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会计具体准则 会计理论

正版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会计具体准则 会计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政府会计
  • 会计制度
  • 会计准则
  • 会计理论
  • 实务应用
  • 案例分析
  • 财政会计
  • 准则解读
  • 会计实务
  • 政府财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布克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3881
商品编码:28206913191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
出版时间:2018-06-01
字数:58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定价 9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 第壹版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开本 小16开
作者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580
ISBN编码 9787115483881
重量 760


内容介绍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范围内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为了帮助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用好政府会计制度,我们集众多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人士一起,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依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解读。针对重要的会计处理规定,本书以逻辑结构图的形式点明其逻辑结点与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全面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本书提供案例320多个,均结合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逐步展示会计处理的全过程,需要读者重点阅读。 本书是一本全景式解读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制度、用制度的案头需要具备工具书。它既适合会计实务工作者用以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各种疑难与困惑的问题,也适合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用来掌握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

作者介绍
本书编委会 方文彬(会计学硕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邢铭强(会计学博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汪华亮(法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姚 宇(经济学博士,陕西财经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计东亚(会计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孙蕾蕾(会计学博士、烟台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徐东方(会计学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唐斯圆(会计学博士,清华大学)

目录
目录
第 1章 政府会计基本理论

1.1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 1
1.1.1 政府会计的概念 1
1.1.2 政府会计目标 2
1.2 政府会计要素 4
1.2.1 政府会计对象 4
1.2.2 政府会计要素 4
1.3 政府会计原则 6
1.3.1 政府会计基本原则 6
1.3.2 政府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1.3.3 政府会计核算的其他原则 10
1.4 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 10
1.4.1 权责发生制 11
1.4.2 收付实现制 11
1.5 政府会计的特点 11
1.5.1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12
1.5.2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不同 12
1.5.3 会计报告不同 13
1.6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13
1.6.1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变化 13
1.6.2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15
第 2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方法

2.1 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 22
2.1.1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2
2.1.2 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22
2.1.3 记账规则 24
2.1.4 试算平衡 25
2.2 政府会计的会计凭证 27
2.2.1 原始凭证 28
2.2.2 记账凭证 34
2.3 政府会计的会计账簿 38
2.3.1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设置 39
2.3.2 会计账簿的使用 42
2.3.3 会计账簿的错误更正方法 43
2.3.4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44
2.4 政府会计的会计报表 45
2.4.1 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种类 45
2.4.2 政府会计主体预算会计报表的种类 46
2.4.3 政府会计主体报表的编制要求 46
2.5 账务处理程序 47
第3章 资产的会计核算

3.1 货币资金 49
3.1.1 库存现金 49
3.1.2 银行存款 53
3.1.3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1
3.1.4 其他货币资金 64
3.2 短期投资 65
3.2.1 短期投资的概念 65
3.2.2 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66
3.3 应收及预付款项 67
3.3.1 财政应返还额度 67
3.3.2 应收票据 70
3.3.3 应收账款 73
3.3.4 预付账款 76
3.3.5 其他应收款 79
3.4 存货 83
3.4.1 存货的管理 83
3.4.2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84
3.4.3 存货的发出计价 85
3.4.4 存货的会计核算 88
3.4.5 存货的清查盘点 95
3.5 待摊费用 97
3.5.1 待摊费用的科目设置 97
3.5.2 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 97
3.6 长期股权投资 98
3.6.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98
3.6.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00
3.7 长期债券投资 104
3.7.1 长期债券投资的初始计量 104
3.7.2 长期债券投资的后续计量 105
3.8 固定资产 107
3.8.1 固定资产的概述 107
3.8.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11
3.8.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15
3.8.4 固定资产的处置 117
3.8.5 固定资产的清查 118
3.9 工程物资 120
3.9.1 工程物资的概念 120
3.9.2 工程物资的会计核算 120
3.10 在建工程 121
3.10.1 在建工程的科目设置 121
3.10.2 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 122
3.11 无形资产 129
3.11.1 无形资产概述 129
3.11.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30
3.11.3 研发支出 133
3.11.4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35
3.11.5 无形资产的处置 136
3.12 其他资产 138
3.12.1 政府储备物资 138
3.12.2 公共基础设施 142
3.12.3 保障性住房 147
3.12.4 文物文化资产 149
3.12.5 受托代理资产 151
3.12.6 长期待摊费用 154
3.12.7 待处理财产损溢 154
第4章 负债的会计核算

4.1 短期借款 157
4.1.1 短期借款的概念和管理 157
4.1.2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57
4.2 应缴财政款 159
4.2.1 应缴财政款的概念 159
4.2.2 应缴财政款的会计核算 159
4.3 应交税费 160
4.3.1 应交增值税 160
4.3.2 其他应交税费 175
4.4 应付职工薪酬 178
4.4.1 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设置 178
4.4.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179
4.5 应付及暂收款项 181
4.5.1 应付账款 181
4.5.2 应付票据 183
4.5.3 其他应付款 185
4.5.4 应付利息 188
4.5.5 应付政府补贴款 189
4.5.6 预收账款 190
4.6 长期应付款项 192
4.6.1 长期借款 192
4.6.2 长期应付款 194
4.7 预提费用 196
4.7.1 预提费用的科目设置 196
4.7.2 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 196
4.8 预计负债 197
4.8.1 或有事项 197
4.8.2 预计负债 198
4.9 受托代理负债 198
4.9.1 受托代理负债的科目设置 198
4.9.2 受托代理负债的会计核算 199
第5章 净资产的会计核算

5.1 净资产概述 200
5.1.1 净资产的概念 200
5.1.2 净资产的分类 200
5.2 本期盈余 202
5.2.1 本期盈余的概念 202
5.2.2 本期盈余的会计核算 202
5.3 本年盈余分配 204
5.3.1 本年盈余分配的概念 204
5.3.2 本年盈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204
5.4 累计盈余 205
5.4.1 累计盈余的概念 205
5.4.2 累计盈余的会计核算 205
5.5 专用基金 208
5.5.1 专用基金的概述 208
5.5.2 专用基金的账务处理 208
5.6 权益法调整 209
5.6.1 权益法调整的概念 209
5.6.2 权益法调整的会计核算 210
5.7 无偿调拨净资产 211
5.7.1 经批准无偿调入净资产 211
5.7.2 经批准无偿调出净资产 212
5.8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214
5.8.1 以前年度收入和费用调整 214
5.8.2 资产盘盈 214
5.8.3 年末结转 214
第6章 收入的会计核算

6.1 收入概述 217
6.1.1 收入的概念 217
6.1.2 收入的分类 217
6.1.3 收入的确认 218
6.2 收入的会计核算 218
6.2.1 财政拨款收入 218
6.2.2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221
6.2.3 其他收入 222
6.3 事业单位专有收入会计核算 225
6.3.1 事业收入 225
6.3.2 经营收入 228
6.3.3 投资收益 231
6.3.4 上级补助收入 235
6.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237
第7章 费用的会计核算

7.1 费用概述 239
7.1.1 费用的概念 239
7.1.2 费用的分类 239
7.2 费用的会计核算 240
7.2.1 业务活动费用 240
7.2.2 资产处置费用 243
7.2.3 其他费用 245
7.3 事业单位专有费用的会计核算 246
7.3.1 单位管理费用 246
7.3.2 经营费用 248
7.3.3 上缴上级费用 249
7.3.4 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 249
7.3.5 所得税费用 250
第8章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8.1 预算收入概述 251
8.1.1 预算收入的确认 251
8.1.2 预算收入的管理 251
8.2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2
8.2.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2
8.2.2 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4
8.2.3 其他预算收入 255
8.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7
8.3.1 事业预算收入 257
8.3.2 经营预算收入 259
8.3.3 投资预算收益 260
8.3.4 上级补助预算收入 262
8.3.5 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 263
8.3.6 债务预算收入 264
第9章 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9.1 预算支出概述 266
9.1.1 预算支出的确认 266
9.1.2 预算支出的管理规定 266
9.2 行政支出会计核算 268
9.2.1 科目设置 268
9.2.2 行政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268
9.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支出会计核算 270
9.3.1 事业支出 270
9.3.2 经营支出 272
9.3.3 上缴上级支出 274
9.3.4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275
9.3.5 投资支出 275
9.3.6 债务还本支出 277
9.4 其他支出 277
9.4.1 其他支出的科目设置 277
9.4.2 其他支出的会计核算 278
第 10章 预算结余的会计核算

10.1 资金结存的会计核算 281
10.1.1 资金结存的明细科目设置 281
10.1.2 资金结存的账务处理 282
10.2 结转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289
10.2.1 结转结余资金概述 289
10.2.2 财政拨款结转 289
10.2.3 财政拨款结余 294
10.2.4 非财政拨款结转 297
10.2.5 非财政拨款结余 301
10.3 事业单位专有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305
10.3.1 专用结余 305
10.3.2 经营结余 306
10.4 其他结余 307
10.4.1 其他结余的概念 307
10.4.2 其他结余的会计核算 307
10.5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308
10.5.1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概念 308
10.5.2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308
第 11章 政府会计报表

11.1 会计报表的概述 310
11.1.1 会计报表的概念 310
11.1.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310
11.1.3 会计报表的分类 311
11.1.4 年终清理 313
11.2 资产负债表 314
11.2.1 资产负债表的概述 314
11.2.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315
11.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15
11.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 322
11.3 收入费用表 325
11.3.1 收入费用表概述 325
11.3.2 收入费用表的编制 326
11.3.3 收入费用表报的编制实例 329
11.4 净资产变动表 331
11.4.1 净资产变动表概述 331
11.4.2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32
11.4.3 净资产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32
11.4.4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34
11.5 现金流量表 336
11.5.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36
11.5.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37
11.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 342
11.6 预算收入支出表 346
11.6.1 预算收入支出表概述 346
11.6.2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347
11.6.3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49
11.7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352
11.7.1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概述 352
11.7.2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52
11.7.3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3
11.7.4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55
11.8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358
11.8.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概述 358
11.8.2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原则 359
11.8.3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9
11.8.4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60
11.9 附注 363
11.9.1 附注的概念 363
11.9.2 附注的主要内容 363
11.9.3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364
11.10 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与分析 376
11.10.1 会计报表的审核 376
11.10.2 会计报表的汇总 377
11.10.3 会计报表分析 377
11.10.4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380
第 12章 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

12.1 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382
12.1.1 行政单位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382
12.1.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86
12.1.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96
12.1.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399
12.1.5 其他事项 399
12.2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400
12.2.1 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400
12.2.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06
12.2.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19
12.2.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424
12.2.5 其他事项 425


《企业会计准则:条文精讲与实务操作指南》 内容概述: 本书聚焦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体系的全面解读与实务应用,旨在为广大财务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本系统、深入且具有高度实操性的学习参考手册。本书严格围绕财政部最新颁布的CAS体系框架,对每一项具体准则的立法背景、核心概念、确认与计量要求、披露规范等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我们摒弃了空泛的理论阐述,转而采用“条文原文+深度解读+实务操作步骤+典型案例分析”的结构,确保读者能够精准把握准则要求并将其有效应用于日常的会计核算与报表编制中。 核心章节与特色: 第一部分:CAS总体框架与基础理论精炼 本部分将简要概述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趋同情况,并提炼出理解所有具体准则的基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重点梳理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逻辑,这是所有后续实务操作的基石。 第二部分:核心资产类准则深度解析 存货(CAS 1): 深入探讨永恒的难题——成本的构成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特别是先进先出法与加权平均法的实际操作差异)。针对发出商品、委托代销、联营企业投资涉及的存货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固定资产与使用权资产(CAS 4 & CAS 21): 详细解读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模式(成本模式与重估价模式的适用性分析,尽管我国目前主要使用成本模式),以及折旧方法的选择与变更。特别强化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下承租方确认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的计量细节,包括固定付款额、可变对价、初始直接费用等的处理。 无形资产与商誉(CAS 6 & CAS 8): 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界限,重点剖析无形资产的摊销与减值测试的逻辑。商誉的形成(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与后续的减值测试(包括如何确定资产组和产生相关现金流的最小资产组合)是本章的难点突破点。 金融工具(CAS 22、23、24、37): 鉴于金融工具的复杂性,本章按条文顺序详细拆解了金融资产的分类(按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计量(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以及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重点解析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的计量步骤,特别是“三阶段模型”在不同信用风险情景下的应用。 第三部分:收入、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专题 收入确认(CAS 14): 严格遵循“五步法”模型,对合同履约义务的识别、交易价格的确定、履约义务的履行时点进行细致入微的阐述。大量篇幅用于分析包含可变对价、融资成分、以及售后回购条款的复杂收入确认场景。 或有事项与预计负债(CAS 13): 区分或有事项、或有负债和预计负债的界限,重点讲解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或有义务、概率、可靠估计)和计量方法,以及资产与负债的抵销处理。 股份支付(CAS 11): 详细阐述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核算差异,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如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在等待期内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部分:特殊交易与报告准则实务 企业合并(CAS 20): 详细对比买卖法与购买法(现行准则采用购买法)的差异,重点讲解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各项处理步骤,特别是评估或有对价和非控制性权益的计量选择。 关联方披露(CAS 24): 明确关联方的界定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关联交易(如管理层报酬、销售、借款)提供了具体的披露格式与口径要求,确保报表使用者能够获取充分信息。 财务报表列报(CAS 30): 结合实务,讲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勾稽关系与规范列报要求,避免常见的错报和漏报。 本书特色亮点: 1. 条文精准对应: 每项准则均以官方条文为蓝本,对每一条文进行细致的“翻译”和“注释”,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2. 实务操作手册化: 针对条文规定,直接转化为“做什么—怎么做—注意事项”的操作流程,特别适用于初级和中级会计人员快速上手。 3. 跨准则协调案例: 案例设计紧密结合业务实际,往往涉及多项准则的交叉应用(例如:购买一项包含租赁和金融工具的资产包),体现了会计处理的系统性。 4. 新旧衔接与趋势展望: 适度对比了旧准则与新准则的主要变化,并对未来会计准则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提示,增强了书籍的生命力。 本书力求成为财务人员案头必备的“操作手册”,而非纯粹的理论教材,通过扎实的条文基础和高度聚焦的实务应用,帮助读者在复杂的经济业务面前,找到最合规、最清晰的会计处理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会计从业者,尽管我接触的领域主要是企业会计,但随着国家对政府财务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对政府会计制度的了解和掌握也变得愈发重要。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空白。《正版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政府会计准则的“条文解读”非常到位,能够将复杂的条文转化成易于理解的语言,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释,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实务应用”。在这一部分,作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案例讲解”的处理,所选取的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政府会计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例如,书中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执行”的案例,都非常贴近政府机构的实际工作,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政府会计的特殊性,并且学习到如何正确地处理相关业务。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能够帮助我理解政府会计的框架,更能让我掌握实际操作的要领。

评分

作为一名在政府机关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基层人员,我一直渴望有一本能够真正解答我疑惑,并且指导我实际操作的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的“实务应用”部分,针对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的入账、无形资产的摊销、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等,都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可行的操作指南。那些“疑难杂症”,在书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我尤其看重它在“案例讲解”方面的处理,每一个案例都非常贴近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而且分析透彻,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好处。这比那些只提供答案的书籍要实用得多。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也很合理,从基础的制度条文解读,到具体的实务操作,再到案例分析,层层递进,让我能够逐步深入地掌握政府会计的知识体系。书中的一些“注意点”和“风险提示”也让我受益匪浅,帮助我规避了很多潜在的风险。我常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启发,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处理各项财务工作。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政府会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实践。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路人”。我之前学习政府会计,总是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隔着一层纱,很难完全理解。但是这本书,通过非常清晰的“条文解读”,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用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接着就给出了“实务应用”的指导,每一个步骤都讲得很细致,让我能够一步一步跟着做。最让我惊艳的是它的“案例讲解”,作者挑选的案例都非常典型,而且都是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抽象的会计原则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并且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比如,在处理一些非传统的收入或支出时,书中的案例就能提供非常好的思路。它甚至还探讨了一些在实践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对于我们基层会计人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你真正“懂”政府会计,而不仅仅是“知道”政府会计。我感觉自己通过这本书,对政府会计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正版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最近因为工作调动,需要接触政府会计领域。坦白说,一开始我有点抗拒,总觉得政府会计离我太远,一套全新的体系需要时间适应。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立刻改变了看法。它不仅对政府会计的各项制度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收入确认”和“支出核算”等核心章节的案例设计,这些案例非常贴合政府机构的实际业务场景,比如专项资金的使用、政府采购的核算等。它能够将抽象的原则转化为具体的业务操作,让我能够快速理解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在这些方面的异同,并且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书中的“条文解读”部分,对于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文,作者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我甚至可以想象,即使是刚毕业的学生,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也能对政府会计有一个扎实的认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并且“如何做到”,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学习者也能快速上手。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政府会计新人,我原本对政府会计那套复杂的条条框框感到头大,感觉自己像是在迷宫里打转。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而是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每一条“为什么”和“怎么做”。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枯燥地堆砌理论,而是将复杂的概念通过大量的实务案例生动地呈现在我面前。每一个案例都贴合实际工作,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落地,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在处理“非现金资产”这一部分时,书中的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计量和后续处理,这比我之前看的任何一本教材都来得直观和易懂。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政府会计的特殊性,与企业会计的区别,这一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避免了许多潜在的错误。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重点内容用粗体、下划线等方式突出,方便我快速抓住核心要点。我常常会带着书去参加单位的会议,遇到不确定的地方,翻开来对照,立刻就能找到依据。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自从用了这本书,我工作中的自信心提升了不少,处理复杂业务也能更加游刃有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