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报告》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编制,是我国首部着力显示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报告。从大数据法治的科研、立法、监管、司法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分析,并通过现场访问、电话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分析了我国企业大数据应用法治和公民保护个人数据法治意识的现状,提出了目前我国大数据法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本书对我国各地方政府的大数据法治相关工作、各高校的大数据法治研究及人才培养情况、各大数据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情况进行了指数评估,旨在总结地方政府、高校及研究机构各方在大数据法治领域做出的贡献。同时,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中国的大数据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本书提供了全面、客观的基础性数据和资料,有助于辨识我国大数据法治发展的强项和短板,为大数据法治研究列明了方向、重点和难点,为立法机关开展立法工作、政府机关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科学建议。推动大数据应用纳入法治轨道,彰显大数据治理中的法治精神,助力我国实现数据强国。
目录
一、大数据法治理论研究评述
(一)研究现状综述
(二)理论研究现状评析
(三)未来研究趋势
二、大数据法治研究机构综述
(一)大数据研究机构综述
(二)大数据法治研究机构综述
三、大数据立法评述
(一)法律评述
(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三)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四)国际立法趋势及启示
四、大数据监管现状
(一)监管部门及职能
(二)政府推进大数据发展政策综述
(三)监管与执法实践
五、大数据司法实践现状
(一)司法解释评述
(二)经典判例评述
(三)大数据对司法实践的挑战和机遇
六、企业大数据应用法治现状
(一)对内:内控制度建设
(二)对外:个人数据与商业秘密保护
七、公民保护个人数据法治意识
(一)个人数据滥用现状
(二)公民保护个人数据法治意识现状
八、中国大数据法治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的法律性质、属性、权属存在争议
(二)数据保护制度尚需完善
(三)大数据应用法律制度不健全
(四)大数据监管体系不健全
(五)法律责任制度尚不完善
九、大数据法治发展指数报告
(一)地方政府大数据法治指数报告
(二)高校大数据法治研究指数报告
(三)机构大数据法治研究指数报告
附一中国大数据领域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法》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
《关于推进水利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征信业管理条例》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信息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护工作暂行规定》
附二境外数据与信息保护规则
作为一名对法律和技术交叉领域略有关注的普通读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数据”这个概念在法律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和价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都可能触及到复杂的法律问题。这本书的名称,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让我觉得它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关于大数据法治的知识框架。我尤其关注书中所阐述的“发展报告”这一维度,这意味着它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对中国当前大数据法治建设的现状进行一次梳理和评估,或许还会包含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对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这样的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既能满足我学习的愿望,又能提供接地气的理解,避免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和主编信息,让我感受到了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李爱君教授作为大数据法治领域的研究者,其学术声望不言而喻,而“法律出版社”的出品,也为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提供了保障。我购买这本书,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在这一新兴领域所走的道路。大数据法治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但各国在实践中又各有侧重和特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呈现中国在推动大数据法治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视角和实践经验。它是否能够深入分析中国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等方面的立法进展和政策调整?是否能够探讨大数据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中的法律规制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帮助我理解中国大数据法治建设的逻辑、成就和挑战,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希望能够“拨开迷雾”的心态。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是毋庸置疑的,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数据陷阱”也让人防不胜防。从各种APP权限的索取,到精准推送背后的“大数据杀熟”,再到个人信息被非法交易的风险,这些都让我们对大数据下的个人权利保护感到担忧。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明确的答案和指引。它是否能够清晰地界定个人数据的权利边界?对于企业的数据收集和使用行为,法律上应该有哪些规范和约束?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寻求法律的救济?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来自法律专家的解读和建议,帮助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法律挑战,让我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也知道如何规范他人的行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那抹鲜明的红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着热情、活力,但也可能代表着警示。我想,这或许也暗示了本书探讨的主题——大数据发展带来的巨大能量,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阅读这本书,我期望能够得到一种系统性的认知。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法律问题。它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边界,企业的责任,政府的监管,甚至国际间的合作。我希望作者们能够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从大数据产生的源头,到其应用的各个环节,再到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一步步地剖析,让读者能够对整个大数据法治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于“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这一主题,我希望能够看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期望能够看到书中对一些突出问题的深入反思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这对于理解当下的社会变化至关重要。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真的怀揣着一种既好奇又有些忐忑的心情。大数据,这个词汇在当下社会可以说是炙手可热,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性化推荐到城市管理,再到国家安全,无处不在。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层出不穷的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算法歧视等问题,这些都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数据安全吗?我们的权益有保障吗?法律的触角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延伸到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领域?这本书似乎正是试图为这些困惑提供一个解答,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大数据在法律层面的挑战与机遇,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要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这本书的出版,我相信对那些关心大数据发展,尤其是对其法律规范感到迷茫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究竟会如何描绘中国大数据法治的现状与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