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南海-印度洋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 |
| 定价 | 78.00 |
| ISBN | 9787118088328 |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作者 | 张韧 |
| 编号 | 1200841062 |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印刷日期 | 2014-01-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305.00千字 |
| 页数 | 247 |
| D11章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1.1概述 1.2风险定义 1.3风险分类 1.4风险分析与评估 1.4.1风险分析过程 1.4.2风险辨识 1.4.3风险评估方法 1.5风险规避与控制 1.6风险决策 参考文献 D12章应急响应体系与准则 2.1概述 2.2应急响应体系结构与内容 2.2.1应急响应的主体和基本任务 2.2.2应急响应的体系结构 2.2.3应急响应的体系内容 2.3应急预案制作原则和规范 2.3.1制作原则 2.3.2应急预案制作规范 2.4救援的组织机构与救援程序 2.4.1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2.4.2应急救援程序 2.5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与管理 2.5.1突发事件概念和特点 2.5.2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 2.5.3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D13章信息不完备条件的风险评估 3.1概述 3.2基于定性经验知识的风险评估 3.2.1模糊集合与模糊推理 3.2.2模糊逻辑控制器 3.2.3基于模糊推理的舰船航行风险评估 3.3基于保障条件与规范的风险评估 3.3.1基本思想 3.3.2单影响因素的风险评估 3.3.3多要素的综合风险评估 3.3.4风险评估模型应用试验 3.4基于小样本信患扩散的风险评估 3.4.1信息扩散思想与算法原理 3.4.2正态信息扩散模型 3.4.3椭圆式非均匀信息扩散 3.4.4概率式非均匀信息扩散 3.4.5海上突发事件的海洋环境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D14章南海一印度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征 4.1概述 4.2南海-印度洋海域的地理特征 4.2.1南海的地理特征 4.2.2印度洋的地理特征 4.3南海-印度洋的地形地貌特征 4.3.1南海的地形地貌特征 4.3.2印度洋的地形地貌特征 4.4南海-印度洋的海洋气候特征 4.4.1南海的海洋气候特征 4.4.2印度洋的海洋气候特征 4.5南海-印度洋的海洋水文特征 4.5.1南海的海洋水文特征 4.5.2印度洋的海洋水文特征 4.6南海-印度洋的海洋资源分布 4.6.1南海的海洋资源分布 4.6.2印度洋的海洋资源分布 参考文献 D15章南海-印度洋海域的固有风险分析 5.1概述 5.2固有风险分析 5.2.1基本内容 5.2.2方法途径 5.2.3风险指标定义与计算 5.2.4固有风险评估模型 5.3南海-印度洋海域的孕险环境分析 5.3.1海峡、水道、港湾 5.3.2岛屿 5.3.3孕险环境敏感性分析 5.4南海-印度洋海域的致险因子分析 5.4.1热带气旋/台风 5.4.2大风、大浪 5.4.3低能见度 5.4.4雷暴 5.4.5风暴潮 5.4.6海洋中尺度系统 5.5承灾体的脆弱弱易/损性分析 5.5.1风险承灾体分析 5.5.2脆弱性/易损性分析 5.5.3脆弱性评估与区划 5.6南海-印度洋海域固有风险评估与区划 5.6.1常规风险函数的固有风险评估 5.6.2基于模糊推理的固有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D16章南海-印度洋海域的现实风险评估 6.1概述 6.2现实风险体系结构与评估流程 6.2.1现实风险评估内容 6.2.2现实风险体系结构 6.2.3现实风险评估流程 6.3南海主争端风险评估 6.3.1南海主争端风险分析 6.3.2南海主争端风险评估 6.4南海资源争夺风险评估 6.4.1南海及周边海域的资源分布 6.4.2南海资源争端的历史与现状 6.4.3南海资源争夺的风险评估 6.5南海-印度洋战略通道安全风险评估 6.5.1南海-印度洋海峡通道的战略地位 6.5.2南海-印度洋能源通道的控制状况 6.5.3南海-印度洋战略通道的风险评估 6.6南海-印度洋海盗活动与恐怖袭击风险评估 6.6.1南海-印度洋海盗活动与恐怖袭击概况 6.6.2南海-印度洋海盗活动与恐怖袭击的起因与特点 6.6.3南海-印度洋海盗活动与恐怖袭击的风险评估 6.6.4基于小样本案例信息扩散的海盗活动风险评估 6.7南海-印度洋现实风险评估与区划 6.7.1常规风险函数的现实风险评估 6.7.2基于决策规范的现实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D17章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7.1概述 7.2风险识别与应急响应等级划分 7.2.1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7.2.2应急响应的等级划分 7.3应急预案与救援部署 7.3.1预案编制的基本内容 7.3.2预案编制的基本步骤 7.3.3应急响应的救援部署 7.4突发事件的救援策略 7.4.1救助站点xuan择 7.4.2救助设施xuan取 7.4.3救援路径规划 7.4.4搜寻方式确定 7.5残余风险与风险控制 7.5.1残余风险与风险控制 7.5.2残余风险评估 7.6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风险决策 7.6.1统计决策理论概述 7.6.2时段优xuan――马尔科夫风险决策 7.6.3预案优xuan――模糊贝叶斯决策 7.6.4区域优xuan――不确定型风险决策 7.6.5资源配置――效用概率决策 参考文献 |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南海-印度洋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精)'(作者张韧、洪梅、黎鑫、滕军、钱龙霞)针对南海、印度洋日益突显的战略地位 领海主、资源争夺和恐怖活动等潜在的国j1a安全隐患与军事冲突风险 系统地阐述了南海-印度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征 包括海洋地理特征、海洋气象和海洋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介绍了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应急响应体系与准则以及基于统计决策的风险决策思想和数学模型;特别是针对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信息不完备问题 论述了基于经验知识、决策规范和小样本数据的风险评估的建模思想和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之上 开展了南海一印度洋海域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分析、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分析 阐述了海上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的方法步骤、技术途径和仿真试验。 '南海-印度洋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精)'是一部系统阐述海洋环境风险分析与应急响应的研究专著 适用于气象水文保障、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海洋资源规划利用、海洋防灾减灾以及国j1a海洋安全与海洋战略等领域的科研和业务人员 也可供大气、海洋、环境、地理、资源等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教学参考。 |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数据引用的广度与精度上所下的苦功。参考文献的列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小型的信息库,涵盖了从历史记录到最新的卫星监测数据,这种多维度交叉验证的方法,极大地增强了结论的可信度。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专业书籍会遇到论据薄弱或孤证妄断的情况,但在这部作品里,每一个核心论点几乎都有坚实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性、累积性的环境变化趋势的分析,作者采用了非常精细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比对,使得论述非常有说服力。这让我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离不开扎实而全面的基础工作。这本书体现出的那种对事实负责的态度,是学术精神的最好体现。
评分我对海洋科学领域的书籍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内容过于晦涩难懂而感到气馁。然而,这本书在学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需要深厚专业背景才能理解的复杂概念,用一种极其清晰、富有逻辑性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它在构建知识体系时的那种循序渐进,从宏观的区域概况到微观的具体风险因子分析,过渡得自然流畅,让人感觉每一步的探索都是水到渠成的。即便是对于我这种非一线研究人员来说,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并对其中的关键机制有所启发。这种写作手法,远非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一种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研究领域深刻洞察力的体现。它真正做到了让专业知识“活”起来,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深得我心,那种厚重又沉稳的感觉,让人一拿上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封面色彩的运用非常考究,深邃的蓝色调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海洋的广阔与神秘,同时又透着一种科学的严谨性。当我翻开内页时,清晰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图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数据图表,竟然能被处理得如此直观易懂,这绝对不是随便应付之作能达到的效果。看得出来,作者在细节处理上是极为上心的,从字体选择到章节划分,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专业人士的匠心独运。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专业著作,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分量。那种纸张的质感,油墨的细腻度,都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浏览。整体而言,这本书的“颜值”和内在品质是完全匹配的,非常适合那些对手工质感和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区域地缘政治和环境安全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且富有前瞻性。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自然科学层面,而是巧妙地将环境风险与实际的战略意义、应急管理体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使得全书的论述充满了现实的张力。尤其是在分析潜在的突发事件及其对周边国家和国际航运的影响时,其论证的严密性令人信服。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南海-印度洋这一关键海域的全新框架,不仅仅是资源或冲突热点,更是一个需要精细化风险管控的复杂系统。书中对不同情景下的应对策略的探讨,也显得十分务实和具有操作性,这对于决策层或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种将学术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指南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专著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平静下的警示”。它的语言风格是内敛、克制的,不带任何夸张或情绪化的色彩,这反而更增添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它不是在制造恐慌,而是在用最冷静、最科学的语言,描绘出潜在的挑战和必须面对的现实。这种沉稳的叙述基调,使得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思考对策。我喜欢这种不煽情、重实干的文风,它引导我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理解风险、如何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上,而不是停留在对问题的抱怨。读完之后,我感觉对这片重要海域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清晰的、可量化的风险要素组合,这对于任何关心海洋安全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