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Python雲原生+雲原生應用架構實踐+雲原生Web應用與微服務 3本

包郵 Python雲原生+雲原生應用架構實踐+雲原生Web應用與微服務 3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Python
  • 雲原生
  • 微服務
  • Web應用
  • 架構實踐
  • 容器化
  • DevOps
  • Kubernetes
  • Docker
  • 雲計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曠氏文豪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
ISBN:9787121341779
商品編碼:28880140479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7-01

具體描述

SL251  9787121341779 9787121315169 9787121321092

Python雲原生 構建應對海量用戶數據的高可擴展Web應用

《Python雲原生:構建應對海量用戶數據的高可擴展Web應用》以一個應用開發貫穿始終,從雲原生和微服務的概念原理講起,使用Python構建雲原生應用,並使用React構建Web視圖。為瞭應對大規模的互聯網流量,使用瞭Flux構建UI和事件溯源及CQRS模式。考慮到Web應用的安全性,《Python雲原生:構建應對海量用戶數據的高可擴展Web應用》對此也給齣瞭解決方案。書中對於關鍵步驟進行瞭詳細講解並給齣運行結果。讀者可以利用Docker容器、CI/CD工具,敏捷構建和發布本書示例中的應用到AWS、Azure這樣的公有雲平颱上,再利用平颱工具對基礎設施和應用的運行進行持續監控。



前言 XIII

1 雲原生應用和微服務簡介 1

雲計算簡介 2

軟件即服務 3

平颱即服務 4

基礎設施即服務 4

雲原生概念 5

雲原生為何物?為何重要 5

雲原生運行時環境 6

雲原生架構 6

理解十二要素應用 9

設置Python環境 11

安裝Git 11

安裝和配置Python 19

熟悉GitHub和Git命令 26

本章小結 27

2 使用Python構建微服務 29

Python概念解析 29

模塊 29

函數 30

微服務模型 31

構建微服務 32

構建user資源的方法 38

構建tweet資源的方法 47

測試RESTful API 52

單元測試 53

本章小結 56

3 使用Python構建Web應用 57

應用入門 58

創建應用程序用戶 59

使用Observable和AJAX 61

綁定數據到adduser模闆 63

用戶發送推文 65

在推文模闆上使用Observable和AJAX 67

綁定數據到addtweet模版 69

CORS——跨源資源共享 71

Session管理 72

Cookies 75

本章小結 76

4 與數據服務交互 77

MongoDB有什麼優勢,為什麼要使用它 77

MongoDB中的術語 78

安裝MongoDB 79

初始化MongoDB數據庫 80

在微服務中集成MongoDB 82

處理user資源 83

處理推文資源 90

本章小結 93

5 使用React構建Web視圖 95

理解React 95

配置React環境 96

安裝node 96

創建package.json 97

使用React構建webViews 98

在微服務中集成Web視圖 106

用戶驗證 109

用戶登錄 109

用戶注冊 111

用戶資料 114

用戶注銷 117

測試React webViews 117

Jest 118

Selenium 118

本章小結 118

6 使用Flux來構建UI以應對大規模流量 119

Flux介紹 119

Flux概念 120

在UI中添加日期 121

使用Flux創建UI 121

動作和分派器 122

數據源 125

本章小結 134

7 事件溯源與CQRS 135

簡介 136

理解事件溯源 138

事件溯源定律 140

CQRS介紹 142

CQRS架構的優點 144

事件溯源與CQRS麵臨的挑戰 145

應對挑戰 146

解決問題 146

使用Kafka作為事件存儲 151

使用Kafka做事件溯源 152

工作原理 154

本章小結 154

8 Web應用的安全性 155

網絡安全性和應用安全性 155

網絡應用棧 155

開發安全的Web應用程序建議 176

本章小結 176

9 持續交付 177

持續集成與持續交付的變遷 177

理解SDLC 177

敏捷開發流程 178

持續集成 180

Jenkins持續集成工具 182

安裝Jenkins 182

配置Jenkins 185

Jenkins自動化配置 188

Jenkins安全配置 189

插件管理 190

版本控製係統 191

設置Jenkins job 191

理解持續交付 198

持續交付的訴求 198

持續交付與持續部署 199

本章小結 199

10 應用容器化 201

Docker介紹 201

關於Docker和虛擬化的一些事實 202

Docker Engine——Docker的骨乾 202

配置Docker環境 203

Docker Swarm 206

在Docker中部署應用 210

構建和運行MongoDB Docker服務 211

Docker Hub是用來乾什麼的 214

Docker Compose 221

本章小結 223

11 部署到AWS雲平颱 225

AWS入門 225

在AWS上構建應用程序基礎架構 227

生成認證密鑰 229

Terraform——基礎設施即代碼構建工具 233

CloudFormation——構建基礎設施即代碼的AWS工具 244

雲原生應用的持續部署 251

工作原理 252

本章小結 259

12 部署到Azure雲平颱 261

Microsoft Azure入門 261

Microsoft Azure基本知識 263

在Azure中創建虛擬機 265

在Azure中使用Jenkins CI/CD流水綫 280

本章小結 285

13 監控雲應用 287

雲平颱上的監控 287

基於AWS的服務 288

CloudWatch 288

CloudTrail 293

AWS Config service 294

Microsoft Azure服務 296

Application Insights 296

ELK技術棧介紹 299

開源監控工具 305

Prometheus 305

本章小結 308



雲原生應用架構實踐

針對企業如何采用雲原生架構實現的産品迭代能力、支持互聯網業務健康發展,《雲原生應用架構實踐》總結瞭一套可行的方法論。書中詳解瞭雲原生應用的內涵和要點,對實現雲原生應用麵臨的功能和非功能(高性能、高可用、可擴展、安全性、高可靠等)的不同階段需求和實現方案進行瞭較為完整的梳理。內容涵蓋瞭係統工程化、高性能數據庫、分布式數據庫、DevOps、微服務架構、服務化測試、多機房架構等方麵,既有業務挑戰分析,也有架構實踐指導,並通過實戰案例加以詮釋。

本書適閤希望采用雲計算幫助企業實現業務提升的 CTO、CIO、架構師等群體。

第1章 互聯網係統架構的挑戰 2

1.1 雲應用架構技術發展 4

1.2 雲平颱下架構的不同點 5

1.2.1 開發模式的區彆 6

1.2.2 交付模式的區彆 7

1.2.3 架構設計的區彆 8

1.3 雲原生應用架構 10

1.4 架構演化發展曆程 21

1.4.1 初創期架構 22

1.4.2 快速成長期架構 24

1.4.3 分布式服務架構 26

1.5 雲計算服務介紹 29

1.6 雲計算解決方案 31

1.7 案例概述 34

1.7.1 背景介紹 34

1.7.2 環境要求 36

1.7.3 項目構建 36

1.7.4 項目運行 36

1.7.5 相關技術介紹 37

小結 40

第2章 從0到1工程實踐 41

2.1 工程化 41

2.1.1 工程模闆 41

2.1.2 模塊化 45

2.1.3 工程化構建 50

2.1.4 代碼規範及檢查 53

2.1.5 代碼版本管理 54

2.1.6 環境劃分 61

2.2 基於容器工程化 62

2.2.1 Docker及作用 63

2.2.2 Docker鏡像及操作 66

2.2.3 Docker容器及操作 73

2.2.4 基於容器工程化 77

2.3 實戰示例 78

小結 84

第3章 初創期應用架構實踐 85

3.1 技術選型 85

3.1.1 業務框架選型 85

3.1.2 結構化數據存儲 92

3.1.3 緩存選型 102

3.1.4 靜態資源存儲 106

3.2 架構實踐 109

3.2.1 快速迭代 109

3.2.2 高可用與負載均衡 111

3.2.3 交付與部署 117

3.2.4 Web應用安全 119

3.3 應用監控 127

3.3.1 應用監控指標 127

3.3.2 應用進程監控 128

3.3.3 操作係統監控 129

小結 136

第4章 快速成長期應用架構實踐 137

4.1 關鍵業務需求 137

4.1.1 計數與排序 137

4.1.2 秒殺 146

4.1.3 全文檢索 149

4.1.4 日誌收集 154

4.2 架構實踐 156

4.2.1 前端係統擴展 157

4.2.2 無狀態服務設計 157

4.2.3 在綫水平擴展 160

4.2.4 後端係統擴展 163

4.2.5 係統通信 173

4.2.6 消息中間件 176

4.3 係統優化 181

4.3.1 靜態資源分離 182

4.3.2 數據庫調優 185

4.3.3 係統高可用 193

4.4 應用診斷 200

4.4.1 應用健康檢查 200

4.4.2 性能問題診斷 204

4.4.3 基於日誌的故障診斷 210

4.5 數據庫診斷 214

4.6 DevOps 223

4.6.1 持續集成 224

4.6.2 持續交付 227

4.6.3 灰度發布 229

4.6.4 大應用編排 231

4.7 安全設計 246

4.7.1 入侵檢測 247

4.7.2 防劫持攻擊 249

小結 255

第5章 穩定期服務化應用架構實踐 256

5.1 業務拆分 256

5.2 統一配置中心 259

5.3 分布式定時任務 261

5.3.1 分布式定時任務設計 262

5.3.2 業界流行的開源框架 264

5.4 分布式鎖係統 274

5.5 微服務化架構 277

5.5.1 服務發現 279

5.5.2 服務治理 302

5.5.3 微服務框架 307

5.5.4 服務編排 313

5.5.5 微服務測試 321

5.6 分布式數據一緻性 333

5.6.1 CAP和BASE理論 333

5.6.2 一緻性模型 336

5.6.3 典型的解決方案 337

5.7 同城多活 344

5.7.1 應用同城多活 345

5.7.2 跨AZ負載均衡 347

5.8 故障診斷 348

小結 353

參考文獻 354

技術術語 356




Cloud Native Go:構建基於Go和React的雲原生Web應用與微服務

本書旨在嚮開發人員展示如何構建適用於大流量、高並發場景下的雲原生Web應用。本書從搭建開發測試環境開始,逐步介紹使用Go語言構建微服務的方法,通過引入CI/CD流程和Wercker、Docker等工具將應用推送到雲中。結閤微服務構建中的後端服務、數據服務、事件溯源和CQRS模式、基於React和Flux的UI設計等,本書構建瞭一個基於Web的RPG遊戲WorldofFluxCraft,可以作為使用Go構建雲原生Web應用的參考,適閤於雲計算與Go語言編程從業者們閱讀。

1 雲之道 1

雲之道的優點 2

為什麼使用Go 8

本章小結 9

2 開始 11

正確的工具 11

配置Git 12

創建Go環境 14

-- 配置Go工作區 14

檢查環境 15

本章小結 16

3 Go入門 17

建立Hello cloud 18

使用基本函數 19

使用結構體 22

介紹Go接口 25

嚮結構體添加方法 25

使用第三方包 28

創建自有包 30

本章小結 34

4 持續交付 35

Docker介紹 36

與Wercker的持續集成 39

讀者練習:創建完整的開發管道 51

本章小結 53

5 在Go中構建微服務 55

設計API First的服務 55

架設微服務 59

構建Test First的服務 62

在雲端部署和運行 70

本章小結 72

6 運用後端服務 75

設計服務係統 75

測試優先構建依賴服務 77

在服務之間共享結構化數據 87

使用服務捆綁來外部化地址與元數據 90

服務發現 93

讀者練習 97

本章小結 98

7 構建數據服務 99

構建MongoDB存儲庫 100

集成測試一個Mongo-Backed服務 107

在雲中運行 115

本章小結 117

8 事件溯源和CQRS 119

現實源自事件 120

擁抱最終一緻性 123

CQRS簡介 124

事件溯源案例 126

代碼示例:管理無人機艦隊 128

構建命令處理程序服務 129

構建事件處理器 135

構建查詢處理程序服務 140

本章小結 141

9 使用Go構建Web應用程序 143

處理靜態文件和asset 143

支持客戶端 145

使用服務端模闆 148

處理錶單 150

使用cookie和會話狀態 151

使用Wercker構建和部署 153

本章小結 155

10 雲安全 157

保護Web應用程序 157

保護微服務 166

隱私和數據安全 170

讀者練習 172

本章小結 173

11 使用WebSockets 175

WebSockets解析 175

WebSockets的雲原生適應性 178

使用消息服務創建WebSockets應用 180

本章小結 184

12 使用React構建Web視圖 185

的形勢? 186

為什麼選擇React 186

React應用程序剖析 189

構建簡單的React應用程序 192

測試React應用程序 200

進一步閱讀 200

本章小結? 201

13 使用Flux構建可擴展的UI 203

Flux介紹 203

創建Flux應用程序 206

本章小結 215

14 創建完整應用World of FluxCraft 217

World of FluxCraft介紹 218

架構概覽 219

Flux GUI 222

命令處理 225

事件處理 226

維持現實服務的狀態 227

地圖管理 227

自動驗收測試 228

本章小結 230

15 結論 231

我們學到瞭什麼 231

下一步 233

附錄A 雲應用的故障排查 235



《現代Web開發技術精粹:從前端到後端,構建高可用、可擴展應用》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現代Web開發技術體係概覽,涵蓋從基礎概念到高級實踐的各個層麵。我們不拘泥於單一的技術棧,而是聚焦於那些構建健壯、高效、可擴展Web應用的核心原理與通用技術。本書將帶領您穿越Web開發的廣闊天地,理解不同技術選型的背後邏輯,掌握設計優秀架構的藝術。 第一部分:Web基礎與架構設計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從最根本的Web協議開始,深入理解HTTP/2、HTTP/3的演進及其對性能的影響,探討RESTful API的設計原則與最佳實踐,以及GraphQL作為新興API查詢語言的優勢與應用場景。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引申至Web架構的演進曆程,從傳統的單體應用到分布式係統的演變,詳細剖析微服務架構的優勢、挑戰以及其適用的場景。讀者將學習如何識彆單體應用的瓶頸,理解服務拆分的策略與原則,並初步接觸到服務治理、熔斷、降壓等關鍵概念。 Web協議深度解析: HTTP/1.x 的局限與演進: 連接復用、隊頭阻塞等問題,為理解後續協議打下基礎。 HTTP/2 的性能提升: 多路復用、頭部壓縮、服務器推送等新特性,以及其對Web應用加載速度的影響。 HTTP/3 的未來展望: 基於QUIC協議的UDP傳輸,解決TCP的隊頭阻塞問題,以及對實時性應用和移動網絡的支持。 RESTful API 設計哲學: 資源導嚮、無狀態性、統一接口等核心原則,如何設計齣易於理解、易於維護的API。 GraphQL:聲明式數據獲取: 相較於REST的優勢,如何通過一次請求獲取所需數據,減少冗餘傳輸。 現代Web架構模式: 單體應用的生命周期: 從開發便捷到維護睏境的演變過程。 微服務架構的崛起: 服務獨立性、技術多樣性、彈性伸縮等優勢。 微服務拆分策略: 按業務域、按功能、按數據等拆分方法,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拆分。 分布式係統基礎: CAP理論、一緻性模型、分布式事務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服務治理與彈性設計: 服務注冊與發現、API網關的作用,熔斷、降壓、限流等機製如何保障係統穩定性。 第二部分:前端開發核心技術與工程化 前端開發是用戶與Web應用交互的直接界麵。本部分將深入探討現代前端框架的核心概念,包括組件化開發、狀態管理、路由機製以及虛擬DOM的工作原理。我們還將重點關注前端工程化的實踐,如模塊打包、代碼優化、性能監控以及構建工具鏈的搭建,旨在幫助讀者構建高效、可維護、高性能的前端應用。 現代前端框架精要: 組件化開發思維: 如何將UI拆分成可復用、獨立的組件,提高開發效率和代碼質量。 響應式狀態管理: Redux、Vuex、Zustand等狀態管理庫的設計理念與實現方式,如何優雅地管理應用狀態。 聲明式路由導航: React Router、Vue Router等路由庫的工作原理,如何實現頁麵間的無縫切換。 虛擬DOM與Diff算法: 深入理解React等框架如何通過虛擬DOM提高渲染性能。 前端工程化與性能優化: 模塊化打包工具(Webpack, Vite): 打包原理、代碼分割、Tree Shaking、熱模塊替換等特性。 構建工具鏈的搭建與優化: Babel、ESLint、Prettier等工具在提升開發效率和代碼質量中的作用。 前端性能優化策略: 圖片優化、代碼壓縮、延遲加載、緩存策略、骨架屏等技術。 前端測試實踐: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端到端測試的重要性,以及常見的測試框架。 前端可訪問性(Accessibility): 為所有用戶提供無障礙訪問的Web體驗。 第三部分:後端開發與服務構建 後端是Web應用的“大腦”,負責業務邏輯處理、數據存儲與管理。本部分將不局限於某種特定的後端語言或框架,而是深入探討構建高性能、高並發後端服務的通用原則和技術。我們將覆蓋API設計、數據庫選型與優化、緩存策略、消息隊列的應用以及服務化部署的關鍵技術。 高性能後端服務設計: 同步與異步編程模型: Node.js的事件循環、Python的asyncio、Java的NIO等,理解不同並發模型的優勢。 RESTful API與gRPC: 兩種主流API通信方式的對比與選擇,以及其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 數據庫選型與優化: 關係型數據庫(SQL)與NoSQL數據庫(如MongoDB, Redis)的適用場景,索引優化、查詢優化、讀寫分離策略。 高效緩存策略: 內存緩存(Redis, Memcached)、CDN緩存、HTTP緩存等,如何通過緩存顯著提升響應速度。 消息隊列的應用: RabbitMQ, Kafka等消息隊列在解耦服務、異步處理、削峰填榖方麵的作用。 並發控製與鎖機製: 避免競態條件,保證數據一緻性。 後端服務化與部署: 容器化技術(Docker): 環境隔離、快速部署、一緻性保證。 容器編排(Kubernetes): 自動化部署、伸縮、管理容器化應用。 服務發現與負載均衡: Nginx, HAProxy, ZooKeeper等在服務治理中的作用。 日誌收集與監控: 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Prometheus, Grafana等工具的應用。 CI/CD(持續集成/持續部署): 自動化構建、測試、部署流程,加速軟件交付。 第四部分:安全性、可觀測性與 DevOps 文化 構建一個成功的Web應用,安全性和可觀測性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本部分將深入探討Web安全的常見威脅及其防禦措施,包括身份認證、授權、數據加密、OWASP Top 10等。同時,我們將重點講解可觀測性的概念,包括日誌、指標和追蹤,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診斷問題、優化性能。最後,我們將討論DevOps文化如何賦能團隊,實現更高效、更可靠的軟件開發與運維。 Web應用安全深度剖析: 身份認證與授權: Session, Token, OAuth 2.0, JWT等認證機製,RBAC(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等授權模型。 常見安全威脅與防護: SQL注入、XSS攻擊、CSRF攻擊、DDoS攻擊的原理與防範。 數據加密與隱私保護: TLS/SSL加密、敏感數據加密存儲。 OWASP Top 10 最新解讀: 深入理解當前Web應用最常見的安全風險。 安全編碼實踐: 輸入校驗、輸齣編碼、最小權限原則。 可觀測性:洞察係統運行狀態: 日誌管理: 結構化日誌、日誌聚閤、異常追蹤。 指標監控: 係統資源指標、應用性能指標、業務指標的收集與分析。 分布式追蹤:鏈路追蹤、請求流程可視化,用於定位復雜分布式係統中的瓶頸。 告警係統: 實時監測與及時響應。 APM(應用性能管理): 綜閤性的性能監控與診斷工具。 DevOps 文化與實踐: 文化理念: 溝通、協作、自動化、持續改進。 自動化測試與部署: 提升效率,降低人為錯誤。 基礎設施即代碼(IaC): Terraform, Ansible等工具的應用。 敏捷開發方法: Scrum, Kanban等如何與DevOps結閤。 持續學習與改進: 建立反饋循環,不斷優化流程。 本書的目標是為讀者建立一套全麵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Web開發知識體係, empowering you to make informed architectural decisions, choose the right tools, and build robust, scalable, and secure web applications for the modern era. 無論您是初入Web開發的學習者,還是有經驗的開發者尋求拓展視野,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見解和實用的指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閱讀體驗的一股清流!作為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開發者,我一直對“雲原生”這個概念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無處不在,從各大雲廠商的宣傳語到技術大會的議程,再到團隊內部的討論,總能聽到它的身影;陌生則是因為我總覺得它是一個宏大而抽象的概念,涉及的領域太多太廣,想要真正理解並將其應用於實際項目,似乎總是隔瞭一層紗。而這本書,恰恰像是那塊能撥開迷霧的絲綢。它沒有一開始就陷入那些聽起來高大上的理論和術語,而是從非常貼近我們日常開發工作的角度切入。比如,書中關於Kubernetes的介紹,不是簡單地羅列API或者概念,而是通過一個個實際的場景,比如如何進行部署、如何實現擴縮容、如何在故障時進行自愈,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的痛點。我尤其喜歡書中對Docker容器化技術的講解,它把抽象的虛擬化概念變得觸手可及,讓我對如何在本地快速搭建開發環境、如何構建可移植的應用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通過大量的代碼示例和圖示,讓我能夠一步一步地跟著實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讀完之後,我感覺我對雲原生架構的理解不再是“知道有這麼迴事”,而是有瞭更紮實的、可以落地的基礎,迫不及待想把書裏的知識應用到我的下一個項目中去。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在我看來,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對當前雲原生技術生態的一次全麵且深入的梳理。作為一名對技術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夠理解“雲原生”這個概念的本質,以及它如何改變我們構建和部署軟件的方式。而這本書,通過將“Python雲原生”、“雲原生應用架構實踐”和“雲原生Web應用與微服務”這三個看似獨立又相互關聯的主題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完整的視角。我特彆喜歡書中對Python在雲原生場景下應用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提及Python可以用於開發微服務,而是具體講解瞭如何利用Python的生態係統(如Flask、Django、FastAPI等)來構建高性能、可伸縮的雲原生應用。書中對Kubernetes的講解,也非常細緻,從基礎概念到高級特性,都能夠讓讀者逐步掌握。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使用Helm來管理Kubernetes應用,如何利用Prometheus和Grafana來進行應用監控,以及如何通過Istio來實現更高級的服務治理。這些知識點對我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它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參與到雲原生項目的開發和運維中去,並且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雲原生技術帶來的優勢。

評分

我最近對微服務架構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因為我所在的團隊正在考慮將現有的單體應用拆分成微服務。然而,在尋找相關資料時,我發現很多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隻聚焦於某個單一的技術點,比如Spring Cloud或者Istio,而很少有能夠係統性地講解如何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完整的雲原生Web應用和微服務體係的書。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講解瞭微服務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它詳細地闡述瞭在實際項目中如何設計、開發、部署和運維微服務。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服務拆分策略的討論,不同的拆分方式會帶來不同的優劣,書中列舉瞭多種常見的拆分模式,並分析瞭它們適用的場景,這對於我們團隊進行架構決策非常有幫助。另外,書中對API網關、服務發現、配置中心、熔斷降級等微服務治理的關鍵組件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並且提供瞭很多實用的代碼實現。我甚至發現書中還提到瞭如何利用GraphQL來優化API的查詢效率,這一點也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微服務有瞭更係統的認識,還學到瞭很多可以直接在項目落地的技巧和實踐,感覺受益匪淺,對未來微服務架構的構建充滿瞭信心。

評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構建一個真正健壯、可擴展的雲原生Web應用。市麵上關於Web開發的書籍很多,但很多都停留在單體應用的範疇,或者僅僅是講解一些前端框架的使用。而雲原生Web應用,除瞭前端的技術棧,更重要的是後端的架構設計和部署方式。這本書在這兩個方麵都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詳細講解瞭如何使用Docker和Kubernetes來構建和部署Web應用,這使得我能夠將應用打包成輕量級的容器,並在雲環境中實現彈性伸縮和高可用。書中對微服務架構的講解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介紹瞭微服務的概念,還深入探討瞭如何設計RESTful API,如何處理跨服務的通信,以及如何通過API網關來實現統一的請求入口和安全認證。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狀態管理和數據庫選型的討論,在分布式環境下,這些都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此外,書中還提到瞭如何進行性能優化和監控,這對於保證Web應用的穩定性和用戶體驗至關重要。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我對如何構建一個現代化的、麵嚮未來的Web應用有瞭全新的認識,並且掌握瞭很多實用的技術和方法。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實在”。作為一名有一定年頭的程序員,我見過太多“講概念”的書,讀完之後感覺腦子裏塞滿瞭術語,但落實到代碼上卻無從下手。這本書卻截然不同。它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架構師,在你麵前一步一步地搭建一個真實的雲原生應用。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雲原生應用架構實踐”這部分內容的詳細講解。它沒有迴避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坑,比如如何處理狀態管理、如何進行數據一緻性保障、如何在分布式環境下進行日誌收集和追蹤等等。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並不是那種“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基於大量實際項目經驗提煉齣來的,充滿瞭實操性的建議。我認真地學習瞭書中關於CI/CD流水綫的設計和實現,包括如何集成自動化測試、如何進行藍綠部署或者金絲雀發布,這些都是提升開發效率和保障應用穩定性的關鍵環節。而且,書中並沒有僅僅停留在Kubernetes層麵,它還延伸到瞭諸如服務網格(Service Mesh)等更深層次的雲原生技術,並解釋瞭它們在解決特定問題時的作用。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可執行的雲原生應用開發路綫圖,讓我不再感到迷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