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五金手册 现代五金产品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五金机械工具书 机械工程专业参考教程 五金工具手册大全

实用五金手册 现代五金产品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五金机械工具书 机械工程专业参考教程 五金工具手册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社 编
图书标签:
  • 五金工具
  • 机械工程
  • 实用手册
  • 工具书
  • 五金机械
  • 现代五金
  • 工程参考
  • 技术指南
  • DIY工具
  • 五金大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流砥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工社2
ISBN:9787122157089
商品编码:28418009832
丛书名: 实用五金手册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实用五金手册 
作 者:  《实用五金手册》编委会 
定价:  89.00
ISBN号:  9787122157089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32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5-1
印刷日期:  2013-5-1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实用五金手册》是一部介绍现代五金产品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通用配件、五金工具、建筑五金共4篇24章。《实用五金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五金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用途,并归纳了新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标准,内容采用表格形式合理编排,查阅方便,以现行有效的新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为基础,数据准确可靠。
《实用五金手册》可供从事五金生产、设计、销售、采购、使用等方面工作的读者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还可供普通家庭用户选用。
作者介绍
 
目录
第1篇 金属材料 
第1章 金属材料基本知识 
1.1 金属材料的分类 
1.1.1 生铁 
1.1.2 铁合金 
1.1.3 铸铁 
1.1.4 钢 
1.1.5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1.2 金属材料的性能 
1.2.1 物理性能 
1.2.2 化学性能 
1.2.3 力学性能 
1.2.4 工艺性能 
1.3 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1.3.1 总则 
1.3.2 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1.3.3 钢铁产品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1.3.4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1.3.5 进口金属材料证明书中常用英、俄文用词与中文对照 
1.3.6 钢产品新的标记代号 
1.3.7 国内外常用钢号对照 
1.3.8 国内外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对照表 
1.4 钢铁的涂色标记 
1.5 钢材断面积和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1.6 钢材的火花鉴别 
1.7 金属热处理与表面保护 
1.7.1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与代号 
1.7.2 常用热处理方法、目的和应用 
1.7.3 常用钢的热处理 
1.7.4 不锈钢、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的热处理 
1.7.5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第2章 常用钢材 
2.1 型钢 
2.1.1 热轧钢棒 
2.1.2 热轧型钢 
2.1.3 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 
2.1.4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 
2.1.5 冷弯型钢 
2.1.6 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2.2 钢板和钢带 
2.2.1 钢板(钢带)理论重量 
2.2.2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及允许偏差 
2.2.3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2.2.4 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2.2.5 合金结构钢薄钢板 
2.2.6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2.2.7 冷轧电镀锡钢板及钢带 
2.2.8 热镀铅锡合金碳素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2.2.9 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电工钢带(片) 
2.2.10 搪瓷用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2.2.11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及允许偏差 
2.2.12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2.2.1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带 
2.2.14 热轧花纹钢板和钢带 
2.2.15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2.2.16 耐热钢钢板和钢带 
2.2.17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2.2.18 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2.2.19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 
2.2.20 冷弯波形钢板 
2.3 钢管 
2.3.1 无缝钢管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2.3.2 结构用无缝钢管 
2.3.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2.3.4 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 
2.3.5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2.3.6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2.3.7 双焊缝冷弯方形及矩形钢管 
2.3.8 直缝电焊钢管 
2.3.9 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 
2.4 钢丝、钢筋 
2.4.1 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六角钢丝 
2.4.2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2.4.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2.4.4 热轧盘条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2.4.5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2.4.6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2.4.7 热轧光圆钢筋 
2.4.8 热轧带肋钢筋 
2.4.9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2.4.1 0冷轧带肋钢筋 
2.4.1 1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2.5 钢丝绳 

第3章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 
3.1 型材 
3.1.1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3.1.2 铝合金建筑型材 
3.2 板材和带材 
3.2.1 一般用途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 
3.2.2 铜及铜合金板材 
3.2.3 铜及铜合金带材 
3.2.4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3.2.5 铝及铝合金波纹板 
3.2.6 铝及铝合金压型板 
3.2.7 镁及镁合金板、带 
3.2.8 镍及镍合金板 
3.2.9 钛及钛合金板材 
3.3 管材 
3.3.1 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 
3.3.2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无缝圆管 
3.3.3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 
3.3.4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3.3.5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 
3.3.6 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 
3.3.7 铜及铜合金毛细管 
3.3.8 铜及铜合金散热扁管 
3.3.9 铜及铜合金波导管 
3.4 棒材 
3.4.1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 
3.4.2 铜及铜合金挤制棒 
3.4.3 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 
3.5 线材 
3.5.1 铝及铝合金拉制圆线材 
3.5.2 电工圆铝线 
3.5.3 电工圆铜线 
3.5.4 铜及铜合金线材 

第2篇 通用配件 
第4章 连接件 
4.1 螺栓和螺柱 
4.1.1 螺栓、螺柱的类型、规格、特点和用途 
4.1.2 六角头螺栓 C级与六角头螺栓 全螺纹�睠级 
4.1.3 六角头螺栓 A级和B级与六角头螺栓 全螺纹 A级和B级 
4.1.4 六角头螺栓 细牙 A级和B级与六角头螺栓 细牙 全螺纹 A级和B级 
4.1.5 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 A级和B级 
4.1.6 B级细杆六角头螺栓 
4.1.7 方颈螺栓 
4.1.8 带榫螺栓 
4.1.9 T形槽用螺栓 
4.1.10 活节螺栓 
4.1.11 手工焊用焊接螺柱 
4.1.12 地脚螺栓 
4.1.13 方头螺栓 
4.1.14 双头螺栓 
4.2 螺钉 
4.2.1 螺钉的类型、特点和用途 
4.2.2 普通螺钉 
4.2.3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4.2.4 十字槽普通螺钉 
4.2.5 紧定螺钉 
4.2.6 大圆柱头螺钉 
4.2.7 滚花螺钉 
4.2.8 吊环螺钉 
4.2.9 自攻螺钉 
4.2.1 0自钻自攻螺钉 
4.3 螺母 
4.3.1 螺母的类型、特点和用途 
4.3.2 六角螺母和六角开槽螺母 
4.3.3 小六角特扁细牙螺母 
4.3.4 圆螺母和小圆螺母 
4.3.5 方螺母 
4.3.6 蝶形螺母 
4.3.7 盖形螺母 
4.3.8 滚花螺母 
4.4 垫圈与挡圈 
4.4.1 垫圈与挡圈的类型、特点和用途 
4.4.2 垫圈 
4.4.3 开口垫圈 
4.4.4 弹簧垫圈 
4.4.5 弹性垫圈 
4.4.6 圆螺母用止动垫圈 
4.4.7 止动垫圈 
4.4.8 弹性挡圈 
4.4.9 紧固轴端挡圈 
4.4.10 轴肩挡圈 
4.4.11 开口挡圈 
4.4.12 锁紧挡圈 
4.5 铆钉 
4.5.1 常用铆钉的型式和用途 
4.5.2 沉头铆钉 
4.5.3 圆头铆钉 
4.5.4 平头铆钉 
4.5.5 空心铆钉 
4.5.6 锥头铆钉 
4.5.7 无头铆钉 
4.5.8 抽芯铆钉 
4.5.9 标牌铆钉 
4.6 销 
4.6.1 常用销的类型、特点和用途 
4.6.2 圆柱销 
4.6.3 弹性圆柱销 
4.6.4 圆锥销 
4.6.5 螺尾圆锥销 
4.6.6 开口销 
4.6.7 销轴 
4.7 键 
4.7.1 普通平键 
4.7.2 导向平键 
4.7.3 半圆键 
4.7.4 楔键 

第5章 弹簧 
5.1 圆柱螺旋弹簧尺寸系列 
5.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5.3 普通圆柱螺旋拉伸弹簧 
5.4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 
5.5 碟形弹簧 

第6章 传动件 
6.1 传动带 
6.1.1 传动带的类型、特点和用途 
6.1.2 平型传动带 
6.1.3 普通V带和窄V带 
6.1.4 联组V带 
6.1.5 工业用多楔带 
6.1.6 梯形齿同步带 
6.1.7 双面V带 
6.1.8 机用皮带扣 
6.2 链传动 
6.2.1 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 
6.2.2 S型和C型钢制滚子链 
6.2.3 齿形链 
6.2.4 输送链 
6.2.5 重载传动用弯板滚子链 
6.2.6 输送用模锻易拆链 
6.2.7 输送用平顶链 
6.2.8 滑片式无级变速链 

第7章 支承件 
7.1 滚动轴承 
7.1.1 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主要性能和特点 
7.1.2 常用滚动轴承 
7.2 滑动轴承 
7.2.1 轴套 
7.2.2 滑动轴承座 

第8章 操作件 
8.1 手柄 
8.1.1 手柄 
8.1.2 转动小手柄 
8.1.3 转动手柄 
8.1.4 球头手柄 
8.1.5 曲面手柄 
8.2 手柄球 
8.2.1 手柄球 
8.2.2 手柄套 
8.2.3 椭圆手柄套 
8.2.4 长手柄套 
8.2.5 手柄杆 
8.3 手柄座 
8.3.1 手柄座 
8.3.2 锁紧手柄座 
8.3.3 圆盘手柄座 
8.3.4 定位手柄座 
8.4 手轮 
8.4.1 小波纹手轮 
8.4.2 小手轮 
8.4.3 手轮 
8.4.4 波纹手轮 
8.5 把手 
8.5.1 把手 
8.5.2 压花把手 
8.5.3 十字把手 
8.5.4 星形把手 
8.5.5 T形把手 
8.5.6 方形把手 
8.5.7 三角箭形把手 
8.6 嵌套 

第9章 密封件 
9.1 毡圈油封 
9.2 O形橡胶密封圈 
9.3 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9.4 VD型橡胶密封圈 

第3篇 五金工具 
第10章 手工工具 
10.1 钳类 
10.1.1 钢丝钳 
10.1.2 鲤鱼钳 
10.1.3 尖嘴钳 
10.1.4 弯嘴钳(弯头钳) 
10.1.5 扁嘴钳 
10.1.6 圆嘴钳 
10.1.7 鸭嘴钳 
10.1.8 斜嘴钳 
10.1.9 挡圈钳 
10.1.10 大力钳 
10.1.11 胡桃钳 
10.1.12 断线钳 
10.1.13 鹰嘴断线钳 
10.1.14 铅印钳 
10.1.15 羊角启钉钳 
10.1.16 开箱钳 
10.1.17 多用钳 
10.1.18 钟表钳 
10.1.19 扎线钳 
10.1.20 自行车钳 
10.1.21 鞋工钳 
10.1.22 铆钉钳 
10.1.23旋转式打孔钳 
10.2 扳手类 
10.2.1 双头扳手 
10.2.2 单头扳手 
10.2.3 双头梅花扳手 
10.2.4 单头梅花扳手 
10.2.5 敲击扳手 
10.2.6 敲击梅花扳手 
10.2.7 两用扳手 
10.2.8 套筒扳手 
10.2.9 套筒扳手套筒 
10.2.10 手动套筒扳手附件 
10.2.11 十字柄套筒扳手 
10.2.12 活扳手 
10.2.13 调节扳手 
10.2.14 自行车扳手 
10.2.15 内六角扳手 
10.2.16 内六角花形扳手 
10.2.17 钩形扳手 
10.2.18 双向棘轮扭力扳手 
10.2.19 增力扳手 
10.2.20 管活两用扳手 
10.3 旋具类 
10.3.1 一字形螺钉旋具 
10.3.2 十字形螺钉旋具 
10.3.3 螺旋棘轮螺钉旋具 
10.3.4 夹柄螺钉旋具 
10.3.5 多用螺钉旋具 
10.3.6 快速多用途螺钉旋具 
10.3.7 钟表螺钉旋具 
10.4 手锤、斧子、冲子类 
10.4.1 手锤类 
10.4.2 斧子类 
10.4.3 冲子类 

第11章 钳工工具 
11.1 虎钳类 
11.1.1 普通台虎钳 
11.1.2 多用台虎钳 
11.1.3 桌虎钳 
11.1.4 手虎钳 
11.2 锉刀类 
11.2.1 钳工锉 
11.2.2 锯锉 
11.2.3 整型锉 
11.2.4 异型锉 
11.2.5 钟表锉 
11.2.6 电镀超硬磨料什锦锉 
11.2.7 刀锉 
11.2.8 锡锉 
11.2.9 铝锉 
11.3 锯条类 
11.3.1 钢锯架 
11.3.2 手用钢锯条 
11.3.3 机用钢锯条 
11.4 手钻类 
11.4.1 手扳钻 
11.4.2 手摇钻 
11.5 划线工具 
11.5.1 划线规 
11.5.2 划规 
11.5.3 长划规 
11.5.4 划线盘 
11.5.5 划针盘 
11.6 其他类 
11.6.1 丝锥扳手 
11.6.2 圆牙扳手 
11.6.3 钢号码 
11.6.4 钢字码 
11.6.5 螺栓取出器 
11.6.6 手动拉铆枪 
11.6.7 刮刀 
11.6.8 弓形夹 
11.6.9 拉马 

第12章 管工工具 
12.1 管子台虎钳 
12.2 C形管子台虎钳 
12.3 水泵钳 
12.4 管子钳 
12.5 自紧式管子钳 
12.6 快速管子扳手 
12.7 链条管子扳手 
12.8 管子割刀 
12.9 胀管器 
12.1 0弯管机 
12.1 1管螺纹铰板 
12.1 2轻、小型管螺纹铰板 
12.1 3电线管螺纹铰板及板牙 

第13章 电工工具 
13.1 钳类工具 
13.1.1 紧线钳 
13.1.2 剥线钳 
13.1.3 冷轧线钳 
13.1.4 手动机械压线钳 
13.1.5 顶切钳 
13.1.6 电信夹扭钳 
13.1.7 电信剪切钳 
13.1.8 电缆剪 
13.2 其他电工工具 
13.2.1 电工刀 
13.2.2 电烙铁 
13.2.3 测电器 

第14章 电动工具 
14.1 电钻 
14.2 冲击电钻 
14.3 电锤 
14.4 电动螺丝刀 
14.5 电圆锯 
14.6 曲线锯 
14.7 电动刀锯 
14.8 电动冲击扳手 
14.9 电剪刀 
14.10 落地砂轮机 
14.11 台式砂轮机 
14.12 轻型台式砂轮机 
14.13 角向磨光机 
14.14 直向砂轮机 
14.15 平板砂光机 

第15章 气动工具 
15.1 金属切削类 
15.1.1 气钻 
15.1.2 中型气钻 
15.1.3 弯角气钻 
15.1.4 气剪刀 
15.1.5 气冲剪 
15.1.6 气动锯 
15.1.7 气动截断机 
15.1.8 气动手持式切割机 
15.2 砂磨类 
15.2.1 砂轮机 
15.2.2 直柄式气动砂轮机 
15.2.3 角式气动砂轮机 
15.2.4 气动模具磨 
15.2.5 掌上型砂磨机 
15.2.6 气动抛光机 
15.3 装配作业类 
15.3.1 冲击式气扳机 
15.3.2 气扳机 
15.3.3 中型气扳机 
15.3.4 定扭矩气扳机 
15.3.5 高转速气扳机 
15.3.6 气动棘轮扳手 
15.3.7 气动扳手 
15.3.8 纯扭式气动螺丝刀 
15.3.9 气动拉铆枪 
15.3.10 气动转盘射钉枪 
15.3.11 码钉射钉枪 
15.3.12 圆头钉射钉枪 
15.3.13 T形射钉枪 
15.3.14 气动打钉机 

第16章 木工工具 
16.1 木工锯条 
16.2 木工绕锯 
16.3 木工带锯 
16.4 木工圆锯片 
16.5 木工硬质合金圆锯片 
16.6 钢丝锯 
16.7 伐木锯条 
16.8 手板锯 
16.9 鸡尾锯 
16.10 夹背锯 
16.11 正锯器 
16.12 刨台及刨刀 
16.13 盖铁 
16.14 绕刨和绕刨刃 
16.15 木工凿 
16.16 木工锉 
16.17 木工钻 
16.18 弓摇钻 
16.19 木工台虎钳 
16.20 木工夹 
16.21 木工机用直刃刨刀 
16.22 木工方凿钻 

第17章 测量工具 
17.1 尺类 
17.1.1 金属直尺 
17.1.2 钢卷尺 
17.1.3 纤维卷尺 
17.2 卡钳类 
17.2.1 内卡钳和外卡钳 
17.2.2 弹簧卡钳 
17.3 卡尺类 
17.3.1 游标、带表和数显卡尺 
17.3.2 游标、带表和数显深度卡尺及游标、带表和数显高度卡尺 
17.3.3 游标、带表和数显齿厚卡尺 
17.3.4 万能角度尺 
17.4 千分尺类 
17.4.1 外径千分尺 
17.4.2 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 
17.4.3 两点内径千分尺 
17.4.4 三爪内径千分尺 
17.4.5 深度千分尺 
17.4.6 壁厚千分尺 
17.4.7 螺纹千分尺 
17.4.8 尖头千分尺 
17.4.9 公法线千分尺 
17.4.10 杠杆千分尺 
17.4.11 带计数器千分尺 
17.4.12 内测千分尺 
17.4.13 板厚百分尺 
17.5 仪表类 
17.5.1 指示表 
17.5.2 杠杆指示表 
17.5.3 内径指示表 
17.5.4 涨簧式内径百分表 
17.5.5 电子数显指示表 
17.5.6 万能表座 
17.5.7 磁性表座 
17.6 量规 
17.6.1 量块 
17.6.2 塞尺 
17.6.3 角度块规 
17.6.4 螺纹规 
17.6.5 半径样板 
17.6.6 正弦规 
17.6.7 硬质合金塞规 
17.6.8 螺纹塞规 
17.6.9 螺纹环规 
17.6.10 莫氏和公制圆锥量规 
17.6.1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17.6.12 方规 
17.6.13 量针 
17.6.14 测厚规 
17.6.15 带表卡规 
17.6.16 扭簧比较仪 
17.6.17 齿轮测量中心 
17.7 角尺、平板、角铁 
17.7.1 刀口形直尺 
17.7.2 直角尺 
17.7.3 铸铁角尺 
17.7.4 三角铁 
17.7.5 铸铁平板、岩石平板 
17.8 水平仪、水平尺 
17.8.1 光学平直仪 
17.8.2 合像水平仪 
17.8.3 框式水平仪和条式水平仪 
17.8.4 电子水平仪 
17.8.5 水平尺 
17.8.6 建筑用电子水平尺 

第18章 切削工具 
18.1 车刀类 
18.1.1 高速钢车刀条 
18.1.2 硬质合金焊接车刀片 
18.1.3 硬质合金焊接刀片 
18.1.4 硬质合金焊接车刀 
18.1.5 机夹车刀 
18.1.6 可转位车刀 
18.2 钻头类 
18.2.1 直柄麻花钻 
18.2.2 锥柄麻花钻 
18.2.3 硬质合金直柄麻花钻 
18.2.4 硬质合金锥柄钻头 
18.2.5 中心钻 
18.2.6 扩孔钻 
18.2.7 锥面锪钻 
18.2.8 开孔钻 
18.2.9 冲击钻头 
18.2.10 电锤钻头 
18.3 铰削工具 
18.3.1 直柄手用铰刀 
18.3.2 可调节手用铰刀 
18.3.3 机用铰刀 
18.3.4 莫氏圆锥和米制圆锥铰刀 
18.3.5 1∶50锥度销子铰刀 
18.3.6 锥柄1∶16圆锥管螺纹锥孔铰刀 
18.4 铣刀类 
18.4.1 直柄立铣刀 
18.4.2 莫氏锥柄立铣刀 
18.4.3 7/24锥柄立铣刀 
18.4.4 套式立铣刀 
18.4.5 圆柱形铣刀 
18.4.6 三面刃铣刀 
18.4.7 锯片铣刀 
18.4.8 键槽铣刀 
18.4.9 切口铣刀 
18.4.10 半圆铣刀 
18.5 齿轮刀具 
18.5.1 齿轮滚刀 
18.5.2 直齿插齿刀、小模数直齿插齿刀 
18.5.3 盘形剃齿刀 
18.5.4 齿轮铣刀 
18.6 螺纹加工工具 
18.6.1 机用和手用丝锥 
18.6.2 细长柄机用丝锥 
18.6.3 螺旋槽丝锥 
18.6.4 螺母丝锥 
18.6.5 管螺纹丝锥 
18.6.6 圆板牙 
18.6.7 管螺纹板牙 
18.6.8 滚丝轮 
18.6.9 搓丝板 
18.6.1 0滚花刀 
18.7 磨具类 
18.7.1 磨具特征和标记 
18.7.2 砂轮 
18.7.3 磨头 
18.7.4 磨石 
18.7.5 砂瓦 
18.7.6 砂布、砂纸 
18.7.7 米机砂 
18.7.8 磨光砂 
18.7.9 砂轮整形刀 
18.7.10 金刚石砂轮整形刀 
18.7.11 金刚石片状砂轮修整器 

第19章 起重及液压工具 
19.1 千斤顶 
19.1.1 千斤顶尺寸 
19.1.2 活头千斤顶尺寸 
19.1.3 螺旋千斤顶 
19.1.4 油压千斤顶 
19.1.5 车库用油压千斤顶 
19.1.6 齿条千斤顶 
19.1.7 分离式液压起顶机 
19.1.8 滚轮卧式千斤顶 
19.2 葫芦 
19.2.1 手拉葫芦 
19.2.2 环链手扳葫芦 
19.3 滑车 
19.3.1 吊滑车 
19.3.2 起重滑车 
19.4 液压工具 
19.4.1 分离式液压拉模器(三爪液压拉模器) 
19.4.2 液压弯管机 
19.4.3 液压钢丝切断器 
19.4.4 液压扭矩扳手 
19.4.5 液压钳 

第20章 焊接器材 
20.1 焊割工具 
20.1.1 射吸式焊炬 
20.1.2 射吸式割炬 
20.1.3 射吸式焊割两用炬 
20.1.4 等压式焊炬 
20.1.5 等压式割炬 
20.1.6 等压式焊割两用炬 
20.1.7 等压式割嘴(GO02型) 
20.1.8 快速割嘴 
20.1.9 金属粉末喷焊炬 
20.1.1 0金属粉末喷焊喷涂两用炬 
20.2 焊、割器具及用具 
20.2.1 氧气瓶 
20.2.2 溶解乙炔气瓶 
20.2.3 氧、乙炔减压器 
20.2.4 气焊眼镜 
20.2.5 焊接面罩 
20.2.6 焊接滤光片 
20.2.7 电焊钳 
20.2.8 电焊手套及脚套 

第21章 其他类工具 
21.1 钢丝刷 
21.2 平口式油灰刀 
21.3 方形油灰刀 
21.4 羊毛排笔 
21.5 漆刷 
21.6 喷灯 
21.7 喷漆枪 
21.8 喷笔 
21.9 钢丝打包机 
21.10 钢带打包机 
21.11 纸塑带打包机 
21.12 手摇油泵 
21.13 油壶 
21.14 衡器 
21.14.1 弹簧度盘秤 
21.14.2 非自行指示秤 
21.14.3 非自行指示轨道衡(轻轨衡) 
21.14.4 固定式电子衡器 
21.14.5 电子吊秤 
21.14.6 电子台案秤 
21.15 切割工具 
21.15.1 石材切割机 
21.15.2 电火花线切割机(往复走丝型) 
21.15.3 汽油切割机 
21.15.4 超高压水切割机 
21.15.5 等离子弧切割机 
21.15.6 型材切割机 
21.15.7 美工刀 
21.15.8 多用刀 
21.15.9 金刚石玻璃刀 
21.15.10 玻璃管割刀 
21.15.11 圆镜机 
21.15.12 圆规刀 

第4篇 建筑五金 
第22章 门窗五金 
22.1 建筑门窗五金件通用要求 
22.2 执手 
22.2.1 传动机构用执手的技术指标 
22.2.2 旋压执手的技术指标 
22.2.3 铝合金门窗执手 
22.2.4 铝合金门窗拉手 
22.3 合页(铰链) 
22.3.1 合页(铰链)的技术指标 
22.3.2 普通型合页 
22.3.3 轻型合页 
22.3.4 抽芯型合页 
22.3.5 H型合页 
22.3.6 T型合页 
22.3.7 双袖型合页 
22.3.8 弹簧合页 
22.4 锁闭器 
22.4.1 传动锁闭器的技术指标 
22.4.2 单点锁闭器的技术指标 
22.4.3 多点锁闭器的技术指标 
22.4.4 闭门器 
22.5 滑撑 
22.5.1 滑撑的技术指标 
22.5.2 铝合金窗不锈钢滑撑 
22.6 撑挡 
22.6.1 撑挡的技术指标 
22.6.2 铝合金窗撑挡规格 
22.7 滑轮 
22.7.1 滑轮的技术指标 
22.7.2 推拉铝合金门窗用滑轮规格 
22.8 插销 
22.8.1 插销的技术指标 
22.8.2 铝合金门插销规格 
22.9 门锁 
22.9.1 外装门锁 
22.9.2 弹子插芯门锁 
22.9.3 球形门锁 
22.9.4 叶片插芯门锁 
22.9.5 铝合金门锁 
22.9.6 铝合金窗锁 
22.10 建筑门窗用通风器 

第23章 金属网和钉 
23.1 金属网 
23.1.1 窗纱 
23.1.2 钢丝方孔网 
23.1.3 钢丝六角网 
23.1.4 钢丝波纹方孔网 
23.1.5 铜丝编织方孔网 
23.2 金属板网 
23.2.1 钢板网 
23.2.2 镀锌电焊网 
23.3 一般用途圆钢钉 
23.4 射钉 
23.4.1 射钉 
23.4.2 射钉弹 

第24章 水暖器材、卫生洁具配件 
24.1 阀门 
24.1.1 铁制和铜制螺纹连接阀门 
24.1.2 卫生洁具及暖气管道用直角阀 
24.2 水嘴 
24.2.1 陶瓷片密封水嘴 
24.2.2 面盆水嘴 
24.2.3 浴盆及淋浴水嘴 
24.3 温控水嘴 
24.4 卫生洁具排水配件 
24.5 便器水箱配件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金属加工工艺集成》 精要摘要 《金属加工工艺集成》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金属加工领域核心技术与实践的权威参考指南。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从材料选择、预处理到各类精密加工方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设备配置、质量控制及安全规范,旨在为机械制造、金属材料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仪器生产等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技术支撑。 内容构成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力求覆盖金属加工的广阔天地: 第一章 金属材料基础及选择 本章将全面介绍各类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鉴别方法。重点包括: 黑色金属: 碳素钢(不同碳含量钢的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合金钢(合金元素的作用、常见合金钢的分类与应用,如不锈钢、工具钢、高速钢等)、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白口铸铁等的组织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铝及其合金(牌号、性能、加工特点)、铜及其合金(黄铜、青铜、紫铜的性能与应用)、钛及其合金(高比强度、耐腐蚀性)、镁合金(轻质高强)等。 稀有金属及贵金属: 钨、钼、镍、钴、金、银等及其合金在特殊领域的应用。 材料性能表征: 介绍硬度、强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等关键力学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 材料选择原则: 结合零件的功能要求、工作环境、生产成本等因素,提供科学合理的材料选择指导。 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预处理与成形 本章聚焦于为后续精密加工奠定基础的各类预处理工艺,内容涵盖: 热处理工艺: 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消除应力退火)的原理、目的、工艺参数及设备。 正火的原理、目的、工艺参数及设备。 淬火(油淬、水淬、盐浴淬火、高频感应淬火)的原理、冷却介质的选择、淬火介质的性能要求、淬火变形与开裂的预防。 回火(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的原理、目的、工艺参数及回火脆性。 表面热处理(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碳淬火)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及应用。 调质处理:原理、工艺流程及应用。 塑性变形加工: 锻造(自由锻、模锻)的原理、工艺、设备、模具设计要点及锻件质量控制。 轧制(热轧、冷轧)的原理、工艺、轧机类型及应用。 挤压(正挤压、反挤压、联合挤压)的原理、工艺、模具设计及应用。 拉伸(冷拉、热拉)的原理、工艺、设备及应用。 弯曲与矫直工艺。 冲压加工:冲裁、弯曲、拉伸、胀形、翻边等工艺的原理、模具设计、设备选择与应用。 第三章 切削加工原理与刀具 本章深入探讨金属切削加工的根本原理,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切削刀具的知识,包括: 切削运动与切削过程: 切削运动的种类(主运动、进给运动、调整运动)、切削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力与切削热的产生与影响。 切削区域的形成与变化: 月牙洼、积屑瘤、后刀面磨损、前刀面磨损(积屑瘤磨损、扩散磨损、粘结磨损)、刀具磨损类型及失效机理。 切削参数的选择: 根据材料性质、刀具材料、机床刚性、表面粗糙度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切削刀具材料: 高速钢(HSS)及其性能特点。 硬质合金(Carbide)的组成、牌号、性能及应用。 陶瓷刀具(Ceramic)的特点、应用及局限性。 立方氮化硼(CBN)与聚晶金刚石(PCD)刀具的超硬性能与特殊应用。 刀具几何参数: 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刀尖圆弧半径等参数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刀具的磨削与刃磨: 刀具磨削设备、磨削工艺、磨削质量控制及刃磨要点。 刀具涂层技术: 介绍TiN、TiCN、TiAlN、DLC等涂层的类型、性能优势及应用。 第四章 车削加工 本章详述车削加工的工艺、设备、刀具及应用,是应用最广泛的切削加工方法之一: 车削加工种类: 外圆车削(纵向车削、横向车削)、端面车削、外圆柱面与端面复合车削、仿形车削、螺纹车削、沟槽车削、滚花等。 普通车床: 结构、功能、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 谢弗尔车床(仪表车床): 精密加工特点及应用。 数控车床(CNC Lathe): 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数控编程基础(G代码、M代码)、坐标系、刀具补偿、宏程序应用。 专用车床: 如曲轴车床、凸轮车床、车削加工中心等。 车削刀具的选择与夹持: 外圆车刀、内圆车刀、偏刀、槽刀、螺纹刀等的选择与安装。 工件的装夹方法: 三爪卡盘、四爪卡盘、顶尖、顶尖套、吸盘、液压卡盘、气动卡盘等。 车削加工质量控制: 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与控制方法。 典型零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如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套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第五章 铣削加工 本章聚焦铣削加工,介绍其工艺原理、设备、刀具及广泛应用: 铣削加工种类: 端面铣削、外圆铣削、成形铣削、沟槽铣削、斜面铣削、齿轮铣削、键槽铣削等。 铣床类型: 卧式铣床:结构、功能、操作要点。 立式铣床:结构、功能、操作要点。 万能铣床:多功能性与应用。 数控铣床(CNC Milling Machine):工作原理、编程基础、三维加工、多轴加工。 落地镗床(Floor Type Boring Mill):大型零件加工。 铣削刀具: 面铣刀、立铣刀、圆柱铣刀、三面刃铣刀、角度铣刀、成形铣刀、T型槽铣刀、齿轮铣刀等。 刀具材料、几何参数的选择。 工件的装夹: 平口钳、分度头、回转工作台、专用夹具等。 铣削加工质量控制: 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垂直度等。 典型零件的铣削工艺分析: 如方块类零件、模架、齿轮等的铣削工艺规程制定。 第六章 钻削、镗削与扩孔 本章系统介绍与孔加工相关的各类工艺: 钻削加工: 钻削原理、钻头种类(麻花钻、中心钻、阶梯钻、硬质合金钻等)。 钻孔工艺参数的选择、钻削精度控制。 多孔零件的钻削顺序与定位。 攻丝与套丝(螺纹孔加工)。 镗削加工: 镗削原理、镗刀种类(粗镗刀、精镗刀、可调镗刀)。 镗床(卧式镗床、立式镗床)的结构与应用。 镗削精度控制、表面粗糙度要求。 孔的精加工与尺寸精度补偿。 扩孔与锪平: 扩孔的目的、扩孔刀具。 锪平(沉头孔)的目的、锪平刀具。 第七章 磨削加工 本章深入探讨磨削加工的原理、设备、磨具及其在实现高精度加工中的作用: 磨削原理与特点: 磨削的本质、磨削过程中的砂轮与工件相对运动、磨削力的作用。 磨削过程中的热效应与表面完整性: 磨削烧伤的形成与预防。 磨削设备: 外圆磨床(万能外圆磨床、专用外圆磨床):结构、操作、应用。 内圆磨床:结构、操作、应用。 平面磨床(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结构、操作、应用。 无心磨床:原理、特点、应用。 工具磨床、坐标磨床。 磨削用砂轮: 砂轮的组成:磨料、结合剂、气孔。 磨料的种类(氧化铝、碳化硅、金刚石、CBN)及其特点。 结合剂的种类(陶瓷结合剂、树脂结合剂、橡胶结合剂)及其性能。 砂轮的粒度、硬度、结构的选择原则。 砂轮的修整与动平衡。 磨削工艺参数: 磨削速度、进给量、磨削深度、纵进给等。 特殊磨削工艺: 珩磨、研磨、抛光、超精加工。 磨削加工质量控制: 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无烧伤、无裂纹)。 第八章 特种加工 本章介绍传统机械加工方法难以实现的加工,或在特殊场合具有优势的加工技术: 电火花加工(EDM): 电火花加工原理(脉冲放电)。 电火花成形加工(EDM)与电火花线切割(WEDM)的原理、设备、电极材料、脉冲参数选择。 电火花加工的应用(模具制造、硬质合金加工)。 激光加工(Laser Machining):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激光打孔的原理、设备、材料适用性。 激光加工的优势(高精度、无接触、热影响区小)。 超声波加工(Ultrasonic Machining): 超声波振动磨料磨损的原理。 设备、应用领域(脆硬材料加工)。 电化学加工(ECM): 电化学腐蚀原理。 设备、电解液、应用(复杂形状零件加工)。 离子束加工、等离子弧加工等。 第九章 测量与检验 本章强调测量与检验在产品质量保证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各类测量工具与方法: 量具与量仪: 通用量具: 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深度尺、百分表、内径百分表、量块、角度尺等的使用与精度要求。 专用量具: 螺纹规、齿轮量规、孔规、键槽规等。 测量方法与技术: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 极限尺寸测量法。 尺寸链的计算与分析。 几何量测量: 平面度、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角度、同轴度、圆跳动、径向圆跳动等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与仪器。 表面粗糙度测量: 表面粗糙度参数(Ra, Rz, Ry等)的含义。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轮廓仪、白光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三坐标测量机(CMM): CMM的结构、工作原理、测量功能。 CMM的应用与编程。 量块的使用与校准。 产品质量检验规程与标准。 第十章 夹具设计与应用 本章阐述夹具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精度、降低劳动强度方面的重要性,并介绍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夹具的作用与分类: 定位夹具、夹紧夹具、装卸夹具、专用夹具、组合夹具等。 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件的原始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装配基准。 定位元件: 定位销、定位块、V型块、角度定位块、可调定位件等。 夹紧元件: 杠杆夹紧、螺旋夹紧、楔形夹紧、液压夹紧、气动夹紧等。 机床夹具的设计原则: 定位准确性、夹紧可靠性、刚性与稳定性、操作方便性、经济性。 典型夹具的设计实例: 车削夹具、铣削夹具、钻削夹具、磨削夹具的设计。 数控机床夹具: 模块化夹具、万能夹具系统。 第十一章 机床维护与故障诊断 本章提供机床日常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用指导: 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清洁、润滑、检查、紧固。 润滑系统: 润滑油的选择、加油点、加油周期。 冷却系统: 冷却液的选择、维护、过滤。 机床的精度检查与调整: 定期对数控机床的导轨、丝杠、主轴等关键部件进行精度检查和调整。 常见机械故障诊断: 主轴异常、进给异常、噪音异常、振动异常等。 故障的初步判断方法。 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驱动故障、伺服故障、PLC故障、系统报警等。 故障代码的含义与查找。 传感器、编码器、驱动器的检查与更换。 安全操作规程: 机床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第十二章 现代制造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章展望金属加工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未来发展方向,帮助读者了解行业前沿: 增材制造(3D打印): 金属3D打印技术(SLM, DMLS, EBM等)的原理、材料、设备及在复杂零件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数字化工厂、柔性制造系统(FMS)、制造执行系统(MES)、物联网(IoT)在金属加工领域的应用。 先进切削技术: 高速切削、硬质材料切削、五轴联动加工、微细加工。 先进材料加工: 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的加工挑战与解决方案。 虚拟仿真与数字孪生: 工艺仿真、产品设计仿真、机床性能仿真。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保型加工技术。 核心价值 《金属加工工艺集成》以其严谨的科学性、系统的全面性、详实的可操作性,成为金属加工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本书不仅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实际应用,通过大量图表、实例和工艺流程图,将复杂的技术原理清晰呈现。读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根据零件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方法,如何优化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加工效果,如何利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机床维护。本书的读者群广泛,从一线技术工人到研发工程师,再到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提升专业技能,推动金属加工技术的进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厚实感十足,翻开第一页,就被那密密麻麻的插图和表格给震撼到了。它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五金百科全书,从最基础的螺丝、螺母、垫圈的种类、规格、材质,到各种复杂的机械连接件、传动件,再到各种切削工具、测量工具、装配工具等等,简直是应有尽有。我是一名初入机械设计领域的菜鸟,平时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陌生的五金件,查阅资料总是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常常因为信息碎片化而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这本手册就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不仅列出了各种五金件的图片和基本参数,更重要的是,它还深入分析了各种五金件的设计原理、选用依据、加工工艺以及常见的失效模式和预防措施。例如,在讲解螺纹连接时,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螺纹(如普通螺纹、梯形螺纹、燕尾螺纹等)的几何特征、强度计算方法,以及在不同载荷和工作环境下的选择原则。还特别提到了防松措施,从简单的垫圈、锁紧螺母,到更复杂的开口销、开槽螺母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图文说明和适用场景分析。这对于我这种缺乏实践经验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而且,书中对于各种测量工具的介绍也非常详尽,从最简单的游标卡尺、千分尺,到更高级的百分表、千分表,再到一些数显测量设备,都配有清晰的实物图和操作步骤,甚至还包括了测量误差的分析和规避方法。这让我对如何精确地测量工件尺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我今后的设计和检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之广、专业性之强,是我在同类书籍中前所未见的。

评分

我必须要为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点个赞!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我时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来支撑我的研究课题。以往我主要依赖于学术论文和一些比较专业的单项技术书籍,但总觉得缺乏一个能够系统性梳理五金产品基础知识的权威参考。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涵盖了市面上常见的五金产品,更深入地探讨了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和工程原理。例如,在介绍各种轴承的类型和选型时,它不仅仅列举了滚珠轴承、滚子轴承、滑块轴承等,还详细分析了不同轴承的承载能力、摩擦系数、寿命计算公式,以及在不同转速、载荷、温度等工况下的适用性。它甚至还探讨了轴承的润滑方式(如油润滑、脂润滑)及其对轴承寿命的影响,以及一些特殊工况下的轴承选择策略。对于一些关键的五金零件,如齿轮、联轴器等,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其传动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材料选择以及常见的加工工艺。这对于我进行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非常有帮助,能够让我更准确地理解这些零部件在整个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而且,书中对于一些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引用也非常到位,这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更高,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绝对不是一本“摆设”的参考书。作为一名有着十年经验的机械维修技师,我平时接触各种各样的五金件和工具,但即便如此,也常常会在一些不太常见的设备或零件上遇到困惑。这本《实用五金手册》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能够迅速地给我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工具选择和使用的指导。举个例子,在处理一些高精度、易损的零部件时,我会非常纠结使用哪种类型的扳手,以及施加多大的力矩才能既保证紧固效果又不损坏零件。这本书里,针对不同类型的螺栓、螺母,提供了详细的力矩计算公式和推荐值,还配有各种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扭力扳手的校准和操作技巧,以及各种防松装置的安装要点。它还对不同材质的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做了详细的阐述,比如在处理易碎的铸铁件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钻头和切削速度,避免崩裂。另外,书中对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在遇到轴承异响时,它会列举出可能的原因,如润滑不良、磨损、安装不当等,并给出相应的检查步骤和维修方法。甚至对于一些罕见的工具或零件,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尺寸、材质和替代品的建议,这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枯燥读物,而是真正能帮助一线操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机械工程教学多年的教师,我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扎实、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我曾阅读过不少五金相关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一样,在内容深度、广度和系统性上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它不仅对基础的五金产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还深入探讨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例如,在讲解材料的疲劳性能时,它会结合S-N曲线、Miner损伤累积定律等理论,并给出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来提高五金件的疲劳寿命。这对于我给学生讲授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课程非常有帮助,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理论支撑。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公式和计算示例,这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行业标准和规范的详细介绍,比如ISO、GB、ANSI等标准在五金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这能够帮助我引导学生建立起严谨的工程思维,理解标准化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专业参考教程,能够为我这样的教学者提供宝贵的教学资源,也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体现在它所包含的知识数量,更在于它所呈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作为一名资深的机械工程师,我经历过无数次的设计挑战,也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五金产品。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仍然被它所展现出的深度和条理性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产品信息,而是系统性地解析了五金产品的设计、制造、选用、检验等全过程。例如,在介绍紧固件的疲劳强度时,它不仅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还深入分析了影响疲劳强度的各种因素,如表面粗糙度、应力集中、材料的内部缺陷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这对于我进行产品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问题来讲解五金产品的应用和选型。这些案例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举一反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的理念的强调,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五金件设计来提升产品的通用性、互换性和可维护性。这对于我今后的产品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维、提升专业素养的宝贵财富。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和信息量,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图书之一。它就像一本“沉睡的巨兽”,蕴藏着海量的五金知识,等待着我去探索和挖掘。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机械设计师,我通常能够独立完成大多数设计任务,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或者在面对一些新兴的材料和工艺时,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本手册就像一位博学的导师,能够随时随地为我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知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连接方式的深入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了螺纹连接、铆接、焊接等,而是深入探讨了各种连接方式的力学性能、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估以及在不同设计场景下的最优选择。例如,在介绍焊接接头时,它会详细分析不同焊接方法的特点(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MIG/MAG焊、TIG焊等),以及各种接头形式(如对接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它甚至还触及到了一些非常前沿的连接技术,比如激光焊接、摩擦搅拌焊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对于我拓展设计思路、提升设计水平非常有启发。此外,书中对于材料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的相关知识也进行了穿插讲解,这使得对于五金产品性能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指导我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

评分

我想说,这本《实用五金手册》简直是一部“黑科技”的百科全书。作为一名对新材料、新工艺充满好奇的机械工程师,我一直在关注行业内的最新动态。这本书的内容,很多都触及到了我感兴趣的领域,而且讲解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金属五金,还涵盖了一些新兴的非金属五金材料,比如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例如,在介绍工程塑料件时,它详细分析了不同塑料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热稳定性以及成型工艺,并列举了它们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这让我对非金属五金件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先进的制造工艺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比如3D打印技术在五金件制造中的应用,以及微纳加工技术在精密五金件生产中的优势。这些内容对于我了解行业前沿技术、探索新的设计和制造方法非常有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高科技五金产品的介绍,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特种合金紧固件,在医疗器械领域使用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等。这些内容让我对五金产品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评分

坦白说,第一次拿到这本《实用五金手册》,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它只是市面上众多“大而全”的工具书之一,内容可能比较表面化。但当我真正翻阅起来,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专业度和细节处理,让我感到惊喜。作为一个在五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销售人员,我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涉及材料、规格、性能、用途等等。以前我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遇到一些特别刁钻的问题,还是会有些吃力。这本手册就成了我的“救星”。它对每一种五金产品的描述都非常详尽,包括其详细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延展性等),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等。例如,在介绍不锈钢紧固件时,它不仅区分了304、316L等常见牌号的化学成分差异,还分析了它们在不同介质(如酸、碱、盐)下的耐腐蚀性能,以及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这对于我向客户推荐最合适的产品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解释产品的优势和局限性,赢得客户的信任。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如电镀、钝化、热处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工艺原理、作用以及对五金产品性能的影响。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让我觉得非常“舒服”。作为一名对机械设计和制造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常常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模型或者修理家里的电器。在这些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关于五金件和工具的问题,而以前我只能通过零散的网络信息来拼凑答案,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它采用了结构化的编排方式,将五金产品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了清晰的划分,比如紧固件、连接件、工具类、测量类等等。每个类别下又细分了更具体的产品类型,并配有高清的实物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每一种五金件时,都会同时给出其标准名称、型号、材质、性能等级、主要用途以及一些关键的设计参数。比如,在介绍不同规格的内六角螺钉时,它不仅给出了直径、长度、螺距等基本尺寸,还标注了它通常使用的材料等级(如8.8级、10.9级等),以及在何种应用场景下选择该规格的螺钉更为合适,甚至还会提及一些配套使用的内六角扳手的尺寸。这种系统性的知识呈现,让我能够快速地建立起对各种五金件的全面认知,避免了以往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关于常用五金工具的选购指南和使用技巧,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手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能够避免购买到不合适的产品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坏。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尽,已经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我是一名热爱DIY的机械爱好者,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儿,但每次都会被五金件的各种规格和参数搞得头晕。这本《实用五金手册》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各种螺栓、螺母、垫圈的完整尺寸规格表,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如公制、英制)的标准差异。这让我能够轻松地找到我需要的零件,并且对它们的尺寸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书中还详细解释了不同五金件的材质、强度等级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比如,在制作一个需要承受一定载荷的结构时,我需要知道选择哪种强度的螺栓,以及搭配何种类型的垫圈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这本书就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导,让我能够避免因为选材不当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它还对各种手动工具和电动工具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介绍各种锯子时,它不仅区分了弓锯、钢锯、往复锯等,还详细说明了不同锯条的材质、齿形以及它们适用的切割材料,让我能够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在使用工具时更加自信和安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