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觉醒》
《一切都是*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好安排2:把生命的无常变成奇迹》
自序:给你世间*美的加持
“一切都是*好的安排”这句话出自我曾出版的一本书。出乎我的想象,目前它所产生的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那本书本身,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这一本,在里面有我对此新的探究和证悟。
佛经上说: “无常故苦。”佛陀所说的苦,就是让我们知道人生是有缺陷的、非永恒的,虽有暂时喜乐,但转眼便化为乌有,身体会生病衰老,情感会生变,金钱不能永远保有,权力有一天终会失去。
2500 年前,佛陀开示给了人们很多极具加持的咒语。在西藏,当人们有了苦难和烦恼或想为了自己和他人获得幸福与内心的宁静时,会念诵观音心咒,又或有了压力和困难及想要祈福时会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我们会念各种咒语,像在《心经》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这样能除一切苦的咒语。我非常希望,这些神圣的咒语能够延续下来,让佛法的智慧精华凝聚成一个对任何人都具影响力、断除痛苦的神奇语。
“一切都是*好的安排”就是这么一个能化解和消除一切痛苦的有效咒语。这源自于我对《楞严经》中所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中所获得的启发。如果一个人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转变成对自己有帮助的境界,无论遇到善缘还是逆缘,都能使之转为好缘,从世间生活来说,不论是他的当下还是未来一定都会更加美好。
自从《一切都是*好的安排》这本书问世后,人们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的个人签名,再到很多人互相之间所寄予的祝福,很多都变成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咒语。
这个咒语,让人们的内心不再纠结,不再执着,也不再追究烦恼的根本,而是学会了活在当下。这是世间富有经久能量的一句话,希望您能常常持有。 “一切都是*好的安排”,不仅是答案,也是祝福与祈祷,更是一种*清净的真相,我祈愿它像温暖的光芒,驱散了您心中的阴霾。
我深信,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真正的喜乐,因为,一切都是*好的安排。
“天黑好赶路”——天黑有天黑的深意
逆境使人成熟,绝境使人醒悟;麦穗越成熟,就越懂得弯腰;而人越懂得弯腰,才越成熟。不要把别人对自己的放弃,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放弃。
人生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少,剩下的日子,都是越来越重要。
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我们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我们有勇气接受一切的成败
当你受到意外的打击时,与其逃避,不如将困境视为成就的难得机会,没有困境,何来觉醒,生命选择开放的姿势,就能包容一切,化生世间任何一种情境。
曾经,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女明星一直被流言所扰。有人说她私生活不堪,耍大牌,被包养;还有人说她挪用慈善经费,挥霍无度,道德败坏。
负面报道铺天盖地,甚至在她演出的时候,有人向她扔香蕉皮,还有人打电话恐吓威胁她。一时间,她在舆论的高压下不敢出门。
因为这些无端的指责,她不知所措,终日精神萎靡,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有一位好友见状,安排她去拜访了一位禅师。于是,她把心中的所有苦闷向禅师一一倾诉。
不料禅师听完后却大笑起来:“我倒认为你的影子还不够黑。”
她大为不解,一向德高望重的禅师也像旁人一样在奚落她。当她愤愤起身欲走时,身旁的好友却拦住她说:“先听完大师的话再走吧。”
师父接着说:“你走在一条阳光明媚的大路上,太阳难免会在你的脚下制造影子,你若是走在漆黑的夜里,还能找到影子吗?”
她若有所悟,继续问:“为什么我心里的苦闷比漆黑的长夜还要难捱呢?”
禅师答道:“黑有什么可怕,天黑好赶路。”
受到启发的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之中,无暇顾忌那些流言蜚语,渐渐走出心里的阴影,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屡次斩获国内外演艺大奖。在一次颁奖的盛典上,主持人问她:“为什么那些负面传闻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你?”
她只是说了一句话:“天黑好赶路。”
黑影只产生在有光明的地方,我们之所以看到黑影,正是因为我们站在阳光下,所以不必介意黑影。
逆境违缘就好比是脚下的黑影,只是当我们低着头,执着于它,视线无法离开脚下,才会陷入迷失和痛苦之中。而只要抬起头来,昂首挺胸地大步前进,才能将烦恼从视野中驱除,心无旁骛地上路。
无常,就是无限的可能性
为什么我们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被各种烦恼污染了。而修行就是一个对治各种烦恼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只要勇敢地坚持下来,迎来的便会是真正的新生。
世界上*长寿的鸟类是老鹰,可以活到70岁,但是要想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艰难却又十分重要的决定。就好比当我们自身被各种烦恼左右时,是选择不由自主,还是通过奋斗来得到真正的快乐和重生?
当老鹰40岁时,它的身体功能衰竭,不再像昔日那般灵活。变得十分沉重的翅膀使得它的飞翔十分吃力,昨日雄风不再。它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等死,另一种是须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修炼”。
它必须费尽全力奋飞到一个绝高山顶,筑巢于悬崖之上,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从此开始过苦行僧般的生活。老鹰首先用它的喙用力击打岩石,这是个反复流血的过程,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但它有着强烈的再展雄姿的意志,所以再痛再苦,它依然坚持到底,直至它的喙完全脱落。
接下来,老鹰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新喙长出后,代表着老鹰已经成功了一半,真可谓万事开头难。之后,老鹰就用它新长出的喙把脚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脚指甲长出后,老鹰再用它们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老鹰的自我“虐待” “煎熬”的过程,须持续5个月。之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一生一次“脱胎换骨”的工程便告结束,它又开始飞向无限广阔的大地。“重生”后的老鹰,寿命可再添30年!
在不同人眼里,人生有不同的状态。乐观的人把人生活成一场喜剧,悲观的人把人生活成一场悲剧。你很坚强,那么你就可以支配人生;你很被动,那么你的结局就是只是追逐人生。
命运不是一个机遇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困境什么时候到来,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但是,无常就是无限的可能性,一如老鹰,用无比坚强的勇气来蜕变,用一个全新的自己,重新面对接下来的几十载人生。
为什么善良的人常饱含愁苦,恶人却过得逍遥自在呢
不同的心境,看不同的景致,也体味全然不同的人生。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仿佛置身天堂,有的人感觉如处地狱。法国文豪雨果曾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人生犹如一丛玫瑰,鲜花与芒刺共存,就看我们关注的是什么。
曾经,有个年轻人向一位智慧的老者请教 :“为什么善良的人常常饱含愁苦,而那些恶人却过得逍遥自在呢?”
老人回答说:“如果一个人内心有痛苦存在,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有和痛苦相对应的恶的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没有恶,那么这个人根本不会感到痛苦。既然你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并非自诩的‘善人’。而你所谓的‘恶人’未必就是恶人。一个人能够快乐地生活,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年轻人不服气地说:“我一向心地善良,怎么会是恶人?”
老人说:“你把你的痛苦说出来,让我告诉你,你的内心究竟存有哪些恶。”
年轻人说:“我有很多痛苦,比如我的收入很低,家里房子不够大,家里人常常和我唱反调,有些低学历的人能挣很多钱,逍遥自在,我有这么高的学识,却赚这么点钱,社会太不公平了……”
听完年轻人发的一大堆牢骚后,老者说道:“你的收入可以养活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并不是流落街头,只不过是面积小了一点罢了,你为此感到痛苦,可见你对金钱和住房还有贪心,自然会痛苦,这贪心就是恶心;文化水平低的人发财了,你不服气,这就是嫉妒心,这嫉妒心也是恶心;你自认为高学历就应该有高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这种看法同时也是愚痴心的表现,学识不是富裕的唯*来源,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家人与你意见相左,让你感到不快,这是没有包容心,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想法和你自己一致呢?如此的心胸也是恶心。正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以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
年轻人问:“我明白一点了,可是我该怎么办?”
老者说:“要用知足心看待你的境遇。那些富人虽然有钱,充其量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而已,我们与他们又有何异?人是否快乐,并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态度。用乐观、平和的心态接受眼前的一切赐予,内心自然就会快乐起来。
“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善人。而你现在因为被别人的财富额和幸福感超过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要用随喜心取代它。“
还有,人一旦有了傲慢习气,就会对自己的缺陷熟视无睹,根本看不清自己内心的种种恶,堵塞了自己的进步之门。一个人只有培养谦卑的态度,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平安。
“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融通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 ,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怎么会有恶心出现呢?”
这贪心、嫉妒心、傲慢心、愚痴心皆是恶心。正是我们内心被这种恶心充斥,才会产生与其相对应的痛苦。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因为善良生满足,生欢喜,还生宽容,真正心地纯洁、和善美好的人对痛苦是钝感的,有衣蔽体则知足,见人行善则随喜,度己之短则谦卑,百川汇流则海涵。心中充满感恩,温暖时时相伴,念念宽恕别人,和气自然相随。
越是看重的,越是得不到
每天见很多人,说的大都是不快乐的事。
事业成功的说压力大,工作清闲的人说没前途;没有结婚的说怎么还遇不到合适的人,结婚的却说遇到的人不适合自己。
幸福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烦恼却像宝贝一样,谁都不肯撒手。
我们往往以为,通过外界的满足才能使自己快乐,其实真正的快乐,是需要通过内心来寻找的。
一位功成名就的作家总觉得每天的生活十分地忙碌,他感到很疲劳却又无法摆脱,于是向一位禅师请教。
作家向禅师坦言道:“我真是受够了,为什么出名后反倒觉得工作越来越忙,生活越来越累,反倒不如出名前的自在清闲呢?”
禅师问道:“那么你每天都要忙些什么呢?”
作家如实相告:“我一天到晚都要忙着交际应酬,既要演讲,参加各种座谈会,还要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当然,我还要继续写作,实在力不从心了。”
禅师听完后,打开屋子里的衣柜对作家说道:“我这一辈子买了不少不错的衣服,你现在把这些衣服都穿在身上,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作家不解道:“我现在穿着这身衣服就足够了。现在你要我把这些衣服都穿在身上,我肯定会觉得不舒服的。”
禅师说道:“这个道理这么简单,想必你也清楚了。”
作家道:“我还是不明白你的意思,请你赐教。”
禅师说:“其实你穿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已足够了,如果再给你穿上更多的衣服,你就会感到很沉重的。是虚荣遮住了你的眼睛,你只是一个作家,并非是一个交际家,也不是一个演说家,更不是一个政治家,你为何强求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呢?这难道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吗?”
作家醒悟道:“每一个人都只能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足够了,何必再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呢?我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足够了。”
有一则寓言说,一种喜爱背负东西的虫子,爬行时遇到的东西,总是抓取过来,背在身上,结果东西越背越多,越来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乐此不疲。因为它的背不光滑,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因为可怜它,去掉它背上的东西,可是它仍然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再加上这种虫子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也不肯停歇,结局就是跌倒摔死在地上。
人的痛苦,源于执念。对人的执著,对事的控制,对物的欲望。过度地在乎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得所愿。越是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抓住的,越是消失得快;越是看重的,越是得不到;越是在乎的,越抓不住。人生总是在为满足无休止的欲望而追逐着患得患失。
读加措活佛的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疗愈”。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非常独立、坚强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不太愿意示弱。但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会让我感到无助和迷茫。这套书就像一位慈悲的长者,用他的智慧和经验,轻轻地抚慰了我内心的伤痕。他并没有否定我的感受,而是引导我去理解这些感受的来源,并教我如何与之共处,如何从中汲取力量。在《逆境中觉醒》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不再将其视为失败,而是成长的契机。在《都是好的安排》中,我明白了即使是曾经的伤害,也可以成为我理解和慈悲的源泉。而《新逆境求生学》则给了我实践的勇气,让我知道我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可以借助内在的力量和外在的智慧,去走出困境。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让我感到被理解、被接纳,并重新找回了面对生活的信心。
评分《都是好的安排(新版)1+2》这两本,可以说是加措活佛的“人生智慧集锦”。读第一本的时候,我就被书中那些关于因果、业力、轮回的论述所吸引。我以前总觉得这些概念离我太远,但活佛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作的。比如,他讲到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善念和行为,都在为我们的人生播下种子,而这些种子终将开花结果。这让我开始更加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意识到原来我们的人生轨迹,并非是偶然,而是由我们过往的选择和造作所共同塑造的。第二本则更加侧重于“如何去爱”和“如何去宽恕”。我一直认为,爱和宽恕是很难的事情,特别是面对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但活佛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真正的宽恕,是为了放下自己内心的负担。他用非常温暖和包容的语气,引导我们去理解众生皆苦,去体会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局限中努力,从而生出慈悲之心。我发现,当我尝试着用一种更宽阔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他们的过失时,我内心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这套书,与其说是在“安排”,不如说是在“唤醒”,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本自具足的智慧和慈悲。
评分这套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苦”的另一种面向。我一直以来对“苦”有着一种逃避的心态,总觉得生活应该是“甜”的,一旦遇到苦难,就会感到沮丧和失落。但加措活佛在书中指出,苦并非是绝对的坏事,它反而是激发我们潜能、促进我们成长的催化剂。他通过大量的例子,说明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和深刻的智慧,都诞生于经历过巨大的苦难之后。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不愉快,不再是耿耿于怀,而是尝试从中寻找积极的意义。他教导我们,如何用一种“不苦”的心态去面对“苦”,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智慧。比如,在遭遇挫折时,我们不再去抱怨“为什么是我”,而是问自己“我能从中学习到什么”。这种视角上的转变,瞬间让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变得不再那么可怕,甚至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特别喜欢加措活佛在书中提出的“一切都是好的安排”这个观点。起初,我对这个说法有些怀疑,觉得这似乎是在逃避现实,或者是一种阿Q精神。然而,随着我深入阅读,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我才真正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活佛并不是要我们去接受那些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事情,而是要我们以一种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看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他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坏事”,可能恰恰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甚至是通往更好未来的垫脚石。这种“好的安排”的信念,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安慰和力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或者在生活中遭遇误解时,我不再是怨天尤人,而是会提醒自己,“这或许也是一种好的安排”,然后带着平静的心去寻找解决之道。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不再被动地承受,而是积极地去适应和调整,从而拥有了更大的掌控感。
评分《新逆境求生学》这本书,可以说是对前两本书核心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实践。如果说《逆境中觉醒》是关于“心念”的转变,《都是好的安排》是关于“智慧”的启迪,那么《新逆境求生学》就是关于“行动”的指南。我一直以来都对“求生”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恐惧感,觉得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但加措活佛在这里重新定义了“求生”,将其升华为一种积极的、有力量的生存状态。他没有回避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反而直面它们,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书中关于情绪管理、压力释放、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非常具体和实用的建议。他鼓励我们在逆境中保持觉察,不被负面情绪裹挟,而是学会观察和转化。他还强调了“缘起性空”的智慧在面对困境时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很多我们执着于的“问题”,其实是没有固定自性的,是可以被化解的。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即使身处风雨之中,我们依然可以稳稳地站立,甚至在风雨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求生”的书,更是一本“重塑”的书,重塑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说实话,在开始读这套书之前,我抱着一种“学习佛教知识”的心态,期望能获得一些关于人生道理的“干货”。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所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加措活佛的文字,没有强迫你去相信什么,而是通过引导你去体验,去感受。他描述的“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练习,去觉察。我尤其喜欢他在书中分享的关于“感恩”的观点。我一直以为感恩只是对别人好意的一种回报,但活佛却将感恩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认为感恩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够化解我们内心的不满和抱怨。当我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能心存感恩时,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对周围的一切也更加友善。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跟随活佛智慧前行的决心。
评分我最近有幸读完了加措活佛的这套三册作品:《逆境中觉醒》、《都是好的安排(新版)1+2》以及《新逆境求生学》。老实说,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对佛教的一些理论和教义感到有些遥远,觉得它们似乎只存在于寺庙和经书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然而,这套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加措活佛的文字,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人心、充满智慧的语言,将佛法的精髓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逆境中觉醒》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尤为深刻。我一直以为,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克服困难的战斗,遇到挫折就应该拼尽全力去“战胜”它,但这种心态往往让我疲惫不堪,甚至陷入更深的焦虑。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觉醒”并不是去消灭逆境,而是去理解逆境,并在逆境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活佛通过许多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引导我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觉察那些无意识的分别心和执着,从而在痛苦和烦恼面前,生出一种平静和从容。他讲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逆境”,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投射出来的幻象,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解读,决定了我们是沉沦还是升华。这种视角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问题的方式,不再一味地去改变外部环境,而是从改变内心入手,这无疑是一种更强大、更持久的解决之道。书中的一些比喻和阐释,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曾经混沌不清的内心世界,让我看到了在绝望的黑暗中,也蕴藏着无限的希望和可能性。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场孤军奋战,所有的困难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去扛。但读完加措活佛这套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与世界万物都息息相关。他在书中反复强调“缘起”和“相互依存”的道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都与他人的幸福紧密相连。这种“利他”的智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的得失,而是开始思考,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当我的心量变得越来越大时,我发现自己内心的痛苦也在逐渐减少。这套书,让我看到了超越“小我”的广阔天地,也让我找到了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连接的钥匙。它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求生”,更是在教我如何去“爱”,如何去“关怀”,如何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让生命因此而更加圆满和有意义。
评分这套书,与其说是关于“求生”,不如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活”。加措活佛在《新逆境求生学》中,并没有教我们如何去逃避困难,而是教我们如何去拥抱困难,如何在困难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他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不是在于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或者拥有多少成功的经历,而在于我们能否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能否在失去的时候依然心存感激,能否在痛苦的时候依然保持希望。书中的许多观点,如“放下执着”、“培养慈悲心”、“认识无常”等,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它们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真理。通过学习这些智慧,我开始慢慢地放下了对很多事情的执念,不再过度地追求完美,而是学会了接受生命的本来面目。这种从“求生”到“善活”的转变,让我感到生命的厚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对“情绪”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一直以为,情绪就是情绪,它来了就来了,我也只能被动地接受。但加措活佛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情绪的产生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觉察和转化来驾驭自己的情绪。他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将情绪比作潮水,时而汹涌,时而平缓,但我们并非是被潮水淹没,而是可以学会如何在潮水中冲浪。特别是关于“烦恼即菩提”的阐释,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认为烦恼和菩提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但活佛却告诉我们,烦恼本身就蕴含着解脱的种子。当我们能够深入地去观察烦恼的本质,去理解它产生的根源时,烦恼就会自然而然地消散。这种“化烦恼为菩提”的智慧,对我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和不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