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第1版 (2015年8月1日)
外文書名: Telescope
叢書名: 理解科學叢書·蒼穹之上
平裝: 156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0
ISBN: 7302407398, 9787302407393
條形碼: 9787302407393
商品尺寸: 20.8 x 13.8 x 1 cm
商品重量: 222 g
品牌: 清華大學齣版社
內容介紹
《探天利器》內容簡介:從人類能夠使用雙腳站立起來那起人們就開始觀察星空的變化,於是就産生瞭古老的科學——天文學。隻有當望遠鏡齣現之後,天文學纔真正稱得上是科學。探測太陽係空間,帶迴太空物質是一種手段,撞擊彗星也是一種手段。發射探測器作為一種手段,僅僅能在太陽係這樣的近距離有效,對於浩瀚的星空,更好的探測方法是望遠鏡。
來自遙遠宇宙的信息並不僅僅是電磁波中的可見光,還有電磁波的其他波段,還有中微子和引力波,因此不僅有光學望遠鏡,還齣現瞭伽馬射綫望遠鏡、×射綫望遠鏡、紫外綫望遠鏡、紅外望遠鏡、射電望遠鏡、中微子望遠鏡等。在它們之中,大規模應用的是射電望遠鏡,它可以組成陣列,得到更好的觀測效果。
各種各樣的探測器,基於不同的原理工作,成為觀測大氣層的望遠鏡。這些所謂的望遠鏡是人們觀測宇宙的另類眼睛。
作者簡介
戴銘玨,筆名北辰;專業的天文科普從業者,國傢國防科工委特約撰稿人,主創航天天文科普和相關的科幻小說。對天文科普有著十五年的創作實踐,重視科普寫作視角和題材的選定以及文字中所需要的藝術錶現,擅長使用多種手法把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變成有趣的內容,從而有利於讀者的理解。深刻地瞭解中國的科普現狀,科普藝術性的開拓者和求索者。
目錄
1 智慧一號——比汽車還慢的月球探測器
2 新視野,開拓太陽係的邊疆
3“起源號”的起源和歸宿
4 有去有迴的星塵探測器
5 隼鳥探測器——搖搖晃晃的不死鳥
6人間大炮打彗星
7 黎明號的黑暗和黎明
8 非凡的卡西尼土星探測器
9 望遠鏡的故事
10 世界上口徑大的天文望遠鏡
11 中國大的天文望遠鏡睜開眼睛
12 索菲亞空中天文颱開始登場
13 哈勃望遠鏡,一颱永生的發現機器
14 哈勃望遠鏡為新視野導航
15 斯皮策望遠鏡要改行
16 保衛地球的哨兵望遠鏡
17 尋找宇宙隱身人,殺雞要用宰牛刀
18 全波天文觀測儀器——望遠鏡傢族的另類成員
19 觀測地球大氣層的望遠鏡
20 天文學傢呼喚引力波
21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霍金與希格斯的一場豪賭
初讀這本書,感覺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登山嚮導,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導遊(作者)不僅指引著最安全的路徑,還能隨時停下來,指齣沿途的奇特地貌(科學現象),並解釋其成因。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綫性敘事那樣一闆一眼,而是圍繞幾個核心的“謎團”展開,層層剝繭,引人入勝。讀到關於觀測技術進步如何推動理論發展的章節時,我深感震撼。科學的每一步突破,都離不開工具的革命。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瞭望遠鏡從早期光學到射電、再到空間望遠鏡的演變曆程,讓我清晰地看到人類是如何一步步掙脫地球的束縛,將目光投嚮更遠時空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傳授瞭知識,更傳遞瞭一種持續探索、不斷超越自我的科學精神,讀完後,讓人心中充滿力量,對未來充滿瞭樂觀的期待。
評分這部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引人注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亮眼的白色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浩瀚與神秘。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探索未知的誘惑力,仿佛在召喚讀者去揭開宇宙的麵紗。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裏行間流淌著知識的韻律,閱讀體驗相當流暢。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行文時那種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既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又不失文學的優美。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像一位博學的長者在夜空下,親切地與你分享他多年探索的心得與感悟。書中對一些復雜概念的闡釋,常常能做到深入淺齣,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領會到其中的精妙之處。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真的隨作者一起,在星辰之間遨遊瞭一遭,對我們所處的這個宏大宇宙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與嚮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這個終極命題。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帶來的那種“智力上的愉悅感”。市麵上很多科普書讀起來總覺得有些隔靴搔癢,要麼過於晦澀,要麼過於膚淺。但這一本恰到好處地把握瞭平衡點。它沒有用過於復雜的數學公式嚇退讀者,但也沒有用過於簡化的比喻稀釋科學的嚴謹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前沿科學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和謙遜。麵對宇宙的無限,作者沒有給齣絕對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未知的邊界在哪裏”。這種開放性的思維方式,遠比直接給齣結論更有價值。它激發瞭我去主動查閱更多相關資料的熱情,讓閱讀不再是被動的接收信息,而變成瞭一場主動的求知之旅。對於任何對宇宙抱有好奇心,並且希望獲得高質量知識反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不二的選擇。
評分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時,對“清華版”這幾個字是抱有很高期望的,而它完全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從裝幀的質感到印刷的清晰度,無不體現著一流齣版社應有的水準。但更重要的是,內容上的深度和廣度令人摺服。它不僅僅關注我們熟悉的太陽係或銀河係,而是將視野投嚮瞭宇宙的更深處,那些關於暗物質、暗能量、時空結構等宏大概念的討論,雖然極具挑戰性,但作者的敘事節奏控製得非常好,總能在關鍵時刻插入一些曆史背景或者哲思性的片段,讓讀者得以喘息和消化。這本書成功地將硬核的理論物理與浪漫的宇宙想象完美融閤,讀完後,那種對世界運行規律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它讓我明白瞭,科學的求索,本質上也是一種極緻的浪漫主義。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沉浸在這本書的文字世界裏,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原來如此”的驚喜。作者對於天文現象的描述,簡直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比如,他對黑洞邊緣光綫扭麯的描繪,那種視覺上的震撼感,即使沒有配圖,也能在腦海中構建齣極其清晰的立體畫麵。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現象的羅列,它更深入地探討瞭支撐這些現象背後的物理學原理,並且巧妙地將其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故事敘述中。讀到某些突破性的科學發現的章節時,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描述的激動心情,仿佛自己就是那個時代的科學傢,正站在曆史的轉摺點上。全書的邏輯鏈條搭建得極其縝密,前後呼應,層層遞進,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卓越的組織能力。這本書無疑是極佳的科普讀物典範,成功地架起瞭專業知識與大眾理解之間的橋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