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8)
定价:99.00元
作者:王亚南 张晓明 祁述裕 向勇 刘婷 赵娟 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20123600
字数:327000
页码:34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析了1996~2016年全国城乡居民需求增长态势,检测了2016年全国城乡文教消费需求经济总体状况和多省域状况,对文化民生需求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既有对全国城乡文教消费需求景气的宏观分析,也有对多省域文教消费的讨论;通过技术分析,对中国1996~2016年文化民生需求态势进行了讨论,并对全国省域城乡、城镇及乡村文化教育消费需求进行了测评,还对2020年进行了预测。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总体评价
——1996~2016年分析与2016年度测评【王亚南 方 彧 魏海燕】/001
一 全国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增长态势/002
二 全国城乡文化教育消费相关背景情况/008
三 全国文化教育消费城乡、区域协调状况/013
四 全国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指数测评/017
Ⅱ 技术报告与综合分析
2 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技术报告
——兼析1996~2016年文化民生需求态势【王亚南 魏海燕】/023
3 全国省域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
——1996~2016年测评与2020年预测【刘 婷 陈勇强 王亚南】/056
4 全国省域城镇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
——1996~2016年测评与2020年预测【赵 娟 冯 瑞 王亚南】/087
5 全国省域乡村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
——1996~2016年测评与2020年预测【方 彧 梁自平 王亚南】/115
Ⅲ 省域城乡报告
6 湖南:2016年度城乡景气指数排名位【张 林】/143
7 青海:1996~2016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位【田 娟】/153
8 西藏:2001~2016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位【刘 婷】/162
9 辽宁:2015~2016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位【袁春生】/172
10 海南:2015~2016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第2位【肖云鑫】/182
11 重庆:2006~2016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第6位【赵 娟】/192
Ⅳ 省域城镇报告
12 贵州:2011~2016年城镇景气指数提升位【马建宇】/202
13 河南:1996~2016年城镇景气指数提升第2位【汪 洋】/212
14 福建:1996~2016年城镇景气指数提升第3位【郭 娜】/221
15 宁夏:2006~2016年城镇景气指数提升第5位【杨媛媛】/230
16 吉林:2016年度城镇景气指数排名第7位【宫 珏】/239
17 上海:2015~2016年城镇景气指数提升1位【邓云斐】/248
Ⅴ 省域乡村报告
18 广西:2011~2016年乡村景气指数提升第3位【李 雪】/258
19 甘肃:1996~2016年乡村景气指数提升第4位【沈宗涛】/268
20 黑龙江:2016年度乡村景气指数排名第5位【张 戈】/277
21 北京:2015~2016年乡村景气指数提升第5位【平金良】/286
22 山西:2016年度乡村景气指数排名第6位【代 丽】/296
23 广东:2006~2016年乡村景气指数提升2位【秦瑞婧】/306
Abstract/315
Contents/317
作者介绍
王亚南(1956~),男,汉族,云南昆明人,中员(1982~),研究员(1996~),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主任,《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执行主编,《中国文化创新蓝皮书》编委,《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编委,全国学科期刊《民族文学研究》南方片编委,主要从事民俗学、民族学及文化理论、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研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得到相关学界公认的主要学术贡献:(1)提出口承文化概念完成系统研究,强调口承文化传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渊薮,质疑仅视成文史为“文明史”的学术误区,相关著作成为若干高校民俗学研究生必读书;(2)提出并解析人生仪礼中亲长身份晋升仪式,指出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政亲合一”结构体制和“天赋亲权”权力观念;(3)提出并论证“现代‘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平等组成的统一国民共同体”和“中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修正表述,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读《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8)》这本书,我最想看到的是一些能够“接地气”的分析。虽然“景气评价报告”听起来很学术,但我更希望它能反映出普通人是如何消费文化的。比如,我一直很好奇,现在年轻人最喜欢通过什么渠道接触和消费文化产品?是短视频平台上的碎片化内容,还是深度阅读一本好书?是去音乐节释放热情,还是在美术馆寻找宁静?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具体消费行为的洞察?它是否会分析不同消费群体(如学生、白领、退休人群)在文化消费上的差异化需求?我尤其关注那些非一线城市的文化消费市场,那里的人们是如何消费文化的,他们的喜好是否与大城市有所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脉搏,而不是只看到一堆冰冷的数字。如果能有一些关于文化消费如何影响人们生活方式、情感表达的分析,那就更好了。
评分拿到《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8)》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它能否帮助我解答一些关于当下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现状的困惑。2018年,在我看来,是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经历着快速变化的一年,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这些变化?比如,对于新兴的文化消费形式,它是否会进行深入的分析,判断其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同时,我也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关注文化消费的“质”的提升,而不是仅仅关注“量”的增长。例如,在追求效率和便捷的时代,人们对于文化体验的深度、原创性和个性化追求是否有所增加?它能否揭示出一些关于中国消费者在文化消费领域正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更加立体和 nuanced 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
评分《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8)》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感觉,它承诺要为中国文化消费的需求做一个全面的“景气评价”。这意味着它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文化领域,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整体性的视角。我期待它能将不同领域的文化消费数据进行整合,勾勒出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全貌。它可能会分析哪些文化领域正在经历“寒冬”,哪些又在“春天里”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景气”的驱动因素,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体验,是收入增长带来的购买力提升,还是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需求?作为读者,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宏观经济学”式的理解,看到文化消费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如何与社会变迁相互影响。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全局性的视野,帮助我理解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当我拿到《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8)》时,我对它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文化消费海洋中。书名中的“蓝皮书”三个字,在我的认知里,总是与权威、深度、前瞻性紧密相连,仿佛蕴含着一份对行业脉搏的精准把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帮助我理解“景气”二字背后的具体指标和衡量标准。它是否会细致地剖析不同文化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比如,数字文化内容(如网络视频、游戏、直播)与传统文化体验(如剧院演出、博物馆参观)的此消彼长;亦或是新兴文化业态(如文创产品、沉浸式体验)的崛起速度?我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统计数据,更深入地挖掘驱动这些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例如消费升级、技术进步、政策导向乃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应是一份解读市场密码的指南,能够帮助我洞察市场趋势,甚至预判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第一眼看到《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8)》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瞬间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一份厚重的、数据详实的报告,里面充斥着各种图表、指数和专家分析。作为一个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了解当下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现状和未来走向的读物。这本书的书名恰好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它承诺了“景气评价”,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罗列数据,更会解读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分析市场的活力和潜在的增长点。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在文化产品和服务上的偏好变化,比如音乐、电影、阅读、旅游、艺术展览等等,并且会尝试去量化这些需求的变化程度。此外,“中国文化消费需求”这个关键词也让我期待,它应该会聚焦于国内市场的特点,而不是泛泛而谈,希望能看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消费现象的分析。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也意味着它会反映当时的市场动态,对于回溯和理解过去几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脉络非常有价值。总之,我怀着一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中国文化市场的好奇,准备翻开这本书,希望能获得一些启发和深刻的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