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本信息
书名: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第3版)音标版
原价:25.00元
作者:周叔安 主编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1
ISBN:9787506481793
字数:400000
页码:6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是国内首本按服装部位分类编写的词汇,自2001年5月正式出版以来,为广大读者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为我国的服装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读者好评,迄今为止第1版和第2版已印刷13次,印量达100000册。
本次修订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除了订正原来错误疏漏之处,另在原有词目基础上增加了2500余条,全书共收词约20000条,基本上反映了目前服装词汇的面貌,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查阅需要;二是增加了英文词目的音标,以使读者更加准确地认读,方便读者使用。
文摘
作者介绍
周叔安,1946年生人,老三届高中生,曾在长沙市第一服装厂当工人十多年。1983年被调入湖南省服装工业公,从业务员做起。1986年被借调到北京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工作。1988年被借调到中国服装总公派驻香港工作十二年。现已退休,仍受聘于香港某时装公搞服装外销。自学英语。集二十年的收集整理,编成“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一书。
| ||||||||||||||||||||||||||||||||||||||||||||||||||||||||||||||||||||||||||
我特别关注工具书的内部编排逻辑,因为一套好的分类词汇书,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词条的数量,更在于它们如何被组织和呈现。从初步的翻阅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显示出极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它似乎采用了多维度的交叉检索系统,这对于服装行业这样细分领域众多的学科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它不仅按照基础的“服装类别”进行宏观划分,更深入到“面料特性”、“剪裁工艺”、“历史流派”乃至“国际贸易术语”等多个维度进行细化。这种精细的分类,意味着我不需要在海量的词汇中盲目搜索,而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知识路径快速定位目标术语。我尝试随机抽取了几个我认为比较生僻的专业术语进行测试,发现它们不仅被收录,而且在解释旁还附带了极为详尽的上下文语境或同义词辨析,这对于理解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远超出了普通词典的简单释义范畴,真正做到了“百科全书式”的深度。
评分从使用便捷性的角度来看,这本工具书的索引设计也值得称赞。即便词汇量庞大,一个高效的索引系统也能让查找效率倍增。我检查了它提供的多重索引入口,除了常规的“汉英”、“英汉”主索引外,似乎还设计了一个“主题词/工艺索引”——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创新。这意味着,如果我恰好忘记了某个专业术语的中文或英文表达,但我记得它属于“绗缝工艺”或“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范畴,我可以直接通过主题词找到相关的词汇群。这种以知识网络而非单纯字母顺序组织信息的模式,极大地迎合了专业人士的思维习惯:我们往往是带着一个概念去寻找具体的词汇。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洞察,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随身的、结构化的行业知识库,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知识探索的时间成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采用了简洁而专业的配色方案,深蓝与米白的组合,既显得稳重又不失现代感。字体选择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主书名部分采用了一种清晰易读的衬线字体,而副标题和版本信息则采用了更为现代的无衬线字体,这种设计上的微妙对比,立刻提升了书籍的专业度和档次。装帧质量也十分扎实,纸张的厚度和光洁度都恰到好处,翻阅起来手感顺滑,即便是经常使用也不会轻易出现书页松散或磨损的情况。尤其是考虑到这是一本专业词汇工具书,这种对物理品质的重视,无疑为长时间的查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可以想象,当我在深夜或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使用它时,清晰的排版和高质量的印刷质量会让我感到非常舒适,而不是像一些廉价的工具书那样,让人看了眼睛生疼。整体来看,这本书在外观和手感上,就已经成功地树立了它作为一本权威参考书的形象,这对于一个严肃的学习者来说,是选择工具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它传达出一种“我们是认真的”的态度。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接触中英翻译的从业者,我深知翻译的难点往往在于那些“一词多义”或者“文化特异性”的表达。如果一本词汇书只罗列了字面意思,那它对实际工作帮助有限。而这本书在词条的拓展和例句的选取上,显然进行了大量的本地化和专业化处理。我注意到,许多传统的中文服装术语,不再是简单地对应一个英文单词,而是提供了多个专业场景下的翻译选项,并明确指出了适用范围,比如在描述“廓形”时,它区分了“Silhouette”、“Shape”和“Cut”在高级定制、大众市场和结构设计中的不同侧重。这种对语境的捕捉和精准的语义锁定,极大地减少了翻译过程中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错误。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真正的桥梁,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词汇的对照表,让使用者能够更自信地在专业场合中使用地道、准确的表达。
评分音标系统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衡量一本专业词汇书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对于汉英互译的专业工具书而言,如果英文字词的音标标注存在疏漏或不统一,将严重误导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在口头交流和跨文化沟通中的准确性。我仔细对比了几个具有复杂发音结构的词汇,发现这套音标体系似乎采用了国际通用的IPA(国际音标)标准,并且在处理英式发音(RP)和美式发音(GenAm)的区别上表现得非常审慎。它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音标,而是清晰地区分了两者,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国际业务和文献翻译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令人称赞的是,在部分带有历史渊源的词汇旁,似乎还有关于该词汇在不同年代或不同国家间的发音演变趋势的简要说明,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编者团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这绝不是应付了事地套用现有音标库,而是真正基于语言学和服装专业知识的深度整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