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律翻译的基础知识 第一篇 法律翻译的三条指导原则 第二篇 主要情态动词的作用及其翻译 第三篇 英语法律文本中禁令的表达方式及其翻译第二章 法庭报道的翻译 言 第一篇 “随心所欲的说谎者” 第二篇 差人盯住“谎话王”,官府追陈三亿元 第三篇 以性勒索,获刑四年第三章 司法文书翻译:刑事诉讼文书 言 第一篇 刑事诉讼文件:刑事诉讼过程的翻译 第二篇 刑事诉讼文件:公诉书的翻译 第三篇 刑事诉讼文件:判词的翻译第四章 司法文书翻译:民事诉讼文书 第一篇 民事诉讼文件:传召令的翻译 第二篇 民事诉讼文件:民事判决书的翻译第五章 通用合同条款的翻译(上) 言 第一篇 合同序言(鉴于条款) 第二篇 定义及解释条款第六章 通用合同条款的翻译(中) 第三篇 适用法律和争议的解决 第四篇 完整协议/最终协议第七章 通用合同条款的翻译(下) 第五篇 责任及义务 第六篇 违约责任 第七篇 合同终止参考文献
本书的特色就是,像讲解学生作业那样,向读者讲授法律翻译。先让水准不错的学生试译,或是拿现成的、已经发表的译文来做翻译分析,围绕相关问题对译文进行研讨或精雕细琢,目的只有一个:透彻揭示法律翻译的规律,帮助读者真正掌握法律翻译的要诀。
李克兴: 毕业于浙江大学外语学院,1983年公费赴美留学并于同年获印第安纳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哲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纽约和洛杉矶多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特约法律翻译,承担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多项大型翻译项目。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律翻译、广告翻译及应用翻译理论。已发表专著三部,译著八部,论文40余篇。
后记....................
一个资深译员对翻译策略深入探讨的赞赏 我从事法律翻译工作已有十余年,阅览过市面上形形色色的翻译参考资料,但真正能引发我深度思考的却不多。这本教材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停留在基础的词汇对等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语篇”和“功能性”的层面。例如,在处理涉及管辖权和仲裁条款时,作者对不同司法辖区惯用表达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这对于跨境法律事务的处理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法律等效性”的讨论,这触及了翻译的最高境界——即译文在目标语言的法律体系中是否能产生与原文相同的法律效力。书中对一些经典疑难句的点评,往往能一语中的地指出症结所在,比如在处理被动语态过多的法律文件时,如何巧妙地转换成更符合中文习惯的主动态表达,同时又不失原有的严谨性。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迷茫时为你指明方向,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这本书的深度,足以让有一定基础的译员也能从中汲取养分,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评分对一本侧重实务操作的法律翻译教材的期望与体验 这本书简直是法律翻译学习者的一剂强心针,它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直击实战的核心。我刚开始接触法律翻译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那些拗口的法律术语和复杂的句式结构,读完几遍教材也只是知其大概。直到我开始使用这本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才真正出现。它提供的案例都非常贴近真实的司法实践,无论是合同条款的起草与审核,还是法庭笔录的精准转译,都给出了详尽的剖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展示了“正确”的译文,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某些看似合理的直译在法律语境下会产生偏差,这种“为什么”的解释,远比单纯的“是什么”更有价值。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拆解,我学会了如何在不同法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理解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思维上的微妙差异。对于准备CATTI考试的同行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框架,让我们能够从容应对考试中那些充满陷阱的法律文本。这本书的实用性,是其他许多理论性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跨文化沟通与法律思维培养的启示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认识到法律翻译绝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文化和思维模式的碰撞与融合。书中对一些核心法律概念(如“reasonable doubt”,“due process”)的讲解,远超出了词典层面的解释,而是深入到了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和历史渊源。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开始培养一种“法律人”的敏感性,学会用法律的眼光去看待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例如,在处理保险条款或知识产权转让协议时,那种对未来风险预判和责任界定的严密性,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较少接触到的。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案例故事”,让读者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法律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提升译文的“信、达、雅”中的“信”——即法律上的准确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确实帮助我超越了单纯的语言转换,真正进入了法律翻译的专业殿堂。
评分对排版与学习体验的直观感受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编排结构。清晰的模块划分和合理的留白设计,使得长篇的法律文本分析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很多专业书籍的排版往往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读者的学习体验。案例的呈现方式非常人性化,原文、参考译文以及详细评注部分泾渭分明,便于对照学习。我特别喜欢那种“原文→问题分析→修改建议→最终定稿”的递进式结构,它引导读者一步步跟上作者的思路,而不是直接被结论轰炸。对于自学者而言,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至关重要,它模拟了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散页或字迹模糊的情况。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社在教材制作上的专业态度,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舒适和专注。
评分侧重考试技巧与评分标准的实用指南 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针对CATTI考试的备考。在应试方面,这本书的表现绝对是超乎预期的。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一份详细的“阅卷老师视角”指南。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翻译很到位,但分数却不理想,这本书恰恰揭示了其中的猫腻——评分标准往往倾向于特定的表达习惯和格式规范。书中对“可接受的变体”和“绝对错误”的界定非常清晰,这帮助我迅速校准了自己的翻译方向,避免在一些低级错误上失分。特别是对于时间管理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作者通过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翻译任务。它教会我如何快速识别文本中的“高风险”法律术语,并优先处理这些部分,而不是在次要的修饰语上浪费宝贵时间。对于想高效通过考试的考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策略性和实操性建议,比单纯的词汇积累要有效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