巴德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承约瑟夫·道夫曼(Joseph Dorfman)。生前曾担任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经济学S.J.Hall杰出教授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的学术副所长。 罗斯巴德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1819年大恐慌》(The Panic of 1819)、《自由的伦理》(The Ethics of Liberty)、《人、经济与国家》(Man,Economy,and State)、《美国大萧条》(America’sGreat Depression)、《权力与市场(Power and Market)、《在自由中孕育》(Conceived in Liberty)等。 本书“导言”作者汉斯-赫尔曼·霍普现为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经济学教授。 |
| 目录 |
| 译丛总序 致谢 自序 导言 第一部分 自然法简介 第1章 自然法与理性 第2章 作为“科学”的自然法 第3章 自然法与实在法 第4章 自然法与自然权利 第5章 政治哲学的任务 第二部分 一个自由的理论 第6章 “鲁宾逊”社会哲学 第7章 人际关系:自愿交换 第8章 人际关系:所有权和侵犯 第9章 财产与犯罪 第10章 土地盗窃问题 第11章 土地垄断:过去与现在 第12章 自卫 第13章 罪刑均衡 第14章 儿童与权利 第15章 作为财产权利的“人权” 第16章 信息、真实与虚假 第17章 贿赂 第18章 杯葛 第19章 财产权与契约理论 第20章 险境求生情形 第21章 动物的“权利” 第三部分 国家和自由 第22章 国家的性质 第23章 国家的内在矛盾 第24章 与国家间的关系的道德状态 第25章 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 现代关于自由的备选理论研究 第26章 功利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学 第27章 以赛亚·伯林和消极自由 第28章 哈耶克和强制理论 第29章 罗伯特·诺齐克和国家的完美概念 第五部分 建立一个自由的战略理论 第30章 建立一个自由的战略理论 译后记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初读此书,我立刻被它那股磅礴的学术气场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在探讨哲学思辨,更像是一部微缩的社会思想史。作者的学养之深厚,体现在他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思想流派信手拈来的引用与比较上。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康德、与密尔、与尼采等巨人进行着隔空交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极具争议性的伦理困境时,表现出的那种冷静和克制。他没有被情绪所裹挟,而是坚持用理性的光芒去审视每一个角落。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精巧,层层递进,如同解开一个复杂的密码。虽然有些地方的论证链条长得令人喘不过气,需要反复回溯,但最终汇聚成的观点,却有着无可辩驳的力量感。这绝对是那种需要被摆在书架最显眼位置,时不时拿出来重温的案头佳作。
评分翻开这本厚重的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思想上的清明感。作者的文字如同高悬的灯塔,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性迷雾中,为我们指引着方向。我尤其欣赏他对“自由”这一核心概念的解构与重构,他并没有满足于将自由简单地理解为不受约束的放任,而是深入挖掘了自由背后的责任与界限。那种在概念的泥沼中艰难跋涉,最终提炼出熠熠生辉的洞见的努力,让我深感敬佩。全书的逻辑推演严密得如同瑞士钟表,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前一个论点的坚实基础之上,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和挑战。读完合上书页时,感觉自己的思维被重新校准了一遍,对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道德判断,都有了一种抽离出来审视的视角。这绝非一本让人轻松的书,它需要读者投入心力去咀嚼、去消化,但它所给予的回报,却是极其丰厚的——一种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自我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怎么说呢,有点像在进行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攀岩。作者的论述风格非常大胆,常常采取一种近乎“挑战者”的姿态,毫不留情地剖析那些被社会奉为圭臬的道德教条。我尤其喜欢他对个体主体性与社群规范之间张力的探讨,那种在个体权利膨胀与集体义务固守之间找到的微妙平衡点,着实令人拍案叫绝。它没有提供廉价的答案,反而是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迫使读者直面自身的价值取向。行文间,作者似乎有一种近乎学者的偏执,对每一个术语的界定都力求精准无误,这使得部分篇幅显得略微晦涩,但一旦跨越了这些门槛,随之而来的便是豁然开朗的体验。对于那些习惯于快餐式阅读的人来说,这本书可能稍显“沉重”,但对于真正渴望在思想深处扎根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片肥沃而亟待耕耘的土壤。
评分坦白讲,我是在一个非常疲惫的状态下开始阅读这本书的,起初还担心无法集中注意力。然而,作者那股对真理近乎虔诚的追寻,却像一股强心剂,将我的精神重新唤醒了。我欣赏他那种不迎合大众趣味的态度,文字风格扎实、沉稳,缺乏当下流行读物中常见的浮华辞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直抵本质的力度。特别是关于“被压迫者的自由悖论”那一章节,作者的分析角度极其新颖,打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让我对权力与服从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立刻获得什么世俗的成功,而在于它塑造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它教会你如何审视你所生活的世界,以及你在这个世界中应有的姿态,这是一种内在的、无法被剥夺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入潜水的旅程。它带你沉入思想的深海,去触摸那些常常被水面上的喧嚣所掩盖的暗流。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他懂得何时应该放慢脚步,进行细致的铺陈,何时又该如同急流般一泻千里,将核心论点一举抛出。我个人特别钟爱他对于“何为良善生活”的探讨,他没有陷入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立足于人类经验的局限性,描绘出一种“可能实现的卓越”。这种务实的理想主义,让冰冷的理论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整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没有丝毫的敷衍。对于想要进行严肃哲学思考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引路人,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一种批判性的、富有同情心的观察世界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