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
| 定价 | 70.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中国)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张勘 沈福来 | |
| 页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030565600 | |
| 科学研究的工具——让研究变得简单 | ||
| 定价 | 65.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中国)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张勘 沈福来 | |
| 页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030566614 | |
内容
本系列书籍初步探索“临床医生科学研究能力均等化”的对策与方法,以期为我国今后临床医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规范化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本《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和第*本《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别是从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和经*案例两个层面,介绍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本书则希望书如其名,把科学研究的核心,进一步萃取和外显,变成一个可视化的、便于研究者取用的工具箱,供读者参考,具体指,在内容上,本书进一步地归纳、提炼和图示化前两本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操作程序),凝练成第1~5章的概念部分与第6~11章的操作部分。概念部分,力求以医学工作者的学科背景所决定的思维习惯,来逐步介绍与科学研究相关的重要概念;对概念的阐述,力求做到讲明底层原理,解释尽量配以图示类比(包括字母和函数式)以求直观明确。操作部分,则采用“全部示意图”的方式,把科学研究的整个思维过程和操作过程进行图示化表达。此外,本书作为三部曲的*后一本,在文末附录中,笔者对整个三部曲的内容结构、操作程序、共同的要素和功能逻辑进行了整体绘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定位、理解和使用本系列书籍。
《科学研究逻辑》这部分内容,我必须说,它是我整个阅读体验中最具启发性的一部分。它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研究陷入了瓶颈,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的逻辑思维出了问题。书中对于因果关系、相关关系、逻辑谬误的辨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审视自己的研究思路,也能够更客观地评价他人的研究。我尤其喜欢作者提出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方法,通过一些小练习,我学会了如何质疑假设,如何寻找证据,如何避免主观臆断。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研究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思维的较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元素,却能一眼抓住我的目光。书脊上的书名字体清晰,三本书的颜色也做了区分,摆放在书架上非常有辨识度。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纸质,厚实而略带韧性,翻阅的时候有一种实在的手感,墨水印刷也十分细腻,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
评分《科学研究的工具》这一册真的是我的救星!我一直觉得科研就是要用到各种高大上的仪器和复杂的软件,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列举了很多我们日常就能接触到、甚至是一些免费的工具,比如一些数据分析的开源软件、文献管理工具、甚至是一些沟通协作平台。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步步地演示了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地整理数据,如何生成图表,如何进行协作。读完之后,我感觉之前那些困扰我的技术难题,似乎都迎刃而解了,做起研究来也变得轻松很多。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从门外汉到半个研究者的蜕变。第一册《科学研究的方法》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并没有高高在上地讲述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设计实验。作者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有些案例我甚至亲身经历过,读起来特别有共鸣。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解读,让我理解了文献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推动自己的思考。
评分总的来说,这套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循序渐进。从方法的宏观指导,到工具的具体运用,再到逻辑的深入剖析,层层递进,让我一步步建立起科学研究的完整框架。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即使是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人,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这套书不仅教我“怎么做”,更教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教材,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平实的语言,把我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