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知識産品經理手冊:付費産品版
作者: 方軍
市場價: 59.00
ISBN號: 9787111597445
版次: 1-1
齣版日期:
頁數: 265
字數: 169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目錄
目錄
推薦語
推薦序:激活自我,讓知識為自我賦能(陳春花)
知識産品是什麼
通過産品理解互聯網知識經濟 // 3
互聯網上媒體、內容齣版和教育的融閤 // 6
半成品:知識産品獨特的特徵 // 10
互聯網屬性:付費知識産品的根本屬性 // 13
豐饒:知識産品背後的新邏輯 // 17
第二章?五種熱門知識産品形態 // 23
樊登讀書會:它的産品是什麼 // 25
樊登讀書會:社群是它的産品嗎 // 28
付費知識産品的五種産品形態 // 30
産品形態之一:全年訂閱專欄 // 33
産品形態之二:小專欄 // 38
産品形態之三:講座課程 // 43
産品形態之四:綫上營 // 46
産品形態之五:付費社區 // 49
第三章?從專欄開始:付費知識産品的演進 // 57
第二種演變可能:從專欄到錄播課 // 65
第三種演變可能:從音頻專欄到視頻課程 // 72
第四種演變可能:從專欄到付費社區 // 79
第五種演變可能:從專欄到綫上營 // 82
第六種演變可能:從專欄到圖書音頻解讀 // 87
第二篇?知識産品如何做
第四章?從內容到服務:知識産品設計五要素 // 93
知識産品設計要素之一:邊生産邊發布 // 96
知識産品設計要素之二:增加服務的比重 // 100
知識産品設計要素之三:強化參與感 // 104
知識産品設計要素之四:引導用戶行動 // 108
知識産品設計要素之五:促進用戶間的互動 // 113
第五章?內容準備:如何做圖書音頻解讀 // 119
圖書音頻解讀是什麼 // 120
圖書音頻解讀三步:讀書、撰稿、講述 // 123
如何撰寫圖書音頻解讀的講述文稿 // 128
附錄5A 深度閱讀法:整體泛讀、逐字精讀、重點深讀 // 135
第六章?音頻與人:如何用音頻講述知識 // 145
音頻適閤承載什麼樣的知識 // 146
人走到颱前帶來平等化錶達 // 152
為知識音頻準備內容的小技巧 // 156
第七章?架構設計:課錶的溝通力 // 159
課錶的基本功能 // 161
課錶的內容組織 // 166
一個課錶 // 169
課錶與內容結構 // 172
課錶與內容模闆 // 175
學習者的自製課錶 // 177
第八章?內容産品:嚮齣版業學習 // 181
暢銷書 // 183
長銷書 // 192
文庫本 // 194
傻瓜書 // 199
第九章?用戶視角:如何選擇知識産品 // 211
從學習角度齣發,把知識産品分成四類 // 212
知識産品選擇的三個原則 // 216
知識産品選擇的四個陷阱 // 220
第三篇?知識産品經理素養
第十章?知識産品經理的核心技能 // 227
知識生産中的角色:知識IP + 知識産品經理 // 228
知識産品經理的技能之一:品牌定位 // 237
知識産品經理的技能之二:産品策劃 // 239
知識産品經理的技能之三:産品生産 // 241
第十一章?知識産品經理的思維模式 // 249
思維模式之一:先標準化,然後改進 // 250
思維模式之二:精益創業 // 254
思維模式之三:快速迭代 // 258
內容簡介
付費知識産品是在互聯網中,媒體、內容齣版、教育融閤而成的新物種。有瞭工業、服務經濟和互聯網的産品經驗,再加上從傳媒、圖書、教育延續而來的行業特徵,知識産品這個新物種變得不那麼陌生。本書不僅對知識産品的設計和生産進行瞭深入的解析,還描述瞭知識産品經理應有的素養,它是一本知識産品打磨指南,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産品化實戰手冊。
說句實在話,我過去嘗試過很多關於互聯網産品設計的書籍,它們大多聚焦於SaaS、App或者電商的邏輯,對於“知識”這個無形資産的商業化探討得不夠深入。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內容創作”與“商業變現”的堅固橋梁。它沒有迴避知識産品在信任建立、知識産權保護以及應對市場同質化競爭等方麵的固有難題,反而將這些難點作為設計的起點。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構建知識壁壘”的論述,作者強調的不是技術上的壁壘,而是基於獨特視角和長期積纍形成的“心智壁壘”。這種從宏觀戰略到微觀執行都保持高度一緻性的內容輸齣,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非常“紮實”,沒有讓人感覺到任何“水分”。它更像一本企業級的內部培訓手冊,充滿瞭實操性和可執行性,讀完之後,你會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立即迴到自己的工作颱,重新審視和優化手頭的知識産品項目。
評分坦白說,我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對“付費知識産品”這個定位有點疑慮。畢竟現在知識付費市場魚龍混雜,很多産品都是曇花一現,或者就是用華麗的包裝來掩蓋內容空洞的本質。然而,這本書在探討“價值錨定”和“定價策略”那幾個章節時,展現齣一種令人信服的商業智慧。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東西要賣多少錢”,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目標用戶的支付意願、産品的稀缺性和邊際成本。我尤其欣賞作者對“長期價值”的強調,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爆發式的銷售額。書中提到的一些案例分析,雖然沒有點齣具體是哪個公司的産品,但那種對市場環境、競爭對手分析的透徹程度,讓人不得不佩服。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盈利的知識産品生態,有瞭一個更清晰的框架。這種清晰度,對於一個渴望將自己的經驗轉化為穩定收入的創作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指引,它讓我不再迷信“爆款”的偶然性,而是轉嚮對産品生命周期的係統性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挺有意思,那種深沉的藍配上醒目的橙色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當時在書店裏隨便翻看,本來也沒抱太大期望,畢竟“産品經理”和“互聯網”這兩個詞組閤在一起的書太多瞭,很容易流於錶麵。但這本書的排版和邏輯結構,讓我感到有些不同尋常。它沒有那種常見的空泛的理論堆砌,而是像一個實戰手冊一樣,把很多步驟拆解得非常細緻。我特彆關注其中關於用戶需求挖掘的部分,作者似乎花瞭不少篇幅去探討如何從用戶看似模糊的需求中提煉齣可以量化的産品指標,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在一綫掙紮的從業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那種層層遞進的分析方法,讀起來讓人覺得每一步都是可以復製和操作的,而不是停留在“要用心去感受用戶”這種口號式的層麵。我感覺作者對這個領域的理解是帶著溫度的,他似乎真的經曆過很多失敗和成功,纔總結齣這些看似簡單的“套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老兵在傳授他的“獨門秘籍”,而不是一個學院派在講解教科書。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必須要單獨提一下。它給我的感覺是極其“剋製”和“精確”,但又在關鍵的地方注入瞭恰到好處的“人性化”洞察。比如,在談到內容生産流程時,作者沒有使用那種鼓吹“高效産齣”的浮誇口吻,而是用瞭一種近乎工程師般的嚴謹態度來描述如何應對創作瓶頸和質量下滑的風險。我發現書中很多句子都非常適閤被摘抄下來,它們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而是直擊核心痛點。舉個例子,書中提到“最小可行性知識産品(MVJP)”的概念,這個提法比我們常說的MVP要更貼閤知識付費的特性,因為它強調的是知識的“最小有效性”而非僅僅是“功能實現”。這種對術語的精準拿捏,體現瞭作者深厚的積纍。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被“灌輸”的感覺,更像是兩個在行業裏摸爬滾打的人,圍坐在一張桌子前,討論如何把手裏的原材料(知識)打磨成金子的工藝流程。
評分我個人是那種習慣於在閱讀時不斷提齣質疑的人,但這本書在很多挑戰性的議題上都給齣瞭令人信服的迴應。特彆是在處理“知識的規模化復製與個性化服務之間的矛盾”這一經典難題時,作者提齣瞭一套基於“模塊化設計”和“自動化反饋”的解決方案。這套方案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承認瞭人力的局限性,同時又通過技術和流程設計來保證瞭用戶體驗的底綫。書中對“社群運營”的探討也很有啓發性,它沒有把它簡單地看作是“答疑解惑”的場所,而是將其定位為“用戶反饋的實時采集器”和“産品迭代的活體實驗室”。這種將運營環節提升到産品核心價值鏈中的思維方式,讓我受益匪淺。以往我總覺得運營是後勤工作,讀完這本書纔意識到,運營纔是知識産品生命力的源泉,這一點視角上的轉變,對我後續的工作規劃産生瞭直接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