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悖論中前行-物理學史話 | ||
| 定價 | 49.0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6月 | |
| 開本 | 32 | |
| 作者 | 汪振東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15480767 | |
| 重量 | ||
從亞裏士多德到牛頓再到愛因斯坦,從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到經典力學再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些偉大的人物不斷探索物質世界的規律,一次又一次革新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由此我們纔得以不斷接近事物的本質。然而,物理學的每一次進步都需要人類付齣巨大的努力。本書以時間為主綫,通過一段段生動的故事展現物理學的發展曆程,以曆史的眼光看待這些正確的理論以及已被拋棄的錯誤理論對物理學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同時,書中也介紹瞭一些物理學傢之間的恩怨糾葛,力圖還原曆史人物的真實麵貌。 本書可供對物理學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一部分 經典力學 1
一迴 從古希臘說起 2
二迴 美地心說 9
三迴 不美的日心說 15
四迴 伯樂與韆裏馬 20
五迴 近代物理學的開端 24
六迴 宇宙的新發現 30
七迴 一個美麗的實驗 38
八迴 一個淒美的故事 43
九迴 淺談微積分 50
十迴 力學三大定律 57
十一迴 蘋果的故事 61
十二迴 牛頓與上帝 67
十三迴 有趣的天文測量 72
二部分 電磁學 79
十四迴 靜電學簡史 80
十五迴 從青蛙腿到持續電流 85
十六迴 尋找電與磁的聯係 89
十七迴 電動力學 92
十八迴 電磁感應 98
十九迴 電磁學的大統一 106
二十迴 波 111
二十一迴 尋找電磁波 116
三部分 熱力學和統計力學 121
二十二迴 熱力學簡史 122
二十三迴 熱的本質 129
二十四迴 熱力學 135
二十五迴 統計力學 142
四部分 光學 149
二十六迴 光,波或微粒? 150
二十七迴 光譜的故事 156
二十八迴 光速的測量 163
五部分 相對論 169
二十九迴 一朵烏雲 170
三十迴 為以太辯護 175
三十一迴 愛因斯坦與狹義相對論 179
三十二迴 關於狹義相對論的一些淺見 186
三十三迴 愛因斯坦的睏惑 192
三十四迴 廣義相對論 198
六部分 量子力學 205
三十五迴 微觀世界 206
三十六迴 黑體輻射 213
三十七迴 光電效應 217
三十八迴 原子的核模型 219
三十九迴 量子軌道 224
四十迴 電子的故事 228
四十一迴 矩陣力學 235
附一迴 愛因斯坦與諾貝爾奬 237
四十二迴 電子也可以是波 240
四十三迴 一個鬼魅般的實驗 244
四十四迴 風流纔子薛定諤 247
四十五迴 波動力學與矩陣力學 250
四十六迴 不確定原理和互補原理 253
四十七迴 愛因斯坦與玻爾的“戰爭” 256
四十八迴 EPR佯謬與薛定諤的貓 262
四十九迴 愛因斯坦的憂傷 266
七部分 宇宙學 271
五十迴 宇宙在運動 272
五十一迴 探索宇宙起源 275
五十二迴 神奇的中子 278
五十三迴 恒星的命運 282
五十四迴 尋找大爆炸的證據 285
五十五迴 黑洞 288
五十六迴 奇點可以存在 292
八部分 量子場論及弦理論概述 295
五十七迴 量子場論概述 296
五十八迴 後的統一? 298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不像有些嚴肅的學術著作那樣佶屈聱牙,讓人望而卻步;也不同於某些過於通俗的讀物,為瞭追求趣味性而犧牲瞭內容的嚴謹性。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總能在關鍵的轉摺點上,巧妙地引入一個引人入勝的曆史軼事,或者是一個足以顛覆固有認知的思想實驗,從而自然地將讀者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到核心的物理學原理上。讀到某處關於“觀察者效應”的討論時,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近乎於戲劇性的張力,仿佛親曆瞭科學傢們在實驗室裏與未知搏鬥的艱難時刻。這種流暢且富有層次感的鋪陳,使得即便是涉及到相對復雜的時間和空間概念,也能被讀者輕鬆消化吸收,絕無半點生硬的堆砌感。
評分從文筆風格上來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非常獨特的個人氣質,它不像那種為瞭迎閤大眾而過度簡化的科普讀物,而是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沉靜與力量。語言精準,用詞考究,偶爾齣現的比喻也極富畫麵感和衝擊力,絕非陳詞濫調。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某些抽象概念時,會特意采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這種“以美承載真理”的手法,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和持久性。讀完一個章節後,那種知識被填充的充實感,伴隨著對宇宙運行規律的全新理解,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甚至影響到瞭我日常觀察天空和思考日常問題的角度,這無疑是一本能夠真正“改變看世界方式”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一點,是它在處理“不確定性”和“哲學思辨”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深刻的態度。在探討那些至今仍睏擾著頂尖物理學傢的未解之謎時,作者沒有急於給齣一個站得住腳的結論,而是選擇坦誠地展示當前的睏境和各種假說的優劣。這種對科學局限性的誠實,反而建立瞭一種更深層次的信任感。它鼓勵讀者去擁抱知識的邊界,去享受“不知道”帶來的探索欲。與其說這是一本知識手冊,不如說它是一場精神的遠足,引領我們穿過清晰的定理,走嚮那些充滿迷霧的猜想之地,讓我們反思“實在”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評分我必須得說,作者對科學史脈絡的梳理達到瞭一個極高的境界。他並沒有將科學史簡單地視作一係列孤立的發明發現的串聯,而是將其描繪成一幅宏大的人類認知演變圖景。每一次理論的突破,都不是憑空齣現的,而是建立在前人無數次失敗、修正和思想碰撞的基礎之上。特彆是對那些關鍵科學傢的心理側寫,描繪得入木三分,你能感受到他們麵對宇宙終極奧秘時的那種敬畏、孤獨與偏執。書中對某些被主流理論邊緣化但同樣重要的思想流派的尊重與探討,也展現瞭作者開闊的學術視野,這讓整本書的格局瞬間被打開,不再局限於“標準答案”,而是充滿瞭對“可能性”的深思。這種對曆史深層動力的挖掘,遠超齣瞭純粹的知識傳授範疇。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墨綠色配上手繪的星空圖案,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厚重與深邃。書頁的紙張質地也十分考究,觸感溫潤,油墨的散發著一種淡淡的紙香,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其中。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版式上的用心,那些精美的插圖和圖錶,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對復雜概念的有力佐證,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視覺與智力的雙重享受。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期待感簡直快要溢齣來瞭,感覺自己不是在拆開一本新書,而是在開啓一個通往未知世界的密道。這本書的開篇導語,寥寥數語就將整部作品的基調定得極準,既有曆史的滄桑感,又不乏對未來探索的激情,這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感,是很多科普讀物難以企及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到後麵,看看作者是如何駕馭如此宏大敘事架構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