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古漢語詞綴考辨
:88.00元
作者:劉傳鴻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301292433
字數:
頁碼:44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古漢語詞綴考辨》分上下兩編,上編為理論探討,在認真藉鑒、審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中古漢語詞綴的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瞭深入分析,並提齣瞭一係列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下編主要采用上編所提齣的理論及鑒彆標準,對以往各傢所認定的“阿、初、當、第、毒、兒、而、爾、復、更、乎、即、加、傢、來、老、其、切、取、然、若、如、生、試、手、思、斯、頭、為、兮、馨、焉、言、伊、已、應、有、於、聿、爰、曰、雲、載、者、祗、子、自”等 47 個中古漢語詞綴逐一進行考察辨析。
目錄
目錄 n
上編 相關理論探討 n
一、詞綴研究概況 n
(一)附加式構詞理論的探討 n
(二)個案詞綴的發掘及描寫 n
(三)詞綴來源考察 n
(四)對已有研究的商榷 n
二、詞綴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我們的看法 n
(一)所涉及組閤是否為詞似乎少有考察 n
(二)詞綴的內涵還存在爭議,認識上的局限性依然存在 n
(三)判斷標準的執行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n
(四)詞綴及相關詞語描寫尚嫌粗疏 n
三、研究內容 n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n
(一)考察是否成詞 n
(二)考察意義虛實 n
(三)考察類推構詞能力 n
(四)考察來源 n
五、與本研究相關的一些問題 n
(一)名稱問題 n
(二)本文所使用的一些概念 n
下編 個案詞綴考辨 n
阿(前綴) n
初 n
當 n
第 n
毒 n
而 n
兒(後綴) n
爾(後綴) n
復(後綴) n
更 n
乎(後綴) n
即 n
加 n
傢 n
來 n
老(前綴) n
其 n
切 n
取 n
然(後綴) n
如(後綴) n
若(後綴) n
生 n
試 n
手 n
思 n
斯 n
頭(後綴) n
為 n
兮 n
馨 n
焉(後綴) n
言 n
伊 n
已 n
應 n
有(前綴) n
於 n
聿 n
爰 n
曰 n
雲 n
載 n
者(後綴) n
祗 n
子(後綴) n
自(後綴) n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劉傳鴻,男,1973年生,安徽宣城人,現為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近古漢語詞匯研究,主持完成國傢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5項,獲省部級三等奬1項,市廳級一等奬3項,齣版專著2部,先後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語言科學》等刊物發錶論文三十多篇。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情懷的普通讀者,我更關心的是,這本書的文字是否過於艱澀晦澀。我知道,學術專著的專業性是必須保障的,但如果能像某些優秀的古典文獻解讀作品那樣,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使用一種流暢、富有節奏感的敘事方式來引導讀者進入復雜的語境,那就太棒瞭。比如,在解釋一個復雜的詞綴結構時,是否能通過幾個生動的、跨時代的例句對比,讓讀者迅速抓住其核心功能?我不是專業的語言學傢,但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觸摸”到中古漢語詞匯是如何呼吸和生長的,而不僅僅是記住一些生硬的符號和規則。
評分從圖書館藉閱這本書的目錄來看,其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不僅僅停留於對常見詞綴的分析,還可能涉及一些罕見或已經被學界邊緣化的構詞模式。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功能詞嚮實詞演化”過程中詞綴所扮演的角色這一章節抱有極大的好奇心。中古漢語正處於一個語法功能逐漸固化的階段,詞綴的意義和形態變化必然伴隨著這一宏大敘事。如果這本書能將詞綴的個案研究,巧妙地嵌入到整個漢語語法係統演化的宏大背景中去,形成一種微觀與宏觀的良性互動,那麼它無疑是一部極具洞察力的裏程碑式著作。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專注於“考辨”的學術著作通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期待。畢竟,詞綴的研究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文本比對和音韻學的推測,極易陷入無休止的爭議。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在麵對爭議性問題時所展現齣的批判性思維。是采用瞭某種前人未曾用過的分析框架,還是對傳統觀點進行瞭顛覆性的修正?我特彆關注作者如何處理那些在不同方言或不同曆史階段中錶現齣模糊性的詞綴現象。如果他能夠提齣一套既能涵蓋多數情況,又能解釋特例的自洽體係,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地位就無可撼動瞭。我希望它不是簡單地重復前人結論,而是帶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辨析”。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墨綠色封皮,配上燙金的字體,立刻就散發齣一種學術的莊重感。拿到手裏,厚實的紙張和緊實的裝訂手感,讓人感覺作者在製作這本書時是下瞭大功夫的,絕非那種粗製濫造的印刷品。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正文,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已經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這個復雜課題時的嚴謹態度。特彆是他對史料的引用方式,似乎采用瞭非常細緻的標注係統,這對於一個研究古代語言的學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我猜想,正文的排版一定也是清晰明瞭,足以支撐起其深厚的學術內容。從外觀上看,這絕對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工具書。
評分我個人對古代語言的演變過程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中古漢語這個承上啓下的關鍵時期,語音和詞匯上的變化是極其微妙且迷人的。市麵上關於這個時期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往往側重於語音的宏觀描述,或者隻是零散地提及詞匯的變遷。這本書的標題《中古漢語詞綴考辨》聽起來就非常聚焦,直指核心的構詞法問題。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更為係統、更具說服力的詞綴分類和演變路徑圖。如果作者能深入剖析那些已經消失或被取代的中古詞綴,並輔以大量的實例對比,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描述層麵,而達到瞭解釋性的高度,這對我理解後世漢語的構詞邏輯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