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地質手冊(第五版) | ||
| 定價 | 218.00 | |
| 齣版社 |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5月 | |
| 開本 | ||
| 作者 | ||
| 裝幀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112216420 | |
前言
主要符號
第*i一篇 地質基本知識和岩土分類
第*i一章 地貌和第四紀地質
第*i一節 地貌單元的分類
第二節 構造、剝蝕地貌
第三節 山麓斜坡堆積地貌
第四節 河流侵蝕堆積地貌
第五節 河流堆積地貌
第六節 大陸停滯水堆積地貌
第七節 大陸構造一侵蝕地貌
第八節 海成地貌
第九節 岩溶(喀斯特)地貌
第十節 冰川地貌
第十一節 風成地貌
第十二節 第四紀堆積物的成因類型和特徵
一、第四紀堆積物的成因類型
二、主要成因類型第四紀堆積物的特徵
第二章 工程地質測繪
第*i一節 T程地質測繪的目的和要求
一、測繪範圍和測繪比例尺(45)二、測繪精度要求(46)三、觀測點、綫布置(46)
第二二節測繪的準備工作
一、資料搜集和研究(16)二、踏勘(47)三、編製測繪綱要(47)
第三節 測繪方法
像片成圖法(48)二、實地測繪法(48)三、測繪對象的標測方法(48)
第四節 測繪內容
一、地貌(49)二、地層岩性(19)三、地質構造(50)四、不良地質作用(51)
五、第四紀地質(51)六、地錶水和地下水(51)七、建築砂石料(51)
第五節 資料整理
檢查外業資料(52)二、編製圖錶(53)
第三章 遙感影像解譯
第*i一節 遙感的基本概念及類型
一、遙感的基本概念(53)二、遙感的類型(53)三、工程地質遙感技術的適用範圍
(54)四、遙感影像在工程地質的應用(54)
第二節 遙感解譯的內容和方法
一、準備工作(54)二、初步解譯(55)三、外業驗證調查與復核解譯(56)四、zuii終解譯和資料編製(57)
第三節 遙感圖像的解譯
一、解譯的概念(57)二、直接解譯標誌(57)三、間接解譯標誌(57)
第四節 地形、地貌和地物的解譯
一、地形、地物解譯(60)二、地貌的解譯(61)
第五節 岩石和第四紀沉積物的解譯
一、岩漿岩解譯(62)二、沉積岩解譯(63)三、變質岩解譯(64)四、第四紀沉積物的解譯(64)
第六節 地質構造的解譯
一、褶皺的解譯(66)2二、斷裂構造的解譯(66)
第七節 不良地質作用的解譯
一、滑坡和錯落的解譯(67)二、危岩、落石和崩塌的解譯(68)三、岩堆的解譯(68)
四、泥石流的解譯(68)五、岩溶的解譯(69)六、采空區的解譯(69)七、液化(噴水冒砂)的解譯(69)
第四章 地理信息係統(GIS)
第*i一節 地理信息係統的概念
第二節 地理信息係統的功能
一、數據的輸入、存儲、編輯功能(70)二、操作運算(70)三、數據的查詢、檢查
(70)四、應用分析(70)五、數據顯示、結果輸齣(70)六、數據更新(70)
第三節 地理信息係統的建立
一、地理信息係統工程的目標(70)二、地理信息係統工程的數據流程與工作流程(71)
三、地理信息係統的實體框架(72)四、地理信息係統的運行環境(73)五、地理信息
係統的標準(73)六、地理信息係統的更新(73)
第四節 地理信息係統在我國勘察行業中的應用
一、數據管理(73)二、工程地質分析及應用(74)三、三維地質結構建模及可視化
(74)四、成果生成與輸齣(74)
第五章 地球物理勘探
第*i一節 電法勘探
一、電阻率法(76)二、充電法(82)三、自然電場法(84)四、激發極化法(84)
第二節 電磁法勘探
一、頻率電磁測深法(85)二、瞬變電磁法(TEM)(86)三、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CSAMT)(87)四、探地雷達(GPR)(87)
第三節 地震勘探
一、直達波法(透射波法)(89)二、反射波法(90)三、摺射波法(92)四、瑞雷波法(95)
第四節 聲波探測
一、基本探測方法(96)二、聲波探測的應用(98)
第五節 層析成像
一、彈性波層析成像(98)二、電磁波層析成像(99)三、電阻率層析成像(100)
第六節 綜閤測井
一、電測井(100)二、聲波測井(102)三、放射性測井(103)四、電視測井(104)
五、其他測井方法(105)
第七節 物探方法的綜閤應用
第六章 勘探與取樣
第*i一節 探槽與探井
……
第二篇 工程勘察
第三篇 岩土測試
第四篇 地基評價和計算
第五篇 特殊性土勘察和評價
第六篇 特殊地質條件勘察和評價
第七篇 各類工程勘察和評價
第八篇 基礎工程與地基處理
第九篇 地下水
附錄
我是一名有一定年頭的結構工程師,這次更新知識體係,正好需要一本可靠的工程地質參考書。這本書的厚度就足以說明其內容的豐富程度,我嘗試性地翻閱瞭幾個我比較熟悉的章節,比如關於岩石力學性質分類和基礎地基承載力計算的部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不僅僅列齣公式和規範,更重要的是對這些方法背後的原理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它會解釋為什麼會齣現這樣的計算方法,以及在不同地質條件下,這些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適用範圍。這對於工程師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們不能死搬硬套,而需要理解其精髓,纔能在實際工程中做齣最閤理的判斷。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既是對現有知識的鞏固,也是一次拓展,尤其是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給瞭我不少啓發。
評分作為一名初入岩土工程領域的新手,我之前在尋找能夠係統性梳理知識脈絡的教材時,真的走瞭不少彎路。很多資料要麼過於碎片化,要麼理論性太強,與實際工程脫節。當我拿到這本《工程地質手冊》時,內心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然而,驚喜不斷。我特彆欣賞它在概念解釋上的細緻和生動,不像有些書籍那樣乾巴巴地陳述定義,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圖示,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比如,它對某些地質構造的描述,配以逼真的三維示意圖,我能立刻理解其形成過程和對工程的影響。而且,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易懂,即便是比較復雜的專業術語,作者也盡量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解釋,這對於我這樣的新手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走進岩土工程的世界。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工程技術類書籍在信息傳達的效率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很多時候,一本厚厚的書,真正有價值、能直接指導實踐的內容,可能隻占一部分。但這本書,至少在我初步的閱讀體驗中,讓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乾貨”密度。它在信息組織上非常高效,邏輯清晰,每個知識點都直接切入要害,幾乎沒有廢話。而且,它大量引用瞭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實例,這讓內容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前沿性。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特殊地質環境(比如滑坡、凍土、采空區等)的應對策略部分,內容詳細,條理分明,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技術指導。對於那些希望快速掌握核心技術,提升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寶貴的資源庫。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深邃的藍色封麵上燙金的“工程地質手冊”幾個大字,在燈光下閃耀著專業而沉穩的光澤。翻開第一頁,紙張的質感就非常棒,厚實且帶有一點溫潤的觸感,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閱讀起來一點也不會感到壓抑。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到內容的學習階段,但僅僅是瀏覽目錄和前言,就足以感受到編纂者的嚴謹和用心。每個章節的標題都精確地指齣瞭核心內容,從基礎理論到具體的工程應用,似乎都囊括其中。特彆是圖錶和插圖的部分,雖然還沒仔細看,但從預覽上就能看齣其繪製的精細程度,相信在實際運用中,這些視覺化的呈現會極大地幫助理解和記憶。我平時工作也接觸不少專業書籍,但這本書在整體的“拿在手裏”的質感和視覺衝擊力上,確實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讓人充滿學習的動力。
評分坦白說,我並不是一個特彆喜歡啃厚重專業書籍的人,通常都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纔會去翻閱相關的參考資料。但這次,我被這本書的“實用性”所吸引。我不是從頭到尾地閱讀,而是有針對性地查找我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例如,在一次邊坡支護設計中,我對某些特定地層的水文地質條件判斷有些模糊,翻到這本書中關於地下水對邊坡穩定影響的章節,裏麵的圖文並茂的解釋,以及多種情況下水文地質參數的取值建議,讓我茅塞頓開。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更多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發現,這本書的設計理念非常貼近一綫工程師的需求,它似乎預設瞭我們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並提供瞭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以用為先”的設計,讓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堆砌,更是解決工程問題的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