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太极缠丝功 |
| 定价 | 13.00 |
| ISBN | 9787500933731 |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作者 | 王凤鸣 |
| 编号 | 10944991 |
| 出版日期 | 2010-09-03 |
| 印刷日期 | 2013-03-01 |
| 版次 | 无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D1一章绪论 D1一节导读 D1二节太极拳内功导引 D1二章太极拳理论基础 D1一节太极缠丝功的健身功效 一、调节神经系统 二、增强呼吸系统 三、疏通循环系统 四、畅通经络系统 五、促进消化系统 六、锻炼肌肉组织 七、加强关节活动 坚固骨骼 D1二节顺缠和逆缠 D1三节缠丝功 D1四节抓住丹田练内功 D1五节循时修炼 D1六节阴阳学说 D1七节太极拳和推手技击调节身体平衡的几个规律 一、稳定平衡 二、不稳定平衡 三、依托平衡 四、撞碰平衡 五、随遇平衡 D1八节太极拳推手技击三道防线和三盘的划分 一、太极拳推手技击进攻与防守的三道防线 二、太极拳推手技击三盘的划分 D1九节太极拳以腰脊为轴 一触即旋的圆形运动之理 一、纵轴 二、横轴 三、矢轴 四、副轴 D1十节三节四梢 五弓六合 D1三章身体各部位缠丝功的练习方法 D1一节头部 一、转头 二、旋颈 D1二节上肢部 一、左右肩旋转 二、双肩旋转 三、左右肘开合缠丝 四、双肘开合缠丝 五、左右手摇旋 六、双手摇旋 七、双臂左右螺旋缠丝 D1三节躯干部 一、旋胸 二、转腹 三、转脊 四、转腰 五、转臀 D1四节下肢部 一、左右胯缠丝 二、双胯摇旋 三、左右膝缠丝 四、双膝缠丝 五、左右足摇旋 六、左右缠丝蹬腿 D1五节各方位全身综合缠丝 一、前进螺旋缠丝 二、后退螺旋缠丝 三、左旋缠丝 四、右旋缠丝 五、上穿螺旋缠丝 六、下钻螺旋缠丝 七、平行螺旋缠丝 八、立形螺旋缠丝 九、斜形螺旋缠丝 一○、双环螺旋缠丝 一一、螺旋冲拳 一二、胸腹折叠缠丝 一三、身法大螺旋 一四、丹田旋转 D1六节缠丝功对练 一、一攻一化缠丝 二、顺逆缠丝 三、擒拿缠丝 四、反擒拿缠丝 五、组合缠丝 六、走化缠丝 D1四章名人轶事 D1一节陈式太极拳D1十七代宗师陈发科轶事 D1二节“太极巨人”冯志强武林轶事 D1三节“内功王”王凤鸣武林轶事 |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传统武术研究的人来说,我对不同流派的历史渊源和技术演变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介绍功法的同时,也适当地融入了对这项功法传承脉络的梳理,这使得我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做”,也明白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学习体验,让人对这项技艺怀有更深的敬畏之心。书中对“缠丝”这个核心概念的拆解尤为精彩,它不仅仅指代手臂或腰部的旋转,更是一种周身协调、劲力一体的运行方式。通过阅读,我体会到这套功法在注重实战应用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其对身体健康和精神修养的促进作用,这在当今很多强调竞技的武术流派中是比较少见的平衡。它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匠人精神,专注于将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值得称赞。要知道,很多武术书籍的图文配合常常是“图是图,文是文”,难以对应起来。但在这本书里,图例的选择非常精准,它们往往是抓住了动作中最精妙、最难把握的瞬间定格。通过图文对照,我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自己平时练习中常犯的错误——比如身体哪个部位多了一分僵硬,哪个部位少了一分放松。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似乎深知初学者在面对复杂功法时的心理压力,所以文字叙述中充满了鼓励和耐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读到一些关于“心法”的部分时,我甚至觉得这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教导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定力和平衡。这种将武学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深度和趣味性。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偏重理论而缺乏实操指导,毕竟对于武术而言,“做”远比“看”重要。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担忧完全消散了。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套路或单式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关键的“窍门”和“禁忌”。比如,对于某个缠丝动作的转折点,书中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立刻明白了劲力的转换究竟应该如何发生,那种感觉就像是原本模糊不清的画面突然被清晰聚焦了一样。我曾听闻此功法对关节的保护和对内在力量的培养极为讲究,阅读后才真正体会到,那种看似缓慢的动作背后,蕴含着多么强大的蓄发潜力。它不像外家功夫那样追求一时的爆发力,而是着眼于长久的内功修炼,读完后让人对武术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明白了“慢即是快,静中生动”的深层含义。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将这本书从头到尾细细品读完毕,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体会。如果说初读是被其清晰的招式所吸引,那么反复研读后,则会被其深邃的内在意境所折服。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会强迫你立刻达到某种境界,而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径图,让你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特别是对于那些追求“内劲”而非“蛮力”的习练者,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宝典。它引导你去感受皮肤下面的筋膜、肌肉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如何才能做到“节节贯通,一动全动”。阅读完毕后,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控制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即便是日常生活中提拿重物,也变得更加省力且顺畅。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武学理论以一种清晰、可操作的方式传递给读者,是值得所有武术爱好者珍藏的佳作。
评分这本武学秘籍初捧在手,厚实的纸张和古朴的装帧就让人心头一振,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武术精深的年代。我本就对内家拳理抱有浓厚兴趣,尤其倾慕那些讲究“以柔克刚”、“内外合一”的功夫。书中的文字行云流水,但又字字珠玑,不像有些武术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读起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尤其是对气沉丹田、松活圆活的阐述,作者似乎将自己多年的修炼体悟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让人忍不住想立刻起身比划几下,去体会那种“缠绵不断”的劲道。书中对基础功法的描述极其细致,从站桩的姿势微调到呼吸的配合,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体现了扎实的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惊喜地发现,很多我过去练习中感到困惑的地方,都在书中的某个段落找到了清晰的解答,这对于一个自我摸索的习练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本书不仅是招式的讲解,更像是一份修炼的指引,引导着习练者去关注内在的觉知和身体的感受,而非仅仅停留在外形的模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