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府會計製度編審委員會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年06月
版 次:1
印刷時間:2018年06月01日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膠訂
ISBN:9787115483881
定價:99
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印發的《政府會計製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錶》(財會〔2017〕25號,以下簡稱《政府會計製度》)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在範圍內施行,鼓勵行政事業單位提前執行。為瞭幫助廣大會計工作者學好、用好政府會計製度,我們集眾多專傢、學者與實務界人士一起,編寫瞭這本書。 本書依據《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存貨、投資、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6項政府會計具體準則,對《政府會計製度》進行瞭全麵、深入、詳盡的解讀。針對重要的會計處理規定,本書以邏輯結構圖的形式點明其邏輯結點與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將籠統抽象的文字錶述轉化為清晰具體的實務操作,全麵提升讀者的實務操作水平。本書提供案例320多個,均結閤製度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並逐步展示會計處理的全過程,需要讀者重點閱讀。 本書是一本全景式解讀我國《政府會計製度》的專業圖書,是廣大會計工作者學製度、用製度的案頭需要具備工具書。它既適閤會計實務工作者用以解決日常實務工作中各種疑難與睏惑的問題,也適閤會計理論工作者、會計專業學生用來掌握我國現行《政府會計製度》的具體規定。
1章 政府會計基本理論
1.1 政府會計的基本概念 1
1.1.1 政府會計的概念 1
1.1.2 政府會計目標 2
1.2 政府會計要素 4
1.2.1 政府會計對象 4
1.2.2 政府會計要素 4
1.3 政府會計原則 6
1.3.1 政府會計基本原則 6
1.3.2 政府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7
1.3.3 政府會計核算的其他原則 10
1.4 政府會計的記賬基礎 10
1.4.1 權責發生製 11
1.4.2 收付實現製 11
1.5 政府會計的特點 11
1.5.1 會計核算基礎不同 12
1.5.2 會計要素、會計等式不同 12
1.5.3 會計報告不同 13
1.6 政府會計準則體係 13
1.6.1 政府會計準則體係的發展變化 13
1.6.2 《政府會計製度》主要內容 15
2章 政府會計的基本方法
2.1 政府會計的記賬方法 22
2.1.1 藉貸記賬法的特點 22
2.1.2 記賬符號和賬戶結構 22
2.1.3 記賬規則 24
2.1.4 試算平衡 25
2.2 政府會計的會計憑證 27
2.2.1 原始憑證 28
2.2.2 記賬憑證 34
2.3 政府會計的會計賬簿 38
2.3.1 會計賬簿的分類與設置 39
2.3.2 會計賬簿的使用 42
2.3.3 會計賬簿的錯誤更正方法 43
2.3.4 賬簿的更換與保管 44
2.4 政府會計的會計報錶 45
2.4.1 政府會計主體財務報錶的種類 45
2.4.2 政府會計主體預算會計報錶的種類 46
2.4.3 政府會計主體報錶的編製要求 46
2.5 賬務處理程序 47
3章 資産的會計核算
3.1 貨幣資金 49
3.1.1 庫存現金 49
3.1.2 銀行存款 53
3.1.3 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 61
3.1.4 其他貨幣資金 64
3.2 短期投資 65
3.2.1 短期投資的概念 65
3.2.2 短期投資的會計核算 66
3.3 應收及預付款項 67
3.3.1 財政應返還額度 67
3.3.2 應收票據 70
3.3.3 應收賬款 73
3.3.4 預付賬款 76
3.3.5 其他應收款 79
3.4 存貨 83
3.4.1 存貨的管理 83
3.4.2 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84
3.4.3 存貨的發齣計價 85
3.4.4 存貨的會計核算 88
3.4.5 存貨的清查盤點 95
3.5 待攤費用 97
3.5.1 待攤費用的科目設置 97
3.5.2 待攤費用的會計核算 97
3.6 長期股權投資 98
3.6.1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98
3.6.2 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 100
3.7 長期債券投資 104
3.7.1 長期債券投資的初始計量 104
3.7.2 長期債券投資的後續計量 105
3.8 固定資産 107
3.8.1 固定資産的概述 107
3.8.2 固定資産的初始計量 111
3.8.3 固定資産的後續計量 115
3.8.4 固定資産的處置 117
3.8.5 固定資産的清查 118
3.9 工程物資 120
3.9.1 工程物資的概念 120
3.9.2 工程物資的會計核算 120
3.10 在建工程 121
3.10.1 在建工程的科目設置 121
3.10.2 在建工程的會計核算 122
3.11 無形資産 129
3.11.1 無形資産概述 129
3.11.2 無形資産的初始計量 130
3.11.3 研發支齣 133
3.11.4 無形資産的後續計量 135
3.11.5 無形資産的處置 136
3.12 其他資産 138
3.12.1 政府儲備物資 138
3.12.2 公共基礎設施 142
3.12.3 保障性住房 147
3.12.4 文物文化資産 149
3.12.5 受托代理資産 151
3.12.6 長期待攤費用 154
3.12.7 待處理財産損溢 154
4章 負債的會計核算
4.1 短期藉款 157
4.1.1 短期藉款的概念和管理 157
4.1.2 短期藉款的會計核算 157
4.2 應繳財政款 159
4.2.1 應繳財政款的概念 159
4.2.2 應繳財政款的會計核算 159
4.3 應交稅費 160
4.3.1 應交增值稅 160
4.3.2 其他應交稅費 175
4.4 應付職工薪酬 178
4.4.1 應付職工薪酬的科目設置 178
4.4.2 應付職工薪酬的會計核算 179
4.5 應付及暫收款項 181
4.5.1 應付賬款 181
4.5.2 應付票據 183
4.5.3 其他應付款 185
4.5.4 應付利息 188
4.5.5 應付政府補貼款 189
4.5.6 預收賬款 190
4.6 長期應付款項 192
4.6.1 長期藉款 192
4.6.2 長期應付款 194
4.7 預提費用 196
4.7.1 預提費用的科目設置 196
4.7.2 預提費用的會計核算 196
4.8 預計負債 197
4.8.1 或有事項 197
4.8.2 預計負債 198
4.9 受托代理負債 198
4.9.1 受托代理負債的科目設置 198
4.9.2 受托代理負債的會計核算 199
5章 淨資産的會計核算
5.1 淨資産概述 200
5.1.1 淨資産的概念 200
5.1.2 淨資産的分類 200
5.2 本期盈餘 202
5.2.1 本期盈餘的概念 202
5.2.2 本期盈餘的會計核算 202
5.3 本年盈餘分配 204
5.3.1 本年盈餘分配的概念 204
5.3.2 本年盈餘分配的會計核算 204
5.4 纍計盈餘 205
5.4.1 纍計盈餘的概念 205
5.4.2 纍計盈餘的會計核算 205
5.5 專用基金 208
5.5.1 專用基金的概述 208
5.5.2 專用基金的賬務處理 208
5.6 權益法調整 209
5.6.1 權益法調整的概念 209
5.6.2 權益法調整的會計核算 210
5.7 無償調撥淨資産 211
5.7.1 經批準無償調入淨資産 211
5.7.2 經批準無償調齣淨資産 212
5.8 以前年度盈餘調整 214
5.8.1 以前年度收入和費用調整 214
5.8.2 資産盤盈 214
5.8.3 年末結轉 214
6章 收入的會計核算
6.1 收入概述 217
6.1.1 收入的概念 217
6.1.2 收入的分類 217
6.1.3 收入的確認 218
6.2 收入的會計核算 218
6.2.1 財政撥款收入 218
6.2.2 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 221
6.2.3 其他收入 222
6.3 事業單位專有收入會計核算 225
6.3.1 事業收入 225
6.3.2 經營收入 228
6.3.3 投資收益 231
6.3.4 上級補助收入 235
6.3.5 附屬單位上繳收入 237
7章 費用的會計核算
7.1 費用概述 239
7.1.1 費用的概念 239
7.1.2 費用的分類 239
7.2 費用的會計核算 240
7.2.1 業務活動費用 240
7.2.2 資産處置費用 243
7.2.3 其他費用 245
7.3 事業單位專有費用的會計核算 246
7.3.1 單位管理費用 246
7.3.2 經營費用 248
7.3.3 上繳上級費用 249
7.3.4 對附屬單位補助費用 249
7.3.5 所得稅費用 250
8章 預算收入的會計核算
8.1 預算收入概述 251
8.1.1 預算收入的確認 251
8.1.2 預算收入的管理 251
8.2 預算收入的會計核算 252
8.2.1 財政撥款預算收入 252
8.2.2 非同級財政撥款預算收入 254
8.2.3 其他預算收入 255
8.3 事業單位專有預算收入的會計核算 257
8.3.1 事業預算收入 257
8.3.2 經營預算收入 259
8.3.3 投資預算收益 260
8.3.4 上級補助預算收入 262
8.3.5 附屬單位上繳預算收入 263
8.3.6 債務預算收入 264
9章 預算支齣的會計核算
9.1 預算支齣概述 266
9.1.1 預算支齣的確認 266
9.1.2 預算支齣的管理規定 266
9.2 行政支齣會計核算 268
9.2.1 科目設置 268
9.2.2 行政支齣的主要賬務處理 268
9.3 事業單位專有預算支齣會計核算 270
9.3.1 事業支齣 270
9.3.2 經營支齣 272
9.3.3 上繳上級支齣 274
9.3.4 對附屬單位補助支齣 275
9.3.5 投資支齣 275
9.3.6 債務還本支齣 277
9.4 其他支齣 277
9.4.1 其他支齣的科目設置 277
9.4.2 其他支齣的會計核算 278
10章 預算結餘的會計核算
10.1 資金結存的會計核算 281
10.1.1 資金結存的明細科目設置 281
10.1.2 資金結存的賬務處理 282
10.2 結轉結餘資金的會計核算 289
10.2.1 結轉結餘資金概述 289
10.2.2 財政撥款結轉 289
10.2.3 財政撥款結餘 294
10.2.4 非財政撥款結轉 297
10.2.5 非財政撥款結餘 301
10.3 事業單位專有結餘資金的會計核算 305
10.3.1 專用結餘 305
10.3.2 經營結餘 306
10.4 其他結餘 307
10.4.1 其他結餘的概念 307
10.4.2 其他結餘的會計核算 307
10.5 非財政撥款結餘分配 308
10.5.1 非財政撥款結餘分配的概念 308
10.5.2 非財政撥款結餘分配的會計核算 308
11章 政府會計報錶
11.1 會計報錶的概述 310
11.1.1 會計報錶的概念 310
11.1.2 會計報錶的編製要求 310
11.1.3 會計報錶的分類 311
11.1.4 年終清理 313
11.2 資産負債錶 314
11.2.1 資産負債錶的概述 314
11.2.2 資産負債錶的內容 315
11.2.3 資産負債錶的編製 315
11.2.4 資産負債錶的編製實例 322
11.3 收入費用錶 325
11.3.1 收入費用錶概述 325
11.3.2 收入費用錶的編製 326
11.3.3 收入費用錶報的編製實例 329
11.4 淨資産變動錶 331
11.4.1 淨資産變動錶概述 331
11.4.2 淨資産變動錶的編製原則 332
11.4.3 淨資産變動錶的報錶數填列方法 332
11.4.4 淨資産變動錶的編製實例 334
11.5 現金流量錶 336
11.5.1 現金流量錶概述 336
11.5.2 現金流量錶的編製 337
11.5.3 現金流量錶的編製實例 342
11.6 預算收入支齣錶 346
11.6.1 預算收入支齣錶概述 346
11.6.2 預算收入支齣錶的編製 347
11.6.3 預算收入支齣錶的編製實例 349
11.7 預算結轉結餘變動錶 352
11.7.1 預算結轉結餘變動錶的概述 352
11.7.2 預算結轉結餘變動錶的編製原則 352
11.7.3 預算結轉結餘變動錶的報錶數填列方法 353
11.7.4 預算結轉結餘變動錶的編製實例 355
11.8 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齣錶 358
11.8.1 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齣錶的概述 358
11.8.2 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齣錶的編製原則 359
11.8.3 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齣錶的報錶數填列方法 359
11.8.4 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齣錶的編製實例 360
11.9 附注 363
11.9.1 附注的概念 363
11.9.2 附注的主要內容 363
11.9.3 會計報錶重要項目的說明 364
11.10 會計報錶的審核、匯總與分析 376
11.10.1 會計報錶的審核 376
11.10.2 會計報錶的匯總 377
11.10.3 會計報錶分析 377
11.10.4 會計報錶分析的方法 380
12章 新舊政府會計製度銜接
12.1 行政單位新舊會計製度銜接 382
12.1.1 行政單位新舊製度銜接總要求 382
12.1.2 財務會計科目的新舊銜接 386
12.1.3 預算會計科目的新舊銜接 396
12.1.4 財務報錶和預算會計報錶的新舊銜接 399
12.1.5 其他事項 399
12.2 事業單位新舊會計製度銜接 400
12.2.1 新舊製度銜接總要求 400
12.2.2 財務會計科目的新舊銜接 406
12.2.3 預算會計科目的新舊銜接 419
12.2.4 財務報錶和預算會計報錶的新舊銜接 424
12.2.5 其他事項 425
這本書的內容太過於理論化瞭,雖然封麵寫著“詳解與實務”,但我翻開來後發現,裏麵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晦澀難懂的條文解釋,對於我這種初次接觸政府會計的人來說,簡直是天書。書中充斥著大量的“應當”、“不得”、“依法”等法律條文式的錶述,卻很少有直接的、易於理解的例子來支撐。我期望的是能夠看到一些具體的業務場景,比如某個單位如何進行資産的入賬、如何編製某一類報錶,以及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方案。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幾乎是空白的,更多的是對準則條文的復述和解釋,讓人感覺像是坐在課堂裏聽老師照本宣科,卻缺乏實際操作的指導。我嘗試著去對照我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但書中的內容並不能提供直接的幫助,很多時候需要自己去猜測、去摸索,這與我購買這本書時希望“實務應用案例講解”的初衷相去甚遠。我希望作者能夠更加貼近基層實際,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具體的、有代錶性的案例,來講解這些復雜的政府會計製度,讓讀者能夠真正學有所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設置非常混亂,缺乏邏輯性。剛拿到手時,我滿懷期待地想從頭開始學習,但很快就發現,很多概念在前麵沒有鋪墊,突然就冒瞭齣來,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在解釋某項具體業務時,突然引用瞭另一個章節的某個條文,而那個條文的含義又需要翻到後麵去看,這種前後跳躍的閱讀體驗非常糟糕。我個人更傾嚮於一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先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和概念,然後再逐步深入到細節。這本書卻像是將一本厚厚的法規大全拆散瞭,然後隨意地打亂順序重新組閤。而且,書中對於不同章節之間的關聯性也幾乎沒有提及,導緻我很難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當我試圖去理解某個特定科目或業務的核算方法時,往往需要來迴翻找,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率非常低下。我希望作者在後續的版本中,能夠對章節進行重新梳理,優化邏輯結構,讓讀者能夠更清晰、更係統地掌握政府會計的知識體係,而不是在書中迷失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未能達到我個人的期望。雖然是人民郵電齣版社齣版,我對質量有著較高的期待,但這本書的內頁字體較小,行距也比較緊湊,長時間閱讀容易感到眼睛疲勞。而且,書中對於圖錶和錶格的使用也相對較少,很多重要的信息,僅僅是通過文字來呈現,使得理解和記憶的效率大打摺扣。我更喜歡書籍能夠通過清晰的圖錶、流程圖、對比錶格等方式,來可視化地展示復雜的概念和數據,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閱讀的趣味性,也更容易幫助讀者理解和掌握知識。此外,書中對於重點內容的標記和突齣也做得不夠明顯,很多關鍵的條款和解釋,很容易被淹沒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我建議在後續的版本中,能夠優化排版設計,采用更舒適的字體和行距,並增加圖錶和錶格的運用,同時,對重點內容進行更有效的標記,以提升閱讀體驗和學習效果。
評分這本書在案例的選擇和分析上,顯得有些“浮於錶麵”,缺乏深度。書中雖然列舉瞭一些案例,但這些案例的描述往往過於簡單,對業務背景的介紹不夠詳盡,而且對會計處理過程的展示也比較模糊。我希望看到的案例,能夠詳細地描述整個業務發生的來龍去脈,清晰地展示相關的原始憑證、會計分錄、報錶編製等環節,並且能夠深入分析案例背後涉及的會計政策、核算邏輯以及潛在的風險點。這本書中的案例,更多地像是一個簡略的“梗概”,看完之後,我並沒有獲得多少實際操作的經驗和啓示。很多時候,我需要在看完案例後,自己再去查閱相關的準則和文件,纔能勉強理解書中所說的“處理方法”。我認為,一本好的實務書籍,應該通過精心挑選和深入剖析的案例,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技能,幫助讀者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而不是僅僅提供一些“照貓畫虎”式的範例。
評分這本書對於新版政府會計準則的解讀,感覺有些“過時”的痕跡。雖然封麵寫著“2018年新版”,但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書中對一些最新修訂的準則內容,或者一些更具前瞻性的解讀,似乎並不那麼充分。例如,在討論某些新興的政府會計核算領域時,書中提供的案例和解釋,更多的是基於舊的會計準則框架,或者對新準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這讓我有些擔憂,如果我完全按照書中的內容去執行,是否會與最新的實踐要求産生偏差。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數據化、信息化在政府會計中的應用,以及與財政管理一體化的趨勢方麵,書中似乎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探討。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緊跟政策的步伐,對最新的政府會計改革和發展趨勢有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讀,提供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實務建議,而不僅僅是對現有準則的條文進行解釋。畢竟,政府會計領域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一本優秀的實務書籍,應該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和適應這些變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