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怪誕行為學3:非理性的你
定價:39.00元
作者: 丹·艾瑞裏(Dan Ariely) 威廉·赫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86565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暢銷書《怪誕行為學》《怪誕行為學2》《不誠實的誠實真相》作者丹艾瑞裏誠意新作,一本有趣、讓人腦洞大開而且可以改變你生活的書。
兩位“怪咖”強強聯手,告訴你究竟有多不理性!本書的話題**能“讓你的腦洞開到的程度”!《怪誕行為學3:非理性的你》談及的話題包括:一孩與二胎、購物、開車、當誌願者、同事關係、冒險、戀愛與婚姻、社交網絡、健康與減肥、投資與欺、幸福與預期、日常生活與、價格與價值,等等。
閱讀這本書,讀者會捧腹大笑,也會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會學到針對各種日常生活問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法。
內容提要
曾齣版過三本《紐約時報》暢銷書的丹艾瑞裏,與的《紐約客》漫畫作者威廉赫斐利強強聯手,將艾瑞裏在《華爾街日報》的專欄“Ask Ariely”(艾瑞裏問答)加以補充和提煉,創作齣這本圖文並茂、風趣幽默的《怪誕行為學3:非理性的你》。
行為經濟學傢丹艾瑞裏在《怪誕行為學》《怪誕行為學2》《不誠實的誠實真相》中徹底顛覆瞭我們對自己、對我們的想法以及對我們的行為的思考。艾瑞裏把這種科學的對人類行為的分析方法應用到他的“Ask Ariely”專欄中,去迴答讀者提齣的各種或嚴肅或奇怪的問題:
在震蕩多變的股市中,如何保持平靜,抑或不做齣衝動的投資決策?
讓某人戒煙的*方法是什麼?
去自助餐廳吃飯,如何纔能實現你的投資收益*化?
有沒有可能給人類的靈魂定價?
你如何判斷花幾韆美元買一塊勞力士手錶是理性的決策?
“Ask Ariely”專欄談及的話題包括:購物、開車、當誌願者、同事關係、冒險、戀愛與婚姻、社交網絡、健康與減肥、投資與欺、幸福與預期、日常生活與、價格與價值,等等。艾瑞裏和赫斐利用他們犀利的洞察力和幽默詼諧的圖文,幫助我們應對我們所遇到的各種內在和外在的挑戰。
閱讀這本《怪誕行為學3:非理性的你》,讀者會捧腹大笑,也會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會學到針對各種日常生活問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法。
目錄
引言 / IX
義務的升級/ 001
說“不”的藝術與快樂/ 002
對奈飛公司的不滿/ 005
節食和自我控製/ 008
被遺忘的債務和被免除的債務/ 011
婚姻和經濟模型/ 013
社交網絡和社會規範/ 015
昂貴的貓屎咖啡/ 018
結婚戒指帶來的煩惱/ 021
遭到排斥的檢舉者/ 024
延長美好時光的方法/ 026
在嘈雜的環境中約會的好處/ 028
如何做齣理性的決策?/ 031
大蒜的“神奇”作用/ 033
尋求他人幫助的策略/ 034
解決傢庭矛盾的兩個建議/ 037
在公共浴室中找齣被使用次數少的隔間/ 040
娛樂新聞為什麼廣受歡迎?/ 042
結婚的意義/ 044
邊跑步邊思考可行嗎?/ 047
如何快樂地工作?/ 048
多重任務處理的藝術/ 051
增加親子之間交流的方法/ 053
一個不可思議但有趣的迷信行為/ 055
多多地贊美他人/ 057
要讓他人看到你付齣的努力/ 059
航班延誤與人性的弱點/ 061
高級轎車與信號/ 063
著裝與時尚/ 066
嘗試新鮮事物,探索未知世界/ 068
誰是適閤我的結婚對象?/ 071
離婚率的高低/ 073
理財顧問的傭金/ 076
關於正義和與鬆鼠分享食物/ 078
人際交往和互聯網/ 080
戀愛約會與職場招聘/ 082
非理性的行為與理性的決策/ 085
預期的力量/ 087
消除內心的不安/ 090
讓人稱心如意的禮物/ 091
先吃哪一個三明治?/ 094
抱怨的積極力量/ 097
房産拍賣和瘋狂的報價/ 100
考試和祖父母的去世/ 102
運氣是一場數字遊戲/ 104
不翼而飛的襪子和怪誕心理學/ 106
慈善捐助可以提升幸福感/ 108
跑車和中年人/ 111
提供服務的網站/ 113
讓人懊惱的早餐時間/ 116
如何消磨晚上的時光?/ 118
應不應該要孩子/ 121
婚姻與銀行賬戶/ 124
葡萄酒的戰場/ 127
交通擁堵和利他主義/ 130
尋找停車位的煩惱/ 133
拋硬幣做決策/ 137
垃圾和/ 139
戒煙的佳辦法/ 144
職業選擇所麵臨的風險/
作者介紹
丹艾瑞裏(Dan Ariely),杜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也是“高級後見之明中心”(the Center for Advanced Hindsight)的創始人。他撰寫瞭三本《紐約時報》暢銷書:《怪誕行為學》、《怪誕行為學2》和《不誠實的誠實真相》。目前,他與妻子和兩個可愛乖巧的孩子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達勒姆。
威廉赫斐利(William Haefeli),是一位具有國際聲望的漫畫傢。他為《紐約客》創作漫畫,其作品還齣現在美國以及其他國傢的雜誌上。他曾在杜剋大學學過心理學,還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學過美術。
文摘
序言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頂”。我一直認為自己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是相對冷靜和客觀的,但這本書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析瞭我們大腦在信息處理過程中是如何偷懶和誤判的。它沒有用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來教育讀者,而是用一種近乎“八卦”和“揭秘”的口吻,將那些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決策陷阱一一展示齣來。我尤其對關於“現狀偏見”的那一章印象深刻,它解釋瞭為什麼人們總是傾嚮於維持現狀,即使改變可能帶來顯著的好處。這種惰性心理在職場晉升和個人投資中體現得淋灕盡緻。作者的文筆極為流暢,行文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高潮迭起,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都變瞭,不再輕易相信第一印象,開始習慣性地去探究信息背後的驅動力,這對於提升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都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強大的“反直覺”力量。它不斷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常識,迫使我們走齣“我以為我懂瞭”的舒適區。我讀到一半時,甚至産生瞭強烈的自我懷疑——難道我過去做的每一個重大決定,都或多或少受到瞭某種係統性偏差的影響嗎?這種探索自我的過程是痛苦但又極其迷人的。作者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每一章似乎都在構建一個全新的認知模塊,然後將它們串聯起來,最終形成一個關於人類心智局限的宏大圖景。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框架效應”的論述,同樣的信息,僅僅是呈現角度不同,就能完全改變人們的選擇傾嚮,這簡直令人毛骨悚然,但也讓人茅塞頓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坐過山車,既有理解未知領域的興奮,也有對自己思維盲點的震撼,非常推薦給所有自認為“理性”的人。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徹底顛覆瞭我對“理性”的傳統認知。以前總覺得人類的決策都是基於邏輯和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但讀完之後纔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隨意的選擇,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復雜且係統性的非理性偏誤。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通過一個個貼近生活的案例,將那些深奧的心理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比如,關於錨定效應的探討,我立刻聯想到瞭自己過去在購物時對初始價格的過度敏感,那種一旦形成的價格印象,即使後來齣現瞭更閤理的選項,也很難被動搖。更讓人警醒的是,這種非理性並非少數人的特例,而是我們人類共同擁有的“思維捷徑”所帶來的係統性誤差。這不僅僅是一本心理學的普及讀物,它更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們得以審視自己思維模式中的盲點。我特彆欣賞它將實驗結果與現實世界的觀察巧妙地結閤起來,讓理論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可以被驗證和感受的真理。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場持續的自我發現之旅,充滿瞭驚喜和反思。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以為這又是一本老生常談的成功學或者心理學入門書,但事實證明我的判斷完全失準瞭。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一些心理學名詞,而是深入到人類進化、社會環境等多個維度去解釋為什麼我們會發展齣這些看似不閤邏輯的思維習慣。書中的很多例子都具有強烈的畫麵感,比如關於稀缺性原則如何影響我們的購買欲望,或者時間摺現率如何讓我們更傾嚮於眼前的即時滿足而非長遠的利益。這種對人類行為模式的深刻洞察,使得這本書的適用範圍極廣,無論是市場營銷、公共政策製定,還是個人的時間管理和財務規劃,都能從中汲取寶貴的營養。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獲得瞭一副“看透人心”的濾鏡,雖然這聽起來有些誇張,但確實大大增強瞭我對外部信息的批判性分析能力。
評分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我閱讀過的最有價值的社科類書籍之一。它成功的關鍵在於,它不僅僅指齣瞭“我們錯瞭”,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我們為什麼會犯錯”的底層邏輯。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快餐讀物,而是需要反復咀嚼和思考的經典。書中的許多概念,比如損失厭惡對我們風險偏好的巨大影響,或者從眾心理在群體決策中的放大效應,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所謂的“直覺”不過是經過多次重復強化的認知偏差在作祟。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展現齣的嚴謹性令人佩服,但他又巧妙地避免瞭學術論文的沉悶,而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復雜的統計學和行為經濟學理論包裝起來,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領會其中的精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全新的心智模型,幫助我們建立起對自身局限性的清晰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