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老牌所,还是新生代;无论你正纵马于大所之路,还是驰骋在精品之道;无论你正精耕*,还是致力于布局全球,都必将被“大变革”、“大增长”的时代浪潮所裹挟。或扶摇直上,或屹立潮头,或逡巡不前,或折戟沉沙,法律服务市场的“狂风”从未止息。对于中国律所而言,重要的是,你的选择、你的路径和你的目标。《中国法律市场观察(2018)》所有章节,皆为反映一年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特征与趋势;所有文章,均为智合研究院所思、所悟。历史容易被人所遗忘,因而更需要有人来记录和评判,这是智合研究院的理想,也是它的使命。
01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红圈”?大所?格局都将改变:2018,欢迎来到律所竞技场
大国崛起必有大所振兴;群雄逐鹿之下,必有新贵崛起和弯道超车。或悄无声息,或轰轰烈烈,但改变从未停止。2018年,法律服务市场中的各位玩家,你准备好了吗?
2017年中国律所观察:五个现象与四大趋势
法律服务市场正在腾飞,京沪大所们正在继续疯狂扩张,市场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科技在重塑整个行业,属于青年律师的机会在哪里?
“80后”“90后”“00后”“10后”律所角逐,时代为何偏爱他们
为什么80年代创立的律所*只有几家仍保持领先?获得了“天时”与“地利”的“90后”律所怎么赢得*面积的中国市场?为何有的“00后”律所何以赶超“红圈”所? “10后”律所如何在强所如林中突出重围?
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从何而来
比别人跑得更快,抓住大背景下的机遇,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浦东,*不缺乏的就是机会。
超车时代到来?中国律所的运营基础,正在因人工智能而改变
在智能时代下,由大数据、人工智能改变现有法律体系所产生的新业务,或许会产生新的律界“巨头”。
500名律师工作强度报告:各位甲方,请珍惜你们的乙方
这是一份基于500名律师,围绕每周工作小时、出差频次、年假天数、工作强度与收入匹配度等多维度的大数据报告。
资本时代,律师事务所的“上市”之路
英、澳两国苦心引入外部资本以期用“鲇鱼”打破温吞、陈旧的本国法律服务行业,并以控制外部合伙人数的方式来减少风险,平衡资本逐利与人合保守,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拓新。但对于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2内外资所的规划与布局
多大才算大?从1个联盟、43家律所看中资所的规模化发展
做大和做强都需要实力:做强需要精深的业务能力,做大也需要相当的管理水平。规模化浪潮下,中国律所的布局呈现出五大特征。
锦天城与鸿鹄战略合作,释放出了什么信号
中国律所版图向*扩张,充分运用四种模式。锦天城与鸿鹄牵手,开启*化布局新征程。
天同深圳开业,揭开天同全国布局的秘密
因时、因势、因市场而动,看争议解决强所天同如何实现从“小而美”到“一体化基础上跨地域的适度规模化”。
盈科、锦天城、中银、金杜雄霸亚太,规模化路上它们有何不同
规模化能让律所取得傲人的成绩,但规模化带来的代价,中国律所真的准备好了吗?
金杜、大成、通力近期*化布局: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做?
我们所观察到的,是一家家*大所进军*市场,中国律所的*化时代似乎已悄然来临。这背后,自有其发展的机理;而其过程,山高水长。
全国大所纷纷进驻,南京的法律服务市场发生了什么
2017年南京法律服务市场的一个缩影是: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律师事务所纷纷落户。大所“入侵”,是否会搅乱当地生态?变局之下,本土律所如何应对?
中国大陆外资所大调查:版图、分布与整合
一文解析*大所的实力与格局、中外律所“联姻”效果、外资律所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风景这边独好,*律所在亚太的多种活法
亚太地区:*大所偏爱本土拍档;大陆地区:*所有人欢喜有人忧;香港地区重镇:大型玩家厉兵秣马。
03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与发展
律界40年群雄逐鹿,这10点决定了大所的未来
40年发展,市场格局逐渐形成,但远远没有“固化”。一家律所当下的市场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律界沉浮,市场区层的改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透过十个因素看出。
肖微连任,两名新人进入:君合管委会换届发生了什么
一直以来,中国律所都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但如何因市场而变,走在浪潮之巅,是每家律所管理者都在考虑的命题。真正关键的是,是否有勇气和动力去走出那一步。
从海问涨薪看中资所“2万元俱乐部”的平台崛起之路
*律所拥有共同的品质,“2万元”起薪也许只是*有噱头的一个点,更多更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体现于律所经年累月的管理和建设之中。
在规模化、精品化之外,中国律所是否存在di三条发展道路
“有规模的精品所”是星瀚正在探索的道路,如果成功,或许会成为中国律所发展的di三条道路。
十年后再开业,植德律所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家年轻但不稚嫩、以公司金融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律师事务所。
04青年律师的职业发展
25天年假、30万元年薪,律所的软硬实力比拼
如果有四份同样起薪2万元/月的工作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选呢?
千名律师助理需求调研:男律师其实更想用男助理
律师们都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助理?这里有一份基于1134名律师的调研报告。
前法官,现律师,他们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说法官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主动学习,对于业务精进的个人自我要求;但是,对于律师,这个市场化的职业下,潮水推着你往前走,你一停,就被淹没。
陆家嘴的律所年轻人
他们整体狼狈,偶尔快乐,在绝望和失望之间徘徊,然后麻木,但心中仍然保留着一丝丝火种。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只有坚持才有希望。
05从榜单看中国律所的实力与格局
中国律所创收Top 30:汉坤、通力不逊“红圈”,
观韬中茂、盈科、炜衡火力全开
2016年,总创收前30强律所的创收总和达到了261.5亿元人民币(约合29.4亿英镑),利润达到了126.6亿元人民币(约合14亿英镑),与2013年相比,4年时间翻了一番。
Global百强榜:中国律所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
在全球百强律所的坐标中,中国律所表现如何呢?
美国百强律所榜:与中资*律所有何异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百强律所的实力与格局,是中国律所的参考。
钱伯斯榜单:一年中律所实力升降
钱伯斯榜单的四个特征:(1)业务领域愈发细分,中国律师行业的马太效应尽显,大所竞争优势明显;(2)大所与大律师互相造就;(3)部分律所表现出较快的增长性;(4)潜质律师与后起之秀每年在不断更新,为榜单注入新鲜血液。
钱伯斯榜单:这15家律所受到重点推荐的领域*多
榜单的整体情况体现出了中国法律行业的集中效应,*中资所在中国法律市场的影响力及领先优势相当明显。
ALB中国法律大奖:君合、金杜成*赢家,16家中资所上榜
君合、金杜、方达、环球、国浩、锦天城获得两个及以上奖项,高伟绅、贝克·麦坚时、史密夫·斐尔等9家*所*终胜出。
ALB亚太50强:盈科、大成、德恒位列*,30家中国律所上榜
在2017年“亚太50强律所”榜单中,中国律所共有30家,占据了50强的一半以上,而且前11名均为中国律所。
CLP法律大奖:8家中资所成*赢家
在中资所中,金杜、方达、君合、中伦、汉坤、金诚同达、江三角、天元获得了两个及以上奖项,成为*赢家。在区域性律所大奖中,江三角、德衡律师集团、广东广大、重庆索通榜上有名。
我一直对法律行业的发展动态保持着关注,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接地气”,它没有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比较易于理解的方式,剖析了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律师事务所运营模式的分析,比如合伙制、公司制,以及不同规模的律所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路径的。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新兴的法律服务模式,比如线上法律服务平台、法律科技的应用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新颖和有启发性。我觉得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真实案例的呈现,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法律市场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而细致的观察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机制和发展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那种花哨的营销感,这让我觉得它可能更专注于内容本身。翻开目录,我发现内容涵盖了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历史沿革、当前格局、新兴业态以及未来展望,信息量巨大。特别是关于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公司化以及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探讨,我觉得非常切中要害。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具体法律服务领域的分析,比如知识产权、并购、合规等,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需要专业法律支持的领域。作者似乎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和梳理这些信息,从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见解。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技术如何赋能法律服务的部分很感兴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律师事务所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前沿且重要的课题。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讶,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报告,更像是一次对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全景式的扫描和诊断,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个行业在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就必须深入研究其市场特征。而这本书,恰恰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些数据,而是通过对大量一手资料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独特之处。从律师事务所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到市场竞争格局、客户需求变化,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法律服务市场观察”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尝试去理解这些市场现象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比如,书中对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分析,让我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书中也对一些新兴的法律服务领域进行了介绍,比如法律科技、合规咨询等,这些都代表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而言,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复杂的法律服务市场,了解其脉络和机遇,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洞察和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就像是一张详尽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地图,勾勒出了行业的整体轮廓,并且在一些关键节点上进行了深度挖掘。我特别看重它对于“趋势”的把握,书中对未来几年法律服务市场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相应的理由和支撑。比如,关于法律服务专业化和细分化的趋势,以及律师事务所如何应对市场变化,进行战略调整,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前瞻性。我还注意到书中对法律服务市场中一些新兴参与者的讨论,比如一些非传统法律服务机构的崛起,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格局带来的冲击。这让我意识到,法律服务市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动态的变革和机遇。作者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市场中的挑战和风险,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进行了审视,这使得这本书的观点更加可信和可靠。对于任何希望在这个行业深耕或者进行投资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智合研究院”这个名字吸引了。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学术气息和专业性,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很高的期待。读完之后,我发现我的期待并没有落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引用了很多权威的数据和研究报告,论证过程也相当扎实。它不像市面上一些同类的市场分析那样,只是浮光掠影地介绍一下情况,而是深入挖掘了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深层逻辑和驱动因素。比如,它详细分析了政策法规、经济周期、社会需求等因素对法律服务市场的影响,并尝试预测未来的发展轨迹。其中关于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在描述现象,更是在探索规律,试图为法律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和相关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这本书的分析角度也很独特,它不局限于国内视角,还会结合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的经验进行对比和借鉴,这为我们理解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独特性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扎实、有深度、有见地的学术性研究报告,适合那些对法律服务市场有严肃研究兴趣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