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

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船桥洋一 著
图书标签:
  • 广场协议
  • 美元
  • 国际金融
  • 经济史
  • 汇率
  • 货币政策
  • 美国经济
  • 全球化
  • 贸易
  • 金融危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美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1542
商品编码:2818943337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

定价:66.00元

作者:船桥洋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08681542

字数:28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推荐一:日本“普力策奖”日本新闻奖得主、《朝日新闻》前总编船桥洋一先生深入采访广场会议112位核心参与者,记录了广场协议的起因、谈判、实施和早期结果,真实还原广场协议真相。阴谋论or时势的正确选择?读完才知道。

推荐二:1985 年的广场协议是“二战”以来国际货币合作方面的重要范例。对比之下,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有相似之处,与当时的日本一样,中国面临着巨大对外贸易顺差和汇率的压力。通过这本书,了解在广场协议前后主要五国,尤其是日、美、德三国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对于中国应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现实意义。广场协议是中美贸易争端的重要历史参照。

内容提要


1985 年的广场协议是“二战”以来国际货币合作方面*重要的范例,其直接目的是扭转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的局面。美元汇率在此前的五年间升值了一倍,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了的高点。美国商品价格的竞争力下降在国会中引发了规模空前的保护主义,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崩溃的威胁。因此,广场协议的*终目的,是避免一场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贸易战。

“广场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主要的经济体,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五国集团很快达成共识:全球贸易体系处于风险之中,*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是大幅调整汇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元下跌了30%以上,而日元和马克的升值幅度超过了50%。经过两年的常规时滞后,美国贸易逆差(以及关键的日本贸易盈余)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收窄了一半。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压力因此消退,没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贸易壁垒政策,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得以维系。

中国是广场协议的主要受益者,其经济改革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并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经济。五国集团国家间失衡的加剧,尤其是其他四国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原本可能会扰乱世界贸易体系,从而限制甚至破坏中国对世界的开放,而开放在中国飞速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此外,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作为汇率调整一部分的韩元及新台币的后续升值,都有助于中国相对一些主要竞争对手提升竞争地位。因此,广场协议纠正的这些失衡,尤其是成功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管理美元》是对广场协议的起因、谈判、实施和早期结果的分析。英文原版图书出版于广场协议签署三年后,《朝日新闻》前总编船桥洋一先生,基于对112位广场会议参与者的直接采访,分析展示了参与广场会议各方的实力、决策者间的意见分歧以及促进协作式的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对各个方面给出了详细且的记录。

这本书曾获得1988年吉野作造奖,对于中国应对当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重要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目录


推荐序

中文版自序

初版序

前 言

章 广场协议

顺势而为

无纸面记录

干预的政治学

干预过程

阴 影

第二章 银行家

执行货币政策:协调

执行货币政策:美国单方面行动

执行货币政策:日本行动,联邦德国行动

货币政策协调政治学

第三章 单边主义的终结:美国

压 力

可能性的艺术

第四章 日元的政治经济学:日本

中曾根政治学

大藏省

外部压力

第五章 联邦银行准则:联邦德国

波恩和法兰克福

政治文化

欧洲货币体系

第六章 东京峰会

加强监督

五国集团对七国集团

冲 击

七国集团指标体系的政治学

第七章 从两国集团到三国集团

积极的双边主义

日本牌

贝克– 宫泽交易

“德国人的固执”

走向三方体制?

第八章 卢浮宫会议

广场协议2.0

“近期水平附近”

干预的政治学

实施财政政策

卢浮宫协议之外

第九章 教训

政策协调的标准

从广场会议到卢浮宫会议:一个批判性评价

历史视角

结 论

事件年表

缩写表

作者采访的人

档案文件

致 谢

译后记

作者介绍


船桥洋一,一位屡获殊荣的日本记者、作家,在外交事务、美日联盟及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历史问题方面著述颇丰。曾获得被誉为日本“普利策奖”的日本新闻奖。

船桥先生曾于2007年至2010年担任日本《朝日新闻》总编辑,此前先后担任《朝日新闻》驻北京记者(1980—1981)、驻华盛顿记者(1984—1987)、美国记者站站长(1993—1997)。他是日本再建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兼主席,参与监督“福岛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2014年)。2016年,他成为斯坦福大学的肖伦斯特新闻奖位日本获奖者。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将围绕该书可能涉及的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地缘政治等角度展开,但不涉及具体书中的章节或论点,以保证其独立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 《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 一、 时代的脉搏与金融的巨变: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重建 本书深入探讨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金融体系所经历的深刻变革,特别是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的地位演变及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美元与黄金挂钩,构建了一个看似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然而,随着战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以及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一体系的内在矛盾日益凸显。 简介将追溯1960年代末期,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和通货膨胀压力如何动摇了美元的信誉,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的“休克疗法”。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为全球金融市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由浮动汇率主导的时代。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事件的叙述,而是会剖析这一决策背后复杂的政治考量、经济模型失灵的原因,以及它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的长期影响。 二、 广场协议的诞生:权力转移与汇率博弈的巅峰对决 国际货币体系的真空状态和各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催生了对新一轮国际金融合作的迫切需求。本书的核心部分将聚焦于1985年签署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这一协议的签订,是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之间一场高风险的、关乎国家命运的谈判。协议的直接目标是通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强势美元贬值,以期改善美国日益恶化的贸易赤字。然而,其深远影响远超汇率调整本身。 简介将详细勾勒当时美国面临的经济困境:里根政府推行的财政赤字政策与高利率政策对美元的推高,以及日本和西德经济的强势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广场协议》不仅仅是一份关于汇率的备忘录,它更是一次权力核心的重新校准,是美国试图通过多边合作来管理其全球经济霸权的一种尝试。本书将探讨各国在谈判桌上的立场、妥协与算计,以及协议签署后,美元的有序贬值如何迅速演变为一场影响全球资本流动的风暴。 三、 广场协议的后果:日本经济的“失落的十年”与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塑 《广场协议》的直接后果,尤其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是本书将重点剖析的叙事线索之一。美元兑日元汇率在协议后急剧攀升,日元大幅升值,这对于高度依赖出口的日本制造业构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为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风险,日本政府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直接催生了1980年代末期惊人的资产泡沫——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价格的失控性上涨。本书将深入分析日本央行和政府在应对汇率冲击时所犯下的关键政策错误,以及这些错误如何将一个经济奇迹推向了“失落的十年”乃至更长的停滞期。 此外,协议还深刻影响了全球资本的配置。随着日元资产的吸引力减弱和日本国内信贷的泛滥,大量日本资本开始向海外,特别是美国购买优质资产,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收购热潮。本书将审视这些资本流动如何重塑了跨国投资的版图,并为后来的全球化进程埋下了伏笔。 四、 天命的探讨:美元的“特权”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走向 “天命”一词暗示了本书对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的哲学性与现实性的双重探讨。尽管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广场协议》的冲击,美元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延续。 本书将辩证地分析这种“特权”的根源:是源于美国无与伦比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还是源于其庞大、流动性极高的资本市场?通过对历次国际金融危机(如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元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的考察,读者将能更清晰地理解,美元体系是如何通过对全球流动性的控制来保障美国经济利益的。 同时,简介将引出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展望。随着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数字货币技术的成熟,美元的主导地位是否会受到根本性的挑战?本书将以审慎的态度,评估多极化货币体系的可能形态,以及各国在维护或颠覆现有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 五、 历史的镜鉴:从过去的金融决策中汲取教训 《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面反思当今宏观经济政策的镜子。通过对197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的关键金融决策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批判性分析,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者和普通读者提供深刻的洞察: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结构性压力时,国家间的金融合作与博弈边界究竟何在?成功的金融管理如何平衡国内经济稳定与国际责任?那些被历史尘封的决策背后,隐藏着哪些关于权力和信用的永恒教训?本书力求提供一个宏大而细致的视角,让读者得以管窥塑造现代世界的金融力量及其复杂命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给我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广场协议,这个名字本身就足以让人联想到那个充满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它不仅是国际金融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许多国家经济命运的转折点。而“管理美元”和“天命”的组合,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复述,而是一种对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这种地位背后可能存在的“天命”的哲学思考。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阐述“管理美元”这一概念,是侧重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还是微观层面的金融博弈?“天命”又将如何融入分析之中,是否暗示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或者是一种注定的发展轨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广场协议达成前后,各国政府、央行以及金融巨头们是如何周旋、博弈,又是如何试图塑造或顺应美元的“天命”的。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或许能解答一些我关于全球经济权力格局和货币演变的长久疑问,让我看到历史的脉络和未来的可能走向。

评分

“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历史的兴趣点。我一直对广场协议这个事件非常好奇,总觉得它背后隐藏着比表面叙述更复杂的故事。而“管理美元”这个说法,则暗示着一种主动的干预和操控,让我联想到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如何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施展影响力。更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天命”这个词,它为这本书增添了一抹哲学和宿命的色彩,让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种宏大的概念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经济运作联系起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梳理广场协议的来龙去脉,更是深入探讨它如何影响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这种地位的演变是否在某种程度上遵循着某种“天命”。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可能是一次对权力、财富和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来理解那个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它对我们今天所处的经济现实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金色的“管理美元”字样,再加上“广场协议”和“天命”这样富有历史厚重感和政治意味的词汇,瞬间就勾起了我对国际金融历史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事件和决策非常感兴趣,而广场协议无疑是其中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预感,它不仅仅会是冰冷的史实陈述,更可能是一种对时代洪流背后人物命运和决策的深入剖析。我期待它能揭示当时复杂的政治博弈,各国领导人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以及这些决定又是如何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同时,“天命”这个词也让我联想到一种宿命论的视角,或许作者会探讨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抑或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回那个关键的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经济变革时期。

评分

看到《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这个书名,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无数关于国际金融、政治角力和经济格局重塑的画面。广场协议,一个听起来就充满力量的名字,它代表着一次全球经济权力结构的调整,一次货币战争的转折点。而“管理美元”和“天命”这两个词的组合,则让这本书的吸引力倍增。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历史事件的记述,更像是对美元这个全球经济“天命所归”的货币如何被“管理”的深入剖析。我猜测,这本书会深入挖掘广场协议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谈判博弈,以及各国国内政治的推波助澜。更重要的是,“天命”一词,让我期待作者能从更宏观、更具哲学性的角度来解读这一事件。它是否标志着某种经济秩序的必然演变?还是说,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有那么一些关键的节点,决定了某种货币或经济体的“天命”?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不仅仅是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去探究“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它意味着什么”,为我理解当今全球经济的复杂性提供一把钥匙。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触及了一个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美元的国际地位演变。尤其是“广场协议”这个关键词,它在中国经济学界和金融从业者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重大历史事件。但我总觉得,对于这个事件的理解,很多时候停留在表面的“日元升值”和“美国贸易逆差改善”等结果层面。这本书的名字似乎预示着更深层次的探讨,或许会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天命”这一角度来审视广场协议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美元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向。我很想知道,在广场协议达成之前,美元的地位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协议的签署是否真的如一些理论所说的,是美国为了维护其金融霸权而精心策划的一步棋?作者是否会通过对当时各国经济数据、政治人物的访谈、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内部资料的解读,来为我们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甚至可能颠覆我们既有认知的叙事?这本书给我一种期待,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历史事件,更是通过这个事件来窥探国际金融力量的运作规律和历史的必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