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生活與創作(上、中、下冊)
作者: (俄)薩基揚茨;榖羽 著 [譯者]榖羽 譯
譯者: 榖羽
市場價: 115元
ISBN號: 9787549502226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1-06-01 版次:1 頁數:1100
印刷時間:2011-06-01 印次:1 字數:800.00韆字
目錄
前言
第YI部分 俄羅斯
第YI章 詩人的青春歲月(1910-1915)
第二章 一年的行程(1916)
第三章 詩人展翅騰飛的心靈 (1917-1918)
第四章 茨維塔耶娃的浪漫主義劇作 (1918-1919)
第五章 “隻在烈火中歌唱”(1919年-1921年2月)
第六章 離彆前的莫斯科(1921年3月-1922年5月)
第二部分 漂泊國外
第七章 柏林十一周(1922年5月-7月)
第八章 捷剋(1922年8月-1925年10月)
第九章 法國“星光燦爛的一年”(1925年11月-1926年)
第十章 1927年的荒漠
第十一章 “緩慢移動的巨石”(1928-1929)
第十二章 “以往的歲月——ZUI切……”(1930-936)
第十三章 在法國的ZUI後歲月(1937年-939年6月)
第三部分 返迴俄羅斯
第十四章 莫斯科郊區(1939年6月-940年6月)
第十五章 “莫斯科沒有我的容身之處”(1940年6月-2月)
第十六章 離去(1941年1月-8月31日)
附錄
1.阿裏阿德娜·艾伏隆1966年6月13日給阿娜斯塔西婭·茨維塔耶娃的書信摘抄
2.安娜·薩基揚茨1977年2月7日給瑪·謝·沙吉尼揚的書信
3.安娜·薩基揚茨1981年8月31日給阿·伊·茨維塔耶娃的書信
4.安娜·薩基揚茨答《俄羅斯基督教運動通報》雜誌記者問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詩歌與翻譯作品索引
茨維塔耶娃翻譯的其他詩人的作品(俄譯法)
長詩、劇本和散文作品索引
瑪·伊·茨維塔耶娃著作索引
書中涉及有關茨維塔耶娃作品評論索引
茨維塔耶娃當眾演講與朗誦索引
翻山越嶺 長途跋涉(譯後記)
精彩內容
1917年4月13日茨維塔耶娃的女兒伊麗娜齣生瞭。
有兩張伊麗娜和阿莉婭一起照的相片保存下來瞭,伊麗娜兩歲左右,高高的前額,一張小嘴,一雙大眼睛特彆像父(有些地方像母,但是像父的地方更多)。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在筆記本裏寫道:“本來我想給她起名字叫……安娜(為紀念阿赫瑪托娃)。——可轉念一想,命運從來沒有重復的,也就罷瞭。”
她在父母的住宅裏住瞭大約三個星期,從那裏給阿莉婭寫瞭一封短信(使用印刷體大寫字母_),阿莉婭雖然還不滿五歲,可是已經能夠閱讀!
“給阿莉婭。(你要自己讀)
可愛的阿莉婭,
你的妹妹伊麗娜是仙鶴給我叼來的——你認識這種大大的白鳥,嘴巴紅紅的,兩條腿又細又長。
伊麗娜長著一雙黑眼睛,頭發也是黑的,她就會睡覺,吃奶,哭叫,什麼事也不懂。
她叫起來跟阿廖沙完全一樣,她會讓你喜歡的。
我給保姆留下瞭紙讓你畫畫,你給我畫你自己,畫我和伊麗娜,畫完瞭交給莉莉婭,她會給我帶來。
......
內容簡介
茨維塔耶娃(1892—1941)是20世紀俄羅斯*重要、*有影響的詩人之一,一生大開大閤,亢奮悲涼,忽而天馬行空,雷鳴電閃,忽而惶恐交加,如墜深淵,纔華橫溢,秉性孤傲,心比天高,命運多舛,風風雨雨,麯麯摺摺,一部生命交響樂,琴弦迸斷,戛然而止。
安娜·薩基揚茨(1932—2002)是俄羅斯研究茨維塔耶娃的編輯和傳記作傢,她不僅負責編輯瞭茨維塔耶娃去世後**本抒情詩選、主持編輯瞭茨維塔耶娃的兩捲集和七捲集,還披瀝十載,數易其稿,撰寫瞭帶有總結性的傳記著作《茨維塔耶娃:生活與創作》。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安娜·薩基揚茨在本套書中以生動的語言講述詩人年輕時期的創作,初登莫斯科文壇的神采飛揚,青春時期的展翅騰飛,漂泊國外的一度輝煌與痛苦、坎坷,一次次感情風暴的颳起與消逝,返迴俄羅斯的煎熬與絕望;她閱讀瞭大量的書信、筆記、評論、迴憶錄等曆史文獻資料,深入分析詩人的作品、詩人的日常生活與生存意識、創作心理及人生感悟,揭示其作品與歲月之間的聯係,真實地展現詩人非凡的一生及其獨特的創作個性。她還獲得瞭茨維塔耶娃女兒阿裏阿德娜、妹妹阿娜斯塔西婭的信任,從她們那裏獲得瞭許多鮮為人知的資料,增加瞭傳記的可信度。本套書這部平實豐贍的傳記其廣度與深度與茨維塔耶娃的聲名是相稱的。
作者簡介
安娜·亞曆山大羅夫娜·薩基揚茨(1932—2002),文學評論傢,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語文係。作為國傢文學齣版社的編輯,參與瞭庫普林和布寜小說集的籌備齣版工作。1960年,經過她的努力爭取,終於被批準編輯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去世後**本作品集。這是她終生研究瑪·茨維塔耶娃生活與創作的起點。她還花費瞭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收集資料,研究作傢布寜的生平,為布寜的《暗徑》和其他小說撰寫注釋。
著有《約瑟夫·烏特金:生活與創作概觀》( 1969)、《論布寜和他的散文》(1998年)、《安娜·阿赫瑪托娃——幾次會見》(1998)、《茨維塔耶娃的一生:永生的鳳凰》(2000)、《你的時刻,你的歲月,你的世紀: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的一生》(2002)、《豈隻是懷念瑪麗娜·茨維塔耶娃?》(2002年),編選《瑪麗娜·茨維塔耶娃詩選:我將生存……》(1982),責編並作序《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兩捲集(詩歌、散文、日記、書信)》(1989),與Л.穆努欣閤編有:《瑪麗娜·茨維塔耶娃七捲集》(1997—1998)、《瑪琳娜·茨維塔耶娃:詩人生活相片記事》(2000)。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散發著一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氣息,硬殼封麵采用瞭復古的色調,配閤著燙金的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的簽名,仿佛將人瞬間拉迴那個動蕩而又輝煌的時代。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十分考究,厚實而略帶紋理,觸感溫潤,這樣的細節足以讓任何一個熱愛紙質閱讀的讀者感到心滿意足。封麵上的茨維塔耶娃肖像,她的眼神深邃,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又蘊含著不屈的火焰,這張照片無疑是選擇得極其恰當,它不僅是書籍的標誌,更是對這位偉大詩人靈魂的一次凝視。而書籍的排版也極為舒適,字體大小適中,行距閤理,即使是長時間的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書的整體風格延續瞭對藝術傢傳記作品的高標準要求,從封麵到內頁,每一個環節都透露著製作方的用心和對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其人其事的尊重。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讓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瞭一種精神上的旅程。
評分在浩瀚的文學星空中,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無疑是一顆璀璨卻又略帶淒涼的明星。她的詩歌,以其驚人的強度和獨特的個人風格,在俄國乃至世界詩壇都占據瞭不可忽視的地位。我一直被她那種近乎於野蠻的真誠所吸引,她的文字不像經過精雕細琢的工藝品,更像是在烈火中淬煉齣的金屬,帶著粗獷的力量和原始的生命力。她的詩句中,充滿瞭對生活最赤裸的審視,對情感最淋灕的釋放。那種將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毫無保留地傾瀉而齣的勇氣,著實令人動容。每次閱讀她的作品,我都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她能夠窺探到我內心深處那些連我自己都難以言說的情緒,並用最精準的詞語將其錶達齣來。
評分作為一位文學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那些能夠真正觸動我心靈深處的作品。讀過不少關於二十世紀俄國文學的介紹,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的名字總是會反復齣現,她被譽為“俄國最偉大的女詩人之一”,這樣的評價足以引起我的極大興趣。她的生平經曆,似乎也與她的詩歌一樣充滿瞭傳奇色彩,充滿瞭戲劇性的起伏和深刻的個人掙紮。我總是覺得,一位偉大的藝術傢,其人生經曆往往是理解其創作的鑰匙。那種在時代的洪流中,在個人情感的漩渦裏,如何保持獨立思考和藝術創作的初心,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我對她的作品始終保持著一種探索欲,總想更深入地去瞭解,她的文字背後究竟承載瞭多少不為人知的苦痛與輝煌。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在特殊曆史時期依然能夠堅持自我、創造齣偉大作品的藝術傢們充滿敬意。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無疑就是這樣的代錶。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她依然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書寫著內心的波瀾壯闊,書寫著對生命、對愛情、對自由的永恒追問。她的詩歌,就像一麵鏡子,摺射齣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也映照齣人性的復雜與光輝。我對她的作品充滿瞭好奇,總想深入地去瞭解,在那些充滿激情的詩句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人生經曆和思想軌跡。她的作品,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她靈魂的呐喊,是她對這個世界最真摯的迴響。
評分初次接觸瑪麗娜·茨維塔耶娃,我總是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既好奇又有些許敬畏。她的詩歌,如同一場場疾風驟雨,充滿瞭原始的激情和令人心碎的孤獨。閱讀她的作品,常常會讓我産生一種被直擊靈魂的震撼感,仿佛那些文字直接訴說著我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情感。她筆下的愛情,是烈火焚身的狂熱,也是無法抵達的遙遠;她筆下的祖國,是深沉的思念,也是決絕的放逐。這種極緻的情感錶達,在其他詩人身上是少見的,也正是她獨特的魅力所在。她的詩句,常常在不經意間就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畫麵,那些意象的跳躍,那些語氣的轉摺,都仿佛是在編織一張網,將讀者的心牢牢捕獲。我常常會反復閱讀她的某些詩篇,每一次都能從中品味齣新的滋味,就像品一杯陳年的烈酒,越是迴味,越是醇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