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 平台垄断:主导21世纪经济的力量 |
| | 定价 | 65.00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 开本 | 32开 |
| 作者 | [美] 亚历克斯?莫塞德(Alex Moazed)尼古拉斯 L.约翰逊(Nicholas L.Johnson) |
| 页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1587309 |
内容介绍
平台正在主导世界经济。如今有价值的新兴企业多数是平台企业,它们打破了传统大企业的垄断,将主导21 世纪的经济。与20 世纪的线性的价值链不同,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围绕核心交易的概念,衍生出四大功能,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群体相互连接、促成交易、创造价值。平台产生了新的垄断,但是它并不会像传统垄断那样控制资源和生产,而是试图将尽可能多的人联系在一起。 《平台垄断》将帮你透彻平台的九大种类、四大功能,网络效应的五个阶梯,在初创期激励新用户加入的三种手段,以及有关创建平台的一切!
关联推荐
苹果、谷歌、亚马*、阿*巴巴、腾讯等这些企业存在着什么共同点?
它们是平台——一种全新的、近乎垄断的商业模式——正在悄然接管全球经济。苹果和谷歌,是世界上具价值的企业,而Facebook占据互联网总流量的25%。在中国,当阿*巴巴控制了80%的电子商务市场时,腾讯已经变成了“平台中的平台”。当今超过10亿美元的 “独角兽”创业企业大部分都是平台,下一代《财富》500强企业也将绝大部分是平台。
平台企业打破了主宰了20世纪的价值链垄断,建立了以核心交易为基础的“新垄断”!
掌握核心交易,你才有可能创建下一家“独角兽”平台企业。
为什么平台主宰经济?
平台企业如何创造价值?
平台企业如何吸引首批用户?
为什么说平台这种新垄断是无害的?
规模效应是怎么回事,又要如何利用?
平台企业有什么失败陷阱?
答案尽在这本书中。
目录
译者序 序 第*章 平台正吞噬这个世界 / 001 IPO惨案 / 004 商业模式简史 / 007 完*商店 / 011 平台:定义及案例 / 015 不仅是个工具 / 018 开源:不再是件讨厌的事儿 / 020 平台和令人讨厌的成本 / 024 总有一*应用适合你 / 026 解剖平台 / 028 交换vs.制造:平台的两大类别 / 030 配对意向:一对一vs.一对多 / 031译者序
序
第*章 平台正吞噬这个世界 / 001
IPO惨案 / 004
商业模式简史 / 007
完*商店 / 011
平台:定义及案例 / 015
不仅是个工具 / 018
开源:不再是件讨厌的事儿 / 020
平台和令人讨厌的成本 / 024
总有一*应用适合你 / 026
解剖平台 / 028
交换vs.制造:平台的两大类别 / 030
配对意向:一对一vs.一对多 / 031
平台细分类型 / 033
平台设计 / 038
第*章 哈耶克vs.机器:为什么你所知道的 关于20世纪的一切都
是错的 / 040
中央计划和穿着睡衣的男人 / 043
公司理论 / 047
计算机和市场 / 053
让人失望的.com时代 / 056
列宁爱谷歌 / 066
资本主义≠竞争 / 068
第三章 零边际成本公司 / 071
企业软件进化论 / 073
你将需要一条“护城河” / 075
投资者钟爱平台 / 077
平台“独角兽” / 079
投资者更看重平台初创公司 / 080
零边际成本公司扩张 / 081
规模越大,利润越高 / 086
网络化的价值:Handy如何在竞争中经久不衰 / 087
做大还是卷铺盖回家 / 091
要么平台,要么消亡 / 092
第四章 平台资本主义和“赢家通吃”经济 / 094
第*回合:免费并不是一种商业模式 / 096
平台资本主义:赢家通吃 / 099
行业新巨头 / 101
XXVIII
平台垄断
净收益:平台拓展市场 / 104
今*的垄断者极*竞争性 / 107
第五章 利用核心交易,打造一家价值连城的公司 / 112
连接的意义 / 115
核心交易 / 117
交易工厂 / 120
核心交易:制造vs.交易 / 122
怎样快速发展:用核心交易解释Tinder的成功 / 124
从0到1:寻找产品 / 市场的匹配 / 125
刻意而为的简洁 / 127
第六章 平台的四大功能 / 130
拓展受众 / 132
配对 / 139
制定规则和标准 / 145
提供核心工具和服务 / 157
第七章 如何杀死独角兽 / 171
互联网聊天轮盘规则 / 173
如何扼杀一个价值十亿美元的想法,杀死独角兽 / 174
晚上11点了,你知道你的孩子在浏览什么网页吗 / 176
Facebook占领了全世界 / 178
从社交网络战中吸取的教训:为什么关于网络的传统认知是
错的 / 183
大多数网络效应都是局部性的 / 185
XXIX
目 录
逆向网络效应和“先动”优势的逝去 / 191
有什么样的用户,就会有什么样的平台 / 194
并非所有用户都是平等的 / 198
网络效应阶梯:发展高质量网络的框架 / 201
将网络效应阶梯规模化 / 206
第八章 为什么平台会失败,又该如何去避免 / 208
4 100万美元的错误 / 210
首先要考虑到什么 / 211
价值激励的三种方式 / 214
七种方法解决“鸡生蛋蛋生鸡”的难题 / 216
第九章 如何发现下一个大事件 / 225
“这是一股淘金热” / 227
投注FarmVille / 230
*终衰落 / 233
金字塔顶端 / 237
与法律较量 / 238
一家平台独大 / 244
如何发现平台的机遇 / 250
接下来该关注哪儿 / 257
作者的话 / 267
平台术语表 / 268
致谢 / 274
注释 / 278
显示全部信息
《数字时代的商业图景:解析未来经济的运行逻辑》 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商业世界的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重塑。技术迭代的速度前所未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传统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的商业现象,而是致力于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宏大而详尽的“数字时代商业图景”。它深入剖析了驱动当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动力、新兴组织形态的内在逻辑,以及企业在应对颠覆性变革时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 本书的叙事结构围绕三个核心板块展开:技术驱动的底层逻辑、组织形态的进化与再造、以及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我们力求摒弃那些浮于表面的案例罗列,转而探究隐藏在繁复商业表象之下的、更具穿透力的原理与规律。 --- 第一部分:技术驱动的底层逻辑——数字基石与价值重构 本部分旨在解构驱动当代商业变革的核心技术栈及其对价值创造方式的根本性影响。我们认为,理解当下的商业,必须首先理解作为基石的技术环境。 一、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 本书详尽探讨了“数据”如何从一种副产品转变为与土地、劳动、资本并列的,甚至更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我们分析了数据采集、清洗、存储的成本结构变化,以及大数据分析如何实现对非线性关系的洞察。重点讨论了“数据飞轮”的构建机制——即数据如何通过反馈循环,持续增强产品或服务的效能,从而形成竞争壁垒。此外,还严肃探讨了数据隐私、安全合规与技术伦理的平衡,指出在数据驱动的商业中,信任(Trust)已成为一种可量化的资产。 二、计算范式的转移与边缘智能: 云计算的普及改变了企业的资本支出模式,使其能够以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进行规模扩展。然而,更具颠覆性的是边缘计算的兴起。本书详细分析了智能设备、物联网(IoT)如何将计算能力推向数据产生的源头,这不仅关乎效率提升,更关乎实时决策与用户体验的深度集成。我们对比了集中式计算与分布式计算在不同商业场景下的适用性,例如,在工业自动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中,边缘智能如何重塑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三、去中心化技术的潜力与边界(不含特定平台垄断的论述): 本章将视角投向那些旨在重塑信任机制和交易流程的底层技术,如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原理及其在供应链金融、数字身份验证中的潜力。重点不在于对某一应用形态的推崇,而在于理解“无需中介的协作”这一理念对传统中介机构(如清算所、大型认证机构)可能带来的结构性挑战。我们分析了该类技术在提升透明度、降低摩擦成本方面的理论优势,同时也审视了其在可扩展性、监管适应性方面尚未克服的工程与社会难题。 --- 第二部分:组织形态的进化与再造——敏捷与韧性的构建 技术进步的最终体现必然是组织形态的适应与演化。本部分聚焦于企业如何调整其内部结构、流程和文化,以适应高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 一、从科层制到网络化组织的过渡: 传统的层级结构(Hierarchy)在面对快速变化的需求时显得僵化低效。本书深入分析了网络化组织(Networked Organization)的特征,包括扁平化的管理层级、跨职能的临时团队(Squads/Tribes)以及对“赋能”而非“控制”的管理哲学。我们通过剖析那些成功实现敏捷转型的企业案例,总结了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快速吸收新知识、快速试验新方案的内部生态系统。 二、产品思维与持续交付的文化: 在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产品”的概念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商品,延伸至服务、流程乃至内部工具。本书强调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如何渗透到组织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探讨了DevOps(开发与运维的融合)理念如何从技术实践扩展为一种企业级的文化实践,它要求组织具备持续学习、快速迭代并容忍“小失败”的勇气。 三、人才战略:从雇用到生态协同: 面对技能快速过时的问题,企业的人才战略必须转型。本书分析了混合工作模式下,如何有效管理分布在全球的知识工作者,以及如何构建一个以“能力”为核心的激励体系。我们关注“零工经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探讨了如何通过灵活的外部合作网络,快速获取顶尖的专业能力,实现人才资源的弹性配置。 ---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风险、增长与生态共创 在宏观层面,企业如何定位自身,规划增长路径,并管理随之而来的复杂风险,构成了本书的第三个维度。 一、从效率优先到韧性优先的供应链重塑: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主要追求的是“效率最大化”(如JIT库存管理)。然而,近年来暴露出的脆弱性迫使企业将“韧性”(Resilience)提上战略议程。本书详细分析了供应链“去集中化”、“多源化”的实践路径,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突发事件,提前识别并对冲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带来的中断风险。 二、跨界融合与价值网络的构建: 现代商业价值的创造越来越少地依赖于单一企业的内部能力,而更多地依赖于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s)的协同效率。本书探讨了企业如何识别并进入新的“邻域”(Adjacent Markets),以及如何通过战略联盟、股权投资等方式,与其他非传统伙伴共同定义和占据新的市场空间。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互信的合作框架,而非简单的买卖关系。 三、可持续性(ESG)与长期价值的内在化: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已不再是公关口号,而是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长期生存能力的基本要求。本书分析了如何将可持续性目标真正融入到核心的商业模型和研发投资中,探讨了“循环经济”模型在不同行业中的落地挑战与机遇,论证了负责任的商业实践如何转化为长期的财务回报和品牌溢价。 --- 结语: 本书旨在为管理者、战略家和渴望理解未来商业脉络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不带预设偏见的分析框架。它鼓励读者跳出特定商业案例的表象,去掌握驱动整个数字经济体运转的底层动力、组织适应性与战略远见。理解这些动态,是企业在不确定的未来中,谋求持续、稳健增长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