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雷達對抗工程
定價:79.00元
作者:唐永年著
齣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24080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國防特色學術專著·電子科學與技術:雷達對抗工程》論述瞭雷達對抗工程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同時還介紹瞭雷達對抗工程的各種應用。主要內容包括:雷達係統概述、雷達對抗係統、雷達偵察接收機、雷達偵察測頻、雷達偵察測嚮、雷達偵察信號處理、雷達乾擾資源、數字化技術在雷達對抗係統中的應用和雷達對抗係統的電磁兼容。
《國防特色學術專著·電子科學與技術:雷達對抗工程》可供從事電子信息對抗、雷達等專業工作的科技人員,以及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對抗和信息安全等專業的師生使用。
目錄
章 雷達係統概述
1.1 頻段劃分
1.2 雷達分類
1.3 雷達大作用距離
1.3.1 目標截麵積
1.3.2 識彆係數
1.3.3 大作用距離
1.3.4 視距
1.3.5 地物與海麵雜波反射的影響
1.3.6 大氣衰減的影響
第2章 雷達對抗係統
2.1 雷達對抗係統的組成
2.2 雷達信號分類
2.2.1 脈內調製及脈間相參分類
2.2.2 天綫掃描信號分類
2.2.3 天綫極化分類
2.3 雷達對抗天綫
2.3.1 基本天綫
2.3.2 透鏡饋電多波束天綫
2.3.3 巴特勒陣饋電多波束天綫
2.3.4 巴特勒陣饋電空間饋電天綫
2.3.5 消除窄波束測嚮天綫副瓣接收信號的方法
2.3.6 提高使用全嚮天綫的測頻係統靈敏度的方法
2.4 搜索式偵察係統的信號截獲概率及平均截獲時間
2.4.1 搜索式偵察係統分類
2.4.2 雷達天綫照射
2.4.3 偵察係統的駐留時間
2.4.4 中長駐留時間模式的搜索及信號截獲概率
2.4.5 兩個窗函數波形的關聯特性
2.4.6 中長駐留時間模式偵察係統的平均截獲時間
2.4.7 提高截獲概率、縮短搜索周期、縮短平均截獲時間的方法
2.5 雷達偵察係統的靈敏度
2.5.1 偵察接收機的靈敏度
2.5.2 偵察係統的空間功率密度靈敏度
2.5.3 偵察係統的等效接收靈敏度
2.6 雷達偵察係統的大偵察距離
2.6.1 理想的大偵察距離
2.6.2 雷達偵察係統大偵察距離的優勢
2.6.3 視距
2.6.4 地物和海麵雜波反射的影響
2.6.5 大氣衰減的影響
2.7 雷達乾擾係統的乾擾方式及乾擾樣式
2.7.1 壓製乾擾方式
2.7.2 欺乾擾方式
2.8 雷達乾擾係統的小乾擾距離
2.8.1 自衛乾擾及支援乾擾
2.8.2 乾擾係統的等效輻射功率
2.8.3 壓製係數
2.8.4 壓製乾擾的小乾擾距離
2.8.5 欺乾擾的小乾擾距離
2.8.6 分布式雷達乾擾
2.9 雷達乾擾係統與雷達係統之間的對抗
2.10 綜閤電子戰係統
第3章 雷達偵察接收機
3.1 雷達偵察接收機的分類
3.1.1 按用途分類
3.1.2 按搜索分類
3.1.3 按采樣頻率分類
3.1.4 按增益分類
3.1.5 按頻率範圍分類
3.1.6 按實時頻率帶寬分類
3.1.7 按采樣同步分類
3.2 射頻中頻接收機的信號及噪聲
3.3 檢波器
3.3.1 檢波管物理模型
3.3.2 檢波器物理模型
3.3.3 檢波器的傳輸特性
3.4 檢波器的信號及噪聲
3.4.1 輸齣信號及輸齣噪聲的直流分量
……
第4章 雷達偵察測頻
第5章 雷達偵察測嚮
第6章 雷達偵察信號處理
第7章 雷達乾擾資源
第8章 數字化技術在雷達對抗係統中的應用
第9章 雷達對抗係統的電磁兼容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選擇《雷達對抗工程》這本書,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現代戰爭形態的好奇。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地麵戰、海上戰、空中戰似乎都已經被“信息化”和“智能化”所重塑。而雷達,作為現代軍事體係中的“韆裏眼”和“順風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對抗”二字,讓我聯想到的是在信息化戰場上,信息獲取、信息壓製、信息欺騙的博弈。我猜想,《雷達對抗工程》這本書可能會深入剖析雷達在偵察、預警、目標跟蹤等方麵的應用,然後重點講述在敵我雙方都擁有先進雷達技術的情況下,如何通過電子乾擾、雷達吸波材料、隱身技術等手段來削弱對方的探測能力,同時提升自身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瞭解,在現代軍事對抗中,雷達技術是如何演變齣各種“花樣”,以求在信息戰中占據優勢地位的。它是否會涉及到一些關於電子戰的戰術和策略,以及這些策略是如何在工程上實現的?這些問題都讓我充滿期待,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開現代戰爭中“看不見”的戰場的一角。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眼球,一種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麵交織著若隱若現的雷達波形和一些抽象的幾何圖形,整體散發著一種科技感和神秘感。我本來對雷達技術知之甚少,隻覺得它是一個很專業的領域,但這本書的書名《雷達對抗工程》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它不僅僅是關於雷達的介紹,更強調瞭“對抗”這個詞,這讓我聯想到諜戰片裏那些爾虞我詐的電子戰場景,充滿瞭想象空間。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雷達這個相對枯燥的技術概念,與激烈的戰場對抗聯係起來,讓我能夠理解其中的原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智慧博弈。也許這本書會從一些經典的雷達對抗案例入手,或者通過虛構的故事來闡述技術原理,總之,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燒腦”又刺激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場無聲的電子戰爭之中,去感受科技的力量和智慧的較量。這種期待,源於我對未知領域的好奇,也源於對那些在幕後默默守護國傢安全、運用高科技進行鬥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敬佩。
評分我選擇《雷達對抗工程》這本書,純粹是被其帶有強烈敘事感的書名所吸引。它不像一些技術手冊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動態和衝突的意味。“對抗”二字,立刻在我的腦海中構建起瞭一幅畫麵: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信息就是武器,而雷達正是獲取和爭奪信息的重要工具。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工程技術,能夠讓雷達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披荊斬棘”,成為探測敵人的利器,又能如何被巧妙地“僞裝”或“緻盲”,以規避敵方的偵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雷達對抗的幕後,瞭解那些默默無聞的工程師們是如何通過精密的計算和巧妙的設計,打造齣能夠“看透”一切的雷達,又能設計齣讓對手“目不能視,耳不能聞”的對抗手段。或許書中會穿插一些曆史上的經典戰例,用生動的故事來闡釋雷達對抗的戰術思想,讓我體會到科技與智慧的完美結閤。這種對未知領域的好奇,以及對工程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作用的探索,是我閱讀這本書的初衷。
評分作為一名對軍事科技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選擇《雷達對抗工程》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所蘊含的“工程”二字所吸引。我常常在想,那些在戰場上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武器裝備,背後究竟凝聚瞭多少工程師的心血和智慧?“對抗工程”這個詞,讓我看到瞭技術並非是靜態的,而是處在不斷地發展和演變中,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更是你追我趕、互相製約的動態過程。我設想這本書會詳細講解雷達係統是如何工作的,它的原理是什麼,然後深入探討在麵對敵方乾擾、欺騙甚至飽和攻擊時,雷達工程師們是如何設計齣各種反製措施的。我想瞭解各種電子戰技術,比如乾擾、誘騙、隱身等,是如何被應用到雷達對抗中的,以及這些技術背後所依賴的物理學和數學原理。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例如某個戰役中雷達對抗的部署和效果,或是某個新型雷達對抗技術的研發過程,這樣能讓我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並對雷達工程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閱讀《雷達對抗工程》這本書,我期待的是一種深入淺齣的科普體驗,能夠讓我理解這項復雜技術背後的邏輯和應用。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工程師,但對於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乃至國傢安全,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工程”這個詞,讓我感到它可能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更注重實際的應用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希望它能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雷達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電磁波的發射、反射,以及目標探測的過程。然後,它可能會深入探討在軍事對抗的環境下,雷達所麵臨的挑戰,比如如何對抗敵方的電子乾擾,如何提高自身的探測精度和抗乾擾能力。我設想書中會包含一些關於雷達係統設計、性能評估,以及在不同作戰環境下的應用案例。也許還會介紹一些先進的雷達技術,比如相控陣雷達、閤成孔徑雷達等,以及它們在對抗工程中的作用。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雷達技術有一個更全麵的認識,並理解它在現代軍事領域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同時也能感受到工程技術的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