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定价:20.00元
作者:(元)鲜于枢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46100029
字数:
页码:2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行书简言之是在楷书的基础加以小的变化,书写起来很简便的书体,故而与楷书相间流行开来。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象草书那样难写难认,又不象楷书那样严谨端庄。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构。总之它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
目录
作者介绍
鲜于枢(1254-32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元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旸(今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曾任浙束都省史掾。大德六年(1302年)任太常典簿。早岁学书,未能如古人,偶于野中见二人挽车淖泥中,顿有所悟。他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一绝。它并非采用线性的叙事方式,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多条时间线和视角,信息量巨大,但组织得井井有条。初读可能会觉得有些跳跃,需要集中精神去梳理人物脉络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但这正是其魅力所在——它要求读者积极参与到文本的建构过程中去。每当以为自己把握了全局时,作者总能抛出一个新的线索,将原有的认知颠覆。这种“解谜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满足了我探索欲。更值得称道的是,尽管情节复杂,但核心的情感主线始终清晰可见,使得我们在复杂的结构中也抓住了不变的灵魂。对于那些喜欢深度思考和反复品味文本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需要耐心挖掘的宝藏。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感受上来说,这部作品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充实感。它没有迎合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而是扎扎实实地构建了一个属于它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立体,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都有其复杂性和局限性,这使得故事更贴近真实的人生。作者在探讨宏大命题的同时,从未忘记关注个体命运的微小波澜,这种由大到小的视角切换,处理得十分圆融。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拓宽了不少,对一些历史背景下的个体抉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一本值得被珍藏并时常翻阅的书籍,它提供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思考世界的角度。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题材和年代背景都比较遥远。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语言功力深厚,却又不落入故作高深的窠臼。他的文字如同流水般自然流畅,即使是涉及复杂哲理或历史典故的地方,也能用一种非常巧妙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中间的平衡拿捏得极好,既保持了内容的深度和厚重感,又确保了普通读者能够跟进。书中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讽刺,犀利而不失温度,展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读到那些描绘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段落时,我几度哽咽,那种真挚的同情和不平之气,透过纸页扑面而来,让人感同身受。这是一部有力量、有温度的文字结晶。
评分这部作品的笔触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仿佛拥有洞察人心的魔力,将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微妙的情感波动时,那种克制而又深沉的表达方式,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能感受到文字背后人物的呼吸。书中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不失细腻的铺垫,每一次转折都恰到好处地扣人心弦。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和氛围的营造,那些景物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更是烘托人物心境的绝佳载体。读完合卷,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也一同经历了书中所述的种种际遇,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实属难得。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的命题,带来的启发是多方面的,绝非一蹴而就就能消化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里的某些章节,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才真正领会其中三昧。它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但绝非老生常谈的重复。作者似乎总能在看似寻常的语句中,嵌入一句石破天惊的议论,或是描绘出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那些对话的张力尤其突出,字里行间充满了未尽之意,很多时候,沉默比言语更有力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作者选择这个词汇而非另一个的原因,这种对文字的精雕细琢,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素养。它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微涩,但回味悠长,越品越觉醇厚甘美,让人不得不为作者那份匠心独运所折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