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时代微影:中国角色
定价:88.00元
售价:54.6元,便宜33.4元,折扣62
作者:张晨初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35486523
字数: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江平、孙立平、李开复、崔永元、封新城、袁立联袂推荐
★中国新锐艺术人物、中国新闻油画*一人张晨初震撼视觉作品
★一部视觉当代中国史,以视觉呈现在灵魂深处无声的震撼
★为时代记录当今中国真实而又荒谬、前进而又撕裂、精彩而又复杂的传奇社会
★《中国角色》新浪微博阅读量逾1。1亿
本书试图以一个画家的视点及作品,记录由108位代表性人物组成的当今中国真实而又荒谬、前进而又撕裂、精彩而又复杂的传奇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我们看到了太多人性的尊严也看到灵魂的丑恶,看到知识分子挺直的脊梁也看到了一些人民公仆的塌方式腐败,看到小康生活的美好也看到道德无底的溃败……
时代微影,为时代记录
TIME 1900/10S
周有光
邵逸夫
吴冠中
TIME 1920S
杨振宁
余彭年
于 敏
星云大师
张思之
褚时健
李嘉诚
孙家栋
申纪兰
TIME 1930S
屠呦呦
袁隆平
江 平
厉以宁
吴敬琏
资中筠
靳尚谊
钟南山
范 曾
钱理群
TIME 1940S
宋彬彬
冯大中
栗宪庭
TIME 1950S
张艺谋
王 石
陈佩斯
成 龙
王健林
王思聪
莫 言
孙立平
王雪梅
赵本山
冯小刚
阎连科
……
TIME 1960S
陈 里
贺卫方
李开复
王功权
于建嵘
史玉柱
李书福
潘石屹
崔永元
封新城
马 云
何 兵
张千帆
于 丹
宋祖英
周立波
陈 彤
陈光标
白岩松
李彦宏
王 菲
雷 军
黎瑞刚
……
TIME 1970S
马化腾
汪 峰
章子怡
郭德纲
袁 立
邓亚萍
柴 静
赵 薇
姚 晨
……
TIME 1980S
姚 明
罗昌平
吴 英
范冰冰
韩 寒
李 娜
郭敬明
刘 翔
凤 姐
……
晨初微语
作者后记
张晨初,中国当代新写实油画代表性画家,被誉为中国新闻油画*一人。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当代新写实油画代表性画家,被誉为中国新闻油画*一人。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具象油画工作室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肖像创作中心主任,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组组长。
他是一位有造诣、有思想、有良知的画家,在写实绘画日趋走向萎靡、匠气、虚浮的当下,他的作品无疑是一剂提神、惊心之药,他真实地记录下了当今这个复杂社会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他的《中国角色》画尽人间百态,用残酷的精准记录着历史,视角犀利,手法独特,笔锋泼辣,笑骂尽在方寸间,是一组人间世相的浮世绘、油画版的《21世纪怪现状》,也是当代中国人心灵的编年史。
江平
他是法学家
他是法学精神的布道者
他的名字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他是中国政法大学永远的校长、终身教授、精神符号
江老的命运就是中国法治命运的缩影,是中国当代史的缩影。他早年放弃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学业投身革命,被批公派苏联留学。从1957年Z74Z40Z7到1978年,打成右派、离婚、断腿,他在劳力与诛心的炼狱中听任流年似水。这22年凝聚了他刻骨铭心的悲情,也浓缩了中国法律的悲剧。中年的他重归书斋,亡羊补牢,奋笔疾书,孜孜不倦,奠立了20世纪80年代以降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基础。
从《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到《合同法》《公司法》《信托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以及《宪法》的修订,江老都扮演着法治“布道者”的角色。
他是一个法律精神的诠释者、布道者,一个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导师,一个为建设法治中国奔走呼号的社会实践者。他一生的理想是“法治天下”。
画江平老先生时,中国政法大学《法大人》杂志的执行主编艾群一直在关注此画的进展,并提供了其他的参考图片及建议。完成后他把此画在《法大人》杂志上刊登。
他又洗了一张12寸的照片框裱后送给江老先生,老先生挺喜欢,说画得好!
张艺谋
他是中国电影神坛级的导演
他是人称“国师”的中国电影代言人
他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张艺谋,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之一,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人称“国师”的中国电影代言人。他还是一个戏狂,一个异数。在他身上,汇聚着的悲剧性格:创作勤奋,一丝不苟;生活中糊涂,逆来顺受,姑息养奸。他盛得下神明也装得下鬼怪。他的御用文学策划周晓枫在《宿命:孤独张艺谋》一书里写道:“我从来没见过优点如此突出,缺点如此裸的人。”
书中这幅画里的另一位是擅长炒作、推广的电影营销大鳄—张伟平。张艺谋的电影史就是他们割袍断义的搭档史,是从《有话好好说》,到《英雄》,再到《金陵十三钗》的风雨同舟,是从呼风唤雨到风风雨雨的16年合作史。他们两人的合作对于中国电影有着深刻的影响。2012年,在官司里,中国电影的“黄金二人转”终归散伙。他们的合作,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恩怨,他们的反目,他们的是是非非给电影界和影迷们留下了一堆莫衷一是的娱乐噱头和严肃的艺术话题,也为“国师”两年后纷纷扬扬的“超生门”事件留下了扑朔迷离的伏笔。
张艺谋和张伟平的合作与分手不但是两人各自电影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带来了许多有关投资、营销、分成、艺术等方面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书中这幅作品画于2012年5月10日,正是两人关系轰轰烈烈,媒体曝出分手的时段。我用了两天时间,几乎是一气呵成的。正值写本节文字前,微博流传张艺谋父亲的遗言:“与张伟平的合作,让我非常担忧,想起来就闭不上眼睛。从面相上来看,张伟平不善,如果合作得不好,你们一旦分手,你肯定遭到报复。你根本不是张伟平的对手,对付不了他。”几乎同时,由其文学策划周晓枫执笔的《宿命:孤独张艺谋》一书出版面市,由书而起的“十宗罪”又将他们拉回公众视野。
阎连科
他是一个独立且命定感受黑暗的作家
他是大器晚成的“荒诞现实主义大师”
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他是“影响中国2013年度文化人物”
他还是首位获颁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他注定是上天和生活选定的那个命定感受黑暗的人,总是站在大幕的背面来感知现实、历史和人与灵魂的存在。他看到了人的灵魂中有不可思议的丑恶,看到了知识分子为了挺直脊梁和独立思考的屈辱与努力,看到了更多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正在金钱和歌声中被权力掏空和瓦解。
他是一个独立且命定感受黑暗的作家,一个被光明讨厌并四处驱赶的写作的幽灵。他是躲在光明边缘的灰暗之中,在灰暗和黑暗里,感受世界,握笔写作的作家,他是试图从这灰暗、黑暗里寻找亮光、月色和温暖,寻找爱、善和永远跳动的心灵,并试图透过写作,走出黑暗,获求光明的作家。他说大的黑暗,是人们对黑暗的适应;可怕的黑暗,是人们在黑暗中对光明的冷漠和淡忘。他一直在挣扎:当金钱与权力取代了主义、资本主义、民主的理想之后,人心、人性、人的尊严,应该用怎样的价格去兑换。
阎连科是中原大地上一个大器晚成的作家,自小放牛种地,高一辍学入伍,39岁才发表作品,40岁出名,45岁轰动文坛,直至56岁获卡夫卡文学奖,终于看到
了黑暗生活中亮的一道亮光。
他以“神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写了现实和生活里的各种荒诞和黑色的苦难。他说黑暗不仅是颜色本身,而且是生活本身。他说他的眼前总会有一道黑幕降临。他是一直在“熬煎”——在黑暗中承受苦难的折磨的人,被阴影和黑暗笼罩其中,无处逃遁的人,哪怕在现实中看到刺眼的光芒和亮色。
他的形象在笔者的想象中,一直与黑暗、灰暗、黑幕、黑夜、苦难、焦虑、绝望、“熬煎”黏在一起,一直与光亮、身影、暮色、黄昏、寨墙、村庄、田野联在一起。慢慢地,笔者的眼前,笔者的画上也降临巨大一片幕布般的黑暗。书中这幅画的画面所有的表现都力图直指上述的意象。
……
他是中国新闻油画的者,把记录中国面孔视为使命。他用画笔定义着“中国脸”。他用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奋描绘《中国角色》,再现历史人物。马云、李娜、姚晨……他把象征中国的五角星印在角色脸上,用闪烁的光斑照亮魔幻现实主义下的中国表情—那些微博里的中国油画,也是一个画家独自主编的“中国人物周刊”。
——《新周刊》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别致,很有画面感,又带着一丝诗意。作者在描述人物和场景的时候,用词非常讲究,仿佛在用画笔描绘,而不是用文字堆砌。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富有哲理的段落,它们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我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我常常会因为某一句精妙的比喻,或是某个意境深远的描写而停下来,反复品味。这本书让我感觉,作者是一个非常敏感且有思想的人,他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与哀愁,并将它们凝固在纸页上。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好酒,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每一口都能让你回味无穷。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一本会陪伴你,在你反复阅读时,都能有新发现的书。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情感连接。
评分我必须说,《时代微影:中国角色》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它不像许多其他作品那样,直接给你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我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联想。书中所描绘的那些中国角色,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困境,他们的坚持,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光辉。尤其是一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善良和尊严的人物,他们的存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反思,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是否也面临着类似的抉择?书中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许与我们息息相关,他们的挣扎,也可能是我们内心的写照。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过去,更让我对当下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精神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和上面那一抹若隐若现的光影,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某个特定年代的街头巷尾。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历史叙述,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时代感。封面上“时代微影:中国角色”这几个字,每一个笔画都透着一股故事感,让我好奇书里到底会描绘出怎样鲜活的面孔,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亦或是那些在时代转折点上,做出重要选择,却可能被历史遗忘的群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感受那些“微影”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看它们如何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中国画卷。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拥有“说故事”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通过视觉和文字的双重冲击,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读者的内心,激发无限的想象。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了一场又一场的中国历史长河,但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枯燥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小事,让我切身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将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声,感受到他们的悲伤,甚至能闻到他们身上特有的气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和事件堆砌,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全部意义。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深度,很多时候,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被作者捕捉到,并赋予了深刻的含义,让我对人物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种“见微知著”的叙事方式,让我对那些所谓的“中国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的感受。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聚焦在中国社会中一些不太显眼,但却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他们的故事,可能并没有被载入史册,但在我看来,他们才是真正构成中国社会肌理的砖石。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边缘人物的关注所打动,那些在时代大潮中被裹挟,或是被遗忘的人们,作者却用充满同情的笔触,为他们发声,为他们留存记忆。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不断浮现出一些画面,就像在看一部老电影,背景音乐悠扬,光影斑驳。这种感觉非常奇妙,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些年代,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他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中国社会转型期中,那些不为人知却又弥足珍贵的侧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