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法规政策全书(第二版) 湖北新华书店

纪检监察法规政策全书(第二版)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法制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纪检监察
  • 法规政策
  • 党风廉政
  • 反腐败
  • 法律法规
  • 政治
  • 时事政治
  • 公务员
  • 湖北新华书店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93437
商品编码:2840339390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纪检监察法规政策全书(第二版) 作者 中国法制出版社
定价 139.00元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 9787509393437 出版日期 2018-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截至2018年3月与纪检监察相关的党内法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及其相关文件共498件,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纪检监察领域的法规政策体系。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又细化为多个层次,以期实现条目清晰、检索方便、易于掌握的目的。

  *部分为综合性法规政策,收录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党章程》《中国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具有全局指导性的法规政策,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二部分为纪律与处分核心规定,分为倡廉、监督制度、处分制度、组织纪律、人事纪律、政治纪律、经济纪律、廉洁自律、涉外纪律九个区块,其中监督制度、处分制度、经济纪律和廉洁自律内容繁杂,又各自向下划分一个层次。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目录中的空一行表示上下之间的并列区分关系。

  第三部分为纪检监察办案程序规定,分为综合规定、党纪程序、政纪程序、刑事程序四大部分。综合规定将程序性法规政策中与处分权限、涉案财物、职务待遇、特殊主体相关的规定进行了汇总。党纪程序部分和政纪程序部分依据提起、调查、审理、执行的程序流程进行梳理。刑事程序部分收录了与纪检监察相关的法规政策。


   作者简介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


   目录

  综合性法规政策(1)

  纪律与处分核心规定(95)

  (一)倡廉(97)

  (二)监督制度 (122)

  1.党内监督(122)

  2.监督(152)

  3.行政监督(179)

  4.司法监督(211)

  5.信息公开(244)

  (三)处分制度(284)

  1.党纪处分(284)

  2.行政处分(325)

  3.刑事处罚(388)

  (四)组织纪律(419)

  (五)人事纪律(504)

  (六)政治及工作纪律(688)

  (七)经济纪律(714)

  1.金融(714)

  2.财税(746)

  3. “小金库”(804)

  4.国有资产(816)

  5.国企廉政(869)

  6.土木建设(894)

  7.安全生产(982)

  (八)廉洁自律(1036)

  1.厉行节约(1036)

  2.礼品赠品(1076)

  3.生活作风(1085)

  4.公款旅游(1094)

  5.公务用车(1103)

  6.私用住房(1116)

  7.经商办企业(1123)

  8.社会(1130)

  (九)涉外纪律(1076)

  纪检监察办案程序规定(1157)

  (一)综合规定(1159)

  1.处分权限(1159)

  2.涉案财物(1168)

  3.职务待遇(1182)

  4.特殊主体(1191)

  (二)党纪程序(1198)

  1.综合(1198)

  2.提起(1206)

  3.调查(1222)

  4.审理(1251)

  5.执行(1259)

  (三)政纪程序(1261)

  1.综合(1261)

  2.提起(1295)

  3.调查(1309)

  4.审理(1319)

  5.执行(1322)

  (四)刑事程序(1327)

  1.立案标准(1327)

  2.案件移送(1361)

  3.案件处理(1364)


   编辑推荐

  2018年版 分类清晰?检索方便?收录全面?实用方便

  ◆ 收录与纪检监察相关的党内法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共498件,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纪检监察领域的法规政策体系。

  ◆ 分为综合性法规政策、纪律与处分核心规定、纪检监察办案程序规定三大部分,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具有分类清晰、实用方便的特点。

  ◆ 设置常规目录和拼音索引,双重检索,查找便捷。

  收录新《监察法》《宪法》《中国党章程》《中国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党问责条例》《中国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等文件。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的图书简介,字数约1500字,旨在详细介绍该书内容,而不涉及您提到的《纪检监察法规政策全书(第二版) 湖北新华书店》中的任何信息: ---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 卷首语:凝固的史诗,流动的文化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最独特且最具连续性的文明之一。在这条漫长的时间河流中,建筑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实用构造,更是民族精神、审美观念、社会结构乃至哲学思想的物质载体。它们是凝固的史诗,是流动的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扎实的考古学基础,系统梳理了自新石器时代萌芽至清代中叶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本书力求超越纯粹的形制描述,深入剖析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技术与文化动因,为读者构建起一座可供探寻的古代文明的立体模型。 本书并非汗牛充栋的百科全书,而是经过精炼的“纲要”,旨在引导有志于中国传统建筑、历史学、艺术史乃至文化研究的读者,迅速掌握其核心知识体系、关键断代特征和重要实例分析。 第一编:源头与奠基(史前至秦汉) 本篇聚焦于中国建筑艺术的起源与早期形态的奠定。 第一章:史前建筑的曙光 我们将从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入手,探讨早期人类对居住环境的初步规划。重点解析河姆渡干栏式建筑与半坡氏族穴居的地域差异,以及良渚文化中高台建筑所暗示的早期社会等级分化。这一时期的建筑,是人与自然环境博弈的直接产物,体现了早期对夯土技术、木构架的朴素认知。 第二章:夏商周:礼制与秩序的初现 青铜时代带来了礼乐文明的成熟,建筑开始承担起强烈的社会规范功能。本章详细阐述了宫室制度的初步确立,特别是宗庙、都邑的规划原则。重点分析了二里头遗址的都城布局,以及周代“明堂”和“辟雍”的设计理念,这些都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在空间布局上的早期体现。 第三章:秦汉:大一统下的规范与拓展 秦的统一为建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标准化。本书详述了秦代宫殿(如阿房宫遗址研究)的宏大叙事,并深入探讨了汉代陵墓建筑(如马王堆汉墓的结构与壁画)所展现出的精湛技术。重点分析了汉代“斗栱”的雏形结构及其在桥梁(如廊桥)和阙楼上的应用,标志着成熟木构架体系的形成。 第二编:融合与变迁(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本篇探讨中国建筑在民族大融合背景下所展现出的强大包容性与技术飞跃。 第四章:魏晋风骨与佛教的东来 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与思想碰撞的时代。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章细致描绘了早期石窟寺的开凿技术与艺术风格,分析了中国传统楼阁式塔与印度“窣堵波”的结合过程,探讨了云冈、龙门等石窟的建筑风格演变。同时,对比了士大夫园林(如竹林七贤隐居地)中对自然意境的追求,体现了审美趣味的转向。 第五章:隋唐:盛世气象与模范典章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鼎盛时期,其恢宏、严谨、博大的风格成为后世的圭臬。本书将重点剖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典范,如里坊制度的严密性。对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等唐代木构建筑进行结构剖析,阐释了唐代斗栱的雄大特征和梁架的简洁有力。此外,还涉及唐代宫廷建筑的色彩运用和瓦作技术。 第三编:精细与写意(宋辽金元) 本篇着重分析技术规范化、建筑审美向写意化发展的趋势。 第六章:宋代:技术革新与制度化 宋代建筑标志着技术的成熟与规范的统一。《营造法式》的出现是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本章详细解读了李诫《营造法式》的核心概念,如“材分制”的标准化流程,它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标准化生产效率。通过对山西晋祠圣母殿等实例的分析,展现宋代建筑在处理细节上的精致与内敛。 第七章:辽金元:多元并存的文化交融 辽金时期,北方民族的建筑特色与中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章重点研究辽金的砖塔建筑,如应县木塔,分析其超越时代的技术复杂性。元代建筑则在宫殿营造中体现了新的民族审美,并对江南园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第四编:集大成与转折(明清时期) 本篇聚焦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辉煌及其对传统木构体系的最终定型。 第八章:明清:皇权至上与匠作的集大成 明清时期,以紫禁城为代表的皇家建筑群达到了集大成的高度。本书详述了宫殿建筑中“殿、楼、阁、亭、斋、轩”等类型的使用规范,以及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色彩(黄色琉璃瓦)、开间数量上的体现。重点解析了清代官式建筑的“样式房”制度,即《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其对全国建筑标准的影响。 第九章:江南园林:文人审美的极致表达 与宏大叙事的皇家建筑相对,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将写意山水引入人工空间。本章深入探讨了借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分析了叠山理水、花窗格门的设计如何追求“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趣”,展现了中国建筑对意境营造的极致追求。 结语:木构体系的终章与历史回响 本书最后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核心——以榫卯连接的木构架体系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在抗震性、可塑性上的优势,同时也探讨了清末以来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引入后,传统建筑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与终结。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学术路径,去理解这些流淌着历史血液的木石结构,如何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物质文明史篇章。 --- 本书特色: 脉络清晰: 严格按照历史分期,结构完整,便于学习和研究。 实例精选: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进行深入的图解分析。 技术与文化并重: 不仅描述“是什么样”,更探究“为什么是这样”。 严谨的学术态度: 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与前沿的建筑史研究成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正在啃一本关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学术专著,里头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学概念,对我这种偏爱逻辑推演的人来说,简直是精神食粮。我常常需要拿出草稿纸,一步一步地推导那些公式的演变过程,确保每一个变量的定义和边界条件都被牢牢掌握。最有趣的是,书里用蝴蝶效应的理论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不可预测性,这种跨学科的类比,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框架。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还去旁听了几次大学里关于混沌理论的公开课,虽然很多术语还需要反复查阅,但那种智力上的挑战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我最近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电影运动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探讨后现代叙事结构的独立制作。我找来了一批当时非常小众的欧洲艺术电影,它们的剪辑手法极其跳跃,对白也充满了隐喻和解构意味。我发现,要真正理解这些电影,不能指望传统的剧情梳理,而必须沉浸到那种碎片化的视觉体验中去,去感受导演试图打破的传统边界。我甚至在网上论坛上与一些同好交流,讨论某部电影中某个镜头是如何致敬早期表现主义的。那种挖掘深层含义、试图重建文本联系的过程,比看一部好莱坞大片要有意思得多。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的阅读偏好完全转向了关于古老手工艺的复兴与传承。我正在读一本关于日本传统漆器制作工艺的深度报道集,书中详尽描述了从采集生漆到最后打磨抛光的每一个细微步骤,简直是一部视觉和触觉的双重盛宴。我被那种对细节的偏执所震撼,一件作品往往需要耗费匠人好几年的心血。我甚至尝试着去了解一下不同地区气候对漆液凝固的影响,还特地去淘了一些相关的工具书,尽管我并没有真的打算自己动手制作,但光是阅读这些描述,就能感受到那种代代相传的匠心和技艺的厚重感。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案头伴侣”,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一些历史上的法律条文变迁,特别是那些涉及古代官僚体系内部监督机制的记载。我发现,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文书,能更深刻地理解权力制衡的复杂性。比如,宋代对官员的弹劾制度,以及明清时期厂卫制度的演变,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权力滥用的警惕。我经常翻阅一些关于古代法制思想的专著,试图从中梳理出一些影响后世的脉络。有时候,我会为了一个拗口的古文词汇,在图书馆里耗费一下午,只为确保理解的准确性。那份探究古籍的乐趣,是任何现代快餐式阅读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的丛书,每一册都配有高清的画作复制品,简直让人流连忘返。我特别喜欢研究达芬奇的解剖学手稿,那种将科学观察与艺术表达完美结合的尝试,令人叹为观止。我甚至开始尝试临摹一些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细节,虽然只是在橡皮泥上比划,但那种对手部结构和肌肉张力的体会,确实让我对方圆几尺的艺术作品有了更深的敬意。我常常会花大量时间在博物馆的虚拟导览上,对比不同画派的色彩运用和构图逻辑,试图捕捉到创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枯燥的文字描述来得生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